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

时间:2022-08-31 09:56: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庐山的云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1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之美文,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呢?教师随机板书3`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1`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1`

  2、生自由读1`

  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2`

  4、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3`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

  3、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

  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

  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庐山的云雾》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培养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的兴趣。

  2.掌握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学习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解说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掌握文中运用的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教师导入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然而最神奇的还要数庐山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你们想去看一看这神奇的.景象吗?想去探寻云雾的成因吗?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现代作家江祖凡的《庐山云雾》。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鄱阳湖( ) 缭绕( ) 蜿蜒( )( )

  引qíng ( ) 挟持( ) 翡翠( )

  丙烷 ( ) 缥miǎo( ) 波光粼粼( )

  薄纱( ) 附着物( ) 心旷神怡( )

  tuǒ圆( ) 重峦叠zhàng( ) 掩bì( )

  2. 填空。

  《庐山云雾》的作者是______,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3.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的行文思路是:庐山—( )—( )—( )—( )。

  4.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说明相结合,1—4自然段运用____ __,介绍了___ ___;5—11自然段运用__ ____,介绍了___ ___。

  三、合作探究

  1. 分析引用苏轼的赞美庐山的诗有何作用。

  2. 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一个句子。

  3. 精读5—11自然段,概括一下庐山云雾的成因。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这座山是东北——西南走向,长大约二十五千米,宽约十千米,南北狭长,略成椭圆形。( )

  (2)按照气温不同,雾可以分成两种,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冷雾。另外,由冰晶组成的雾叫做冰雾。( )

  (3)在平原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雾却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 )

  (4)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

  5.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这样,长江的水和鄱阳湖的水大量蒸发,再加上庐山上植被丰富,也不断蒸发出水分,这就是使庐山多雾的主要因素。

  (2)消除暖雾比较麻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

  课堂检测

  1、下边词语书写错误的是( )

  A波光粼粼 翡翠 B重峦叠嶂 缭绕

  C变幻莫测 尘埃 D心旷神贻 挟持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只见,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红绿相间,绚丽夺目。( )

  (2)山谷纵横交错,而云雾总是喜欢走入山谷的。( )

  (3)绿水青山历历在目,滚滚长江蜿蜒如带,鄱阳湖面渔帆点点,山下公路纵横,梯田层层。( )

  3、清晨,站在庐山上,如果是晴天,清秀的景色,历历在目。只见,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红绿相间,绚丽夺目。可是,回头再看,山峰、屋顶全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一阵阵云雾飘荡起来,使你置身在云雾之间。浓云如烟雾,把一切都淹没了;淡云似的薄纱,飘然而过。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里,倾注到深谷之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1)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2) 这段文字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在说明文中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5

  教师出示庐山的图片,请学生背诵交流与庐山有关的诗词。

  字音字形可要掌握准确哦。

  阅读中注意归纳每段的说明内容,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先独立思考,再集体合作,确定最佳答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的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课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4.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瀑、罩”等字形,写好钢笔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美丽的祖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今天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庐山(板书:庐山),去欣赏那里的迷人景色。(出示图片)

  2.庐山的景色是秀丽迷人的,但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将课题补充完整,“庐”字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并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准备好相关的社会语境。)

  三、初步感知, 正确读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庐山 瀑布 幽谷

  游览 笼罩 弥漫 遮挡

  似乎 系 漂浮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一屡轻烟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流连忘返

  注意读好平舌音“似、姿”,翘舌音“罩、遮、瞬”等字。注意读好多音字“系”在本课中读jì。

  (2)指名、开火车分段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做标记,读得好的地方,我们向他学习,不足的地方,呆会儿我们当小老师帮他。

  A.读好长句,注意停顿: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B.理解词语:

  如: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

  (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如果说不清,还可以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以上思考,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黑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部分(2、3):详细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三部分(4):总结全文,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第一部分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游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为什么作者偏偏喜欢云雾呢?云雾又给庐山增添了怎样的色彩呢?

