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9-20 08:12:03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10篇(精华)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10篇(精华)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讲解,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1至4课教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具、学具:

  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老师准备十二色相环及各种彩纸动物剪影。

  3、学生准备的作业纸、各种条状或块状彩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趣,创设情境)

  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

  3、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二、(边说边学自主学习)贴(强烈对比的字和色相环)

  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找完后学生有的把找到的色都举起来了。)

  师:黑色和白色不属于色彩范畴,是无色系,这节课我们不作探讨,以后我们在讨论它。(学生一边说一边把色在色相环中标一下位置。)

  师:我们来看看谁找的对比更强呢?(拿出学生说得三色卡蓝和黄黄和紫)这三组颜色那组颜色对比强呢。学生生齐声说:红色和绿色。师:它们在色相环中成多少度角?生:180度。师:在色相环中成180度的,也就是直线对应的两个颜色对比最强,例如:蓝(老师在色相环中画一直线)让学生说相对应的强对比色。师:蓝色和红色,不看绿色和红色,与绿色和黄色比相对对比强,绿色与黄色相对对比弱(一边说一边把相对写在黑板上,来强调色彩的.对比是相对而言的),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出示板书:柔和对比、强烈对比)

  三、(启发引导拓展思维)

  1、师:我们除了可以利用色彩对比美化我们的生活之外,还可利用它的规律在生活中做一些其他的用途。(课件观看图片)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2、师:表扬说得好的学生。你们知道吗,动物也是大自然中运用色彩对比的高手?他们运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来保护自己。(欣赏分析4-5张图片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动手实践练习掌握)

  师:现在老师这有许多动物,你们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来帮助他们恐吓敌人,或者隐藏起来保护自己吧。出示一张范画来说明制作方法:用色块或色条来隐藏动物。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中提问:注意(是先贴背景还是先贴动物呢?先贴中间还是先贴边上?)

  五、(展示评价谈论应用)

  分别找出几个强对比和弱对比的作业到前面展示。提出作业评价要求:

  谁在来说说你的作品用了哪些色,用的是强烈对比还是柔和对比?你用你的作品中的色打算作什么呢?学生上来说。一堂课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美术教案 篇2

  大班美术:漂亮的花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丰富幼儿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用勾线笔勾勒出花卉的基本结构,并用线描画的手法进行装饰,注意画面的布局。

  3、能坚持细心地进行线描画装饰活动,感受线描画的美。

  活动准备:

  1、范例

  2、勾线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范例,引出课题师:我们小朋友已经接触过线描画,那你们来看看这朵花分别是有哪些点、线、面组成的'?教师出示范画,幼儿观察讲述教师小结并出示相关的点、线、面

  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点、线、面等知识,引导幼儿学习多种线描画的表现方式。过渡:这朵花运用了这些图案,那么还有许多的图案可以进行装饰,你还知道哪些呢?

  1、幼儿讲述一些知道的点、线、面

  2、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再来看这幅画,老师在装饰的时候又运用了一些新的图案,你认识吗?

  出示范画二,展示:

  点:三角形点、十字点

  线:弹簧线、凹凸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

  面:圆形组成的面、半圆形组成的面、三角形组成的面、波浪线组成的面。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线描画的手法装饰花卉。师:怎样用这些点、线、面来装饰出漂亮的花卉呢?

  示范基本步骤:

  1、先画好一个圆形的大花芯,再画上花瓣,接着画花茎以及叶子。

  2、花瓣、花芯和叶子这些大的形状可以先用直线或弧线进行分割。(花瓣教师分割,叶子留给幼儿上来分割)

  3、在分割的块面中,用点、线、面,以及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四、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过度: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形状的花,老师还画了很多(教师出示多中花瓣、和叶子的花)并进行了点、线、面的装饰。

  你们想画吗?请你画的时候先要想好,画几朵,一朵的话要得特别大一点,画两朵的时候可以一朵高一朵低,或者是一朵大、一朵小,如果是三朵那你要注意层次上的区别,有高有低,有大有小。

  每个花瓣和叶子都要大一点才能里面进行装饰。

  四、讲评

  师:展示幼儿作品,说说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三者的运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学生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教学难点:

