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神奇的丝瓜教案

神奇的丝瓜教案

时间:2023-08-28 07:09: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神奇的丝瓜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丝瓜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奇的丝瓜教案

神奇的丝瓜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感受丝瓜的神奇,对学生的精神进行积极的熏陶。

  教学重点:

  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丝瓜的神奇。

  教学难点:

  以丝瓜的旺盛生命力和作者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对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积极引导。

  课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神奇的丝瓜”中心词是什么?(丝瓜)说明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丝瓜。丝瓜之前有个修饰词“神奇”,看到这个词,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惑:丝瓜平时常看、常吃,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可季老先生却说它很神奇,为什么?我的好奇心顿时产生了,很想了解季老先生笔下的丝瓜有何特别之处?同学们不知是否有同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神奇的丝瓜》。

  二、 速读,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选角度,概括说明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可以扩写“这是一篇写丝瓜的文章”这个句子的形式进行。

  3、教师参与交流并进行总结

  从文章线索看:这是一篇写了丝瓜生长的轨迹与作者心灵感受的轨迹,两条线索交错进行,物我相与为一的文章。

  从文章构思看:这是一篇用朴素语言写丝瓜,起始平淡,越往后叙述越精彩,节奏感强的文章。

  从作者看:这是一篇写作者细致观察丝瓜,生动描写丝瓜,巧妙发现丝瓜生存智慧的文章,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

  从内容和主题看:这是一篇记叙丝瓜神奇的生长过程,描写作者一次次担心,赞颂丝瓜神奇生命力、生存智慧的文章。

  三、 诵读,积累语言

  1、以师生、男女生相互配合的形式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从课文里面找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可以是佳词、美句或精段,或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

  四、 选读,感受神奇

  1、选取能体现丝瓜神奇的句子、语段读一读,以“神奇的丝瓜,神奇在”句式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体现在哪里,并简要分析。

  过渡: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丝瓜的这种神奇是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的。作者越担心,丝瓜就越显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我们主要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担心”。

  2、理解“担心”

  读的形式:师生一遍;同位配合一遍。

  (1)、第一次的担心

  (2)、第二次的担心

  (3)、第三次的担心

  师小结:一棵丝瓜,平凡得可以忽略不计,但丝瓜并没有因为人们对它的忽略,而放弃展示它那无限的活力和生机。它似乎有思想,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季老先生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与丝瓜进行了无言的对话,体现的他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

  五、 品读,体会领悟

  1、我们已经充分领略了丝瓜的神奇,读完本文后,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从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精段、情感、主题各个方面的品悟中选一种,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自己的欣赏是水平。

  师小结: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读者仿佛亲见丝瓜生长的`过程,丝瓜的丝丝缕缕、寸寸节节被放大、看清了,其情其景真像是字中画、画中诗。季老先生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与丝瓜进行了无言的对话,也启示我们漂泊在繁华似锦的物质世界里,别忘记了对我们身边平凡事物所展示的平凡的精彩。作者在《清塘荷韵》中写到: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理解丝瓜神奇的奥妙所在。

  六、阅读延伸

  过渡:小小的丝瓜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向上精神,其实,季老先生自己何尝不有着同样的生命力和精神?

  1、阅读材料:

  下面是一本写季羡林先生的书《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的前部分目录,主要介绍了作者80年来的经历:

  学习了本文之后,在阅读这些材料,不知同学们有哪些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可以引导学生往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生命创造力等方面讨论)

  2、选择一种你认为有点“特别”的景物或动物,认真观察几分钟,努力发现你平常没有发现的精细之处;闭目沉思,尽力回忆,再睁眼看此景物或动物,有无遗漏的细节?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它吗?围绕这个词或这句话,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或连续的几个阶段来描写它?三四个方面或阶段即可。

神奇的丝瓜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茁壮”、“瓜藤”、“凸出”、“杞人忧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丝瓜的神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丝瓜的神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看到课题,你有了什么想法?

  2.课件出示丝瓜的图片,说一说丝瓜的外形特点,介绍一下丝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效果,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义。

  3.把课文读通读顺,感知课文内容。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想一想丝瓜的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三、细读课文,感悟丝瓜的神奇

  1.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丝瓜的神奇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以后找出描写丝瓜的语句。

  2.指名读,感受丝瓜的神奇。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抓重点汇报体现丝瓜的神奇的语句。

  A.随意种上却茁壮成长。

  B.生长神速,让人难以相信。

  C.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

  D.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E.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4.美读课文,体会丝瓜的神奇。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学习的收获,主要从理解课文方面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之处。

  2.说一说:课文是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丝瓜的神奇的。

  二、品读词句,进一步感悟与交流“神奇”。

  1.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A.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

  B.丝瓜藤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

  C.这样细的藤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给土墙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2.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A.“竟然”的“竟”是什么意思。

  B.丝瓜为什么会出乎作者的'意料?

  C.“竟然”的“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丝瓜的神奇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作者越担心就越能表现丝瓜的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写作手法。)

  3.你们知道作者每一次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吗?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三、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2.美读课文,体会丝瓜的神奇以及作者对丝瓜的喜爱之情。

  四、探究提高,课堂小结

  1.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概括全文内容。

  2.让学生自己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主要从体会词句方面谈。

  板书设计:

  14.神奇的丝瓜

  瓜籽

  神奇(旺盛的生命力)

  瓜秧

  丝瓜

【神奇的丝瓜教案】相关文章:

《神奇的磁铁》教案04-12

神奇的镜子教案06-09

神奇一教案11-07

神奇的极光的教案09-06

《神奇的极光》教案08-03

神奇的画笔教案03-12

《神奇的光》教案03-07

《神奇的镜子》教案03-31

神奇的手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