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17 07:38:5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合集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五、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一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初步了解人眼睛的结构及动物眼睛的一些特殊功能,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感受眼睛的重要性,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与同伴、父母一起观察眼睛的样子、收集有关眼睛的知识。

  2. 操作活动材料:电筒、镜子、小鸟旋转卡片、表情图。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眼睛知识

  (一)介绍观察到的人眼睛的样子。

  1.谈话导入。

  2.幼儿根据记录单介绍观察结果。

  3.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二)介绍动物特别的眼睛。

  1.幼儿介绍收集的动物眼睛知识。

  2.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录像等及时进行补充,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知识。

  二、分组探索眼睛的秘密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探索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发现的秘密。

  三、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看电视要保证房间有足够的亮光;离电视机1.5米远;每看3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看书也要避免光线太强和太暗,距离书本30厘米……

  四、延伸:了解关于眼睛更多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迎春花的形状、颜色及名称的含义。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朵。

  活动准备: 几枝开有迎春花和结有花骨朵的实物花枝;迎春花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利用挂图向幼儿介绍迎春花的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其名称含义。

  2、观察实物,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和体验迎春花。

  3、讨论:迎春花的颜色、形状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幼儿欣赏教师朗诵儿歌“迎春花”并讨论:如何爱护花朵。

  5、到室外观察迎春花。

  效果分析:

  幼儿园的操场一角盛开的迎春花为孩子们的观察提供了方便。由于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有的孩子虽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对此已有印象,在上课进行认识的时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场上开的花。经过教师的讲解,孩子们大多都了解认识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及名字的含义。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观察时主动提醒在后面向前挤的小朋友:“别挤了,别把迎春花碰掉了。”

  教师上课所折的几枝开了的只有六朵花,其余上面满是花骨朵,课后将其插到了花盆里,孩子们每天都来观察、数数,发现:第二天开了十二朵,第三天开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开放,孩子们那细心的眼神、认真而小心翼翼的点数以及发现每天不同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了惊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个时候到户外已能寻找到好多春芽了。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种种子进行观察得到感性认识,我们组织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种子,指导孩子通过亲手操作,种上了种子。

  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又学会了种植的基本常识,我们又组织孩子在沙盘中种上了蒜瓣。孩子们那积极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浓是我们所料不及的,之后将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们每天都来观看,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种子发出小芽芽。终于,在种上种子的第四天,孩子们发现了第一盆刚刚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观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顺利地进行了第二个活动,诗歌《钻泥巴》的教学。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重点难点

  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 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

  (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

  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

  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教师:这三个地方哪个离太阳最近,哪个离太阳最远,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用连线的方法,用两地之间直线的长短比较远近,知道热带离太阳最近,寒带离太阳最远。)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操作一遍进行验证。

  五、总结

  提升教师出示一张用不同颜色表示这三个温度带的地球平面图(红色表示热带、黄色表示温带、蓝色表示寒带)教师:离太阳近的这一片地方比较热,所以叫热带;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比较温暖,所以叫温带;离太阳远的地方比较寒冷,所以叫寒带。我们生活在温带里。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画有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和各地人们着装的图片塑封起来放在科学角中供幼儿匹配。

  2.游戏活动:将各地的服饰投入表演区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3.家园共育:和父母共同查阅了解不同温度带人们生活习性以及文化的不同之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发现土壤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地方。

  2.在观察中知道要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挖泥土

  “请小朋友拿上小铲子,我们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泥土里有些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到户外挖泥土,引导幼儿观察土中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东西

  “请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发现什么?注意不要把土弄出来。”指导幼儿观察,倾听幼儿的议论,观察幼儿的态度。“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另外,土壤中还有大家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帮助把枯叶……等腐烂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么用?”

  3.小结

  “土壤很宝贵,没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吃,有的动物也就没有家。我们要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活动反思

  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19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3-13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13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科学活动教案03-13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