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时间:2023-01-25 16:10:11 教案 我要投稿

《落花生》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花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2,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 B榨油 C价廉

  2,那么花生还有另外的好处吗?我们首先把这个问题放开。下面回过头来我们阅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仔细思考,这么几句话传递给我们怎么的信息?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提示)作者说:天气不大好,可是父亲还是来了,实在很难得。难道许地山父亲参加收获节就是专为吃花生而来吗?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 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3,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是来教育子女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十小节,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十小节,出示投影幻灯片,请其他同学找出花生与桃子等的不同,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明确: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埋藏地下 高挂枝头

  不好看 鲜红嫩绿

  挖了才知道 一见生情

  4,在比较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确:藏而不露。

  5,接下来父亲就用花生来谈论人生,来比喻人生,父亲认为应该做怎样一个人?请同学齐读第12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华而不实,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

  6,那么作者明白了吗?

  明确:作者明白,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我”说的话中看出,可以请大家读一下。提问,体面什么意思,就是外表,讲求漂亮,只讲体面就是指只追求外表的漂亮。二,也可以从作者取的笔名中看出,他取名“落华(同花)生”,这是父亲的话给他的激励。课文中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7,那么大家懂了吗?请你谈谈对今天所学的一点感想。

  学生要刻苦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作者的写作是在1922年,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你更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像花生呢,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其他?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小结:不管是像花生还是石榴、桃子、苹果,只要是对其他人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活动。石榴等的人生,就是要表现自我,勇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以为这在当前更加难能可贵。当然,花生的人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虚名,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人生。

《落花生》教案2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清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阅读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课题引入,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写吃花生时的议论这一部分,通过谈体会、做练习、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和感悟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有关花生的知识。通过自谈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活动

  辩论会: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教师不要流露倾向性。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哪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落花生》教案3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在叙事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全文一共有15个自然段,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而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这几个词语一带而过;而过收获节,仅仅是一个晚生的事情,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3~15自然段)。就在“过收获节”(包括“吃花生”和“议花生”)这一部分中,一家人一边吃花生,一边议论花生,可作者一字未提花生做成的是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也仅仅是在课文的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这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巧妙之处:作者从文章中心、主旨表达的需要出发,对裁料进行剪裁,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三部分内容,而详细记述了“议花生”的过程,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对于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对于父亲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产生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

  2.本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即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做人的道理。

  作者借花生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从花生的生长特点中领悟到做人的深奥道理。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平凡的事物中解读出深刻的道理。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又符合本学段所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有所启示,又为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提供范例。

  3.课文中父亲的一段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父亲的话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别之处,使得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便于读者去理解。

  教材位置:

  《落花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1)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②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重点研读 “议花生”的段落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父亲 姐姐 哥哥 “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花生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交流,明确: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②“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③“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②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③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三、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学贵有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④ 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

  解决问题2: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

  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学生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

  学生交流: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介绍“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

  3.教师总结: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表达方法:

  种花生 借物喻人

  收花生 详略得当

  吃花生

  味美

  议花生 榨油

  便宜

  默默无闻、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落花生》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便、种、空”,理解“居然”“体面”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对孩子们的要求。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培养学生懂得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

  2.了解作者“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点出课题

  1.出示苹果、石榴、桃子的图片,以引为“朋友”打招呼的方式

  2.出示花生的图片,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设计意图:以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质疑作者“落华生”笔名来历,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读两组词语:(1)辨字形爱慕(幕、墓、暮)茅亭(矛)指导书写“矛”;

  (2)辨字音便(piánbiàn)

  空(kōngkòng)

  种(zhǒngzhòng)

  2.读两段话,把多音字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我们家的后园的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A考察“便、空、种”的读音;检验是否掌握多音字在句中的正确读音,预设“播种”一词中“种”的读音出错。

  B抓住“居然”一词品读。体会“居然”一词的'用法,指导朗读句子,读出“收获花生”的喜悦之情。

  C想一想:课文第一自然段围绕着“花生”写了什么事情?(种花生、收花生)板书。

  【设计意图:有几个多音字不易读准确,尤其“种”在“播种”一词中的读音,所以教师要适当的指导。另外,利用多音字的检查情况自然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为下面学习“详略得当”写法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剩下的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还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吃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3、课文详细写了有关“花生”的哪件事情?为什么?(详细写了“议花生”,突出重点)板书:详略得当。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详略得当”。】

  四、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读一读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们”议花生的对话。

  议一议小组内交流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1)小组表演朗读。

  (2)出示“父亲的话”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A父亲说“花生”什么“最可贵”?体会作者用“苹果、桃子、石榴”与“花生”作比较

  B你认为花生的可贵是什么?“父亲”想告诉“我们”什么?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点出“借物喻人”写法,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对比读。

  3.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A理解“体面”一词:什么是“体面”?“讲体面”不好吗?

