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19 08:34:44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荐】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计划,是为了更适应课堂的需要的一种设计模式,不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供大家学习和参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

  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

  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

  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首先是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小学生养成这种习惯。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

  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写教案,隐性思考的过程最后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为了真正把老师从繁重的“抄备课”中解放出来,学校推行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合理有序。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

  最后是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节课,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2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

  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老师在即将结束课文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音频──“厨房交响曲”,鼓励学生细心倾听厨房发出的这些声音,在倾听中想象母亲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

  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这样的设计恰好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进而创造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飞远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

  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四、利用多媒体,单元复习、专题学习轻松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内容就停止的阶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彻掌握,还得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归纳运用。而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多媒体应成为首选的教学辅助工具。

  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数据、图象、动画、声音等素材提供给学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和传递相关教学信息,又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呈现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轻松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体,将时政新闻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新课标极力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抛开生活去谈语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别是关乎国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时政新闻与语文教育之间更应该找到两者的链接点。

  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消极,有畏难情绪。为了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废墟75小时的22岁少女被解救的视频。当解救人员来救她时她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生死关头的乐观深深感染了学生,接着我让学生就今后如何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巧妙的利用时政新闻视频辅佐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不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只有在语文教学之中找到契合点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运用中应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3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继芳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云宏老师幽默的语言,郭海瑞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海瑞老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继芳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崔云红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老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

  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教案2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拉萨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

  1、过渡:拉萨的天空究竟是怎样的湛蓝、透亮?让我们闭上眼睛,乘坐飞机前往遥远的拉萨——

  (1)拉萨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

  (2)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一组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拉萨天空的美景。学生边看边赞叹——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太美了!可谓触景生情,情不自禁。)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导想象:小游客们,站在这湛蓝透亮的天空下,你最想做什么呀?

  (2)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你这样的心情?(板书:让人神往)

  (3)指名读: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告诉大家?师评议:啊,这天空可真蓝!把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呀!你都不忍心移开你的目光了!)

  3、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可是,让我们移不开目光的又何止这些呢?拉萨的天空那么美丽,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a请小朋友反复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出示图片,小结:你们看,天空多蓝啊,好象眼前的一切都被这蓝色包围着,浸润着,蓝天离我们显得那么近。

  d指名读。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这话”是什么话?从“这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蓝天真能洗脸吗?“这话”妙在哪儿?

  b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片湛蓝,你有什么感觉呀?

  c是呀,但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啊,难怪人们要说这话这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谁来和他比一比!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了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a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b展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还会有些什么呀?

  c师语言描述: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把这句话读得美美的。自由练习,指名读。

  d过渡: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在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让我们神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三自然段)。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a自由轻读,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布达拉宫图片,指名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c师作介绍: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出示卡片)你们看,它耸立在山顶之上,头顶着蓝天,你有什么感觉呀?

  d朗读指导: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男生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

  (4)小结: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小游客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三、诵读课文,传达拉萨天空之美

  1、创设情境,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拉萨,欣赏并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游客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呢?你可以选择一部分向游客做介绍。先自己准备一下。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听课教师扮演游人,学生向听课教师介绍。)

  (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对听课教师(游客)做介绍,这实际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但这远比单纯的背诵课文要生动得多。同时,这也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安排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课后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仿写家乡的一景……)

  (自主选择作业,是为了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大家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

  【板书设计】湛蓝

  7、拉萨的天空透亮

  让人神往

  [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课始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并配以诗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唤起他们学习的情趣。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她!”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读7个字。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并按田字格范字正确书写。

  3.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充”“已”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喜欢)星期天的时光很美妙。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星期天吗?指名3、4个学生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这篇课文,体会星期天的快乐。(师范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说说你上个星期天去干什么了。

  (二)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这几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哪个字比较难记,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说说这个字所在的句子。

  (三)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1.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提出难记的字,小组讨论、交流好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效果。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指导重点生字。

  (1)“已”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竖弯钩”要出头。仔细观察“已”“己”,你发现了什么?——“已”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出头了,“己”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板书“充”字,边写边说笔顺。学生在本上写。4.组词,积累词汇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能用这些生字说出其他的词或者句子吗?

  三、巩固练习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词。

  四、按田字格写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想提醒大家注意?