  3.的确,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出示图片,引读):在山上游览( ),漫步山道,( ),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你能读出庐山这一份神秘美吗?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抓住“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语,整体把握庐山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然后,通过看图,读文,想象,让学生置身于其间,提醒庐山云雾无处不在有变幻无常、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六、指导书写,写好钢笔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巧妙记住这些字,写好这些字。如:

  瀑:左右结构,右面下部不要写成“水”。

  罩:上下结构,上面的“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2.指导书写这些生字。

  3.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读题导入,复习词语:

  腾云驾雾 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飘飘欲仙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2.回忆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填入下面这段话中。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漫步庐山,你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庐山因为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设计意图:读词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先睹为快】

  1.这庐山的云雾到底怎样呢?让我们先去看一看吧!出图欣赏。

  (设计意图:学生对庐山云雾的景观不是很了解,所以先欣赏景色,为课文学习植入背景认知。同时,也为更好地学习作者描写庐山云雾的选材策略和写作手法做好准备。)

  2.多美的庐山云雾啊,怪不得作者会说:漫步山道——学生读。那么在作者的笔下,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课进文,走进庐山的云雾!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文2、3自然段,用心感受。

  3.指导交流: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学生说。

  过渡:下面,让我们去细细欣赏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千姿百态】出示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段内容吗?其实在这段话中,就有一句话表达了你的意思,找找看。

  小结: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划线。下面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2.那你知道(点红)“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这段话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默读这段话,思考问题并圈划出相关词语。(板书:读、思、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板书:说)。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绒帽、玉带、大海、天幕。

  3.作者把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比作了不同的景物。你最想读好哪一个比喻句?生读。你在读这个比喻句,你是怎么想的?看图片。谁也来把这份神奇、这份美读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说说、读读的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

  4.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看:

  云雾笼罩山头,它像___________;

  云雾缠绕半山,它像___________。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___;

  云雾遮挡山峰,它是 。

  (1)生记忆、交流。

  (设计意图:提炼比喻内容,为下面的背诵做准备。)

  5.这里有一些动词(点红),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读读看。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点蓝地方名)。

  指导交流,小结:不行,相应的地方要用相应的动作。

  6.这么准确的比喻,这么优美的语言,这么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吧!(板书:背)

  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想问题、划词句、说想法、背优美语段的方法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再来学习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思、划、说、背”这一方法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到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分明,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在山的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形态,边读边想,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体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背诵积累。)

  【瞬息万变】

  1.指名读。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这段话与刚才那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也是(指板书)总分结构。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找一句中心句来概括这段内容?

  2.那(点红)“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你们从哪里能看出它的变化多、变化快呢?默读这段话,划出关键词语。

  3.指导交流,相关点红:

  A.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语看出它的变化速度很快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B.变得这么快,那它究竟变成了什么东西呢?(轻烟——银河,白马——冰山)这些都是真的吗?(不是,都是作者想象的。)难道作者只想象到了这些?(……)还可能会变成什么?请你也来想象一下。

  根据句式想象说: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

  转眼间就变成了 ;

  明明是 ,

  刹那间又变了 ……

  总结:正因为有了这姿态万千、瞬息万变的云雾,才使得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也正因为有了这云雾,才使得那些置身其中的人们产生了一种羽化成仙的感觉,让人们来了之后都不舍得离开了!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段。

  1.让我们一起再来赞一赞这云遮雾罩的庐山吧!齐读。

  2.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呢?(庐山的云雾)是啊,如果对庐山云雾这类自然景色产生热爱之情而不舍得离开,我们就要用“流连”这个词(出示:流连:用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那如果对我们的母校非常热爱而不舍得离开,改用哪个词呢?(出示:留恋:用于故乡、亲人、母校等)

  3.其实,庐山不仅云雾让人如此流连忘返,其他的景色也是让人——流连忘返。它不仅迷住了我们,还迷住了大诗人李白,出示《望庐山瀑布》,齐诵;还迷住了大词人苏轼,出示《题西林壁》,齐诵。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学习方法的巩固,学习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幻之快,另一方面感受到作者想象的丰富和语言的准确。)

  四、介绍景物,迁移写法

  1.那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的景物呢?

  2.下面请你仿照课文2、3自然段,用上“总分结构”介绍一下这个让你流连忘返的美景吧!

  3.指导写,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美景”的练习,内化课文内容,渗透“总——分”构段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摘抄、背诵2、3自然段。

  2.完成本课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4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重点指导学习以下几个字:

  (1)弥漫:注意这个字的声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飘”字是风字部,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彩。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3.同学互相质疑: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师生共同解疑。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学生朗读有关语句。

  (2)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神秘的人间仙境吗?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态”。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第2句。女同学读描写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的句子,男同学读有关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句子。

  (6)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雾的千姿百态?

