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1 14:21:07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集锦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行学习数量的关系,了解加减法的意思。

  2、进一步练习9的加减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自我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近期班级增加了自然测量的区角,孩子们利用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了测量的活动,孩子们的测量兴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们测量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孩子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孩子们在测量时均出现重叠、间断的现象。《数学核心概念》中提出,测量的核心经验之一是: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还有就是: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这样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何能让幼儿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这个难题。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收尾相连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

  2.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跳绳(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最近我们增加了一个测量区,小朋友们都利用了哪些材料进行测量呢?除了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测量,还可以怎么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乐乐,她的妈妈有一种很特别的“尺子”,这把尺子可以测量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导语:乐乐长高了,衣服、裤子都短了,妈妈想要为乐乐做一件连衣裙,织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线和织针,还需要什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是用什么来当的尺子?妈妈是怎么用手来测量的?请小朋友们也来试试看吧!

  重点提升: (1) 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引导语:除了小手可以当尺子,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当尺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乐乐还用了什么来当尺子?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1)幼儿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引导语:今天教室里有桌子、椅子、跳绳等物品,一会儿请小朋友们4人一组用刚刚我们学会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了解幼儿用手或脚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如:重叠、起点终点没有对齐、测量时测量物之间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测量经验。

  引导语:刚刚小朋友们都尝试用自己的手或脚对绳子进行了测量,接下来我们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怎么测量的?谁来说说看?

  小结:在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一只手(或脚)接着另一只手(或脚)进行测量,测量时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叠,最后数一数一共量了几次就能知道绳子的长度了!

  4.掌握测量的正确方式方法。

  (1)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正确掌握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次用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并将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

  (2)交流巩固,巩固测量经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测量,今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手和脚也一样可以测量,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去试一试,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带回班级分享!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寻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进行测量及测量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故事选自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中融入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这个故事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习用手及脚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绘本的内容进行节选,通过引导幼儿知道原来我们身体的手和脚可以当做尺子一样测量物品,在绘本的后半部分我将以活动延伸的部分进行拓展延伸。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绘本学习了如何正确的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后,大多数孩子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的用身体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此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测量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孩子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同时还寻找了很多生活中的自然物对自己的影子进行了测量,因此这个点上教师又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如何测量自己的影子?用哪些材料测量?等问题与幼儿一起探究。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算式。

  2、能用准确的语言讲述算式含意。

  3、复习8的组成及8的加减。

  4、能学习新内容并参加多组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点子图两张,算式卡片

  2、学具六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复习8的组成----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

  2、复习8的加减----游戏:开火车

  二、看点子图列算式

  1、观察点子图:

  图上有几个点子,合起来是多少?

  2、用算式记录并讲述。

  (1)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

  (2)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意思的?”(例:3+5=8)

  (3)读算式一遍

  3、观察点子图:

  (1)图上有几个点子,表示什么意思?

  (2)用算式记录并讲述。(方法同上)

  三、小组活动

  1、算式卡片接龙。(请一位幼儿说说这组要求。)

  2、看图编应用题列算式

  3、涂色记录

  4、分隔点图记录

  5、看点图列算式

  (1)看看纸上的点子表示什么意思,用算式记录,再说说算式表示图上的什么意思,最后把算式读一遍。

  (2)今天的新活动每位小朋友都要争取完成,再看看谁完成的'活动最多。

  四、活动

  让幼儿继续感受一道算式表示不同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看图编应用题列算式及看点图列算式活动。

  2、编应用题:8-4=4还可以表示其他的什么事情?

  3、了解幼儿完成新活动和活动数量的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

  (1)、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两份。

  (2)、每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用什么办法知道两根是一样长的?

  (3)、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四份,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示范做圆形的等分活动。

  (2)、请幼儿做圆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动

  (3)、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3、使用幼儿用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授知识。

  2、使幼儿能够正确、快速地区分10以内数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差别。

  活动准备:

  1--10数字卡每组一份,单、双数分记卡,单、双数划分图组数量表,歌曲《小鱼》。

  活动过程:

  一、手指律动 。

  1、《十个朋友出来走》引出10个数字。

  2、教师请小朋友按1至10的顺序伸出十根手指头,教师依次对应出示数字1至10。

  二、运用观察法、体验法,理解单、双数,了解他们的区别。请将单、双数划分卡上分别表示1-10的数量图片两两圈在一起,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并回答问题。

  1、1、3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2、4、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1、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有谁?一个没多的数有谁?: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它没有朋友)叫单数(1、3、5、7、9)。两两圈在一起一个也没多出来的数(它有朋友)叫双数(2、4、6、8、10)。

  三、幼儿操作,知识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1、请将手中的单、双数分记卡完成。

  2、用"两个两个的数"的方式数一数分记卡上的图案数量。

  四、配音乐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海洋里的小鱼》(运用游戏方式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按歌词所表达的意思来进行游戏: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快乐做朋友。 幼儿自由地模仿小鱼在水里游,教师扮演水草,当看到教师出示单数时幼儿表现发愁的表情;当看到教师出示双数幼儿表现开心的表情,并可以自由找到伙伴拉手或拥抱。

  五、活动延伸。

  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数数自己选择的玩具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六、活动结束*附:手指律动

  《十个朋友出来走》一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碰到大石头呀,摔个大跟斗。两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路上见了面呀,连忙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老公公呀,扶他慢慢走。四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解放军呀,敬礼又招手。五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动物园呀,看见大老虎。六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大家做游戏呀,一起拍拍手。七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运动场呀。踢起大皮球。八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背儿靠着背啊,学做蝴蝶飞。九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新楼房啊,爬上五层楼。十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翻个大跟头啊,变个小老头。单、双数分记卡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7-24

大班《认识球体》数学教案04-17

大班数学教案【精】03-12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3-12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3-12

大班数学教案【热】03-12

【精】大班数学教案03-12

【热】大班数学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