  2.指导书写指名板书,其他学生将生字写在田字格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五、读课文

  (一)读一读课文中词语所在的句子要求:正确,尽量流利。检查:指读、评读。

  (二)读课文同桌互读,互查。六、积累运用,展开想象学生认读生字组成的词。选择一个或两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妙吹已艳运充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多音字:妈妈喝【hè】住了她

  2、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炊烟袅袅、引人入胜”

  2、学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回忆让自己感动和尊敬的老师,准备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

  一教时

  预习:

  一、词解

  生涯;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

  二、从文中摘录:

  1、“我”听课入迷的句子:

  2、“我”尊敬老师的句子:

  三、我认为文中的田老师是位的老师,从

  可以看出。

  四、提问

  1、自问自答:

  2、我问你答:

  五、收集作家刘绍棠及其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2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者小小年纪就发表小说多了不起啊,然而作者却把这一切归功于他的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老师领进门》这一课就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对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要讨论的字词

  2、教师征集生字和新词并板书:集体交流识字和释词情况。

  摹襟开窍滋润

  娓娓动听:

  炊烟袅袅: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恭恭敬敬:

  3、思考提出的问题。

  谁把谁领进了门?

  (先解决)

  这是什么门?是怎样领进门的?我们接着继续来学习。

  三、熟读课文,体会怎样领进门

  1、默读课文,在大作家的笔下,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你可以划划文中关键的句子

  交流

  2大家都觉得田老师很会讲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田老师讲故事的本领吗?

  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3这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可是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的呢?

  谁来读一读

  原来的诗只有四句,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枯燥,田老师是怎么教的呢?

  出示:先把……又串讲……然后……

  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从古诗到一个故事,让我们来听听田老师的口才怎样?

  师生配合朗读

  师读诗,学生来读相应的故事。

  5这个故事打动了孩子吗?那一句话?

  出示:理解“发呆”

  6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

  (快乐、知识、道理)

  这是孩子们在古诗中学不到的,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了,请你来说一说。

  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懂得了上知个道理。

  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一次快乐,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感受到了上千次快乐。

  如果说一个故事就是一滴春雨,那么上千个故事就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7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还记得那首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这句话。

  (第11节)

  8在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慢慢地长大。老师这儿有一段刘绍棠的.介绍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四体会领进怎样的门

  1老师究竟领我进入怎样的门?

  文学创作的大门

  2为此,我深深地感谢老师,四十年后,已经成为大作家的我重回故里,对老师表示了深深的感谢,谁来读读最后两小节。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4交流

  收集的赞美老师的诗歌、文章中的最精彩的一段

  板书:

  1、老师领进门

  丰富的想象力

  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

  上千个故事

  师恩难忘

  读写结合:

  题目:

  我入迷了

  美妙的故事

  这是一种享受

  精彩的故事

  请你写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妈妈、同学、老师、电视里的人物……)讲故事的片断,

  1用上“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2注意描写那个人的动作和表情

  3故事的内容要简单

  4听故事的入迷的样子和感受要重点写

小学语文教案5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善良的好心人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提疑问。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

  宣布上课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第五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诚实、守信),是呀,这位父亲让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就是财富;学过第六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怎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父亲?这位父亲始终认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做人的万年牢。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尊严》,或许我们会收获更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一说,怎么理解尊严

  课件出示:字典中对尊的解释1、地位或辈分高;2、敬重;3、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4、量词;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也就是权利被尊重。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检查初读情况。

  1.师:谁愿意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侧重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明白。

  2.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老师再考考你!

  出示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

  指生读,齐读。

  出示课件变换:你发现了什么?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这是对逃难人外貌的描写。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句子当中去。

  课件出示:

  外貌: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吃相: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从描写逃难人和年轻人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劳顿奔波,让所有的逃难人身体虚弱、饥饿不堪、急需食物充饥。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同样的狼吞虎咽,却有着很多的不同,不同在哪?年轻人并没有直接接受食物,而是选择了先干活,后吃食物。

  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再结合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讨论。

  师:一共有几次?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指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第一次对话。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重点指导:

  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双重否定句换个说法。体会年轻人坚定的语气,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分角色读。(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师:同学么,捶背是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呀!但是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做得?