  (7)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段是按照先总起再分述的形式来写的。)

  (8)尝试背诵。

  让我们把这美景、这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咱们试着背一背好不好,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是什么样的?自己轻声试着背一背。

  谁愿意试着背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小声的和他一起来背。

  现在我把表示云雾不同位置的词语也去掉了,你还能行吗?我们一起来!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9)总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全班交流。

  (4)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

  (5)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6)总结: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5. 学习第4自然段

  (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我们对庐山云雾由衷的赞叹,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庐山的云雾》教案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庐山的云雾》教案6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2、课文着重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文中哪两句话分别告诉你们的?把它划出来,一起读一读。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这一小节重点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自由读第二小节,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试着用简笔画的方法来画一画这些姿态。

  2、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结合简图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

  师述引读:看作者用词多贴切呀。站在山腰或山脚,抬头仰望,那山头的一片云雾,就像——( ),多么轻柔可爱啊;那些——( ),又像——( ),显得高贵典雅,让人爱不释手。站在山顶,俯瞰山谷,那云雾——( ),一眼望不到边际,令人觉得辽阔而深远;仰望天空,云雾——( ),使我们不禁想仰天长啸。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云雾,真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陶醉其间。你们能用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自由练习,指名读,齐读)

  4、庐山云雾这么美,这么神奇,那是它真的有这么多形态吗?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云雾千姿百态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丰富的想象,用了比喻的手法)

  3、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4、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真的让人神往,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表示变化快变化多的字词。

  (生读圈)

  3、交流:

  A.变化多:

  (1)请大家一起告诉我你们一共找到了哪些姿态?(4种……)

  (2)这4种就能让你们觉得变化很多了吗?(不能,还有省略号)

  (3)我们来看看这4种姿态究竟能不能说明变化多?

  一缕青烟: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轻盈柔和的美

  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浓重、厚实,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美

  四蹄生风的白马:小巧运动着的美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高大静止的美

  师述:这些或浓或淡、或静或动的形态是多么地具有代表性啊,而这些形态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时间再长一些,那变化该有多少啊?可见变化真多。

  B.变化快:

  (1)那你们又从哪体会出云雾变化的快呢?

  (2)学生交流: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3)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句式练习: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转眼间( );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 )……

  4、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的变化之多、变化之快真是令人惊叹,我们该怎么通过朗读来展现出来呢?(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就置身于庐山的云山雾海之中了。在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四、略讲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们也置身于云遮雾罩的庐山,感受着这神秘莫测的云雾奇景,你们想说些什么?(生交流)

  2、师述:看来大家的感受一如作者一样,都不想回去了。

  3、造句:像作者一样,面对美丽的自然景物,不忍离去,即流连忘返。你们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生造句)

  4、美丽的景色总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流连忘返。现在我们正身临庐山,让我们再次读一读作者的慨叹:(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庐山的云雾》教案7

  12庐山的云雾

  教学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近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习《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习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近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庐山的云雾》教案8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 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 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 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一) 第一自然段

  1、 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 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 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 瀑 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师:从山壁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我们就叫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特别难写,谁来说一说暴怎样写?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 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 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 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二)

  1、请小朋友们轻轻拿起你的阅读文章,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生自读2、3自然段。

  3、师:很多小朋友读好了书就坐端正了,学习习惯可真好。通过读2、3段你还

  庐山的`云雾有怎样的特点?

  4、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5、师:你是一个非常会读书而且会思考的小朋友(贴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谁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生读,两人。你读准了姿的平舌音。瞬的翘舌音可真准。

  1、 姿 是一个生字,它是上下结构女字底。你能为它找一找近义词么?(形态万千、形态各异)

  2、 一起来读准这两个词语。生齐读。

  (三)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能读通这一段吗?自己先来试一试?

  2、指名读。一生读。

  3、文中还有些动词你能读准么?(出示)

  笼罩 缠绕 系 弥漫 遮挡

  (1) 指名 你读准了罩 缠绕 遮的翘舌音。谁也能读准?指名。

  (2) 课前预习了你知道那个词语的意思?

