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8 09:06:16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6篇(精品)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图形宝宝排排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规律。

  2.尝试按一一交替规律给图形宝宝排排队,并能简单讲述。

  3.乐意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操作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

  2.物质准备:大图形宝宝一组,小图形三角形宝宝、圆形宝宝人手各一份,数量相等带两种颜色小花的椅子。

  活动过程:

  一、入场,观察椅子,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的小椅子带上了漂亮的头花,看看有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图形宝宝排排队。

  1.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队的,接着往后排。

  师一一交替出示圆形和三角形,幼儿说说谁来了,谁的后面跟着谁。

  师:还有几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接着往后排?

  集体讲述圆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排队的。

  2.游戏:捉迷藏,加深对一一交替规律的认识。

  分两遍由师、幼分别藏起一个图形,幼儿说说哪个图形藏起来了,一起讲述,验证。

  3.交换顺序重新排,幼儿练习操作。

  师:谁排在最前面呀?三角形宝宝也想排在最前面,愿意帮助它们重新排一排吗?

  4.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1)师巡回指导,请先排好的幼儿说说是怎么排的,然后请他来排一排。

  (2)集体看大图形宝宝是怎么排的,并一起讲述。

  (3)请幼儿检查自己的小图形宝宝排队的情况并讲述。

  三、游戏:男孩、女孩排排队

  1.师:宝贝们想不想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我们这里有男孩,还有女孩,男孩、女孩可以怎么排排队呢?

  2.师幼按一一交替规律练习排队,集体检查验证。

  四、开火车离开。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的,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找一找吧。

  五、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到周围环境中找一找一一交替排序规律的物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让幼儿知道小动物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小鸟是师母的医生,大树是小鸟的家

  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鸟类的意识。

  2.引导幼儿用圆形制作小鸟。

  准备:

  1.在墙上画出大地和天空的背景图,用纸揉搓,拉出树干。

  2.彩色圆片、彩色笔、小鸟图片、小鸟范例等。

  过程:

  1.出示小鸟图片,进行有关爱护鸟类的谈话。

  2.引导幼儿学用圆形纸一次对折折出小鸟的.身体、两次对折折出小鸟的头、三次对折折出小鸟的嘴巴,掌握小鸟的制作方法。

  3.帮助幼儿将做好的小鸟粘贴在大树上和天空中。 请景表演:谁打了小鸟 提问:打小鸟的人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鸟? 教师小结: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能伤害它,有了小鸟和其他动物,大自然才能和谐相处,生活才能生机勃勃。万物才有生气。

  环保实验课 爱护小鸟(评析) 本次活动教师准备很充足,环境布置很美,对教育效果产生作用,有自己特点的创意。通过引导幼儿谈爱护小鸟的话题,再指导幼儿用纸、彩笔来制作小鸟,幼儿很感兴趣,当把制作的小鸟挂到天空和大树后很有成就感。 然后再通过让幼儿看情景表演,“谁大小鸟”让幼儿产生对打鸟人的行为的愤怒和要保护小鸟的愿望,从而产生了好好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有保护鸟类和怎样了保护犀鸟的想法。如:看见打鸟的人要制止不良行为,给犀鸟制作房子,给小鸟喂食等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反复实践,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色陶瓷盘子4个。

  2、白板笔、水彩笔、记号笔若干个。

  3、量杯4个、自来水、毛巾、厨房用纸、盆子、垃圾篓等。

  活动过程一、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有一群小蝌蚪遇到了麻烦,它们怎么也游不到妈妈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师:老师有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

  3、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想并记录。

  1、出示并介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种笔画出来的蝌蚪可以游起来。

  2、师幼共同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现在请每位小朋友依次上来记录你的猜想。

  三、幼儿操作,探索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猜想都是不一样的,那接下来就请你们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但是,在操作实验之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实验规则,每次实验完之后请你们将水和小蝌蚪倒入他们的“家”,然后,用厨房专用纸将盘子里的水擦干净,并将用过的纸扔进垃圾篓里,再进行下次的验证,如果不小心将水洒到桌子上。请你们用桌子上的毛巾擦干净就好,好了,请小朋友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非常的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以下你的实验过程呢?

  2、师幼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师总结。

  白板笔的墨水有着特殊的配方,白板笔的墨水里会刻意添加降低附着力的剥离剂,加入这些剥离剂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白板笔的墨水与盘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所以,我们再把水倒进去的时候,小蝌蚪就很容易的游起来了。还有,小朋友们要注意啦,白板笔的墨水是含有少量毒素的,所以我们在实验完后要仔细的擦干净,老师教小朋友们一个擦干净白板笔的方法,可以用棉签蘸酒精,这样白板笔就很容易的擦掉啦。

  六、师幼共同尝试操作让其他物体“游”起来。例如:小人、帆船等。

  今天小蝌蚪们都非常的开心,我替小蝌蚪谢谢你们,小朋友们,你们还

  想不想试一试让其他物体“游”起来。好,那就请你们用白板笔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七、活动延伸。

  1、将操作材料放于益智区,请幼儿继续操作。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操作“××游游游”。

  活动总结

  “小蝌蚪游游游”这个科学实验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幼儿表现出极大地探索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实际生活机会,设计了此节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情绪一直很高,跃跃欲试。

  在导入环节,我利用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把幼儿带入氛围中,在倒入水后,盘子上的小蝌蚪纷纷游了起来,幼儿们一声又一声的“哇”此起彼伏,都想亲自实验。在幼儿的操作环节,大家分工合作,轮流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后,幼儿终于得到了结论,原来是白板笔画出了的小蝌蚪可以游起来,我让他们猜一猜其中的原理,他们很聪明,已经慢慢的猜到了和白板笔的墨水有关。

  此节活动比较成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难易适中,主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和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环节,个别幼儿其实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我并没有一一解答,在活动后,我也分别找到了这几位幼儿,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解惑,以后在这一方面,我还需多注意,及时保护每一位幼儿的求知欲。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幼儿学习拓印画。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 (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 (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 (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 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颜色,涂在叶子上,涂好后将叶放在纸上面用手轻轻一按,有颜色的.叶子就印在纸上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 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印得多,印得好,印过的叶子应放会盒子里。提醒幼儿颜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满,换颜色时应把毛笔洗干净,再涂其他颜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 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延伸:叶子的用处 (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小百科: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称“完全叶”,如缺叶柄或托叶的称“不完全叶”;又分单叶和复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精选]科学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