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1-06 13:44:5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一)、结合实际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在探究活动喝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小数

  (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教学难点: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购物好吗?

  生:好。

  师:但这次购物有点特殊,是在教室里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生:铅笔。

  师:多少钱一支?(出示幻灯片)

  生:5角。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那大家还想买些什么文具呢?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好,大家想买的东西很多,那我们来看一下钢笔的价格是多少?

  生:8元。

  师:尺子呢?

  生:1元零6分。

  师:笔记本呢?

  生:3元5角。

  (教室据学生回答完毕,再出示幻灯片,并板书)。

  师:大家想一下,可以小组讨论,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价格还有其它写法吗?(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进行教学)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价格用元表示出来,大家仔细看好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出示幻灯片)

  生:出现了小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与小数(教师板书)。

  (二)、新课

  1、初步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的各部分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的书与平时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出现了小数。

  师:很细心,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来,大家跟老师念一遍,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读两遍。

  生:齐读)“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

  师:那下面大家看一下屏幕上哪些都是小数,哪些数是整数(出示幻灯片)。

  师:小数是哪些?

  生:1。50、2.70、16.85、9。99。

  师:那整数呢?

  生:1、5、3、20。

  师:回答得很好,小数与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出现了小圆点。

  师:我们称小圆点为小数点,小数前面的数我们称为整数,小数后面的数我们称为小数部分。

  师:下面大家分小组认识小数的各部分,由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数来进行认识。一分钟后由小组派代表说出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讨论好了。

  师:那哪个小组先来?看看哪个组表现得。

  生:(依次点名或学生自愿说,老师作适当点评,也可请学生自评或他评)。

  师:看来大家认真预习了,你们表现得很好,下面由老师出题,大家自由回答,比一比,哪组回答的又快又准。

  师:准备好了吗?老师姚开始了(出示幻灯片)。生:3。55。

  师:它是小数吗?

  生:是。

  师:它的整数部分是?

  生:3。

  师:小数部分呢?

  生:55。

  (2)、小数的读法

  师:这些小数你们会读吗?

  生:会(由实际情况定)

  师:那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指着黑板)

  生:0。5元、1。06元、3。05元。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数怎么读?

  生:从整数部分开始读,遇到小数点读点,最后读小数部位。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作总结。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现在大家打开教科书,翻到第2页。

  师:图画上没支铅笔多少钱?

  生:0。5元。

  师:钢笔呢?

  生:8元。

  师:尺子呢?

  生:1。06元。

  师:笔记本?

  生:3。50元。

  师:水彩笔?

  生:16.85元。

  1认识一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每支铅笔0。50元,谁知道0。50元是多少钱?

  生:5角。

  师:几个一角是1元?

  生:十个。

  师:那就是说5角师一元的几分之几?

  生:十分之五。

  师:我们以元为单位用小数可以表示成什么?

  生:0。5元。

  1认识两位小数的含义

  师;那么每把尺子师1。06元,它是多少钱?

  生:一元零6分。

  师:几个一分十一角?

  生:十个。

  师:几个一角是一元?

  生:十个。

  师:几个一分是一元?

  生:一百个。

  师:那大家想一想6分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呢?

  生:一百分之六。

  师: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如果我们以元为单位用小数可以怎么表示?

  生:1。06元。

  师:下面请大家做一下课本上第二页的习题,还是同学们已经提前做好了?

  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师:哪个同学愿意回答第二幅图,它表示的师几元几角几分?

  生:十二元五角零分。

  师:用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呢?

  生:12.50元。

  师:大家想一想,5后面的0可以省略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0表示的师没有的意思,在末尾可以省略。

  师:如果老师不小心把0和5的位置互换了,即写成了12.05元,0还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代表的`是角,5代表的是分,分比角小,如果省略了0,就成了12.5元了,与12.05元不同。

  师;大家认为他回答的对吗?还有其它的补充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灵活进行)。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谁来总结一下末尾师0的小数的情况?

  生;如果末尾师0,可以省略不写。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应该加上小数二字,因为若是整数则末尾的0肯定要写,不能省略。

  师:那把这两位小朋友的话综合起来,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意见,待会自愿起来说。

  生:(讨论后)对于整数来说,末尾的0不可以省略,还有补充吗?生:不论是小数还是整数,中间的0都不可以省略。

  师:小朋友们考虑得很全面,下面我们接着第三幅图,哪个小组来提问?(学生举手)。

  生1:图中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

  生2:2元0角4分。

  生1: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呢?

  生2:2.04元。

  生1:中间的0可以省略吗?

  生2:不可以。

  (老师作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提问)。

  (三)、做游戏

  (提前让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

  游戏规则:由每小组派出两名代表,一名随意抽出卡片,另一名回答卡片代表的师多少钱,其它小组成员做好相应记录,回答得是否正确,最后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多最准确,每个小组两分钟。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元、角、分与小数

  师:小数的读法是?

  先从整数部分读起,小圆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师:那遇到末尾有零的小数呢?生:不用读。师:在读小数部分时,我们应接顺序来,不能跳读,中间有0的一定要读。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页中的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2、在日常生活中,超市里有许多价格牌,请适当摘抄五个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价格牌,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元、角、分与小数

  1、铅笔:5角→0。5元,读作零点五元。

  2、钢笔:8元→8。00元,读作八点零零元。

  3、尺子:1元6角→1。06元,读作一点六零元。

  4、笔记本:3元5角→3。50元,读作三点五元。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

  学生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设计理念:

  1.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来源于生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体现)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用于生活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小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学生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师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

  板书:3.2+11.5=

  2、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3。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5

  一、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1、6题。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 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 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 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 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 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 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 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500米

  卫星 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

  生:(惊叹)

  (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预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

  师:怎么样?时间很珍贵,连1秒钟都不能小看,对吗?谁记得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多少?