  B理解“只讲体面”——不可取

  C不能“只讲体面”,要做“有用的人”怎样就是有用?举例: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D指导朗读句子。

  E课件展示我们身边如“落花生”般的人们,升华学生情感,加深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语句进行品读、交流。使学生学会阅读,就是学会从文本中提取正确的意思。倾听文本,细读文本,真诚的与文本进行交流,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感悟情感

  1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

  2作业: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父亲的话”的含义,了解作者如“落花生”一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课文开始时对作者笔名来历的质疑的解答。】

  六、推荐阅读

  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深入理解及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落花生》教案5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倾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20 、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讲读父亲的话

  (1 )什么是“倾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倾慕之心”什么意思?

  (2 )、父亲对什么发生倾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倾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 、什么叫只讲体面?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20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落花生》教案6

  一、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它为题的文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

  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⑴ 为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

  ⑵ 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

  2、教师小结:

  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

  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

  3、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各自默读2~15段,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4、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5、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学生分组交流。)

  6、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⑴ 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⑵ 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⑶ 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⑷ 练习背诵。

  ⑸ 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⑹ 练习背诵。

  7、“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这样的。

  三、总结课文,受到启迪

  1、教师小结:

  那晚天色不好,可父亲也来了,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

  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而又有实用价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各自反复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其含义。

《落花生》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情境设置法、组织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同学采摘图片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引出老师采摘花生的图片,接着老师出示连根拔起后的花生的样子,指出花生背后蕴藏着人生道理,从而引出课文。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介绍作者

  1、生读作者生平简介。

  2、设置悬念,作者笔名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随文识字

  1、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开火车读ppt词语。

  3、学生提示易错字书写。

  (三)初读感悟

  自由读文,和同桌讨论:

  1、文中有几个角色?

  2、课文讲了什么事?

  师过渡:通过同学讨论,本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分述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在议花生时父亲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3、根据总结课文内容,为课文划分层次。

  4、师点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四) 深入品读

  1、小组学习3-1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说一说一家人都谈论了什么?你最喜欢谁的话?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师点拨父亲的话:通过桃子、石榴、苹果突出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结合ppt图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总结,结合文章背景点明本课中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点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环节三:巩固提升

  了解作者笔名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呼应课堂开头

  环节四:作业设计

  1. 给自己取一个笔名,说说理由。

  2. 写一写身边能给你启发的事物,利用借物喻人或对比写法,2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落花生》教案8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出示课件13)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⑤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落花生》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大家一起说课题。板书:15落花生。

  二、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呢?师:对了,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些事。简单复习上节课要点。

  三、新授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部分,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议花生。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四、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师适时指导,然后请同学来说说。)

  生: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

  师:讲了什么?生:讨论落花生的好处。

  第二层(12-15自然段)

  师:讲了什么?生:讲做人的道理。

  师:对了,说的真好!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层意思来讲的第三部分。

  师:下面同学们就去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读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画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想想你是怎么理解的,读完后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开始吧!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师:找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好大家看到这里,这是谁说的话?①小黑板出示父亲的话。

  师:同学看到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几种事物?

  生:父亲。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板书)

  师:看到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谁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生: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父亲把花生和谁相比谁进行了比较?谁更可贵?生: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相比,还是花生更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师:谁来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导学生读苹果,桃子,石榴,果实长在枝上的话读到爱慕之心时问学生)

  师:也就是说人们因为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而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对不对?b.师:那么父亲有没有产生羡慕之心?(没有)父亲对什么产生了慕羡之心?(落花生)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从父亲说的话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师: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花生的品格最可贵)谁来读读原文?(生读)也就是说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作比较就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板书:藏而不露,默默无闻 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体会出花生的可贵。读完了父亲的话老师有几道题考考大家请你辨析对错并说说理由。,

  师: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明白了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那么父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

  出示父亲的'话。②齐读。

  师:好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是父亲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讲做人的道理,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师:对这句话是外表与心灵的对比。那人要讲外表吗?(要)也就是说爸爸希望孩子们做既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讲究外表的人,又要像花生那样做实用的人。对不对?

