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6-07 10:11:30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大班社会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大班社会教案范文锦集6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每到冬季,就会出现银装束裹的冰雪世界。幼儿活泼好动,堆雪人、打雪仗……的冰雪游戏吸引着幼儿去参加户外活动。即培养了积极动脑相互合作的精神,也锻炼了身体,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感受雪的颜色、形状。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雪的变化。

  3. 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语言表达对雪的喜爱,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热爱大自然。

  4. 感受多种玩雪的方法、感受堆雪人的乐趣。

  5. 学会一些防寒知识。

  6. 学习儿歌《雪地上的小画家》。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雪是怎样来的,雪的'益与害。

  活动难点:用语言或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活动准备

  提醒幼儿穿戴好防寒衣物,避免感冒或冻伤。为幼儿准备好一些玩时所需的工具。

  活动过程

  教师:

  ①问幼儿雪是从哪里来的?

  ②谁能说说雪花的形状?

  ③雪后我们周围会有什么变化?

  ④你都知道哪些玩雪的方法?

  教师启发幼儿各种玩雪游戏,让幼儿尝试各种玩雪的乐趣。组织幼儿要用团结、相互合作的精神堆建一个雪人。堆完后提醒幼儿把身上的、鞋上的雪打扫干净,把工具收好,放回指定地点。最后总结雪的作用。

  活动注意事项:

  ①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究。

  ②积累一些幼儿对雪的观察记录。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提问: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3.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

  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

  3.“图书馆”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1.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

  (2)你去图书馆干什么?

  (3)图书馆里有什么呢?

  2.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

  (1)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

  (2)教师简单,知道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二)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1.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2.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

  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

  4.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

  (三)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

  1.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

  3.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

  4.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

  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2、结合生活经验,积极表述对“我不怕困难”的理解。

  3、在游戏中接受挑战,体验不怕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两块平衡木

  2、任务卡4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设置“过桥”情景导入这里有两座桥,一座(等待幼儿观察比较回答)高,一座矮,请小朋友们选一座桥走过去找到空位置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谈过独木桥的感受,初步了解困难。

  (1)请选择走矮桥的小朋友们举手,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择矮桥?

  (2)请选择走高桥的小朋友们举手,说说你走高桥的理由。

  小结:原来这座搞得独木桥会让我们有一点害怕,这种害怕就是一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克服害怕的心理,我们就能走过高桥了,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不怕困难!”

  2、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不同的解决困难的方法。

  (1)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你遇到过吗?是怎样解决的?请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教师倾听,引导幼儿说出曾经遇到过的困难。)

  (2)幼儿个别交流,教师提升小结:原来询问、坚持。安慰、请求都能解决问题。

  3、游戏体验:看任务卡完成任务,体验战胜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1)为了让大家展示一下“我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我为大家准备了任务卡,五人一组领取一张任务卡。

  (2)任务要求:读懂任务卡上的要求,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第一组:到小脚丫表演室拿海洋池及所有的海洋球。第二组:到小脚丫表演室拿绿色的书桌和六本书。第三组:找到4个图形玩具盒、一个玩具锤子、一个玩具手串铃。第四组:到亲子活动室那一个簸箕、一把扫帚、一个纸篓、一条毛巾和一个脸盆。

  (3)幼儿在10分钟内分组完成任务。

  (4)交流:你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教师格局幼儿的回答帮助提升。

  小结: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肯想办法就会有很多战胜困难的方法,询问、坚持、努力、分工合作、商量协调都能解决困难的好办法。为我们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鼓掌。

  三、结束部分

  现在还有一个困难需要我们一起去解决,那就是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尝试走过高桥,让我们互相鼓励走过高桥回到教室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而学习。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社会活动《我不怕困难》中,我从情景“过桥”导入,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选择过高桥还是矮桥,接着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你选择高桥(矮桥)?说说你的理由。”从而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困难。虽然并我没有解释困难的意思,但紧接着我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了解到困难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时所遇到的阻碍,它可以是一种心情,一种疲惫,一种心理暗示等等。如徐梓宸说的“因为害怕不敢走高桥”,赵子涵说的“爬轮子时腿很累了”,吕子腾说的“做数学我不会”,这些都是他们面对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战胜。如:尝试挑战、休息后的坚持、请教后的努力。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战胜困难的方法,我又借鉴《爸爸去哪儿》中的.任务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区发现困难、战胜困难。在设计任务卡时,我运用了图文的形式出现,上面部分是图示,下面部分是文字。当幼儿拿到任务卡后,由于对图的认知理解还是不够而且又不认识文字,拿第一道困难就摆在了眼前,如何来解决?所有的幼儿一个劲读图,甚至有幼儿在说:“我们不认识字呀?”我只一句话就点醒了:“你们不认识字,可有人认识呀!”于是大方询问教师就成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不用直接教幼儿去问后面的老师,他们会主动想到、做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并不是把这些当成任务,而是当成一种游戏,一种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幼儿获得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在任务过程中,一位幼儿拿错了东西,当她遇到我是还会主动询问“老师,我拿的对不对?”我只是说:“在看看你的任务卡。”经过比较,他立刻就发现他拿的并不是任务卡上需要的。幼儿询问、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把不确定变成了确定,这也是解决困难的方式之一。整个活动,我设置了三种情景:挑战情景、生活情景(隐性的)、任务情景(游戏性的)。在这些情景中,幼儿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了对“我不怕困难”的理解,同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品质,我想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会永远陪伴幼儿的成长。

