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02 08:45:14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2、能主动收集有关赞美树的文字、歌曲、美术、摄影等作品,探究用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方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感受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点缀着我们的城市,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希望。

  教学准备:

  1、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纪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好大一棵树》歌曲录音带或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先来做一个变色游戏。

  教师将示范用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用黄色分别画两组不同方向的并列线(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色彩变化。教师在左边一组并列黄线之间用红色笔画相间的并列红线(或点),要求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注意整体象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色或桔黄色)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引导学生概括出:黄色与红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书:红+黄=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可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蓝色在另一组黄线并列线之间加同一方向的蓝色相间的并列线(或点),再让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看看又变成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绿色)学生会感到色彩变化游戏很有兴趣。教师概括:黄色与蓝色配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板书:黄+蓝绿。然后教师在两组色线处分别用三种原色笔重叠添画上粗重的树干和几枝大树枝

  学生马上看出这是两查树,导出课题:会变色的树(板书)。教师指出,树上方枝叶部分叫作树冠,下面直立与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树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例图

  左上图是公园花圃的照片,黄、红、橙、绿各色的花、叶平行排列,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右上图是色彩变化例图。指导学生观看,教师加以讲解:左边一纵列,上边是黄色色块,中间是黄白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就成了淡黄色,如下边的淡黄色块;中间一纵列,上边是红色色块,中间是红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为橙色,如下边的橙色色块;右边一纵列,上边是蓝色色块,中间是蓝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则成了绿色,如同下边的绿色色块。可让学生稍远观察,整体感受,体会这种色彩的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过的.各种树概括出:春天的树长出了新树叶,呈现嫩绿色;秋天的树叶变成了橙色或黄色,并阅读(可稍加讲解)左上图下面的说明。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举例说明画树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线、点或近似枝叶走向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树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图3)。

  让学生用红蓝色笔画出并列相间的线或点并放远观察,认识红、蓝两种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变化现象,并板书:红+蓝=紫。

  四、学生作业

  启发学生吸用红、黄、蓝三色笔练习画树,以两种颜色相是的点、线画树冠,用三种色重叠画树的树干,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树的形态、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将作业放远观察,领会色彩变化的不同情趣。

  五、课堂小结

  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欣赏,给以鼓励。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

  执教者:张斌 执教时间:第九周

  教学后记:欣赏中学生对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感到不美,于是我从油画的笔触、肌理等方面介绍了油画的特殊美。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书上的作品作了铺垫。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数字的特殊结构,进行描印、想象添画出新的形象,并用丰富的线条进行装饰。

  2、能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内容。

  3、积极参与美术创作活动,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数字一套,范画1张;

  2、学具:每组若干份大小不同的0——9卡纸剪下的数字,每人一张铅画纸,1支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昨天,数字王国的国王请我去做客,我到了那里,看到了好多奇怪有趣的事物,我请你们也来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的身体是什么变的?

  2、出示范画,请幼儿逐一找出画中的数字,并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我看到什么数字变成什么?”。

  3、原来,这些有趣的事物都是数字宝宝变的魔术。

  4、数字宝宝还请来了好多线条娃娃,把自己打扮得这么漂亮,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身上都有哪些线条娃娃?(有粗有细;有横线、竖线、锯齿线、点、波浪线、螺旋线……)

  二、幼儿大胆地想象,教师示范讲解

  1、如果请你们当魔术师,你会选择用什么数字来变什么?

  2、请多位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并用完整地语言说出“我要用什么数字,来变什么。”

  3、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也让我来跟它变变魔术吧。

  4、师用数字“5”( 或根据幼儿想象,取其一)来进行示范:

  (1)数字宝宝不仅可以正着变、反着变,还能躺着变魔术呢,首先我要紧紧地按住数字宝宝,不能移动,再用勾线笔沿着数字宝宝的轮廓轻轻地描印;

  (2)等把数字的'形状完整地描下来之后,就可以发挥想象变魔术了;我把数字“5”变成了一只蜗牛。

  (3)变好之后,请线条娃娃来把蜗牛装饰得更漂亮。最后,再把所有的作画工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5、复习作画顺序,加深印象:

  老师刚刚是怎么变魔术的?(先按住数字,再描出数字的形状,然后变魔术,再用线条来装饰,最后把所有的东西放回原位。)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

  1、接下来我就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不过,在变魔术的时候要注意:

  (1)首先,在描印数字时,要紧紧地按住数字,把数字的形状描出来。然后,再来变魔术,要跟别人变得不一样。

  (2)变好后,用线条娃娃来装饰数字宝宝,把它打扮得更漂亮。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就把所有的工具放回篮子,然后拿着自己的作品坐到这里来。

  2、大家找个空的位置开始变魔术吧。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讲述。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选几个数字或变换数学方向进行组合、想象、添画。)

  4、鼓励已经画完的幼儿,请客人老师猜猜我用数字变出了什么?

  四、评价,结束

  1、引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画面内容。

  2、我们到外面去给别的小朋友看看,你用数字变出了些什么吧。

美术教案 篇3

  新野县五星镇方营学校程相道教学目标:

  1、探究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巧妙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与表现节节虫。

  2、通过欣赏、观察、游戏、小组合作以及合作创作等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进行大胆想象、创新。

  3、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增强环保意识,感受并体验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重点:

  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节节虫。

  难点:

  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废旧材料。

  学生:各种废旧材料、彩纸、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来做节节虫。你们知道什么是节节虫吗?老师已经做好了一只,你想看看吗?

