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4:4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锦集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 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 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

  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

  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和图形有关的东西,在我们科学探索区,图形也是我们探索的一个主题。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有些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们会把玩具按形状、颜色进行归类,还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你看,我把玩具分成了几样,这边是这种形状的,这边是这种颜色的,你看好看吗?”我走过去一看,还真摆得有模有样的在那,我连声说“好看,好看。”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有关“图形”这一主题,而“圆形和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圆形,什么是三角形并能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圆形,什么是三角形。

  2、锻炼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圆形,什么是三角形。

  教学难点:

  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圆形和三角形王国(圆镜子、圆篮子、圆盒子、红领巾、三角尺、小红旗等),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圆形和三角形拼成的图形。

  2、不同长短的塑料管3根、线1根。

  3、每组幼儿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一篮。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和三角形

  1、请幼儿在圆形和三角形王国里玩。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和三角形,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2、幼儿操作。

  请个别幼儿上来用3根塑料管拼成三角形,用线拼成圆形。

  二、寻找圆形和三角形

  1、请幼儿在由许多图形拼成的图中,寻找出圆形和三角形。

  2、教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东西像圆形和三角形?

  三、图形分类

  1、听信号取图形。

  (1)4个幼儿一组,每组一篮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2)幼儿听教师的信号从篮子里取出相应的图形。

  2、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

  (2)每组请一个幼儿说说他们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该活动的实施,教师觉得:

  1、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具准备得较丰富充分。

  2、幼儿初步了解了圆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认真观察实物教具,从中发现圆形和三角形并能积极大胆地说出它们的不同;能从用图形拼成的拼图中找出圆形和三角形。

  存在的问题:

  1、没能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像圆形和三角形。

  2、在图形分类这一环节教师没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先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再分类,而是直接教授给幼儿方法,违背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原则。

  3、幼儿没能较好地共同合作完成操作活动。

  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印象。

  2、在开展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不是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主要不是教授操作的技能,而是让幼儿自己发现探索的方法。

  3、在操作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学会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的精神,在共同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育理念

  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荷叶与蜻蜓的图片若干,黑板、糖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分蜻蜓。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出示3只蜻蜓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提问幼儿。

  (2)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3、让幼儿指读加深映象。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出示4片荷叶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

  (2)让幼儿把荷叶分成两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的分合式: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分糖果":3的组成3颗糖分成2份,4的组成4颗糖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好的方面是准备充分课堂氛围比较好幼儿积极性高,不足的方面是幼儿造作较少应让幼儿多动手多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案目的】

  1、尝试按照连衣裙的颜色、扣子的形状。扣眼的多少一一对应的缝纽扣、挂裙子。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裙子上5以内的扣子数量。

  3、体验帮助小兔子缝纽扣、挂裙子的乐趣。

  【教案准备】

  1、人手一份材料:红黄蓝三个衣架,红黄蓝三条不同颜色的连衣裙,连衣裙上分别有3、4、5个扣眼,三角形、圆形、方形三种不同形状的白扣子。

  2、小兔的图片、操作时的音乐、展示作品展。

  【教案流程】

  一、出示连衣裙,引起幼儿注意

  1、师:“今天呢,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瞧,它是谁?”(小兔)

  2、师:“对,是小兔,它准备要开一家服装店,由它自己来设计衣服,今天它带着它设计的连衣裙来到了我们班里,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下。”

  二、教师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连衣裙,由幼儿发现问题。

  1、师:“哇,多漂亮的连衣裙呀!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情况一:若幼儿说到颜色不一样时;

  师:“嗯,你发现了三条裙子的颜色不一样,那分别是什么颜色呢?”(粉色、蓝色、黄色)

  3、情况二:若幼儿说道纽扣的形状不一样时;

  师:“哇,你的小眼睛真厉害,原来呀,这些连衣裙上的扣子也是不一样的形状呢。”

  教师总结:粉色的连衣裙上的扣子是圆形的,黄色的连衣裙上的扣子是三角形的,蓝色的连衣裙上的扣子是正方形的`。

  4、情况三:若幼儿说道纽扣的数量不一样时;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三条连衣裙上的扣子数量也是不一样的啊!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5、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纽扣还没缝好”这一问题。

  师:“粗心的小兔呀,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它的连衣裙还没有完成呢!你发现了吗?”

  6、师:“原来小兔只缝了一个扣子,其余的扣子还没有缝好呢!它想请我们来帮帮忙。

  ①教师:“我这里有一个纽扣盒子,盒子里有不同形状的三种纽扣,有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谁愿意来帮助小兔完成呢。”

  ②教师根据幼儿在示范中出现的错误,随机进行要求的明确,请幼儿说出错误并改正错误。

  7、教师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随机穿插对扣眼的介绍。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扣眼)扣眼有什么用?一个扣眼上扣几个扣子?

  明确要求:一个扣眼上扣一个扣子,对应连衣裙上的扣子形状标记进行缝纽扣。

  8、第一条连衣裙请一个小朋友完成,后面两条可以请两个小朋友同时完成。

  9、教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漂亮的连衣裙终于完成啦!可是,我们的小兔可讲究了,它还要把缝好扣子的连衣裙挂到衣架上哦!(教师出示衣架,请幼儿观察)衣架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样挂衣服呢?

  10、教师总结:哇,你们的想法和小兔的想法一样呢!什么颜色的连衣裙要挂在上面颜色的衣架上哦!

  三、幼儿操作,完成衣柜里的三条连衣裙,教师巡回指导。

  1、师:“你们真厉害,小兔心里可开心啦,现在小兔把所有的连衣裙都拿了过来,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检查检查,如果发现有还没有完成的,请你帮忙完成哦!”

  2、师:小兔有一个要求,就是小朋友需要按照纽扣的形状来帮忙订纽扣哦,然后三条连衣裙都订好以后就要把连衣裙挂在衣架上,也要和小兔的想法一样,对应颜色的连衣裙要挂在对应颜色的衣架上。

  3、教师发放材料,巡回指导。

  四、操作完成,展示并评价幼儿作品。

  1、教师引导幼儿将作品展示在前面的板上:哇,你们真厉害,已经帮助小兔全部检查了一遍了,也帮助它把没有完成的全部完成咯。

  2、师:“现在小兔已经把连衣裙全部挂在了裙子店里咯!我们再来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小朋友也和小兔一样粗心没订好扣子呀!”

  3、师:“看一看对应颜色的连衣裙有没有挂在对应颜色的衣架上呢?

  仔细看看每一条连衣裙的扣子形状有没有扣错呀!”

  4、师:“你们真棒,小兔也把大拇指送给你们!它告诉我要和你们说一声谢谢呢!听!小兔的服装店开业咯,它邀请我们一起去参观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