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31 08:58:5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3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见附表)人手一张。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得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做“1”,最慢的记做“3”)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试验,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试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纸、皱纹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沉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3.: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下沉得快。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本活动分四个环节展开,首先以“高人和矮人”的趣味游戏来带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及注意力。第二以与同伴比高矮的方式,初步让孩子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第三在同伴比较的基础上增加物体,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从中采用道具布帘为了增强幼儿对物体的兴趣及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及观察能力。第四环节以练习巩固为主,利用习题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高矮的排列。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高和低”这两个词很熟悉,可他们对“矮”这个词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借助活动让孩子知道矮就是低的意思。本活动以游戏为主体,引导孩子了解高矮之间的排序,适合中班年龄的孩子。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难点一是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二是利用习题引导幼儿进一步区别高矮,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

  2.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红色、蓝色水彩笔各一。自制1~5的数字卡片一套。长条形布帘(宽约3米,高90厘米)。

  2.经验准备:对1~5的数字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游戏“高人和矮人”。

  1.教师念一个简短的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引导幼儿的兴趣。

  2.教师说“高人”,幼儿做踮脚走的动作。

  3.教师说“矮人”,幼儿做下蹲走的动作。

  (二)与同伴比高矮。

  1.请大家比较A、B两位幼儿的高矮,并用语言正确表述:A比B高,B比A矮。

  2.再增加1位幼儿,请大家比较3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发现:A比B高,又比C矮。

  3.再增加2位幼儿,请大家比较5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用“每次选出最高的”或“选出最高和最矮”的方法进行排列。

  4.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5位幼儿排队,分别标上1~5的数字卡片。

  (三)高矮大变身。

  1.下面我要变个魔术,把最矮的小朋友变成最高的,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我数到“三”再睁开。

  2.请两名幼儿拉好长条形布帘,5位幼儿站在布帘后面,布帘要遮住幼儿的脚和身体,只露出头部。

  3.老师走到布帘后面,示意最矮的幼儿站在椅子上。现在谁最高?谁最矮?4.××真的比其他小朋友高吗?是用什么办法变高的?

  5.引导幼儿寻找周围可以让自己变高的材料,尝试让5位幼儿中的一位变高,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四)高矮排排队。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在每组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东西,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圈出来,并按照左边的示意图在括号里用1~5个圆点表示从矮到高的顺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如引导幼儿注意看左边的示意图。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操作的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动物睡觉方式的探索兴趣。

  2、了解动物睡觉方式的不同。

  3、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4、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睡觉》PPT、游戏音乐、玩教具宝箱、自编小儿歌。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导入,由动到静激发幼儿兴趣。

  1、随音乐做运动并引出小猫话题,了解小猫晚上捉老鼠,白天睡觉的生活习性,从而让幼儿知道别人在休息时我们应安静不打扰。

  2、出示小猫睡觉的图片,让孩子说一说小猫是怎样睡觉的,并模仿小猫睡觉的样子。

  小猫侧着头睡觉,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二)播放课件,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睡觉的方式

  1、出示马睡觉的图片。

  请幼儿仔细观察——这是谁?它是怎样睡觉的?(站着睡)

  2、出示丹顶鹤睡觉的图片。

  请幼儿仔细观察——“你们认识它吗?它是怎么睡觉的?”

  请幼儿模仿丹顶鹤睡觉的姿势——单脚站立睡觉。

  为什么会单脚站立睡觉——敌人来了能马上飞走。

  3、 出示猫头鹰睡觉的图片。

  请幼儿观察猫头鹰是怎么睡觉的.(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睡觉)

  幼儿模仿猫头鹰睡觉。

  为什么猫头鹰要睁着一只眼睛睡觉——晚上要捉老鼠,睁着一只眼睛睡觉方便捕猎,继而引发幼儿对猫头鹰辛苦工作的崇敬之情。

  4、 出示蝙蝠睡觉的图片。

  观察蝙蝠是怎么睡觉的——后肢钩住物体,身体倒挂着睡觉(遇到危险的时候脚——松开就可以飞走了)

  5、 出示刺猬睡觉的图片。

  观察刺猬是怎么睡觉的——蜷着身子睡。

  为什么刺猬要蜷着身子睡觉——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以此类推,激发幼儿探索更多动物睡觉的方式。

  6、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动物睡觉的方式:

  睁着眼睛睡觉:小鱼、猫头鹰;站着睡觉:马、丹顶鹤、斑马;

  趴着睡觉:小猫、小狗、老虎;

  刺猬:全身蜷成球形;

  蝙蝠:后肢钩住物体,身体倒挂头朝下睡觉。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睡觉的方式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7、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动物睡觉的方式,太有趣了,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哦!

  马儿马儿怎样睡?———马儿马儿站着睡。

  小鱼小鱼怎样睡?———小鱼睁着眼睛睡。

  小猫小猫怎样睡?———小猫小猫趴着睡。

  蝙蝠蝙蝠怎样睡?———蝙蝠蝙蝠倒挂睡。

  (三)出示百宝箱,激发幼儿探究、模仿的兴趣。

  请幼儿轮流摸取百宝箱内的物品,可根据摸取到的物品进行模仿表演,也可以让其他小朋友猜,或说出动物名称,请好朋友模仿表演动物睡觉的姿势。

  将创编的儿歌融入游戏中,进行总结,增强趣味性和语言表述能力,帮助幼儿记忆。

  (四)迁移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

  1、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睡觉。

  小动物睡觉的方式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真是太神奇了!动物的这些睡觉方式适合我们吗?

  2、让幼儿到垫子上体验自己睡觉的样子,并作出判断

  我们小朋友是怎样睡觉的?什么样的睡觉方式是最舒服最健康的?

  3、教师小结:宝贝们,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按时睡觉,保持正确的睡觉姿势(向右侧卧或平躺)这样,我们才能休息好,身体会更健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小猫咪,以它看小动物睡觉为线索,有目的地引入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如可爱的小狗、聪明的小刺猬等,以引起幼儿对活动进行探索的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睡眠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通过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使幼儿不知不觉掌握正确的睡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1

中班科学教案01-15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