  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从“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

  师:很好,那请你读一下“我”说的话。④理解“我”说的话:

  师:好看到我说的话,其中“体面”什么意思?(“体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生:讲究外表。生:做表面文章)什么是“有用的人”?(就是对别人有用,有帮助的人,默默奉献的人)

  师:同学们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一说。(生:清洁工人,他们虽然一身脏,但换来万人洁;师:嗯,清洁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地奉献着。送报人,每天重复的做着同一件事,为人们带来方便;师:送报人每天都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消息送到人们面前,不管刮风下雨都默默的工作着。师:其实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社会有很多人的工作都看似平凡但是都对社会很有用,他们都在想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d.师: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指学生回答说文中“我”的话)

  师:对这也是父亲对孩子们得期望。(引读)“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五、总结:

  1.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2.读课文,再次去感受落花生的这种特殊感情,以及做人的道理。

  板书: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就是从落花生的特点上,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本文的另一个写作特点:借物喻人。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落花生》教案10

  一、背景知识。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透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资料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资料。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

  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明白。”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

  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资料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好处,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就应用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资料,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透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资料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好处。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就应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潜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主角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分主角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六、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七、教学时间:

  3课时。

  八、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比较)

  做有用的人(引申)

  九、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知识。

  (二)简介落花生。

  透过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明白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必须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掌握状况。

  (五)指名读课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作业本第1、3、5题。

  3、朗读课文。

  (八)学生学习方案:

  1、透过教师的介绍,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2、课前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3、明白课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序写的。

  4、透过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5、明白这篇课文的分段状况,把握段落大意。

  6、练习朗读课文。

  7、完成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1、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样过的?哪个是重点?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2、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样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主角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资料。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

  板书:藏而不露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但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3、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好处,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就应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4、学习句子。

  透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但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期望,之后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最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七)学生学习方案:

  1、透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能回答到:我明白落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了解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明白了分段状况和段意等等。

  2、朗读之后,明白父亲也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并明白这个收获节我们是这么过的(一边吃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了解到谈花生是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句。

  3、默读第二段,透过划找明白我们兄妹三个和父亲谈论花生的好处,并认为父亲的谈话资料重要。

  4、透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明白了父亲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做人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为我国作出过贡献的科学家,对别人有帮忙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课文第2段讲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2)花生的这一特点与全文的思想资料有何关系?

  (3)齐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1段。

  (1)“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请读课本第一段。

  (2)这段主要写什么?

  (3)为什么不详写?可不能够不写?

  3、学习第3段。

  (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请读课文第3段。(齐读)

  (2)这段能略去吗?为什么?

  (3)小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期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4、齐读全文,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5、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落花生》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课件、落花生生长过程的相关动画、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直奔课题,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学生各自说出自己落花生名字的理解)

  2.学生交流,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结合资料,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3.简单介绍文章作者(学生了解许地山)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课前预习,看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1)朗读词语:吩咐、便宜、石榴、尝尝(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吩咐、便宜、石榴、尝尝的读音。(这4个词的第2个字都是轻声要读的短些轻些。)指名读,学生齐读

  (2)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①指读。

  ②学生注意: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hǒnɡ”就是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学生重读“居然”,学生解释的意思,学生造句(在居然之前应对出乎意料的基础作简要介绍,不能简单的造出。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从来没有洗过衣服,今天居然把衣服洗的很干净。)

  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这用了居然。(收花生不可思议,出乎意料)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师小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这种意料之外,读出这收获的惊喜。

  (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收获的惊喜。)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我校开展“六步三查”校本研修活动,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我也参与此项活动,在语文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本学期组内研讨课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落花生》导学二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课堂上,我运用本组导学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学习课文。每个版块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环节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告诉学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学习第二题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时,我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告诉孩子们:第一步先自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方面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再全班交流。这样孩子们组内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落花生》教案12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

(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

(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

(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

  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思考:种

  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

  (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3、课文通过8个字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通过一句短短的句子就把收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避(、)、墓(、)、辩(、)、浇(、)

  辟(、)、幕(、)、辨(、)、饶(、)

  譬(、)、慕(、)、辫(、)、烧(、)

  2、多音字组词。

  zhong、(、)、pian、(、)、san、(、)

  种、便、散

  zhong、(、)、bian、(、)、san、(、)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

  2、分清文章的主次。

  3、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二、引导细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三、指导议读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如:大家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借花生的特点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一体许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受。

《落花生》教案13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

  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三、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资料。(联系课后练习1)(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姐姐说味美,哥哥说能够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将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五、带给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落花生》教案1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落花生》教案15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明白不明白?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此刻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明白,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明白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透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明白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2、此刻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状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资料,我们就重点学。

  (二)

  1、此刻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好,此刻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此刻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那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好几样吩咐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这两方面资料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资料”。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主角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资料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透过“看资料”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资料”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透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齐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之后父亲又是怎样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看目的”。在那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此刻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貌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资料?再读一遍。这句话深深地证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吃花生

  过收获节△我们谈

  谈花生△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资料、看目的。

【《落花生》教案】相关文章:

落花生教案09-17

落花生教案06-17

落花生的教案08-27

《落花生》教案【精】03-31

《落花生》教案【热】04-01

【精】《落花生》教案04-01

【热】《落花生》教案04-01

《落花生》教案【推荐】04-01

《落花生》教案【热门】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