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整理与练习》教案

《整理与练习》教案

时间:2022-09-21 10:45:49 教案 我要投稿

《整理与练习》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整理与练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理与练习》教案

《整理与练习》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第6-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方程、应用方程的兴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解方程:

  27x+31x=145 x-0.8x=10 4x+x=3.1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2)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二、根据下列条件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苹果和梨一共214千克。

  2、苹果比梨多卖31.5元。

  3、苹果的千克数比梨的3倍少4.8千克。

  4、甲车和乙车从相距12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二、 练习巩固:

  1、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说出等量关系。

  2、第7、8、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出等量关系。

  (3)提问:将这三题与第6题相比,两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3、第9题。

  (1)提问: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量关系?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较简便?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然后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三、 指导完成思考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实物在操作中思考,也可以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辅助思考。

  2、评讲时重点使学生理解:“取了若干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说明取出的红球总数多10个。

  列出方程:6x-4x=10。

  拓展练习:

  1、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还相距20千米?

  2、甲、乙两人从东、西两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他们在离中点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3、一辆轿车和一辆摩托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两地相距500千米,摩托车上午8点出发,每小时行40千米,轿车上午10点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几点两车可以相遇?

  4、一个停车场有24辆车子,汽车是4个轮子,三轮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那么汽车有几辆?三轮车有几辆?

《整理与练习》教案2

  学习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4—7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把结果表示在统计图表中,并能根据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再次体验简单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灵活选择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

  体验简单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能根据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导入练习

  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二(1)班同学就一起去春游。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今天练习有关的数据收集整理的知识。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出示题目

  问:统计的是什么?

  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

  是怎样统计的'?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练习一第5题

  出示题目,本周图书借阅情况统计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3)练习一第6题

  分小组活动,统计前各小组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说说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4)练习一第7题

  ①出示第7题

  提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是怎样统计的?

  学生回答。

  ②说一说,哪天卖出的电视报最多?哪天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③试一试:如果要表示2份,怎么表示呢?

  学生尝试练习。

  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表,集体讨论。

  三、提高练习

  (1)班上如果要过集体生日,可以在哪个月举行?

  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及理由,教师爷可以参与讨论。

  选全班同学中生日最集中的月份。

  (2)问题:哪一个月生日的同学最多呢?

  学生统计。

  四、课堂总结。

  本单元所学的统计知识作业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和比较信息、数据。

  那你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呢?

《整理与练习》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与应用”第8~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4题,“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圆的独特性。

  3、通过“与反思”,引导学生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对本单元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与复习。

  板书课题:与练习。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师问:最大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呢?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师问:谁来指一指这个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哪个部分?求它的周长可以怎样想呢?求它的.面积可以怎样想呢?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师问:要求半圆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

  要求出整圆的面积,必须求出什么?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教师问:是什么标志,知道标志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交流自己以圆为基本图形的标志。

  2、完成第11题。

  师:在操场上画的圆一般都比较大,用圆规肯定是不行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说己的想法。

  到操场上试着画一画。

  师追问:这个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

  3、完成第13题。

  在操场上进行测量并记录,回去后进行计算。

  4、完成第14题。

  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用一根绳子围一围、量一量。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三、与反思

  1、指导学生理解每项指标的含义。

  2、自我、打☆。

  3、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课堂

《整理与练习》教案4

  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先自己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分类的理由。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教师: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整理与练习》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二、出示自学指导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三、探究新知,自主探索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12>>>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四、当堂检测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五、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六、 抽查清

  下面是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记录

  动画片:12人 电视剧:10人 体育:9人 新闻:8人

  把上面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 动画片 体育 电视剧 新闻

  人数

  (1)喜欢( )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 共调查了( )名同学。

  种类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选什么节目?

  下表是二(2)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

  (1)哪种书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教案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

  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四、评价总结

  1.评价反思。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

《整理与练习》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第11-14题以及评价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活动,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具学具:

  多媒体、三角板、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测出每分钟步行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与实践:

  1、第11题。

  (1)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问:

  ①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②要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什么?