  A: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就是笼罩。(图片)指名读2名。

  笼 罩 生字 师范写 四字扁扁在上面,日字略宽,主题横长又平。

  生描红。

  B:缠绕 动作

  C:系 多音字 系上 关系 联系 一起读一读。

  D:弥漫 充满、布满(烟雾、水汽)我们就叫弥漫。(图片)山谷里到处都是云雾,这就叫云雾(弥漫)山谷。

  E:遮挡 找 近义词 遮住 挡住 指读

  (3)齐读

  (4)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女生齐读。

  (四)

  1、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姿态多,而且变化快。(出示)谁来读通这段话?

  2、指名读。评价:真了不起,句子都读通顺了。

  这里有两个词语 飘荡 和 漂浮 一个是(风)字旁,一个是三点水,为什么?

  2、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

  3、 男同学让我们一起来读通这句话。男生齐读。

  (五)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让人都舍不得离开了,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2、指读。返生字,反加一个走之底,返是回的意思,和它相反的就是往,往返是一对反义词。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流连忘返?

  3、造句

  三、词语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你能读准么?

  2、出示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千姿百态 笼罩 缠绕 系 弥漫 遮挡

  瞬息万变 一缕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漂浮

  流连忘返 云遮雾罩

  (1) 自读.(2)指名分行读。(3)齐读。

  3、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庐山,那里的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人流连忘返。

  4、那好你的课文,请1、2、3组小朋友分别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然后齐读最后一段。

  准备好了么?景色秀丽的庐山起!

《庐山的云雾》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

  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难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的第一自然段。今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

  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师:这一段先总写了作者对庐山总的感受。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课件出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请大家看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1)中心句是哪一句,用——画出。(2)这段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云雾的特点是什么?

  生: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

  师:作者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来。

  师: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读一读,好吗?

  师:作者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生:山头上的云雾,像白色的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中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像玉带,有时像大海,有时像天幕?

  生: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师: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就是把( )比作( )。

  课件出示: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指名回答。

  师:除了打比方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只有人才会戴帽子,系带子。

  师:你们再想一想,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姿态?

  生:答

  师:你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生齐说)

  师小结:作者为了说明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再分写“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间”的云雾。我们把这种关系称总分关系。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好!自己先试一试。

  生:练读。

  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看到了这些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

  生:听录音、想象。

  师:谁来把看到的云雾画下来。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其余学生自己画。展评学生的画。

  师 :画的真美。你们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吗?

  生试背。

  讨论学法。

  课件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的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

  学生齐读学法。

  三、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云雾瞬息万变的?

  生:读句子。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生: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云雾变化快而多?

  生:瞬息万变,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云雾变化的快而多。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答。

  师:那位同学愿意来背一下第三自然段?指名背。

  师: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升: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师: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名复述课文。

  五、拓宽思路,延伸课堂

  小练笔: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想到黄山也是旅游胜地,黄山的松树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请同学们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课件出示:黄山松

  黄山松( )。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状如( ),有的形似(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 ),更加( )。

  板书: 庐山的云雾 多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10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篇课文,整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和《赵州桥》。《庐山的云雾》是这个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文通过对庐山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的描写,赞美了庐山秀丽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喜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基础知识和能力属于中上水平。根据中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主要以直观性、多样性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以及图片欣赏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听说你们荔浦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们能不能给老师介绍介绍啊?(学生发言)

  2、谢谢同学们,那今天哪,老师也带大家去旅游,去看看我们美丽庐山的云雾。(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然后说说这段主要描写了几幅图。

  2、学生举手回答 (共有四幅图,1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2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3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4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3、通过指名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重点把握“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这四幅图

  4学会用比喻句“……像…….”说话

  5、学生画图,巩固课文内容

  6、指出省略号的作用

  7、幻灯片展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8、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板书:千姿百态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按照第三段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庐山的雨雾瞬息万变)板书:瞬息万变

  2、指名回答“瞬息万变”的意思

  3、齐读课文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4、理解“一泻千里”的意思

  5、指导朗读,注意“一缕轻烟”读的时候要轻一些,“一泻千里”要读出气势

  6、指名朗读第三段。

  7、欣赏庐山云雾的图片

  8、这么美得风景,你想回去吗?

