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孔子》教案

《孔子》教案

时间:2022-08-28 12:34:06 教案 我要投稿

《孔子》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教案

《孔子》教案1

  一、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学会标注问题”这一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沛的实践中掌握这一阅读方法。

  2.根据文章的描写较为疏淡,语言较为平直的特点,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想像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然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生认生字7个,学写10个。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板书“孔子”,学生根据自身的预习情况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很多,为了教学时不喧宾夺主,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资料的活动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准备:在不超越一分钟的时间里,用喜欢的方式介绍孔子。结果在上课时,有的小组画了画,介绍的是孔子的外貌;有的小组介绍的是孔子的一些思想,背了一些孔子的话,并进行解释;有的小组介绍的是孔子的生平。正如《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所说的:“教学时,没有必要把孔子说得神乎其神,也没有必要对孔子的学说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做过多的分析批判,因为学生将会在后续学习中不时加深对孔子的认识。”所以我做了以上设计,提供一个锻炼平台给学生。学生为了这短短的一分钟发言,要查阅资料,要确定介绍的主题,然后整理资料,要和别的小组沟通,以便准备的内容不“撞车”,还要以集体的智慧训练小组发言人。这样有趣的、充溢智慧的、锻炼能力的课外作业,学生是兴致勃勃地去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巩固识字

  1.过渡:你们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课文?有什么收获?

  2.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提醒学生注意读好预习时新认识的字。

  3.识字检测:同桌互相听读新认识的词语;在小组中互考认字表的字,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字组成词语练习说话;开火车;小老师说识字(解决读音、字形难点);完成学习卡的第一、二题:“拼拼音,再连线。”“找一找,把读音相同的字用相同的符号圈出来。”(认字能力培养方面,从第七册开始,字、词、句的学习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课外完成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互动的平台,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1.过渡: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发生问题,在无法马上解决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另一篇文章随文标注问题的.例子,感知用符号、线段标注问题或在有疑问的地方用文字标注问题的方法。

  3.边默读边圈点自身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4.每人看5名同学的批注,互相学习如何批注问题,再以8人组为单位推选出做得较好的同学上讲台用投影仪展示。

  5.小组讨论解决自身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6.小组汇报交流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一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接下去的学习活动中相机引导解决。

  7.引导反思:在以上的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标注问题。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在实践中完成的。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实践。在此环节,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别,进行了梯度推进,先让学生读第一段,进行批注后,和时发现已经学会用问号或横线旁写文字的学生,请他们上来用投影仪在全班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个别学生还有困难,鼓励其先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后再开始。)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考虑: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2.默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边圈点。

  (此环节,教师要巡查学生的课本,务必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问题在有关的语句旁写文字,引导学生简要地记下自身的考虑。上课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实在不会,就走到他的身旁,鼓励他走出座位,不出声,悄悄地去看三个同学怎么做,再回到座位做自身的。)

  3.组织学生交流自身探究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

  a.个人读、小组竞赛读、齐读有关的语句,用联系上文的方法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b.引导同桌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读孔子与子夏对话,联系下文了解孔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听了孔子的话,“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身的教育。”子夏明白了老师教育他什么?

  5.小组讨论:孔子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找一找你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

  6.小组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

  7.教师小结:在孔子的眼里,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比方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明、子路的勇敢、子张的严谨庄重,都值得自身学习;比起他人,每个人都必定有缺乏,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也需要学习。这些思想即使是现在,也很有价值,对我们现在的教师也是很有启发的。所以说他是大教育家。子夏“明白这是老师对自身的教育”,“这”指的是“要不时学习”的道理,我们也受到了启发,相信这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本环节,教师以问题引发探究,学生在交流阅读所得时学会合作,在合作释疑中领会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渗透学习态度的教育。本课的生字不多,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贯彻北师大版教材随文识字的原则,结合拼音识字,在读中相机巩固生字词“富裕、选择、谨慎、谦虚”。)

  (五)自读摘录,深化感悟

  1.读课文,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身喜欢的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把自身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身对它的理解。

  3.拓展考虑: 假如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阅读中积累,积累的过程也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个性化的积累的同时也积淀了情感,再次对“万世之师”――孔子的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六)创设情景,逾越文本