  生读相关句子,体会: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板书。

  如:有志气、自强不息、自强、有原则……

  师补充省略号。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

  四、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

  师:同样是饥寒交迫、饥饿至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就狼吞虎咽;同样是狼吞虎咽,年轻人仍不忘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所以他才吃得那样心安理得,吃得那样有坦然,那样有尊严。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板书,让学生体会富翁的含义。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五、拓展延伸:

  1.师: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有尊严就一定能成功?

  结合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尊严不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坚强的毅力,而这些正是保证克服困难所必须的。

  2.你觉得对于你来说,怎么做就是为自己赢得尊严?

  六、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但是,同学们,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现在我们的陈校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朴园发展,你我的责任。我们与朴园共同成长。我想:如果我们好好学习,做到“立责于心,履责于行”,自觉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尊严。我想,只要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不仅个个都是朴园的主人,我们也会是杰克逊大叔所说的富翁。

  七、作业:

  1.熟读课文,继续品读文中对年轻人的描写,并背诵杰克逊大叔对哈默的评价。

  2.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

  板书设计:7、尊严

  人格、毅力(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

  成功

  努力

  《尊严》教后反思

  《尊严》一课主要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大量搜集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借鉴他人备课的基础上,我把寻求具体研读课文的切入点放在让学生品读分析狼吞虎咽的不同上!然后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

  一是落实了词语的教学。出示“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等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二是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文中的对话内容较多,我让学生画出杰克逊大叔与哈默的对话,采取自由读、分角色读、师生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是理解重点句子,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紧扣文中重点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但从整堂课得教学效果来看,只是我个人完成了预设的教学流程,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离学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最直接的表现有两个:

  一是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整堂课气氛有点沉闷,大有我一人唱独角戏的感觉。

  二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吃完后再干”和“干完后再吃”到底有什么不同体会不深,还没能体会到“白给的食物就是施舍,而施舍的食物吃起来就没有尊严”。

  三是学生的回答既没有激情四射,更没有铿锵有力,让我觉得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不丰富。

  我想,我作为教师,主导作用没发挥好。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我感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努力:

  一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时的语文课上不仅要多练,更要引导学生发言

  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答案的泛泛。

  二是加强对朗读的指导。把朗读真得置身于情感的激发中,让学生因情而读,而不是因读而情。

  三是让学生学会放松。平时的表现再好,临场慌乱,语言表达缺乏勇气或词不达意是学习语文的大忌。这节课,可能本身我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比我更紧张。在事后的一篇日记中,班里有近十名学生说到这节课让他们很紧张,不敢发言等等。为此我也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他们也紧张。我想,这都是我的责任,是我课上得功夫还不深,没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

  但是我想,学完本课,学生们还是很受感动的,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体会。我想,我还应结合本节课的不足,扎根于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真正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依托,把学生引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积累、传承古文化。

  2、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内容。

  3、在诵读基础上体会讲坛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感情。

  4、运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作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程设计

  一、古诗引路,揭示课题

  1、引导背诵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并指名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介绍诗的大意。

  3、出示王昌龄又一诗篇《出塞》,并简要交代诗的历史背景。(秦→汉→唐)

  二、诵读诗句,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放录音),学生标出节奏。

  2、指导学生按节奏自由读诗。

  3、师生齐读,男生女生轮流读,指名读,指名式背诵。

  4、同桌合作,诗句、注释,插图三合一体会诗意。

  5、请学生说说读书收获,交流诗之大意。

  三、品读诗句,体验感情

  1、教师领导填补式读诗句。

  2、学生有感情地边齐诵诗篇,边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品味“未还”、“在”与“度”的用词之精妙。

  4、引导学生总结诗人抒发的感情。

  四、赏读想象,依诗作画

  1、学生边读诗句,边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交流所画景物词:明月、关塞、飞将、胡马、阻山。

  3、激发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画,或用图文说明。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小学语文教案9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活动准备]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设计思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活动流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诗歌里说:“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那么,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例:蓝天是摇篮,摇着月宝宝,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船宝宝,浪花轻轻翻,船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鸟宝宝,风儿轻轻吹,鸟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吟唱,全诗采用重复的词语、相同的句式,造成一种声音的回环。韵脚选用了“遥条”韵,烘托出一种甜美柔婉的气氛,使得美好的情致与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统一在一体。《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摇篮”这首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示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一起为净化城市出谋划策。于是,“种树、种花、改制摩托车”等方法应蕴而生,充分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设想和愿望。

  有人说,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难渗入,而本活动,老师的成功在于以情激情,从而激发起幼儿真正的言行。语文教案-诗《摇篮》

小学语文教案10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学设计中,我自然地围绕主题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宽带网”这几个环节串联起来(展示台已分解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牵引学生去探寻春的秘密,去领略春的绝世姿容。“读读认认”的设计看似为了扣上主题,拔高难度,但识用结合,既可以巩固字词,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本次学习的主题──春天无处不在!