  生:12秒91。

  师: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同学们,还有什么事情也让你觉得连1秒钟的时间都非常重要呢?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

  4. 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

  (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才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的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学生活动)

  (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在这时候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5. 教学1分=60秒。

  师:有没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学?

  生:没有。

  师:同学们真棒!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是吧?

  生:是。

  师: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主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或者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闹表,然后把结果跟小组成员汇报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1分=( )秒)

  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师:老师也观察一下。同学们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师:真的是这样啊,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

  (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连这么难的问题也能研究出来,真棒!既然1分等于60秒,那平常我们说的半分钟就是多少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和习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位置上。)

  6. 体验1分的长短。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师:1分钟呢?

  生:60下。

  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裁。

  (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

  (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写了35个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

  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

  生:……

  (通过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再一次体验“秒”,难度也随之加大,鼓励学生估算出大概的时间,渗透估算意识,并把活动延伸到课外,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拍手、写字,是在教师控制下的动作体验活动,活,但绝对不会乱;安静地想一分钟也是体验的过程,比拍手体验更准确,而且是让学生亲眼盯着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了一圈,再一次巩固1分=60秒的结论;自由活动是学生自由发挥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经过前两次的体验,学生基本能够正确控制自己行动的时间。体验过程动静交替,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习得的过程,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7. 小结

  师:同学们这一分钟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那么,我们这一节课有多少个1分钟呢?

  生:40个。

  师:这40个1分钟里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说明同学们也会充分利用时间,你们真棒!不过,老师还想让同学们思考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大多数钟面上都有秒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看秒针认识时间和看秒针知道经过几秒,那么除了有秒针的钟表之外,还有其他的计时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秒的时间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电子辞典,这个位置有两个小小的数字,它们就表示秒,你们还能搜集到其他的计时工具吗?如果搜集到了,下节课把它带到课堂上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但不常见,家长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学生可以通过询问和自己操作找到,不过带到课堂上的可能性不大。带有“秒”计时的电子表也不太常见,所以需要搜集,下节课展示给了他们充分准备的时间。)

  (三)作业

  1. 课后练习十四第1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学生在课上做,集体订正。

  2. 课后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回家自己看钟表统计时间,然后完成。

  (四)总结全课

  (重新回到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图)

  师:同学们,时间是由一秒、一分、一时、一天、一年组成的,每倾听一次新年的钟声,我们就长大了一岁,到现在我们已经倾听过九次新年的钟声,对吗?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永不会重新回来,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吗?愿我们能够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古人说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生:老大徒伤悲!

  师:让我们再一次倾听新年的钟声,倾听时间远去的脚步声……

  (放映课件:全体倒计时,新年的钟声敲响)

  钟声回响中下课。

  (最后总结重新回到主题图,情境设置具有完整性。)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7

  一、情境引入

  1、我们以前学过元、角、分的知识,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并把它写下来吗?

  2、板书:6.11

  仔细观察这个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3、这种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4、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认识

  观察情境图板书:买文具

  让学生看买文具情境图,在小组里自由的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A、认识小数点

  引导学生说小数特点,是补充:这个数中的点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3、5、15、25等数都叫整数,像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数0。50、1。06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认识小数的三个部分

  我们可以把小数分成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右边的'是小数部分。

  板书:1 。 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再赌一赌“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

  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在本课中,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A、我们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6.11元,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B、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C、班内交流:6.11元表示6元1角1分。

  生说想法,师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D、让学生说出每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生独立思考后在书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内反馈。

  4、小数的写法

  A、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说一共是多少钱,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

  B、班内反馈:10元2角5分用小数表示是:10。25元。

  师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

  C、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二页的“试一试“。生完成后在班内反馈。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小数的认识

  1 . 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0.50读作:零点五零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三位数笔算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策略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树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4.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计算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读一读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45+298=)

  (二)探索新知

  1.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

  445+298得多少呢?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298接近300,可以看做300来口算,445+300-2=743

  预设2:列竖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比较今天学习的竖式和昨天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学习的是连续进位)

  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加法的验算

  (1)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看出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743种。那你们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呢?

  独立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小组讨论: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么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展示交流: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验算方法介绍给大家?

  预设1:估算检验方法。

  445接近450,298接近300,结果大约是750,都多估了,所以结果应该比750小。

  预设2:笔算检验方法。

  ①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出结果大致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我要想准确的知道计算是不是正确时,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②可以把加数445和29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743。298+445=743

  可以还用原来的这个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到上再加一遍。

  可以把得数743减去445,看得数是不是等于298。743-445=298

  可以把得数743减去298,看得数是不是等于445。743-298=445

  (鼓励学生说出自已的不同验算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地算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看看书中的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出示课件)

  (2)提升总结

  ①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②将四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

  一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二是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正确无误,我们一定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拓展延伸

  1. p38做一做

  先想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并验算。教师指名板演验算过程。

  让学生说说不同的验算方法。

  2. 我来做小这是小明和小红做的作业,他们做的对吗?[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请你当小老师,对的请打“√”,错的打“×”并在旁边改正。

  我们不但要认真计算,也要认真验算,不能直接把得数抄上去,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

  3.解决问题

  在商店,明明要买这样的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0

  三维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景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乘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小棒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

  全班汇报。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思路)

  1、摆学具求得数。

  2、画图求得数。

  3、连加法。

  4、数的分解组成。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6、笔算。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习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

  5、乘法竖式也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学生介绍竖式的书写过程,学生一边介绍教师一边板书

  比较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和简便竖式,并说说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数学s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5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8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03-15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08-26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1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12-05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