  1.对比以下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孔子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

  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

《孔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积累相关“如”“夫”“则”“尔”“方”“然”等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

  3、初步了解孔子。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教学过程:

  一、查查(查缺漏)

  检查《国学诵读》论语部分。

  二、读读(读全文)

  正音,全文诵读,培养语感。

  1、字音:

  俟,音 莫,音 甫,音 哂,音 相,音

  铿,音 沂,音 喟,音 雩,音 冠,音

  颡,音 皋陶 要,音 累累 殡,音

  三、练练(练方法)

  进行文言文的翻译训练。黑板展示。呈现成果和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教案3

  事前准备:读熟课文,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分段。

  教学内容:感受泗水美丽的春景;感受孔子有关水的循循善诱的一段话。

  一、导入

  1、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板书:孔子

  孔子还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2、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节

  1、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涨着春潮的泗水河畔,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景色呢?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泗水春景的句子。

  (小黑板)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指读------齐读

  2、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畔的美景。(齐读小黑板)

  3、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此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泗水河边,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你们呢?让我们用朗读吟出那份春意吧。(齐读小黑板)

  5、这么美的春景,看了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作者想像的一点也没错,---(小黑板)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6、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谁来用朗读告诉大家。

  7、填空练习:这样的美景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造就的。但大自然这位母亲仅仅创造了大地、森林、太阳和轻风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吗?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衣衫)(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壮阔的大海)是她(沸腾)的(血液)

  8、你们简直就是诗人,你们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诗一样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泗水以及大自然的那份美,同时。(齐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八节

  1、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2、(小黑板)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指读)

  3、这段话你理解吗?

  (1)这段话哪句话最能概括本节的意思?

  (2)“真君子”,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真君子”呢?

  (3)是啊,就为了这个目标,许多人曾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甚至生命。而在孔子眼中,水也是“真君子”?你认同吗?

  (4)理解并朗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5)水这位“真君子”仅仅只有这些优点吗?还有什么优点?(提示:孝敬无论什么河流,最后都将投入大海妈妈的怀抱。无私奉献灌溉田地。舍己为人洗净别人,却脏了自己)

  4、让我走进这位“真君子”吧,去感受她的伟大吧!齐读小黑板

  5、孔子对学生这么说水,其实他的目的是什么?(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也要做个真君子)

  6、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满了智慧。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

  7、或许,这就是孔子成为大教育家的原因所在。这么平凡的水,经过孔子的一番议论,成了真君子,这真称得上是“宏论”了。那什么叫宏论呢?(见解高深的言论。)

  8、那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这宏论吧。齐读小黑板

  9、弟子们有没有领悟老师的教诲呢?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司空见惯

  10、齐读第9节

  四、学习第三段

  1、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再老师身边,……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这浓浓的情谊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源于学生对老师的教诲的领悟。

  2、河畔,孔子和颜回、子路再次畅谈,他们又在聊些什么呢?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读11-17节。

  (1)聊了各自的志向。

  (2)孔子对两个弟子很满意。因为他们的志向都表明他们要做个真君子。

  (3)孔子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

  五、小节

  1、春意,我们可以用眼感受到,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泗水河畔那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更浓的春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能感受到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2、是的,所以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浓浓的春意来自大自然的伟大,来自老师的循循善诱,来自学生的高尚志向。

  六、作业

《孔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为“至圣”,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孔子像于芝佛院》中却对尊孔子为“大圣”的“人人”给予毫不留情的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文二篇》,找到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 》作者是字,(朝代)家、家、家。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通史,与后来的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全书包括(记历代帝王政绩)、(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大事年表)、(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这本书被鲁迅誉为“,。”

  2、初试身手

  (1)我所了解的孔子其人

  (2)我所喜欢的孔子其言

  (3)我所知道的《六艺》

  三、朗读课文,理解经典

  1、积累实词

  (1)仰止

  (2)景行

  (3)行止

  (4)心向往之

  (5)适鲁

  (6)礼器

  (7)以时

  (8)习礼其家

  (9)余祗回留之,

  (10)不能去云

  (11)至于

  (12)当时则荣

  (13)没则已焉

  (14)布衣

  (15)十余世

  (16)宗

  (17)折中

  (18)至圣

  2、积累句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深入赏析,品味经典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具体阐述。

  2、请从文中找出作者盛赞孔子的词?并说说盛赞孔子的依据有哪些?