  (2) 学生进行相关计算,并完成作图。

  1、第12题。

  (1) 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分割的方法,再在全班交流。

  (2) 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动手分一分。

  (3) 让同桌同学相互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造作是否正确。

  2、第13题。

  根据课前得到的数据,让学生借助计算器完成相关计算。每名学生可以和几位同学合作。

  3、第14题。

  (1)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游戏的规则。

  (2) 让学生同桌开展游戏熟悉规则,并掌握猜数的方法。

  (3) 采用同桌、前后、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比赛。

  三、 评价与反思:

  1、 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 让学生对照评价指标逐项进行反思。

  3、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中哪些内容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内容掌握得还不够扎实。

  4、 用涂色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评价。

《整理与练习》教案8

  教学内容:

  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

  2、 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策: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预设:

  一、回顾整理:

  1、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那谁来说一下什么是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呢?

  交流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1) 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13/100,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

  (2) 鸡蛋的重量约13/100千克,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

  总结得出: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而不用来表示具体数量;而分数不但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还能表示具体数量。

  二、 基本练习

  1、 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先让学生讨论性别栏目中数据有关的问题,再让学生围绕年龄和民族这两个栏目中的数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

  2、 练习与应用第2题:

  药品抽检的合格率是指什么?(合格产品的批次数占被抽检药品总批次数的百分比。)

  再根据问题回答。

  3、 练习与应用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种颜色面积各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提示学生把得到的分数改写为百分数。然后分别回答问题,理解问题意思。

  4、 练习与应用第4题:

  先根据图判断:在哪个袋里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100%?为什么?再让学生在图下各写出一个百分数,用来表示从该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让学生解释你是怎么想的。

  5、 练习与应用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再说说怎样把分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分数;把小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小数。

  6、 练习与应用第6题:

  先理解什么是合格率,再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校对。

  7、 练习与应用第7题:

  学生先回答第1个问题,再通过估计回答第2个问题,最后通过检验估计得是否正确。

  8、 练习与应用第8题:

  含糖率是指什么?(含糖率是指杯中糖的克数占糖和水总克数的百分之几。)

  体会含糖率高的糖水自然会甜一些。

  再计算第2题中两个杯子中的含糖率,进行比较。

  三、 拓展练习

  1、 一个田径队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 六1班男生植树50棵,成活45棵,女生植树30棵,成活35棵,这个班植树的成活率是多少?

  3、 今天六2班到校48人,缺席2人,六2班的出勤率是多少?

  4、某班级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2: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四、作业:第6~8题。

  课前思考:

  本课时将对第九单元内容在知识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高教导设计的教案中体现了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梳理,而且能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复习题。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重、难点,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还需通过第5题的填表进行方法的总结;第3题和第4题则是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第1、2、6、7、8题都是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要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百分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百分率的大小比较来解决相关问题。

  本课时习题难度不大,课中,我们要多给学习困难生发言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一点学习的自信心。

  课前思考:

  回顾与整理涉及到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讨论,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学习内容。

  练习与应用第1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百分数的含义,知道表示的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并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第2题用统计图呈现了我国药品市场98~03年每年的抽检合格率,让学生在解释百分率含义的同时感受到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第3题通过对百分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相关数量比较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第48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含义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借助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我再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练习题的练习顺序,教学效果较好。

  受教材练习题的启示,我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因此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信息来编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注意问题的设计,对于即将到来的总复习来说,更需要教师将本学期所学知识适当重组,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习效果较好。练习安排也注意了基础题与发展题、对比题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时思路比较清晰,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单一,少听学生的分析过程。

  课后有两点值得自己反思。

  第一是:我自认为简单明了的方法,在学生眼中不一定是好方法。

  第二是:练习课上怎样呈现题目效果最好?

