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5 08:12:1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集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集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生:“黄鹂”是什么意思?

  生:黄鹂就是一种鸟呀!

  师:(展示黄鹂图片)现在我们来观赏黄鹂鸟吧!

  生:(好奇而饶有兴趣地探身盯着看)

  师:谁来介绍一下黄鹂鸟的样子?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羽毛金黄的!

  生:它真漂亮!

  生:好可爱呀!

  师:想听听它的歌声吗?

  生:(一齐激动地喊)想!

  师:(播放黄鹂叫声)听,它的叫声——

  生:(齐)很好听!

  师:诗歌里的“黄鹂”指的是谁呢?请你看课文中的图说一说。

  生:小女孩!

  师:小女孩怎么成“黄鹂鸟”了呢?

  生:她在妈妈怀里唱歌。

  生:她小时候学说话就像黄鹂唱歌一样。

  生:“野菊”是什么呀?

  生:就是野菊花。

  师:秋天到了,小河边的野菊花开放了!请采到野菊花的小朋友把花拿出来让大家观赏观赏。

  生(从抽屉里拿出、兴奋地举起野菊花,众生惊喜的拥过来看)

  师: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金黄的花瓣,绿绿的叶子。

  生:真好看!

  师:请闻一闻吧!

  生:(深呼吸)好香啊!

  生:清香!

  生:小女孩怎么是野菊花了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小姑娘身上的打扮,想想这个问题。

  生:(沉思,忽有所悟)她穿着粉红的衣裳,蓝蓝的裤子,头上还戴着黄蝴蝶结,就像漂亮的野菊花。

  生:她爸爸把她背到哪里就香到哪里!

  生:我还不懂“曾”是什么意思。

  师:请小朋友把第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曾”是什么意思。

  生:(各自朗读,思索)“曾”就是以前。

  生:就是说这个女孩小的时候像快乐的小黄鹂,美丽的野菊花。

  师:我们小朋友在小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妈妈怀里咿咿呀呀地学说话,幸福地趴在爸爸宽厚结实的背上呀?

  生:(失声、开心地笑)

  师:小时侯,我们都被爸爸、妈妈宠着、爱着,多幸福呀!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小节吧!

  生:(个个有声有色地朗读)

  自评:

  这是上学期我在常态下(教室后排没有听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乡下孩子》第一节时的实录片断。教学的成功——学生学习得主动、快乐、有情趣,让我欣慰,不由得再想起课前所做的教学准备来。《乡下孩子》属于诗歌体裁。全诗反映了农村孩子游戏、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挚感人。从我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说,学习这首诗歌的主要难度是:语意上的省略和跳跃,诗歌第一节内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两句主语省略,暗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难认其本体,更难体会到“乡下孩子”成长中的幸福感了。再则,虽说本班学生大都也是乡下孩子,但从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行动所涉及的范围来看,他们是难以见到黄鹂这种鸟的,大多数学生即使看到了野菊也不知其为何物。针对实际学情,课前我和学生学生一起做了这样的.准备:在电脑的素材库里找出“黄鹂”的图片和它的鸣叫声;布置学生野外采集的作业:和家人一起采野菊花。这样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准备了可用的解决方案。

  课堂里,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情况和我课前的估预差不离,所以我顺势适时采用生生间问疑解答和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学习”的办法,师随生走,顺“藤”摸“瓜”,随机指点、扶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欣赏老师提供的图画、同学采集的实物,聆听声音、闻闻气味,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活动,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师的顺势启发性提问,学生的深入质疑,都在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感悟中找到了答案,并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了发展;教师亲切的启发性话语把学生也带回了他们自己幸福的幼儿时光,学生在失声哑笑中走进了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在理解中生情,动情的朗读既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又让他们受到优美语言文字的熏陶。

  教学实录片断二

  师: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狼和小羊,谁先来到小溪边?

  生:(读)

  生(一部分):狼先来到小溪边。

  生(一部分):小羊先来到小溪边。

  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狼来到——(小溪边),看到——(小羊)在那儿——(喝水)。

  师:现在你认为是谁先来到小溪边?

  生(绝大多数):小羊!

