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2-10-26 10:42:45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美术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目的:

  1、设计、制作糕点店的名字、标记、服饰、糕点等。

  2、学习分工合作,体验不同工种协作的乐趣。

  彩笔、彩色玻璃纸、挂历纸等材料。

  一、开店计划。

  1、大家说要开一个糕点店。这可是个很不错的主意,但需要大家一起来准备工作。

  2、给糕点店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3、再给糕点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呢?糕点可以怎么做?

  4、糕点店可以买什么样的糕点?糕点可以怎么做?

  5、糕点店里的营业员和糕点师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帽子?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衣服和帽子。

  二、分头准备。

  1、将幼儿分成三组,有幼儿自主选择、参与制作。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各组。

  三、展示作品。

  1、评选糕点屋标志的最佳设计方案。

  2、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糕点和服饰。四、糕点屋开张了。

  进行剪贴、绘画、听口令按指、弹豆、捻绳等,还可为幼儿提供废旧物,让幼儿自己寻找满足需要的物品进行建构,训练手的灵活与精确,发

  展操作与创造力。在活动中,既培养幼儿分工合作,又让幼儿体验不同工种协作的乐趣。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学难点: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2、“小精灵豆豆”做出一个个的有趣动作,变出一粒粒不同的植物籽粒(红豆、绿豆、西瓜籽……)。

  3、“小精灵豆豆”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观察与思考,让小朋友们了解和发现“种子家族的成员们”的不同。

  4、思考这种豆子象什么?

  5、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小精灵豆豆”也会!它变成豆子手链,变成一幅幅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主要以黑豆拼摆的喷水的鲸、用大米拼摆的可爱小兔、用绿豆和小米拼摆的漂亮孔雀)!(出示课题)

  二、感知探索

  1、欣赏分析植物籽粒拼图。

  2、分组讨论植物籽粒拼图究竟美在哪儿?为什么美?

  3、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

  4、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

  ⒈用铅笔在卡纸上起稿;⒉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⒊用选择好的植物籽粒拼图。

  三、实践创作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准备各种不同大小、颜色的植物籽粒。

  2、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拼图。

  3、实践创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价

  1、“小小拼图艺术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感受。

  2、播放欢快音乐,参加“小小拼图艺术展”。让学生参观、评选,让学生体味创造和创造成功的甜蜜。

  五、延展

  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用贝壳、小石子等拼贴的拼图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寻美、发现美,让孩子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色彩的对比。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互对照)

  3、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4、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5、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机会。

  6、小结:这一课,我们认识了美术世界的广阔性,了解了按材质的不同美术的分类。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让我们去发现,去鉴别,进而去创造美。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重点: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难点:面具的表现手法及材料的运用。

  教学准备:图画纸、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墨汁以及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藏戏和傩戏图片。

  提问:他们头上戴了什么样的道具表演?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它叫什么?

  提问:过去人们为什么要戴着面具进行表演?

  随着科学的逐步发达,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本来没有鬼,但是这种面具成为一种艺术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导入新课,并课件出示课题:《面具》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中国的面具以及外国的面具。提问:面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点?用了些什么材料?

  2.小组研讨面具的特点。(夸张手法、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

  3.学生交流自己想怎样设计面具?都用哪些材料?

  4.教师利用一些学生作品分析如何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表现。

  5.师生一起讨论制作方法:

  第一步:油画棒着色,留白边。

  第二步:把纸轻轻团起来,再展开。

  第三步:用墨或者水粉把画面涂满。

  第四步:用清水冲一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小组或两位同学任意选择一种方法,合作完成一张面具作品。

  指导要点:

  (1)形象要大胆夸张。

  (2)形象要狰狞,让人看了有点害怕。

  (3)注意安全。

  五、小结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作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概括总结本课内容。

  六、拓展延伸

  除了课本上制作面具的方法,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面具?回家自己动手做一做。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首先从平面手印大树入手,通过手影游戏(摆出手掌和手指的各种姿态),观察手的整体特征(影子)发生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添添、画画进行艺术发明。

  2.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同学从内容、颜色、相互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考虑,一起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师准备:颜色盘(4个/组红、黄、蓝、绿)共28个、过滤纸7张、大水桶5个、抹布5块、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印大树

  1. 仔细看:老师要干什么?(用手印树干、树枝)

  2.谁给大树穿上绿衣裳?(同学用手印:大树叶、小树叶)

  3.原来印上去的大手和小手变成了一棵大树。

  二、 做手型

  1.大家看:谁来了?(师做狗的手型)——课件:白底

  2.哪位小朋友也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做?(个别试着做)

  3.这些东西你会做吗?——课件:实物图

  出示实物图片——哪些我们还没做过,大家试一试!——做给大家看看——课件:白底

  4.运用我们的十只手指与手掌,就可千变万化,呈献出各种不同的事物。在我国四川,手影戏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文化艺术扮演形式。——课件:课题

  5.出示手型——可以变成什么?——课件:变手型

  这些手型经过添一添、画一画,都变成我们熟悉的东西了!

  三、印手型

  1. 以组为单位(4-5人小组)

  2. 要求:

  ① 每组桌上有四个盘子、四种颜色、一张大纸、两到三组共用一个水桶——课件:座位图展示

  ② 请四-五人合作一起完成一幅手印画,再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稍稍添画。比比,哪组同学想得多,想得妙,想得和大家不一样!

  ③ 注意:用手印换色时,把手洗干净,用抹布擦干,再用别的颜色。

  在印的时候,不要用手来涂。——课件:两个太阳的对比

  用水粉注意有一个好习惯!

  四、 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小组内讲一讲印了些什么?(张贴)

  2.互评:你特别喜欢哪组的手印画?个别(把小手送给他)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汽车教案12-17

小学美术教案12-18

《电脑美术》教案12-19

春的美术教案02-22

幼儿美术教案02-28

关于美术教案03-09

大班美术教案08-26

小班美术教案12-17

中班美术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