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2 08:27:0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 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ⅹ14.8﹪=142.08(万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 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喜欢看少儿频道吗?

  生:喜欢。

  师:喜欢那聪明、活泼又可爱熊大熊二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哟,今天熊大熊二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给你们带来了两张精美的卡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师:第一张卡片来了,你能从11倒着数到0吗?那你们数一下。

  生:11,10,9,8,7,6,5,4,3,2,1,0

  师:真不错。那我们再看一下第二张卡片是什么?

  9+( )=11

  8+( )=11

  7+( )=11

  6+( )=11

  师:熊大熊二不但给我们带来了精美的卡片,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奖品,被锁在一个11减几的屋子里(板书课题:11减几),要打开小屋必须闯过几个难关,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文具迷宫(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15-2=

  师:老师要从这15根小棒中拿掉2根,你会列算式吗?

  生:15-2

  师:怎么从15根小棒中拿掉2根?请生上台来展示。

  2、11-2=

  师:下面,如果老师要从这一捆零一根小棒中拿掉2根,和刚才有什 么不同呢?

  师:也就是说零的一根小棒能不能直接就拿出2根呢?

  生:不能。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零的一根不够拿出2根小棒?我们该怎么办呢? 现在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代替铅笔来从11根小棒拿走了2根,还剩多少根?

  a、生独立摆一摆。

  B、生上台展示拿法。

  C、课件展示,教师板书。

  师:其他的小朋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算11-2的?

  3、试一试11-9=

  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1-9等于几吗?

  三、合作交流

  教学例3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11-8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A、小组交流。

  B、请生汇报。

  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算。

  四、应用拓展

  (一)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生独立做

  请生展示

  2、点蜡烛。

  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抽生口答,个别题叫学生说算法。

  (二)应用拓展

  1、买东西

  2、猜密码

  五、总结思考

  1、分发奖品。

  2、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数学并非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做题。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趣味数学智力题分饼干,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把五块饼干平均分配给六个小朋友,可是不能把任何一块饼干切成六等份。

  题目规定,不能把任何一块饼干切成六等份,可是并不限制把饼干分成小块。要是把其中的三块各分成两半,那么,就得到六小块一样大的饼干;再把剩下的两块各分成三等分,又得得大小相等的六小块饼干;然后,把它们分给六个小朋友。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类似的问题很多。例如:题目中的数5和6,可以换成7和6,7和10,9和10,11和10,13和12。

  问题的提法也可以变化。例如:把五张纸平均分给八个学生,又不要把任何一张纸分成八等份。

  这类改小份为大份的.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帮助。

  希望提供的趣味数学智力题分饼干,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5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