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2 17:58:1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资源:三角板、学生的学习单。

  教学活动: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演示)。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边演示边说)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三角形高的画法:

  3。你觉得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呢?为什么?(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从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都能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所以有三条高)请同学们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名同学上黑板上演示画高。

  4。认真观察三角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你会以B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你有什么发现?(老师边演示边说: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2。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因答可以是两个方面)一是从高的画法说;二是从发现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分与和

  (一)2—5的分与和

  一、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铺垫:1、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 实践操作: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

  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2、 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

  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 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 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三)想想做做:1—5题。

  三、 总结评价。

  教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比较难掌握。

  2 小组之间的.讨论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有点乱。

  (二)6、7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发展动手能力。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 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3、 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

  4、 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5、 独立完成6—8题。

  (三)10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

  二、 教学过程:

  1、 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 教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

  ③小结。

  3、 巩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4、 练习一独立完成。

  教后记:

  1 10是在5、6的分合继续深入,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个内容。

  2 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数点怎样搬的`家?小数点的不断搬家使蚂蚁快餐厅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第一次向右移动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动了一位,快餐的价格在逐渐增加。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快餐的价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1.00元。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0.01、0.10、1.00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1元=1分 1.00元=1元

  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相当于乘100,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6.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四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7.小结:小数点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扩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跳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师:你也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噢,原来大家都换牙了,那么关于换牙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2、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换牙的情况,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老师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呢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生3:可以请换1颗牙的同学站一排,请换2颗牙的同学站一排,再请换3颗牙的同学站一排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教科书P96-97页的内容,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了解一些数量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读中感悟 :

  (1)出示:到20xx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 万册。

  到20xx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 有14398万公顷。

  (2)学生读一读, 师: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

  像2709和1999 表示准确的`数量 准确数

  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大约的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生活中再认识

  师: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 见过或听过?(或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数,请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同桌说说这些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回忆,交流 。

  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 时,就用近似数 。

  3、读数,判断近似数

  过度: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组数据,你能读出这些数,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吗?

  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或用想想做做 第1题)

  ①《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②20xx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到 600万种。

  ③江阴市实验小学共有学生4502人。

  ④20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 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

  指名读题 组织交流

  二、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先把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级,它们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2、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

  (板书:四舍五入法)

  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请你自学书P96页下方的一段话。

  交流,老师解释。

  例如 48 4204 通过分级,我们知道大约有四十几万,然后看万位后一位,千位上是4,比5小,四舍去,所以

  (板书 480000

  48万)

  同样,486685怎样取近似数? 学生说,老师板书。

  970889呢? 自己坐在作业本上。注意格式。

  3、以万或亿作单位

  (1)对着前面判断的信息,提问这些近似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万或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有什么好处?

  以万或亿作单位的由于实际的需要、为了读写方便

  (2) 出示:283000 1970000000它们选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集体讲评,说思考过程 。

  (3)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得出:相同方法相同四舍五入,不同前者用0占位,后者省略尾数后用万或亿作 单位 。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的想想做做,师指名回答,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一些近似数,在班级里交流

  六、作业设计:

  1、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再写出近似数。

  705 385 1994 3208 9775

  2、用亿、作单位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8340000000 20680000000 980000000

  七、课堂作业

  完成相应的《三级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在第二单元探索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积的能力。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复习内容:

  简便算法

  复习目的':

  能够利用运算定律是计算简便。

  复习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乘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ab=ba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加法交换律:a+b=b+a

  5、加法结合律:(a+b)+c=a+(b+c)

  二、复习简便运算:

  1、出示题目

  + + +

  × + ×

  0.8×4×1.25×2.5

  组织学生讨论:每题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应用哪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的。

  三、基本练习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 + + × ×

  2- - × + ×

  2、怎样简便怎样算

  4.18×3.8+4.18×5.2+4.18

  16÷4+23× +

  四、小结:

  解题前要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包括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5

【热】小学数学教案02-01

【精】小学数学教案02-0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2-01

小学数学教案【热】02-01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3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2-21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1-0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8-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