  练习课的题目呈现,通常都是老师一题一题出,学生一题一题答,学生的练习本上只有答案。那也就是说,题目与答案是分离的。这给学生课后复习带来一定的不便,觉得可把要做的练习印成一张纸发给学生,课后收回,能容易检测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及时找出学生错误的成因,利于教学效果及时反馈。

  课后反思:

  与其他两位老师有同样的感觉,这个单元的知识相对于前面其他内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如果学生那个单元学得扎实的话,只要将百分数看成是特殊的分数,那么一切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分数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实践意识,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在活动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2、通过“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实事求是地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教学资源:

  课前请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在学校的跑道上按照正常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距离,并记录好时间,反复2~3次。然后学生借助计算器算出自己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 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

  (1)师:请大家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想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

  (2)学生思考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3)追问:你会列方程求三角形的底吗?

  让学生独立求出三角形的底。

  (4)交流时说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又是怎样解这个方程的。

  (5)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

  (6)互相交流所画的三角形是怎样画出来的。注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画法。

  2、把下面的线段分成两段,使其中一段的长是另一段的`4倍。

  (1)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2)交流分割方法。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和同学或家人一起,先测出每人每分大约步行多少米,再算一算,如果两人同时从长20xx米的一条路的两段相对而行(同时出发),大约经过几分可以相遇。

  课前同学们已经算出了自己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因此可以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一起算。

  4、“探索与实践”第14题猜数游戏

  (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

  (2)由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

  (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

  (4)和同学玩这个游戏。

  二、评价与反思

  (1)认真阅读评价指标。

  (2)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回顾相关的学习情况,可以举例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存在什么不足。

  (3)实事求是地给自己作出评价,并说说打算怎样改进。

《整理与练习》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梳理知识。

  小组讨论:

  (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将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特征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内角和等于18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独立画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条。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分类,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按角的特点进行分类时,只要判断三个内角中最大的内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第(2)小题是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只要用90减去另一个内角就可以了;第(3)小题是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用(180-顶角)÷2来计算。

  4、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4、5题。

  这两道题都要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决。

  5、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6题。

  这道题是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画图。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94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

  (1)让学生思考怎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图形后平移成一个长方形。

  (2)动手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

  (3)交流讨论。

  2、完成教材第95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

  (1)拼一拼。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两个梯形纸片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想一想。

  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四、反思总结

  1、课件出示教材“评价与反思”部分的评价量表。

  组织学生结合各自的情况进行填写。

  全班交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整理与练习》教案11

  教学内容:

  第15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与练习理解和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百分数的数学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小组讨论:

  1.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学习的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2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出油千克数÷原料千克数=出油率(板书)。

  (3)学生填表计算,然后指名交流解题方法。

  (4)完成第3、4题。

  给学生一些时间独立完成,然后交流,重点分析第4题,并将这两题进行比较。教师及时小结:当单位“1”的量已知时,就是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通常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2.完成第1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学生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可以先求出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再求多(少)几的数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也可以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求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4)教师指出:在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具体题目分析解题方法,因为有时题中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已知数量;有时单位“1”的量未知,要先求。所以我们解决问题时还是要认真读题和仔细审题。

  补充以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校合唱队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学校合唱队有男生25人,比女生多5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学校合唱队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及时统计学生正确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综合练习

  完成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解题思路,重点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

  (3)总结:当单位“1”的 量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完成第6题。

  (1)学生读题后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与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独立解答,稍后指名学生板演。

  (3)讲评时重点将两小题进行比较,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了解其他学生解答情况。

  鼓励学生列方程解决,然后及时交流。

  完成第8题。

  (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铜的千克数,二是锌的千克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与练习,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学得较好?哪些地方还要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教材第15-16页的第5-9题。

  补充以下题目,供大家选用:

  1.为纪念“嫦娥一号”卫星飞月成功,六(1)班同学开展了自制纸火箭创意大赛,一共制作了纸火箭72个。其中女生制作的数量是男生的60%,男、女生各制作了多少个?

  2.春节期间,一台彩电的促销价为20xx元,比原价降低了110元。这台电视机是打几折出售的?