  3、最能体现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课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这句话的?

  五、总结归纳,研讨经典

  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回味经典,仿写练笔

  要求:结合孔子言论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

  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孔子还未封“王”,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请分析其原因。

《孔子》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习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孔子》教案6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综合性学习:

  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孔子》教案7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作了一些介绍。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况,是文章的总起部分,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具体讲了孔子的几个故事,作者选择了他生平有代表性的几件事一一分述。

  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和一道选做题。

  第一题是默读课文,并通过阅读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即“想想,课文讲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是落实“读懂课文内容”这一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习题还要求“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是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第二题是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这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

  第三题要求“读读写写”本文中的一些词语,是一般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带号的题是拓展训练,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有关孔子的故事书,供参考选做。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等字;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等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理解文中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3)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含义深刻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家长了解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思路

  1、充分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初读时,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细读时,按几个故事依次指名学生轮读,竞读。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读懂课文内容。

  3、对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富有内涵的语言进交流与评析,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扶放结合,组织学生通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进取精神

  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及结构。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适当引导)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名人,孔子。为什么是伟大的呢?学习了课文大家自然会知道。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代,走近孔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名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对于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2、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

  预设及准备资料: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

  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3、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学习读课文,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语,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同学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文路,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这节课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文章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文章具体的写了孔子的几件事情?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预设及准备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都知道了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默读1、2自然段

  主要把握:

  (1)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五、总结概括

  几千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孔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孔子以及他为人处事的哲理之中!

  六、作业

  1、完成《小学生写字》

  2、把孔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和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3-8自然段。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3、使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文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孔子的哪些信息?(孔子概况)

  课文中还具体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同学观察大屏幕,想想这篇文章在写人上给你什么启发? 先概括人物的基本情况,再通过具体的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借题发挥,进行写人习作的写法指导。]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

  (1)“同学们,哪个自然段写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蕴涵这什么人生道理。

  点拨:段落中,那个词高度概括了这个道理(推己及人)。联系你的生活,你还能用哪些词语进行理解呢?(将心比心、宽以待人??)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四个故事。

  温馨提示:

  (1)认真仔细的默读4-7自然段。

  (2)用“”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的句子,再读一读。

  (3)小组讨论:孔子为什么这么说?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交流。

  (4)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 (课件展示)

  学习“提示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交流预计及引导思路: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课件展示)(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学习第二人故事,启发学生理解“安守节操”。)

  核心问题: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这是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厌恶“盗”字,认为偷盗不是君子所为。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谁能读出孔子在困难时安守节操的高尚品质(安守节操、君子自律??)

  (2)“我刚刚梦见了我的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句话?(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但颜回并没有偷吃米饭。) 让学生理解孔子的心理活动准备理解下一句话。

  (3)“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课件展示)

  (通过理解,让学生体会孔子“善于自省”的处世准则。)

  核心问题: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知错就改、善于自省、肯于反思、??)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朗读。

  (4)“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引导思路: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 “晚年”、“喜欢”、“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来理解。(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再进行朗读和体会。

  “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学习方法”(课件展示“学习链接”)(学生一起朗读,进行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感悟,体会难懂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善于质疑的'学习精神。在体会了课文深刻含义之后进行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三、整体回顾,拓展升华

  1、后世为什么这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2、同学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3、其实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却都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

  4、同学们,孔子的故事还很多,蕴含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也还很多。

  (课件展示)“不耻下问”(学习、体会、展示、交流)

  你们还搜集了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与习作指导,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整体回顾全文。然后进行课文拓展,扩大学生的认识。]

  四、总结全文

  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课后请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巩固与拓展]

  板书设计:

  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不喝“盗泉”里的水 安守节操

  孔子 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

  感叹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课后反思:

  《孔子》这一课,是典型的写人的文章,通过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一人物又很特殊,一是,他是名人;二是,他是古人,离学生实际都很远。而文章的事例,又都是以孔子的言行体现的,这给学生的理解提出了挑战。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本文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张,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以如何让学生贴近这位古代名人的生活呢?这就成为这节课的关键:

