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7-02 08:57:2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教案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中班教案集合八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对拼图活动感兴趣,能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活动。

  2、 在拼拼、讲讲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拼图百宝箱、图卡2张、各种图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正方形);

  2、KT板三块,操作卡,筐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按牌入座。

  幼儿每人佩戴图形标记牌进场。师:我们都是快乐的图形宝宝。请你们看看自己身上是什么图形,就找和你身上图形一样的座位坐好。幼儿入座后,教师可请部分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是什么图形宝宝。

  二、找图形(把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请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图形,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找出来,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现在,请你们每人找出三个和自己身上的图形一样的图形宝宝。)

  2、按图示找图形。出示图示,请幼儿解读图示,并按图示拿图形放在操作卡上。(这次我们来看看,有什么要求呢?解读图示并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拼一拼、说一说。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百宝箱,你们猜猜看,我的百宝箱里会是什么呢?哦,对了,里面啊藏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宝宝。而且这些图形宝宝会变魔术哦,想不想看?(出示拼图)你们看,我的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蝴蝶)是有哪些图形宝宝在一起变出来的?我的图形宝宝还想变魔术,你们谁来帮助他?幼儿上台操作。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出示魔法图。

  总结:原来这些简单的图形宝宝,合在一起能变成一幅看上去很复杂又很美的图案呢。

  2、小朋友你们会帮图形宝宝会变魔术吗?我们也来试一下吧。

  3、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魔法图,你们可以跟着老师的魔法图来变魔术,也可以自己来变和老师不一样的魔术,像房子、树、人,都可以变。变得时候你可以变一个,也可以多变几个。变好后,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你变了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4、幼儿操作

  5、讲述:你用了哪些图形变成了什么?

  6、老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用一些图形宝宝通过拼接,可以把它变成美丽的图案。一个大的图案,我们也可以把它分成很多小的图形。

  7、老师还给小朋友提供了很多别的不一样的图形宝宝,有兴趣的小朋友在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自己去试试看,变变拼图魔术。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

  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

  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尝尝、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运用火辣辣、酸溜溜、甜蜜蜜来形容食物的味道,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故事情节中蕴含的趣味性,发展幼儿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灰鼠,导入活动。

  1、出示小灰鼠,引导幼儿和小灰鼠打招呼。

  2、(播放录音)提问:小灰鼠要去干什么?

  二、品尝三种食物,感知故事第一段。

  (一)出示三家店,引导幼儿猜想。

  师:小灰鼠走着走着,看见了3家食品店,你们猜猜这3家店会卖什么?

  (二)分组品尝辣、酸、甜三种味道。

  1、出示辣椒、酸醋、糖,幼儿分成3组品尝3种味道。

  2、教师带领幼儿集体分享品尝后的感觉。

  3、教师小结:原来小灰鼠来到了火辣辣的辣椒店,你还吃过火辣辣的什么呢?

  原来小灰鼠来到了酸溜溜的酸醋店,酸溜溜的.还有什么呢?

  原来小灰鼠来到了甜蜜蜜的糖果店,你还知道甜蜜蜜的什么呢?

  (三)讨论小灰鼠到底喜欢哪家店。

  1、问:火辣辣的辣椒店、酸溜溜的酸醋店、甜蜜蜜的糖果店,小灰鼠到底喜欢什么店?不喜欢什么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完整讲述故事第一段)

  2、引导幼儿讨论小灰鼠到底喜欢哪家店,并说理由。

  三、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故事第二段。

  1、师:来到糖果店,小灰鼠开心极了,他一口接一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甜鼠。变成甜鼠后的小灰鼠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到书里去寻找答案。

  (教师个别指导,播放轻音乐)

  2、问:谁来说说变成甜鼠后的小灰鼠遇到了谁,发生什么事?