  二、学习目标

  1.积极地走进春天,寻找春天,领略春景,快乐地和同学交流对春天的新发现。

  2.用上优美的词语和有关句式赞美春天,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赏春联、背春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收集、展示与春天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三、课前准备

  1.:有相似特点的春天景物和春天美景音像(可自拍)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

  2.信息资料:春天的古诗、对联,有关春的名著,关于春的成语以及有关花的词语、诗词、故事等。

  3.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教室里提前展示,欣赏名著,例《春日》(威廉·柯贝特)、《春日序曲》(陈敬容)、《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春》(朱自清)等。

  4.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花。

  5.组织春游,提醒学生要有所发现。

  四、教学过程

  (一)踏进春的大门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遥远吗?”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啊!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今天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敞开心扉,和春天来个约会。(出示课题)──搜索春的姿容。

  那么,这春天的“一切”都悄悄地藏在哪里呢?

  出示:春天在( )。

  (校园里、人们脸上、公园里、山上、天空、田野、枝头、教室里、水中……)

  春天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呀!

  (二)欣赏春的美景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里万物复苏了,你在春天里发现了哪些景物在不断变化着呢?

  “出示:春天里,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1)自主思考。

  (2)学生反馈,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阳光、小溪、树枝、天空、田野、小草、春雨、花朵、春雷、人们的着装、风筝……)

  注:当学生思维枯竭时,可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来表述,教师也应分类板书。

  2.是呀,春天的美景真如天上的星星,看不够,说不完。春天就是一位大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五彩缤纷。出示(春景音像)。

  你瞧,所有的这些美景从冬天里走来,脱掉冬装,悄悄换上了新衣裳,哪个小朋友有双孙悟空的眼睛,已经观察到它们变了。

  出示:在( ),我发现( )在悄悄地变化着:( )。

  (可从自然万物的颜色变化、形状变化、姿态变化以及活动变化等方面说。要特别表扬留心观察,又有新发现的学生。)

  3.观察多仔细呀!把春天这个爱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害羞小姑娘给准确地找出来了。谁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春天的景物?

  例: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树枝

  (1)自主试填(口头)。

  (2)交流:(表扬用词丰富、优美的学生,以带动其他学生)

  (3)读一读,再完成书中的“我会说”。

  (4)自主选择试说。例:春天来了,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

  春天来了,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呀!

  4.知道吗?春天里,缺少的不是美的事物,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1)你看清了吗?这些景物中,分别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说说。(先出示燕子、银杏叶、小河、蜻蜓等春景,再出示其相似物)

  (2)再用上句式表达:__________像__________。

  例:教师引说──春天来了,我惊喜地发现小燕子灵巧的尾巴在空中飞翔时像一把剪刀。

  (3)观察是创作的前提,善于观察,我们就可以把两种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用特殊的语句──比喻句来表达。你还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或日常生活中找出来,用这种方式表达吗?

  小草像__________ 松鼠的尾巴像__________

  柳条像__________ 泉水的声音像__________

  (三)吸收春天的养分

  确实,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她如一位艳丽、妩媚的女神,充满诱人的魅力。千百年来,多少人为她写过无数华章,留下过不少千古名句。

  1.赏对联,背对联。

  刚才我们说,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在空中飞翔时这把张开的剪刀就是在自由地裁剪着温和的春风呢!

  (1)出示:“紫燕剪春风”。

  (2)再出示:“黄莺鸣翠柳!”读一读。

  (3)简介对联特色:例──紫燕对黄莺、剪对鸣、春风对翠柳。

  (4)出示:“读读背背”中另外三幅对联。

  (5)试说__________对__________。

  (6)解释对联:学生试解,教师再补充。

  (7)对对联,填对联,背对联。

  2.文人墨客们不仅用对联赞美春天,还喜欢用简练的诗歌来描写、赞美春天。

  (1)我们学过的春天的古诗有:《春晓》、《草》、《绝句》两首、《住新市徐公店》等。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描写春景的?能试背几首吗?