如何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到图色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引入色彩对比的学习

  教师活动1、展示彩色围巾

  2、请学生讨论:说出有哪些颜色,并分析出色彩的冷暖

  3、出示课题(板书)

  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图片

  (二)、讲授课程:

  1、色彩对比:

  对比色

  同类色

  邻近色

  2、教师通过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三种色彩对比的表现特点:

  对比色对比: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劲活跃的色彩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加入主宾色的知识>

  同类色对比: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气氛和统一的画面基调。

  邻近色对比:容易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面貌。

  出示范图

  3、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师活动

  A、展示图片

  B、引导学生说出每幅作品给人的色彩感受

  C、归纳(板书)

  D、出示范画,请学生说说刚刚学的知识有没有运用到,并进行

  E、出示家居图片,让学生找找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在画面上有体现

  F、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对比色

  G、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

  2、找出美术作品作品运用了那些色彩,找一找这些色彩间的关系。

  3、找出最吸引人的一幅画,并说出理由

  4、说说平时遇见过的对比色的运用

  5、思考生活中的这些颜色的用色特点

  四、学生练习:

  以今天学的这些知识做基础,来给老师发的童话村落着色。(练习形式:男女分配)

  1、提出练习要求: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方法进行上色。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五、:

美术教案 篇4

  课题:会滚的玩具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动的简易玩具在游戏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会滚的玩具的特点。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多种方式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合理选用废旧材料,表现会滚的玩具的细节部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选材料、自筹材料、自制玩具的能力以及设计造型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易拉罐、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演示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纸盒、小瓶、罐等材料,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在讲台与学生课桌间用kt板设置一道斜坡,展示一些会滚的玩具。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在展示一些滚不好的玩具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滚不好?

  而示范的玩具为什么滚的好,可以让学生上来拿着比较一下。

  二、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有代表性的瓶、罐、纸筒等材料制成会滚动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滚的小玩具。

  采用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大胆、自由的创造。

  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制作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三、游戏:

  作业完成后到斜坡处滚滚试试,看谁做的又漂亮,滚的又快、又好。

  说一说:

  1、你感觉这些玩具中哪一个最有意思?为什么?

  2、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介绍一下自己认为最成功的地方。

  如果再做一次,你准备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

  教师及时鼓励有点滴进步的学生同时提出发展要求。

  四、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提高“会滚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札记:

  学生寻找的会滚的材料中有的虽然是圆柱形的,但材质却太软,在经过学生的小手又画、又做的过程后便揉搓的不像样了,滚起来歪歪扭扭。

  所以在选材上应提醒学生尽量选用硬一些的材料,如果实在要用较软的材料,也要在制作时轻一点,尽量不破坏材料原有的形状。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教学难点:

  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学生: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代表大海的蓝色大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二、感知与启示

  1.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

  (1)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

  (2)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2.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

  (2)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

  (3)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

  三、设计创作

  1.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师: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1.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出于对笔墨表现中的点、线组织,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傲雪梅花这一题材。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选择了不同颜色的梅花图片和关山月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一”的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活动一”以感受为主,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来学习使用国画工具,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中技法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材引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过程图片和勾花、点花的图示,讲解传统的绘画技法。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内容,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重点传授。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法,教材活动二中安排学生参照范画的某个局部,学习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尝试画一幅梅花,明示了学习过程中借鉴与临摹方法的运用,以掌握规律,为己所用。

  教材中学生作业注意了不同的表现方法的选择,以供学生参考。

  在评价建议栏目中,从构思、用笔和水墨、色彩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资料库中有关画家、名词和诗词资料,扩展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

  学习大空间一栏收集了齐白石的四幅作品,在学习梅花画法的基础上,将中国画里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菊、兰、竹等题材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表现不同的内容,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三、教学思路

  本单元包含中国花鸟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材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提供了教学所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篇首选择梅花图片可以用于课题导入。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设置尝试表现的学习活动,选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步骤图和勾花、点花的图示,介绍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处理作为知识传授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应详细讲解,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梅干、梅枝的画法图例,构图的处理也应结合图例分析。