  9、齐读最后一段

  10、学习词语“流连忘返”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完成14课的课堂作业

《庐山的云雾》教案11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了解有关云雾的知识。

  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庐山云雾形成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放映幻灯,欣赏庐山的优美风景,导入新课:

  庐山是我国也是世界级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能熟练地背诵出来。庐山不仅有喷雪如雷的银泉飞瀑,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还有俊奇巧妙的园林建筑,而它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庐山的云雾像苍茫的海,像薄薄的纱,把庐山装点得虚无缥缈,如人间仙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不但可以带你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而且向你揭示了庐山云雾形成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师生共同探究课文:

  ㈠ 初读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① 找出描绘庐山及庐山云雾的语段:

  庐山:平地拔起、雄伟壮丽、高耸入云、重峦叠嶂、雄奇挺秀;

  庐山云雾:红绿相间、绚丽夺目、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云雾飘荡、飘然而过、一股云流、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

  ② 找出使用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也有像波涛起伏的连屏;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浓云如烟雾;淡云似的.薄纱;好像一条瀑布……

  使用比喻的修辞,使对庐山及庐山云雾的描述更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③ 朗读苏轼赞美庐山的诗,思考:

  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

  原因有二:一是庐山山势险峻,层出不穷;

  二是由于庐山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日子里都被云雾掩蔽。

  ㈡再读课文,梳理有关庐山云雾的科学知识:

  ① 一般云雾的成因:

  是由低层大气里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② 雾的种类:

  暖雾、冷雾、冰雾。

  ③ 一般山区云雾多的原因:

  山下气温比山上高,往山坡上升的空气湿度很快饱和,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形成了雾。

  ④ 一般云雾的危害:

  阻碍废气的排散,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交通安全。

  ⑤ 除雾的方法:

  撒播干冰,喷洒液态丙烷,使用喷气引擎,播撒氯化钙。

  ㈢三读课文,找出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① 列数字:

  每年平均雾天是一百九十五天,尤其以5月份雾天最多,平均有二十一天。

  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庐山雾多的特点。

  ② 下定义:

  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冰雾。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了暖雾和冷雾的本质特征。

  ③ 分类别:

  把雾分成暖雾、冷雾两种,条理清晰。

  ④ 举例子:

  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城市里的雾常常经久地弥漫在空中,市工厂排出的废气由于雾的阻碍,散布在低层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具体地说明了雾的危害。

  ㈣四读课文,看文章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过渡的:

  找出文中设问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① 庐山为什么多雾?庐山的云雾又为什么那样变化莫测、景色迷离呢?

  ② 一般山区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 云雾既然能给游览胜地增添优美的景色,为什么还要进行驱散云雾的研究呢?

  这些设问句都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课文主要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神姿仙态和它的成因,简单介绍了一般云雾的种类、危害、除雾的方法,把描写景物和说明事理有机结合,语言形象而准确。大自然真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大书,既有如画的风景给我们美的享受,又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四、作业:

  在我们北方,冬天常常会出现大雾天气,根据你平实的经验积累,用一段话把你见到的情景和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准确性。

《庐山的云雾》教案12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升华

  教学后记

  本是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庐山的云雾》教案13

  教学目标 :

  1、学习3至5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神奇、美丽。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神秘、令人心醉、令人痴迷)

  2、 的确,庐山云雾是神秘的,令人心醉的,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参观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 学习新课。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美。

  2、 反馈(要求说出理由)。

  (1) 雾来时,风起浪涌;舞去时,飘飘悠悠。

  (生:从风起浪涌,我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很美丽;从飘飘悠悠,我感到轻柔、飘逸指名读,生评价,指名读,师评价我感觉到了雾来时磅礴的气势,舞去时是那样的轻柔男女生对读)

  (2)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生: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完全不同。你说得真好,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生评价,再读齐读)

  3、 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来去、浓稀是两对反义词,来和浓、去和稀又是对应起来写的)你读书时真细心,文中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4、 其实这一自然段的1、2两句也写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

  (1) 齐读

  (2) 你为什么把的`确读得比较肯定?(对前问的肯定,承接上文)

  5、 多么富有变化,富有趣味的庐山云雾啊出示录像你能跟着录像来读一读,背一背吗?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6、 过渡: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背诵,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庐山云雾不仅多变而且多情。

  (二) 学习第四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多情,请读一读,感受一下。

  2、 反馈

  3、 这山镇牯岭之所以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是因为庐山雾齐读。

  4、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庐山云雾读得多么忘情啊,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处的云海。

  (三)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最美云海。

  2、 你想象到什么?交流

  3、 想看看现实中的云海吗?看录像。

  4、 多美的云海啊,其实作者笔下庐山云海也很美读一读,体会一下美在哪里这么美的景象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自由读全班合作读)

  5、 你能把书上的语言配到画面上去吗?