  1、多方位的课前预习。课前我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如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等到上课伊始,我便提出: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在交流中拉近了与孔子的距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生交流第一个故事,在交流中渗透方法(即在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又安排学生自言、合作、探究地学习后面的三个故事,在交流中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同时,又得到了方法,学习起来既有了兴趣也有了信心,课堂表现很有活力。

  方式,初读时自由轻声朗读,同桌互读,细读时采用默读、齐读、依次指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情态,把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里的描写,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处世准则,形象风貌,如: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善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5、重视习作的指导。在第二课时的开始与结尾我都让学生观察课件的展示内容,让学主动去发现规律,体会文章给我们习作的启示(通过典型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

  但,在教学中我有很多遗憾。

  1、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朗读的分量很重,但由于时间紧,安排的内容较多,读的比例被压缩,忽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体验。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不分角色读第三个故事呢?是呀,第三个故事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还可以让学生表演的。这不又是贴近孔子生活的一种方式吗?

  2、孔子为人处世的准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联系起来。应该让学生谈谈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给你什么启发等等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还不错。课堂教学总是具有“遗憾”美的特点,希望我的好的做法及教学中的不足能给其他教师以启发和思考,让这些“遗憾”更美、更有价值!

《孔子》教案8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 (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 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 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 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 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

  二、初读感知

  1、 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 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远近闻名 渊博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补充老子的资料)纳闷

  迎候 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 止境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三、学习第一段

  1、 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 指名读

  3、 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 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 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 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五、小结,写字

  1、 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学习2-3段,品味“感动”

  上节课,我们被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 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 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孔子和老子谦虚有礼的品行深深感动着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还读出了其他的感动吗?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 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学到这就结束了,但老子、孔子却让我们留下了刻深的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写字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孔子》教案9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②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⑵、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灵活运用学科整合等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孔子及其主要思想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背景的铺垫,需要学生做到对知识的有效迁移和概括总结,所以被认为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个班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习,有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与时事联系引导法导入、问题预设法等。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做到“因材施教”。

  说学法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归纳法、对难点的合作讨论法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把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古为今用,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学习目标

  孔子及其主要思想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北京欢迎你》,同时大屏幕展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提问:这五句话出自哪里?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宾用语这一导入设计,在于让学生了解现在孔子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孔子”这一重点。

  二、预习反馈

  让学生简单介绍孔子,并完成体现学习目标的表格,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三、学习探究

  (一)孔子

  孔子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课上有所了解,并结合学生刚才谈到的对孔子的了解。教师出示:(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予以补充总结。

  (1)孔子生平:展示孔子像及生平简介。

  (2)思想主张:孔子思想以“仁”为主。

  ①提问:“仁”的意思,借以了解孔子的思想。

  ②提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对吗?

  可以让学生辨证的回答这一问题

  ③畅想天地:孔子倡导的“仁”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学生谈完的基础上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

  (3)文化成就:

  提问:你知道孔子在文化领域有哪些贡献吗?

  在学生看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强化记忆。

  (4)教育成就:

  提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让学生看书中有关内容并结合语文课所学,在谈完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小结:

  ①创办学校,广收门徒(展示图片、总结)

  ②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对这些教育方法予以解释。并总结孔子及学说的影响力。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这是本课的难点。应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百家争鸣?再去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难点。

  2、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1)提问:“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

  (2)看书填表

  让学生自主阅读P60-61页的内容,学会标记知识点,完成图表的填写。

  3、影响: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4、小结:

  再次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知识点,加强学生记忆。

  四、强化练习

  分为知识巩固、问题探究两部分。

  五、堂堂清

  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六、推荐作业

  分为能力拓展、课下练兵两部分

  七、附板书设计

  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

  思想主张

  孔子教育成就

  (春秋)

  文化成就

  形成原因

  百家争鸣代表

  (战国)