  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梅花题材的中国画作品以及书法作品。学生准备的宣纸应稍大些,便于笔墨表现。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以欣赏感受自然界和艺术表现中的梅花为基础进行笔墨尝试,通过对传统笔墨的体验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最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绘画技能进行创作表现。

  首先可以选用有关梅花的诗歌、散文、图片和中国画作品设置情境导入。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梅花耐寒的生长习性,感受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体会梅花顽强、倔强和向上挺拔的精神。“活动一”应着重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的寓意和象征精神,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了解艺术作品和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如描绘形态、色彩、情感的词汇,有关生物常识和历史故事等去形容、比喻、体会、理解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梅花给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尝试创造表现的欲望。

  使用以书法用线为主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画中的线抑扬顿挫,疏密穿插,结合墨色的变化具有深刻的审美意味。通过教师演示、讲解,介绍书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结合作品欣赏和比较,分析中国画作品中书法用笔的力度与韵律。教师演示作画过程的.直观教学,在本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尝试、体会笔墨和宣纸产生的特殊效果,对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设置笔墨表现的练习,可以表现精神、情态的词汇命题,尝试运用水墨材料、工具,进一步感受、理解中国画笔墨运用中表现的意味。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作品和中国画作品,以及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对梅花的描写,编辑成册或制作小报。通过类似的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中寓意、精神表现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二”以学生作业为主要内容。在教师的辅导下,借助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作业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对工具材料的尝试,水墨变化的体会和对书法意味的线以及穿插、组合、疏密关系的理解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和有关诗歌、散文,构思表现某种情趣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在表现技法方面进行提示,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想,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结合兰、竹、菊、荷等传统题材的国画作品,以及有关诗词、散文,指导学生进行交谈和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表现崇高人生境界方面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鼓励他们进行绘画尝试。

  关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导向,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产生的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本单元是中国传统绘画课,对技法的掌握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分析作品、示范时应对用笔用墨重点讲解,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评价建议。

  四、教学选择

  建议按照学习活动设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第一课时可以通过梅花题材的国画局部临摹,感受用笔用墨技法,第二课时尝试画一幅梅花,可以扩展到其他表现人格精神题材的创作。

  学习水墨表现技法,除按照传统绘画程式进行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其他方法。如:根据命题进行点、线组合的水墨抽象表现;参照书法造型局部结构、笔法构成画面的水墨表现;体会音乐表现的情感,进行水墨表现等等。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用表达不同情感的诗和画对应讲解,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或依据图片进行写作,编辑成册、制作贺卡等活动。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的画家作品可供学生比较欣赏,但作为学生临摹的范画难度偏高,而借鉴、临摹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范图时应考虑构图简洁,利于学生临摹的作品。梅干、梅枝的画法教材予以了提示,教师示范时要边画边讲解,也可以结合图示说明,用图示明确基本画法,例如梅干的画法有勾勒法、没骨法、勾皴结合法。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梅花为表现题材,考虑了梅花象征精神的因素,有意识说明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诗文、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利用咏梅诗句设置悬念,导入课题;请学生朗诵咏梅佳句,感受梅花的个性;唱影视金曲,诠释梅花的象征意义;欣赏经典名曲,例如《梅花三弄》,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以欣赏教学,梅花图片和国画作品的欣赏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间交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讨论,能提高讨论质量;运用演示法,及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对作画步骤、表现技法有进一步认识。

  4、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本课涉及大量的图片、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有很大优势,也可以准备作品挂图,画梅步骤图,梅花、梅干、梅枝画法图示,咏梅的书法作品等。

  “书画同源”,中国画强调一个“写”字,用笔、结构和布局,都与书法艺术紧密关联。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提高对笔性的了解,可以准备书法作品的局部放大复印件,以供学生参考,体会用笔韵味。

  5、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技法学习可以用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梅的结构、造型、笔墨、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讲解和技法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借鉴与临摹也十分必要,通过临摹掌握画梅之道,先求其形似,才能得其神似。

  学画梅,可以先练习勾梅,以求对梅花的造型结构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勾线笔以中锋行笔来画,行笔速度不要太快,力求稳健。用淡墨勾梅花,要注意花瓣间大小宜均匀些,不要大小过分悬殊,花瓣勾好后用浓墨勾花心和花托。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汤圆。(重点)