  但是,我设计的任务卡是五人或六人共同完成,始终是能力强的幼儿在指挥,能力稍弱小的幼儿只是跟随能力强的幼儿,并没有真正去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不利于能力弱的幼儿的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 “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在设计任务卡时最好更具针对性的,如能力强的可以两到三个人一组,能力弱的单独完成稍简单的。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目标:

  1. 愿意积极主动与弟弟妹妹交往,知道在活动中要关注和照顾弟弟妹妹。

  2. 能运用合作、关心、协商等多种方式带领弟弟妹妹共同游戏。

  3. 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和与弟弟妹妹一起合作的成功感。

  准备:

  1. 经验准备: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互认识过;会玩《碰一碰》音乐游戏;大班幼儿玩过《过小河》的游戏。

  2. 物质准备:书包8只;背心16件;方形地垫24块;长毛绒玩具8个;拼图8份(装在自封袋中);8张小动物图片;小河装饰物;沙包若干。相机、电视设备。

  过程:

  1. 回忆与弟弟妹妹交往的经验,激发对弟弟妹妹关爱的情感。

  (1)教师:今天来的小朋友有些不一样啊!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长得大有的长得小,你们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啊?

  (2)提问:平时哥哥姐姐是怎样照顾弟弟妹妹的呢?

  (3)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的关爱、照顾等行为表现的小结。

  2.介绍任务内容,初步体验与弟弟妹妹共同合作“过小河”的方法。

  (1)教师:今天要请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们两人一组一起完成一个任务,你们愿意吗?一些小动物们被大狮子关在笼子里,我们一起去救救它们吧!但是在森林里有一条很宽很宽的河,我们每一组的小朋友只有三块“石头”,怎么过河呢?

  (2)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请勇于实践的幼儿进行操作演示。(教师注意观察幼儿间相互合作的情况,并拍照片。)

  (3)讨论:他们成功了吗?怎么过河的'?用了什么方法?

  (4)出示活动中的照片,回顾与朋友一起过河的情景。着重分析两人的分工合作与遵守规则的行为。

  (5)请其余的幼儿也来尝试合作过河的方法。

  (6)小结:两人一起过河时要互相合作,哥哥姐姐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每一步都要踩在石头上,最后还要将三块石头从河里收起来,这样就可以顺利地过河了!

  3.了解完成任务的规则,与弟弟妹妹一起合作闯关救出小动物。

  (1)出示任务背包,逐一结合材料介绍完成任务的规则和线路:

  ①先在完成小动物拼图;

  ②穿上防护衣;

  ③用“石头”过小河;

  ④拿沙包砸狮子后救出小动物。

  (2)教师:救小动物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任务,哥哥姐姐一定要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出发完成每一项内容,既能救出小动物又能照顾好弟弟妹妹的大班小朋友才是最棒的!加油!出发!

  (3)幼儿实践操作,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4)介绍实践的体验,感受与弟弟妹妹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

  提问:你们救出小动物了吗?你和朋友是怎么一起闯关救小动物的呢?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小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哥哥姐姐关心和照顾着弟弟妹妹,并且互相商量、配合、分工合作终于救出了小动物。现在心里感觉怎么样?

  4.音乐游戏《碰一碰》,庆祝“救救小动物”任务的完成。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按人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联系生活经验,找出最合适的分配方法,具有多角度性和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 材料包《我自己》p14乘上旅行车、附页5

  2、 自制乘上旅行车材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导入:十月是一个旅行的好时节,今天又有许多人乘上车去旅行啦。可是,他们在乘车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因为导游没有安排他们的座位,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坐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

  二、找一找、分一分:

  1、看一看,找特征:

  (1)出示人物图片,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人都有哪些不同?(头发颜色、衣服颜色、高矮、带东西的、性别不同)

  (2)要求:轮流逐一找某一特征分类并进行记录。(分别是几个呢?幼儿分类数数)

  2、想一想,哪种分配最恰当。

  (1)过渡语:你们真棒,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这次呀一共来了两辆大巴士,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分配最合适呢?

  (2)提问:一共有几个人?一辆车上坐几个人最合适呢?为什么?(一共有10个人,一辆车坐5个人)

  总结:是呀,把10人一分为二,一辆车上5个人,坐着最舒服,最宽敞。

  (3)如果用刚才我们找的特征的分类方法,哪些方法是最合适的呢?为什么?(衣服颜色:有绿色的;带东西;头发颜色)

  总结:对了,这些特征中正好能把10个人分为5人一组,所以,这些方法都是最合适的。

  三、延伸活动:

  1、师:孩子们,你们真棒,想了很多的.办法帮助了他们成功地乘上了大巴士去旅行啦。并且安排的座位也是最合适的。谢谢你们。

  2、班级里面也放了“去旅行”的材料,我们可以再去看一看、找一找、分一分,看看,你还能找到新的方法吗?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象棋教案06-10

大班社会教案01-12

大班社会教案12-24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

勇敢大班社会教案11-17

家乡大班社会教案11-20

大班社会参观邮局教案06-10

大班圣诞社会教案12-04

大班节日社会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