  生(一个):(低声地)是狼

  (此时课堂出现了空白)

  师:(略带遗憾地看了这位学生一眼)从课文内容知道,明明是小羊先来到小溪边,而狼确硬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

  自评:

  以上是我上学期在为全校语文教师上展示课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第四单元课文《狼和小羊(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蕴涵的道理时出现的尴尬一幕。直到这节课结束,我也没有弄明白,学生为什么会“执拗”地认为:是狼先来到小溪边。带着这个疑问教学第二课时,我的第一问就是向那个“执拗”的学生提出的:“你为什么认为是狼先来到小溪边的?”“因为我看到溪边有一块大石头,是狼先躲到大石头后面的……”学生的回答让我既吃惊又恍有所悟:是呀,谁规定了学生只能按着课文语句得出唯一的答案呢?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对教材文本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况且,这样的理解还包含着学生对课文所蕴涵道理的深刻认识!

  《全日制国家课程标准》实施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自认为是在不断学习,尽我的努力把自己对新课程标精神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从这堂展示课(《狼和小羊(第一课时)》)出现的“尴尬”,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彻底更新,在课堂教学的某些时刻,因为自己急求“教学进程的顺利、按时”的心理。还是有意无意地让学生扮演了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角色,而置他们的学习需求于不顾。这样的“尴尬”不仅仅只出现在我的课堂里,从平时听课及老师们“学生真笨,让他说东,偏说西”,“就是答不到点子上来”,“他的思维不跟着你转”等频频抱怨中,不得不承认:“教学尴尬”还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

  感叹教学的成功,反思教学的失败,我更深刻认识到“教为学服务”思想的重要性,教师要把这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不论是在何中情况下的教学,学生的发展需要总是应摆在第一位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正视真实的学情,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做些实事,在课堂中,真主导,让学生真学习,得到真实的发展。为此,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不应只为自己的“教“做打算,埋头分析教材——这是什么?(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时),的是要为学生的“学”着想,多思考:可以是什么?还可以怎么样?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走老路——就教材教教材;抱着陈旧的观念——一切为了自己的教学顺利,始终认为:课堂里,四平八稳、不出“乱子”就行了。我们要跳出教材的框框,凭借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为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造性地实践营造氛围,提供机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知识技能: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聚好的语段。

  3.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识,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

  感情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 具: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金碧辉煌 回廊环绕 三层三檐 水天一色 碧波万顷

  一、导入

  读了这些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这就是江南第一楼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齐读:27、江南第一楼

  释题:“第一”是什么意思?

  师: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呢?它有何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岳阳楼,去饱览它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指名说中心句,板书: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3、齐读中心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加上关联词。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浩瀚的洞庭、动人的传说。

  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岳阳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品”字形,请学生画一画。

  1、楼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说说?(壮美) 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岳阳楼的壮美?(飞檐高高翘起)

  师: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精致。

  2、阳楼不仅外观壮美,更让世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一块砖。

  出示课件:

  3、指导读

  四、指导学生自由学课文

  师:老师带着你们欣赏了壮美的楼阁,走进岳阳楼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来为我们介绍。

  不朽的诗文:

  提到岳阳楼就会想起一个人——范仲淹,简介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虽然仕途坎坷,受到同僚的排挤,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北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重修岳阳楼,并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千了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章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嵩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背诵

  师:《岳阳楼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此岳阳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

  4、历代文人骚客经过岳阳楼都会留下传世名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

  指名读古诗,齐读

  浩瀚的洞庭

  1、登上岳阳楼可以欣赏到什么美景呢?

  师:站在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引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学生接读 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

  3、出示课件欣赏

  4、多美的洞庭湖我们再读读,配乐齐读。

  师:浩瀚的洞庭湖为岳阳楼披上了一件秀丽的外衣。

  动人的传说

  1、指名介绍动人的传说

  2、学习:翡翠似的小山,指君山

  齐读这一句

  3、哪几个词让你感动?

  4、指名读这个动人的传说。

  5、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有关君山的传说。

  五、小结写作方法

  1、本文不但语言美,结构也美,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

  2、布置作业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六、总结

  欣赏了江南第一楼,你有什么感受?

  师: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此你对岳阳楼不再陌生,它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它就是——江南第一楼岳阳楼。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薛喧蜘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0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7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2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