  3.一桶油,用去的比剩下的多20%,用去的比剩下的多16千克。这桶油还剩下多少千克油?

《整理与练习》教案12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同学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同学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

  9+48+47+65+7

  10—512—25+3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同学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考虑,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同学回答。

  B、横着看。让同学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同学观察,启发同学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同学回答。

  D、想:这张表中,俺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同学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同学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教师读算式,同学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

  (4)针对同学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考虑题:第(1)题

  要求:让同学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

  第(2)题

  要求:同学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

  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整理与练习》教案13

  一、创设情境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已经了解得很多了,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

  二、完成整理与练习的4~7题

  1、 完成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好,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完成第5题

  这题要求需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可先让学生看一下示意图,每根铝合金条就是长方体相应的棱,要求至少需要分米的'铝合金条,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 完成第7题

  第(1)题求的是所有立柱的底面积之和,可以先求出一个立柱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12根立柱的底面积。

  第(2)题是求这些立柱的体积之和,方法可以采用第一个。

  第(3)题求的是一根立柱除了底面积以外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4、思考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这个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有12×2=2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工有24个。

  三、补充练习

  1、 一种纸袋,打开后的形状是长方体,长55厘米,宽8厘米,高40厘米。做这个纸袋至少需要多少硬纸?(上面没有盖)这个纸袋可以盛多少立方厘米的物体?

  2、 把一个棱长0。8米的正方体钢呸,锻成一个横截面是0。16平方米的长方体方钢,锻成的这块方钢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3、一间教室长7米,宽6米,高3米,门窗面积和是20平方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面墙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整理与练习》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练习,更好的掌握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大数改写、大小比较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法,省略亿位、万位后面的数。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位数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训练。(板书课题)

  2、回忆梳理

  1.小组合作,复习整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

  2.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1)数位顺序表。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从右边起按顺序说出数位顺序?

  学生集体说

  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这些数位是怎样分级的?个级、万级、亿级上的数分别是哪些数位?

  说明: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依次是个级、万级、亿级,分别表示多少个亿、多少个万、多少个一。

  你们能依次说出计数单位?出示数位顺序表中计数单位。

  同桌互说 再集体说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集体朗读)

  P25第2题

  独立填写 集体讲评

  (2)多位数的读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同桌讨论

  明确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不管是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出示:7240981 7000000007 5050000

  学生口答

  P25第3题

  同桌互相读数 集体讲评

  师:这组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的国力增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3)多位数的写法

  完成书上P25 第4题 学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讲评

  我们刚才写了这些数,请问在写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

  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4)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下面的数你会比较大小吗?

  比较下面各数:

  98965( )100000

  410200( )409300

  52605( ) 68800

  38546( )38456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同桌互说,集体讲评)

  (5)数的改写

  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

  学生回答

  明确:为了读写方便,我们经常把整万或者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八个零,后面加一个“亿”字。

  改写前的数和改写后的数大小有变化吗?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知道准确数,只要知道近 似数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呢?

  明确: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看保留到某一位后面一位。

  (1)四舍:如果是4、3、2、1,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2)五入:如果是5、6、7、8、9,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三、综合运用提升

  1、练一练

  出示:56940≈57万, 中可以填( ),

  56940≈56万, 中最大填( )。

  2、完成教材P26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附板书设计:

  认识多位数整理与训练

  数位顺序表

  多位数的读数和写数

  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近似数

《整理与练习》教案1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与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与练习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应用练习。大家有信心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应用题7、8。

  教师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

  师:从票据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由合计金额与面粉总价的差,推出色拉油的总价;再由面粉和色拉油的总价分别推出面粉的单价和色拉油的.数量。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结合生活实际,讲清“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事理,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整理与练习》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与练习教案03-29

整理与复习教案03-18

大班整理图书教案06-14

大班整理活动教案03-18

《练习4》的教案02-24

练习四教案02-26

《口算练习》教案02-26

《练习六》教案02-26

《练习二》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