  2、出示节节虫范作。

  二、欣赏图片、探索研究

  (一)、走进节节虫家族——欣赏节节虫图片。

  自学指导:

  生边观看节节节虫图片边思考,节节虫有几部分组成?每一条虫子的每一节的形状、颜色、花纹都是相同吗?

  1、课件展示节节虫图片。

  2、指名回答并评价。

  3、小结:

  节节虫身上有一节一节的,每一节都差不多,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节节虫。每一条虫子的每一节的形状、颜色、花纹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种相同的排列形式叫重复,重复的的事物给我们整齐、有秩序、有节奏的美感。

  (二)、组合游戏。

  游戏做法:学生按高矮排好队,手拉手组成节节虫的身体,学生依次用手抱住前面同学的腰组成超大型的节节虫身体。

  1、请一组小朋友上来当废物宝贝组成节节虫的身体。

  2、师指导并鼓励。

  (三)、欣赏范品,探索制作方法。

  自学指导:认真观看范品展示,探索制作方法。说一说节节虫是用什么废物宝贝做的?每一节是怎样做的?

  1、课件展示节节虫制作过程和方法。

  2、生议一议并在小组内讨论。

  3、师指名回答并评价。

  三、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1、创作要求:

  ①小组合作,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只富有想象力的可爱的节节虫。

  ②保持地面清洁,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③比一比哪一组的`节节虫做的最棒。

  2、学生设计比赛,教师鼓励指导。

  ①听清要求,讨论分工:分别制作头、身体、尾、装饰等。②教师巡视辅导:设计构思新颖,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四、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1、参观评价

  ①、请完成的小组站起来欣赏别组的节节虫作品。

  ②、请组长介绍自己的作品的特色。

  ③、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与鼓励。(标准: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2、活动拓展:寻找、发现生活中的“节节虫”。

  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像节节虫的身体一节节的吗?还有什么也可以变成节节虫?

  ①、生自由讨论。

  ②、生自由发言师点评。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知道了什么叫做节节虫,而且还学会了制作节节虫的方法。大家用这么多废物宝贝制作了一个个好看的节节虫模型,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现废物的美,用你的双手和智慧把他们变成有用的东西。

  六、作业。

  请同学回家以后用废物宝贝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个漂亮的节节虫。

美术教案 篇4

  大班美术:漂亮的花(线描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丰富幼儿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用勾线笔勾勒出花卉的基本结构,并用线描画的手法进行装饰,注意画面的布局。

  3、能坚持细心地进行线描画装饰活动,感受线描画的美。

  活动准备:

  1、范例

  2、勾线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范例,引出课题师:我们小朋友已经接触过线描画,那你们来看看这朵花分别是有哪些点、线、面组成的?教师出示范画,幼儿观察讲述教师小结并出示相关的点、线、面

  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点、线、面等知识,引导幼儿学习多种线描画的表现方式。过渡:这朵花运用了这些图案,那么还有许多的图案可以进行装饰,你还知道哪些呢?

  1、幼儿讲述一些知道的点、线、面

  2、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再来看这幅画,老师在装饰的.时候又运用了一些新的图案,你认识吗 ?

  出示范画二,

  展示:

  点:三角形点、十字点

  线:弹簧线、凹凸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

  面:圆形组成的面、半圆形组成的面、三角形组成的面、波浪线组成的面。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线描画的手法装饰花卉。

  师:怎样用这些点、线、面来装饰出漂亮的花卉呢?

  示范基本步骤:

  1、先画好一个圆形的大花芯,再画上花瓣,接着画花茎以及叶子。

  2、花瓣、花芯和叶子这些大的形状可以先用直线或弧线进行分割。(花瓣教师分割,叶子留给幼儿上来分割)

  3、在分割的块面中,用点、线、面,以及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三、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过度: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形状的花,老师还画了很多(教师出示多中花瓣、和叶子的花)并进行了点、线、面的装饰。

  你们想画吗?请你画的时候先要想好,画几朵,一朵的话要得特别大一点,画两朵的时候可以一朵高一朵低,或者是一朵大、一朵小,如果是三朵那你要注意层次上的区别,有高有低,有大有小。

  每个花瓣和叶子都要大一点才能里面进行装饰。

  四、讲评

  师:展示幼儿作品,说说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教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形,能用多种颜色画画,画得多。

  2、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感和美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鹅卵石小路

  2、范画、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师:步行街要新造了一条小路,工人叔叔们来铺鹅卵石的小路,既漂亮又可以锻炼身体。

  二、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师: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很漂亮,小朋友走过鹅卵石小路吗?走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三、讲解示范

  1、观察鹅卵石是什么形状的,颜色。

  2、教师示范鹅卵石的'画法。

  四、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下笔,一起来铺路。能用多种颜色来画,画得满。

  五、互相欣赏

  大家看一看,评一评,谁铺的路鹅卵石多又好。

  【活动延伸】

  大家一起走鹅卵石小路。

美术教案 篇7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一起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特别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教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咱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苹果》美术教案01-24

中班美术教案04-12

大班美术教案03-13

小班美术教案12-17

美术欣赏教案06-11

美术太阳的教案11-18

美术中班教案11-18

美术教案模板08-04

大班美术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