  四、完整倾听故事。

  1、小灰鼠回家以后,把这一天发生的事,写成了一个故事,叫《小灰鼠食物历险记》,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吧。(根据图片讲述故事,播放音乐)

  2、小灰鼠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可是小河却变成了甜河,这条甜河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回去以后和好朋友一起创编一下,好吗?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逐步的加强游戏的集体性。

  3、能够为游戏选择替代玩具。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1、继续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冰淇淋盒子、珍珠奶茶杯子,海绵,各种瓶子,罐子等)

  2、继续布置冷饮店,添加各种杯子。

  活动过程:

  以回忆上次的.游戏情况

  引入活动:

  1、师:上次,你在玩什么游戏?你扮演了谁?

  2、师;你最爱玩什么?你在冷饮店里扮演谁?冷饮店里有什么?

  3、师:冷饮店的生意好吗?(不好,人手不够,很多顾客来了,但是制作的冰淇淋不够卖)为什么?引导幼儿分配角色。(冷饮店的老板,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此次活动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以及一些民间习俗、文化,让幼儿进行直接体验,促进幼儿的发展,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激发幼儿对民间节日的兴趣。

  2、讲出自己的节日感受,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

  1、给幼儿讲述《月亮变圆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等有关月亮变化的故事。

  2、各种月饼和水果若干。

  3、中秋节的录像,(包括月亮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等。)

  4、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磁带及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1、相互交流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

  2、教师介绍节日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这天夜晚,皓月当空,秋风送爽。辛勤劳作的人们,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充满喜悦。

  3、讲述《嫦娥奔月》等传说故事(可欣赏有关中秋节的录像)。

  4、师幼一起品尝月饼、水果。

  延伸活动:

  和父母一起观察八月十五前后月亮的变化 。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袋子的多种玩法,体验玩袋子的快乐。

  2、练习在袋内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及平衡能力。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袋子、皮球人手两个、音乐、筐子两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袋子的多种玩法

  难点:练习在袋内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二、玩袋子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袋子,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找一个袋子。

  2、师:请小朋友把袋子打开,把它变成一张小床躺上去。开始睡觉了,睡着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梦,在梦里举起两只手,在梦里举起两只脚,在梦里两只手抓住两只脚,在梦里用手摸摸鼻子,在梦里用手摸摸耳朵,在梦里一只手抓一只脚,在梦里另一只手抓住另一只脚;在梦里翻身趴下睡,在梦里一只手抓一只脚,在梦里另一只手抓住另一只脚,在梦里两只手同时抓住两只脚,把头抬起来,变成一只圆圆的结实的篮子;太阳出来了,伸伸懒腰该起床了。现在请你绕着小床走一走,倒退着走一走;再从小床的一边跳到另一边。

  3、师:我们让它变瘦,(袋子对折)变成独木桥走一走,我们的小桥太短了,跟着老师一起把它变成长长的桥好不好,来,我们连起来变成一变,变成长长的桥。孩子们一个个到后面排好队,把胳膊伸开保持平衡,小心走一走,别掉到小河里。

  4、师:现在将袋子当裤子穿上去,学袋鼠跳一跳,往前跳一跳,横着跳一跳。(穿裤子有个诀窍,一定要抓紧,掉下来就会摔倒;而且跳的时候注意呼吸,调整距离,不要撞到别人。)

  5、师:一只袋鼠和另一只袋鼠碰碰鼻子,找一只你最喜欢的'袋鼠碰碰耳朵;找一只胖的袋鼠碰碰头,一只男袋鼠和一只女袋鼠碰碰鼻子,碰碰耳朵;找一只最大的袋鼠握握手。

  6、师:现在站成一行,绕过椅子跳回来。

  7、师:现在袋鼠要准备去探险,在路上会经过许多的山洞,你们要自己想办法过去。

  8、师:我们还会经过一只鳄鱼,它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所以你们一定不能踩到它,否则就会被吃掉。跳过鳄鱼才能拿到球,想办法拿上球后,从一边跳回去,将球放到筐子里。

  9、师:你们想当鳄鱼吗?(幼儿当鳄鱼,老师学袋鼠跳。)

