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5 07:57:2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6篇(热门)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二)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通过了解的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把图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基本教学思路:语文学科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领域的深刻影响,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设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观看录象(或挂图)练习说话,积累成语、诵读诗歌等形式,把语文学习同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音乐、美术等美容进行有机地渗透、链接、整合,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了解了民间风情习俗,又锻炼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过节吗?谁愿意介绍一自己过节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出示韵文,先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再和同桌交流:你读这些词语时想到些什么?

  用不同的形式检查自学情况

  双边互动:

  互动1

  师:谁能分别找出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的字?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学生分别找出这些字,并领读)

  师:在“节日树”上有去掉拼音的词语,谁能说出这些节日,就摘走这些果子。

  (学生摘果子,读出来后请他做小老师领读。)

  教师范读词串,让学生注意词与词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停顿,然后学生练读,最后进行小组赛读,师生共同评议。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可以自主进行识字并交流。但是识字仍然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我们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字音的训练,在认认真真地练习中去识字,去体验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互动2

  观看春节包饺子的录象或教学挂图。

  师“说说画面上放了些什么?

  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师:关于春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也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把自己过春节的体验讲听,心中的过节的快乐情绪被再次激起。结合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一些成语,如: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等。

  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朗读好这组词语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三)达标反馈

  用上”春节 饺子 拜年“说一句话,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生活实际。

  (四)学习写字

  (五)拓展延伸

  继续向家长或亲戚朋友了解关于春节的情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胜利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身做什么事胜利了,胜利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胜利,有没有什么胜利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胜利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同学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同学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同学认读情况,可让同学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括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同学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同学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同学注意: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孔子及其门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影响。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树儒术"以后,统治阶级更是把儒家思想视为教化中国百姓的正统文化。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长,还向师襄学习弹琴。表现了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从已经"是位音乐行家"了,"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的人了"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

  课文第2~6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曲谱用了将近十天,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说明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师襄第三次看孔子弹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师襄称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前准备: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读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3.掌握ai、ei、ui标调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三个复韵母和他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这一个月的时间呀,咱们一直在拼音王国里和拼音交朋友,请动脑筋想一想,学习过哪些单韵母宝宝?它们分别是谁?(生答,齐读)

  师:大家读的又整齐又响亮,我们一起做拍手操吧。(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小鱼吐泡)

  大家单韵母学的真不错。孩子们,你们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字母。

  (板书:aieiui)

  师:这里的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师: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板书:复韵母)

  二、新课讲授:

  1、看图学习复韵母ai

  同学们,咱们都相处快一个月了,彼此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前前后后都挨着谁吗?(如:我的左边挨着××,我的右边挨着××,我的前边挨着××,我的后边挨着××),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师:谁能勇敢地给老师介绍?请你。

  师:大家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啊!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就念ai。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语文课本,翻到第26页。咱们一起观察左上角的第一幅图,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呢?(生:图上画着一个姐姐和弟弟,他们挨在一起比高矮)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姐姐的个子高,弟弟的个子矮)

  教师讲解:ai发音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学生学读ai。

  师:标调在哪里标呢?(生: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2、看图学习复韵母ei

  师问:图上的小孩儿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音呢?讲解:ei的发音方法和ai的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学生学读ei。(四个声调的多种方法练习读)

  师:ei的标调在哪里标呢?(生: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3、看图学习复韵母ui

  问: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然后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学生练习读准ui的音。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问:怎样来记ui的形呢?(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上的绒球构成的形状很像ui的样子)

  师:ui的标调谁会?师错误示范,生指正。(iu并列的时候声调要标在后面)

  三、巩固练习:

  1、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个别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2、复习标调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四、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教师课前查阅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并自制课件。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荷兰被誉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图片并配以悠扬乐声。

  同学们,这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这里的田园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打开书,在阅读中去感受。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麽印象?)

  二、诵读体验,品位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麽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把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再大声读读。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共同感受这令人陶醉的田园风情。

  三、积累语言,拓展迁移

  1、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语句,段落,全文均可)读后互评。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荷兰“牧场之国的美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那磨不仅如此,你还对荷兰有那些了解?结合课前所查资料,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出示:荷兰是 之国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正向同学们所说,荷兰无愧于“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美誉。这里的田园风光,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深深打动着我们,那麽今天课后就让我们把这美好意境记录下来吧。

  出示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2、继续查阅资料,了解荷兰及其它国家的风光,把感受记在日记中或在夥妍队报中刊出。

  五、板书设计

  22 牧场之国

  水之国 荷兰

  花之国

  ……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婉转、磕牙、撩动”词语;积累“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等词语。

  2、抓“随时随地”一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引导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维也纳的生活之美、音乐之美;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教学难点:

  运用总分的写法进行写话练习,写出维也纳充满音乐的气息。

  教学流程:

  一、初识维也纳

  1、配乐欣赏维也纳的风情。

  2、板书课题:维也纳

  二、走近维也纳

  1、导入质疑;

  2、初读课文;

  3、解决疑难字词。

  三、感受维也纳

  1、抓“随时随地”一词,整体感知维也纳充满音乐气息。

  2、重点引导品读描写“鸟鸣、钟声”的语段。

  3、小练笔:

  (选择一种声音写★,选择两种声音写★ ★ ,选择三种声音写★ ★ ★ )

  维也纳的清晨,鸟儿的叫声丰富而不重复;教堂的钟声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

  使“免费音乐会”达到了高潮。

  第四板块:享受维也纳

  四、激情引读

  1、小结引读,升华感情;

  2、引读:

  2、总结全文,补充课题(板书:生活圆舞曲)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