  (《咏柳》、《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忆江南》、《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春日》……)

  3.春天还藏在许多的名人名著中,你可以去找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聚焦春的灵魂

  花是春天的灵魂。如果说一派生机的春天少了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鲜花,还能叫春天吗?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以其绚丽妩媚的色彩装点着美好的春天,所以我们寻找春天时,一定要给鲜花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

  1.播放学生带来的花卉光碟和图片。

  2.交流城市的市花:主要城市和学生想了解的城市。

  3.简单交流花的用处:馈赠、药用、欣赏等。

  4.欣赏有关花的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等)、美文(节选)。

  (五)描摹春的姿容

  面对着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春天美景,欣赏着作家们如此优美的诗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想跃跃欲试:我也要用笔写下我对春天的发现。不过,在写之前要闯一下关。

  1.出示“读读认认”。

  (1)自主识字:①书中利用什么规律教我们识字?

  ②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③给新字组更多的词。

  (2)交流反馈,教师板书扩词。

  (3)用各种方式巩固生字。

  (4)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句话,要和春天有一定的.关联。

  2.多能干呀!一个个僵硬、呆板的词语,经过同学们的创作,变成了一句句鲜活、精彩的话语。我们不仅要会用嘴巴说春天,还要把我们可爱的春姑娘用笔给“画”出来。不是美术课的“画画”,而是在作文里“画”出春姑娘。

  (1)写前简单指导。

  出示第一课《找春天》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①你可以写下眼睛看到的春天:花开了,草长了,水清了,人们出来活动了……

  ②你可以写下耳朵听到的春天:泉水丁冬,青蛙叫了,雷声响了……还有各种动植物们在悄悄地讲着春天的故事呢!只要用心听。

  ③你可以写下闻到的春天:花的香味、泥土的芬芳、小草的清香、雨后空气的清新、田野里农民伯伯汗水的味道……

  ④你可以写下用身体触摸到的春天:风暖了,水凉凉的,放飞风筝,叶子嫩嫩的,雨是柔柔的?.

  ⑤你还可以用大脑想象春天:如你可以把周围的景物想象成我们身边的伙伴,让它们一样会哭会笑、会唱会跳……

  (2)学生执笔描绘,教师倾情指导。

  (3)赏析佳作,展示佳作。

  (六)应对春的考验

  师生集体讨论设计本次的课后作业题,任选一至两题完成。例:

  1.写出10个以上有关春的成语。

  2.背诵一至两首有关春的课外古诗。

  3.收集、背诵春联。

  4.根据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插图。

  5.收集有关城市市花的资料。

  板书

  搜索春的姿容

  植物──( )的柳枝( )的小草( )的花朵……

  动物──( )的青蛙( )的小鸟( )的松鼠……

  天气变化──( )的春雷( )的天空( )的阳光……

  人们的活动──放风筝、春游、忙农活、采野菜

  ……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童话。这篇作品从形象塑造上来说,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一个形象“蚂蚁”,而且发生在这个形象身上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小字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节,因为作家的构思非常巧妙,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了必然的故事。“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成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童话。

  2.教师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书本里的蚂蚁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神奇有趣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二)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2.教师检查认读字词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花蕊、陈旧、细碎、密密麻麻、挺乐意、封面。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教师仍然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学习书写。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如何把字写好看。教师重点指导“喂”和“碎”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同桌互读课文。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全班同学交流。

  交流预设: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会走动的小字。

  四、整体感知文本,走近童话的人物。

  (一)课件出示读文提示。

  1.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问题预设:课件出示。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课件出示教师总结

  五、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来复述课文。

  六、拓展阅读。课件出示。

  1.阅读一些经典童话。

  2.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诗人》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说内容: 《书本里的蚂蚁》 。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简单浅显但情节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时代 感,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前两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一只小小的蚂蚁,因为在一朵小花里睡觉, 在浑然不觉中,被一个路过的小姑娘把这花儿采下。它随花一起被夹进了书本里,变成 了扁扁的蚂蚁。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通过精巧的构思,把“书本里的蚂蚁”这个拟 人化的形象表现得那么灵动而又神奇。一本陈旧的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 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些文字因为 过着快乐多姿、充满诗意的生活,让书天天变得丰富多彩,富有“魔力” 。 神奇的蚂蚁,可爱的文字。它让我们感受到另类童话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 文字的魅力。