  三、 作业 。

  庐山云雾是神秘的,我们跟随作者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云雾也各有特色小组讨论汇报齐读

  作者在(登山路上)、(牯岭)、(大天池)三处所见的云雾各有特色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朝夕相处、变化多端)、(壮观、绚丽、动人)我观庐山云雾后不禁发出感叹(的确,庐山云雾令人心醉)。

《庐山的云雾》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15庐山云雾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云海

  (大天池)壮观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其中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骇地引用古代老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取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句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产生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学习了第一段。让我们听听一位游客游览了庐山后是怎么赞美庐山的?出示诗《情归庐山》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请你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反馈热爱大自然等。师板:热爱

  二、学习第二段

  (一)过渡:我们的作者也是如此,请打开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说说在作者心中,在你眼里哪一处的庐山云雾最壮观最吸引人?那就让我们先跟随作者去领略这壮观的云海吧!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请自个儿读读第5自然段,用一个词说说庐山云海给你最初的印象?板:云海壮观

  2、想亲眼目睹一下吗?请看大屏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请再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找出哪些句子最吸引你,多读几次用心去体会云海的壮观,并轻声将你的理由说给同桌听。

  4、汇报交流:生纷纷找句子,从句子的体会入手说明云海的壮观。(老师点拨:图文结合让学生体会并指导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庐山云雾最壮观的是云海。

  第二句突出尤其两个字。

  第三句每当……只见……说明庐山云雾的多。请同学们看图,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俯瞰"就是指怎样地看?看见了什么?是呀,多么神奇缥缈的庐山云雾啊,引读这句话。所以清代一位学者整整在云海待了100天啊!

  第四句形态描写。"茫茫"指什么?说明什么?"波涛起伏"是指?请看图,你还观察到什么?往常清风秀岭可是将自己完全展示给世人,这时呢?真是"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谁愿意读读这句话?生自个儿试读。指生读。齐读。怪不得清代一位学者对庐山云雾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

  第五句特别……更是……理解为什么绚丽动人?

  第六句比喻句颜色描写。还有哪句话吸引你?有位摄影师抓拍了这美丽的瞬间。请看图说说。如果你是画家,你会怎么画?庐山云雾色彩斑斓,真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彩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生试试朗读。指生读。生评价。指生读。齐读。是呀,所以庐山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想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第七句比喻句颜色描写。出示图文,微风吹拂,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瞧,仙女下凡了,她手持彩练,彩练就是?在向我们招手呢!似乎在说?芙蓉就是什么?以前我们学过《荷花》一文满池的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怎样的?那万朵的荷花呢?你理由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读得更好!指生读。齐读。

  4、这集形体美、色彩美、流动美于一身得庐山云雾多壮观、多迷人!让我们师生合作当一回解说员吧!播放录像生配乐齐读这段。(老师读一二句,学生读四到七句。)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老师引读:这样壮观的庐山云雾使清代学者对她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怪不得作者说的确,庐山云雾生接着读: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你从哪儿看出她的这些特点?板:瞬息万变

  2、比较句子:①课文原句

  ②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淡时,给山川披上了一层外衣。

  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好吗?分男女生读。齐读。愿意背下来吗?

  3、还有哪句也是说庐山云雾变化快的?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引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朝夕相处多情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浮游荡漾。"是呀,她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时而隐现于重云薄雾之中,时而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古岭有"云中之城"之称。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板书.总结全文。这多情、多变、多彩的庐山云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板书:多变多彩2、《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请再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自个儿再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2、你也来赞赞庐山云雾好吗?愿意口述的口述,想写一首稚嫩的小诗也行,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广告词也不错,想用歌声表达内心地热爱之情更欢迎。(机动)

  3、总结全文,再次引出赞美诗《情归庐山》结束这堂课。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板书:

  庐山云雾热爱

  瞬息万变多变

  朝夕相处多情

  云海壮观多彩

《庐山的云雾》教案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写景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

  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因为本班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基于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导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③、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④、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⑤、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点出“总分”结构写法。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

  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②、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导用“留连忘返”造句。

  4、总结全文

  ①、配乐朗读全文

  ②、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③、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

  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四、说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评价手册》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

  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

  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庐山的云雾》教案】相关文章: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2-19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1-15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1-03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07-22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07-22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精选15篇10-04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集合15篇)08-05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合集15篇)08-05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