  10、师:好,现在,你们来做山洞,我来钻。(幼儿当山洞,教师钻洞。)

  三、整理袋子

  师:好,现在请你们都来当一回魔术师,我们用袋子来变个魔术!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袋子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袋子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袋子横向对折),然后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

  四、幼儿评价

  师:孩子们,今天玩的开心吗?对自己满意吗?哪里满意?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中班教案 篇7

  1、选择的目的。我们发现,现在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严重,这表现在他们的行为、语言、情感的需要等方面,当做错了事情,他们首先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第一反应就是他人的错。这种现象、事例在幼儿园屡见不鲜。这就是我选择此活动的目的: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相信一个人只要有责任感,有承担责任、勇于改错的勇气,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名字的改动。我为什么把原来的故事名字“不是我的错”改为“这是谁的错”?“不是我的错”,给我的感觉就象原来书中的故事前半部分说的那样,有了错误把责任推卸,而归咎于外在的因素。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找出问题的原因,又给予了孩子思考的余地,所以我把名字做了改动。

  3、材料的准备。活动中录像片段都是结合孩子实际,提取他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鲜活的事例,既鲜明生动又具有说服力。

  4、活动的过程。本活动我从责任感培养方面入手,重点在于行为规范的认知、理解、养成以及知错就改的好习惯,而这些正确的行为规范都是以嘟嘟和其身边的事例来让孩子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然而在活动中,由于眼看孩子的回答出现一面倒的倾向时,为了让孩子的回答能够回到预设的回到中,着急之中就语言罗嗦了!

  5、活动的延伸。调查表的下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也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真正发挥家园合作的力量,促使家长做到,当幼儿有了错误,要引导幼儿分析原因,不要包揽到自己的身上;其次就是了解班级中具备的孩子责任感情况,以便日后更好地引导,再一个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布置任务,请幼儿第二天带回,根据幼儿的反馈情况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方面。

  活动目标:

  1、知道犯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2、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

  3、体验改正错误后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嘟嘟、妈妈、爸爸、奶奶;男孩、女孩举牌各一个。

  2、录像:幼儿日常生活片段;律动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知道犯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1、听故事前半部分。

  (1)出示嘟嘟图片:“这是嘟嘟,他是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上学总是迟到……”

  (2)相互讨论:这是谁的错?

  (3)交流帮助嘟嘟改正错误的办法。

  2、听故事后半部分,体验改正错误的快乐。

  (1)继续听故事:“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就起来了……”

  (2)小结。

  二、看幼儿生活录像片段,分析评价是谁的错。

  1、分别观看录象片段。

  A、抢书事件;B、踩脚事件;C、滑滑梯事件

  2、幼儿分析评价。

  3、小结。

  三、活动总结:遇到事情不能总说是别人的错,也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假如是你的错就应该马上改正,如果别人错了,我们还要想办法帮助他改正错误。

  活动延伸:

  下发家长问卷调查表《我是一个好孩子》,统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便于教师在幼儿园中的引导。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儿歌,能熟练地进行朗诵。

  2、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用书图片)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首童谣吗?谁还记得它的名字叫什么吗?(金银花)对了,童谣的'名字就叫《金银花》还记得童谣里是怎么念的吗?一起再听老师念一遍。

  二、 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幼儿欣赏。

  童谣的名字叫什么?这首童谣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用书边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

  童谣里是怎么说的呢?(金银花)引导幼儿用童谣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金银花、十二朵)请幼儿学说童谣里的句子。

  3、有谁?(大姨妈) 大姨妈干什么?(大姨妈、来接我)带领幼儿学说

  4、 有哪些动物?(猪) 猪干嘛?(猪打柴) 我们把这句也连起来说一说。

  5、 还有谁?(请个别幼儿和集体回答)我们也一起来说说。

  6、 猫又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三、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内容,幼儿边看图边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童谣。

  四、幼儿朗诵儿歌。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那谁来完整的把它念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朗诵)

  全班幼儿完整朗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