  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色面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

  师:"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团汤圆

  1、幼儿自主"变"汤圆。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

  2、教师教幼儿团汤圆团汤圆是有秘诀的--

  (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

  (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来的成功体验

  三、幼儿练习团汤圆

  1、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

  2、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

  四、送汤圆去展览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

美术教案 篇8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

  二、 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

  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四、 教学程序:

  1.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

  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新课

  (1) 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

  (2) 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 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作业

  (1) 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

  (2) 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评价

  (1)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

  (2) 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5. 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 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7. 教学后记

  本课时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创造再创造,利用多种方法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数字王国,课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较局限,表现的内容单一,以后还需多一些类似的练习!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活动,初步感受绘画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常试选择颜色作画并大胆的画长长的.线。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环境布置,小兔车站,小熊车站

  油画棒人手一盒,印有小兔车站和小熊车站的大小画纸若干

  2、欢快的音乐伴奏。

  重点难点:重点:选择喜欢的颜色画笔画出长线

  难点:从一个点画到另一个点不断开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司机开火车”

  (1)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你们都是火车司机,跟着老师一起来开火车咯!我们从小兔车站出发开到小熊车站去,现在来请一组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跟老师玩,(幼儿轮流上车的形式进行游戏)火车慢慢的变长。

  2、游戏“小小蜡笔开火车”

  (1)老师“小司机开火车,真有趣,你们开心吗,从这头开到那一头,油画棒宝宝看了也很开心,它们也想玩“开火车”的游戏,小朋友来教教它们玩游戏,好吗?出示图片:印有小兔车站和小熊车站的图片

  看一看小兔车站在哪里?小熊车站在哪里,那我们从那边开始呢?

  (帮助幼儿知道起点和终点)

  (2)师:“我们的油画棒宝宝现在可着急了,它们都想来开火车,先请谁来玩?出示油画棒,引导幼儿依次选择油画棒绘画(红色的油画棒,绿色的油画棒······)

  (3)老师:“我的红色油画棒先来开火车,火车开啦!呜一一到站啦(师演示从纸的一段画到纸的另一端,幼儿空手练习)

美术教案 篇10

  第1课

  教学内容:环境雕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环境雕塑》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第2课

  教学内容:凹凸的美感

  教学目标:

  通过对z纸箱纸的认识和观察,让学生感受纸箱肌理的特点。以剪,刻,贴等方法制作一个精美的相框,再则就是感受立体表现的独特美,体验废物利用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废物利用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纸材特点与创作构思的`巧组合。

  教学过程

  (一)观察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纸箱纸的内部,感觉不同层面的不同特点。

  纸箱纸我们平时都很常见,但是很少有人撕开里面看。

  小结:纸箱纸中间一层是波浪式的,立体感很强。

  (二)新授

  1.欣赏老师作品

  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的相框,你认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小结:看起来简单,但是也需要技巧。

  2.亲自动手实践

  把准备好的纸箱纸剪成一个三十二开大小的长方形,其次,在长方形里画一个长方形,左右留边3厘米,上下留边2厘米,再画一个长方形四边各空1.5厘米。画好两个长方形后,借助小刀和尺子沿着第二个长方形的边划下,到纸箱纸的知二层。再接着轻划第一个长方形,只需要划到纸箱纸的第一层,划好后,把最里面一个长方形的一二层全部取出。把中间长方形的第一层取出,第一个长方形保持原样。

  就这样,相框的基本形状已经做好,再取边角料翦几片叶子,做一朵花放在相框的旁边作装饰。

  制作完成。

  (三)作业展评

  引导学生用手工是否精细方面做评论。

  (四)思维拓展

  除了做相框外,你还可以用这种纸做什么样的东西?要求:有层次感,能巧妙利用它本身的纹路。

  (五)课外探究

  纸箱纸是生活中的废物利用,除了它,你还能想到别的东西吗?

  第3课

  教学内容:教师节的礼物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精选]美术教案07-27

(经典)美术教案09-14

(精选)美术教案08-17

【精选】美术教案08-17

美术教案(精选)08-18

[经典]美术教案08-18

美术教案[精选]07-21

(精选)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