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6 07:34:4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常用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常用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

  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反义词,学会写“女”和“开”字,学习新笔画“<”。

  2.了解四季,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四季,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分小组展示识字成果,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4. 积累谚语,朗读故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反义词,学会写字。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一)教师领读一遍书上的音节,学生跟读。

  (二)指导书写“女”字和“开”字。

  1.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第一笔撇点的撇不要弯,点与撇大约呈九十度;第二笔撇比第一笔再往上倾斜一点,与点交叉之后的部分稍短一些。撇结束与第一笔撇点结束处连线向下倾斜。第三笔横微向上倾斜。

  2.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生活中的例子分别展示“男--女” “南--北”

  “上--下”等反义词,并分析它们的区别。

  3.两人为一组,一人说一个字,另一个人马上说出它的'反义词。

  二、字词句运用

  在语境中运用

  (一)学生齐读书上的词语,教师指名读。

  (二)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四季的特征物,并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哪个季节的。

  (三)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说几句话,指名让学生回答。

  三、作业安排

  根据所给字写出它的反义词,不会的可以问问家长、老师。

  上--下 大--小 长--短 左--右

  前--后 无--有 黑--白 内--外

  第二课时

  一、展示台

  (一)教师把卡片发给学生,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年级,以及其他任何能想到的字写在卡片上,并注音。

  (二)四人一组交换卡片,互相说说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认识。

  (三)教师指名让学生随机说出一张卡片上的字。

  二、日积月累

  (一)学生先自行拼读谚语,然后教师领读。

  (二)学生猜猜这些谚语的含义,并小组讨论。

  (三)教师解释这些谚语的正确意思。

  三、和大人一起读

  (一)学生根据课文标注的拼音,轻声读,标出自己认识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

  (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指名朗读。

  (三)小组讨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四)拓展实践,续编故事。

  1.讨论:小松鼠后来有没有找到花生?它是怎样找到的?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2.小组内讲故事。指名让学生上台讲给大家听。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字词,引导积累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引导积累。读读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

  (1)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当个小老师考考大家。(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组词、说话等)

  二、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课文5——8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与同桌讨论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

  3、在班中交流与同桌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疑难,感情朗读

  1、当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说没丢东西?”时,指导看图,引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

  2、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3、当学生提问“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时,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2)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那你就怀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4、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出示需要写的字“级、才、队”,读读。

  2、全班交流,找出共同点,掌握结构。

  3、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在写时该注意什么。

  “队”的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的“人”字的撇留出空来;“级”引导学生回忆“红”、“奶”的写法,学会迁移。

  4、学生描红、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请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该怎么做?

  2、将本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