  进步作用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按要求一节课让学生了解五位思想家,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理解的特别透。所以我就采取了简化处理,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了一个表格的形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各位思想家的成就,条理清晰,印象深刻。学生基本都能概括出来,而且当让学生说时学生非常踊跃。本节课的最大收获就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本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觉课堂容量太大,所以这次说课我把本来课上应做的问题留做了课下作业,应该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孔子》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查阅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

  孔子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前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揭题。

  1.出示孔子的名言,读一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资料。

  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者,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读了课文,你对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画记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

  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人地生疏。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羞惭:羞愧。

  (3)这个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4.齐读。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生字词。

  2.检查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惭”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各部件写紧凑。“艰”字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良”。“懂”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尊”的上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介绍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讲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讨论:

  (1)孔子的境况非常凄凉,他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师法: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

  风凉话: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

  礼法:社会上通行的法纪和礼仪。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然:对,正确。

  经典: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

  (2)如果平时听到别人说你的风凉话,心情会怎样?

  3.讲故事。

  (1)课文中讲述的`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们面对孔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模拟采访孔子。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孔子名言做成书签勉励自己。

  2.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论语》。


《孔子》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涵的道理;

  2、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1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边游玩。你还记得泗水边那宜人的春光吗?能不能通过朗诵让大家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春景里呢?

  2、学生配乐朗诵。

  二、孔子论水

  1、过渡:泗水河里碧波荡漾,泗水河畔春意融融。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出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品味这段话,把你的收获或疑惑写在边上。

  (2)交流: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百折不挠的`坚贞情操;

  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彩,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说得真好,我想你们读懂了孔子的这段话。)

  (3)对比读:如果老师把这句段话改一改,你觉得行不行?

  出示:水好像有德行,好像有情义,好像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交流:孔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由水的特点讲到君子的品性,学生容易理解,具有说服力。我想你们读懂了孔子的心思。)

  (4)……省略了什么?水的其他特点,也就是君子的其他品性。你能用“水,它好像。”的句式来写一写吗?

  交流,你们真聪明,跟孔子一样,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老师佩服你们。

  (5)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他会怎样对弟子说?

  “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他说的话含义丰富而深刻,说得很含蓄。说的时候语速是怎样的?情感是沉稳的?分别练习,体会孔子会怎么说。

  指名读,逐句指导读,连起来读。

  指名配乐读。(评:老师听出来了,孔子不仅在论水,更是在教育弟子们成为真君子。)

  练习背诵。(让我们把孔子的这番话记在心间,启迪我们的成长,好吗?)

  配乐齐背。

  三、师生言志

  1、听了孔子的谆谆教诲,弟子们受到了什么教育呢?默读11——13节,体会子路和颜回是不是真君子?并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2、交流:

  子路:急性子——豪爽、心地坦荡——有情义、乐善好施——是真君子

  颜回:深思熟虑——沉稳、谦逊——温文尔雅、有情义——是真君子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孔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3、可惜,颜回的志向歌书上没有写出来,你们猜一猜,歌词里会写出什么?

  交流,颜回的志向歌打动了孔子,他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四、评点圣人

  今天,我们与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相信你们现在对他肯定有了全新的认识。综观全文,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老师?

  总结:是啊,孔子循循善诱,表现出了杰出的教学魅力;他和蔼可亲,与学生和谐相处,师生情深,给这绚丽的春光增添了一份迷人的风景。所以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孔子》教案12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学琴的过程,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做事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课前准备: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设计意图: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设计意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孔子》教案14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 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⑶ 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五、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六、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式

  2、通过对文意的翻译理清文章层次

  3、通过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二、国学诵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两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的意愿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三、《孔子世家》检测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孔子适郑

  形状,末也。

  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

  予始殷人也

  2、翻译下面句子

  汝来何其晚也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四、文本思考

  1、诵读文章,请用原文中的.语言说说四个弟子各自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2、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五、《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乎”字的意思。

  (1)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的意思。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为国以礼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如”字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4)唯求则非邦也与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六、课后作业

  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200字左右。

【《孔子》教案】相关文章:

孔子的教案02-15

《孔子拜师》教案03-20

孔子游春教案09-20

《孔子学琴》教案09-09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案03-03

孔子游春教案15篇11-27

《孔子拜师》教案 15篇04-10

《孔子》教学反思07-08

孔子教学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