  3、教材编排特点: 《书本里的蚂蚁》 被安排在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儿童生活” 在 这个单元主题的引领下,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着眼于童心、童趣和特殊的童年经历。 有的读来清新儿愉悦,如和小伙伴一起享受“糖人”的甜蜜回忆,有的读来神秘而新奇, 如书本里的小蚂蚁到底是谁?他们有着哪些奇妙的经历?还有的带来沉重与思考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 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童年生活里的 无穷乐趣,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抒写生活。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蕊、陈” ,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想象,读写结合,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 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 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二、学情分析: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 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 习的热情一定很高。但对文中故事情节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较为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 导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回忆和向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四、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五、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四、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的导入,我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 面,一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蚂蚁怎么到书本里了?到书本里后小蚂蚁又发生了哪些故 事?那只小蚂蚁是谁?如果学生说得很多,那么就在最后明确:我们本课重点要弄清前 面两个问题,以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更加明确。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质疑激趣,引发读书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

  2、介绍作者。我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

  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 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出示课件)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生词的 读音。

  2.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圈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3.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交流记字方法;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 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 、 “密密麻麻” 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趴” 、 “喂” 等通过动作体会理解。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发现阅读障碍,彻底扫 清字词障碍。 )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 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变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在它的感染下, 书本里的字跳舞、串门。每天都能编出新的故事。 )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 、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蚂蚁怎样走进书本的?

  生: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 本。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有着花香与书香的童话意境中去。 )

  师:从此,小蚂蚁就在书里安家落户了,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把相关的 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巡视,相机指导)

  预设

  1.书本里的字会讲话有趣。 学习 3--6 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字与小蚂蚁的对话,听到这些话,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或要问的吗?(此环节除了恰当的比喻外,还有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时要相机指导。 体会童话特有的魅力。 )

  2.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 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说什么?怎样做?(此环节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3.小蚂蚁和字天天做运动,旧书变成了新书,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

  (注意观察 小姑娘的神态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每天都有什么新故事?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层层递进.抓住小蚂蚁的形象和字的形象的互换,理解书由 静到动的变化,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发挥想象,让童话故事中的形象、语言、情 感深深印入孩子心中,并感受其所带来的快乐。 )

  师:会走路的字会让旧书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做一个文字小游戏,让学生领会会走 路的字带给这本书每天的新奇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文字的生命力有一种新感觉。

  (出示 课件) 变换字的位置或加上标点,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a.妈妈给我梳小辫。

  b.他同意我也同意你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与创造欲望。)

  (四) 、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1.读完故事,你认为书本里的蚂蚁指的是谁?为什么?

  2.你喜欢书本里的蚂蚁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现在,你再看看这些书本里的文字有什么感觉?(出示幻灯片) (让孩子把汉字 视为活生生的小蚂蚁,感受它的色彩、声音、气味、形象、动作、表情等。 )

  (设计意图:让孩子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 言去表达。不用老师去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去影响。 )

  4.观看《狮子王》动画片段。

  5、这些书本里的蚂蚁可爱吧,让我们加入它们的行列中,一起游戏,把我们生活 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记下来,也可以大胆创造,编写出你独特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共 同分享快乐与甜蜜! (自由写作)

  活动一:根据蚂蚁的图片,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情境一:叶子

  情境二:大树 大河 月亮 山洞 蚂蚁 小白兔 猴子 (课后交流点评。 )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 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阅 读创新。 )

  (五) 、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1、 《兔子的胡萝卜》(出示课件) 。

  2、推荐阅读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 《住在雨街的猫》以及《想走的树和想留的 兔子》 。

  (设计意图:体会王一梅童话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开阔视野。 )

小学语文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

  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点击课件白鹅图)通过读书,这只白鹅慢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初识高傲

  师; 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升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齐读。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美

小学语文教案15

  学习目的知识与能力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准备:

  4幅插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

  (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二课时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07-14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11-10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