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4 13:11:1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大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口语交际一:有趣的动物

  【魔力话题】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你们知道吗?动物王国,那可是一个充满奥秘,有趣的王国。比如:鹦鹉会说话;萤火虫会发光;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探究、发现动物们那些绝技和有趣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趣的动物。

  【思维爆破】

  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绝技和有趣的地方。

  【交际魔方】

  模仿一: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动物(实物、视频),发现动物的某特殊本领与奥秘,以及有趣的地方。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再说说它有趣的地方。

  二、说说动物的外形+有趣的地方。

  三、观察、发现、小组讨论,说说动物外形+有趣的地方。

  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

  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哈哈!黑猫警长够神吧!有趣吗?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品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掌握基本描写手法。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词语积累:

  (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结合白洋淀图片和抗日战争图片)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1.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1936年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3.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4.根据小说的情节特点,给课文划分段落。

  明确: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 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让学生充分自读,读正确、读通顺。

  2、读懂牛顿如何多次做实验,证明白色的阳光确实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感受牛顿求实、严谨的科学。

  二、教学重点

  读懂牛顿如何多次做实验,证明白色的阳光确实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感受牛顿求实、严谨的科学。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爷爷对雨后彩虹的解释。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见过彩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检查:

  认读:拱形橙色喽霎时

  3、自读课文,勾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徐徐:慢慢地。

  断定:下结论。

  依次:按照次序。

  折射:光线、声波从某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4、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理清脉络

  第一段(1-1节)讲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第二段(2-5节)讲爷爷给舟舟讲关于彩虹的故事。

  第三段(6-8节)讲爷爷告诉舟舟彩虹与阳光的关系和彩虹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三、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节

  2、自读第二段

  1)爷爷给舟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牛顿为什么断定,太阳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3)”牛顿又做了许多次实验,出现的都是这种情况“说明牛顿怎样?

  4)牛顿又是怎样证明白色的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5)有感情的朗读。

  3、默读第三段

  1、思考:雨过天晴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呢?

  2、舟舟知道后,是怎么做的?可以看出舟舟怎么样?

  四、全文

  通过对话的形式,讲述科学家牛顿通过多次试验得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形成的结论,说明了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是与科学家的多次试验和努力分不开的。

  五、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Caihonggongqiaoshiyanqingjingqiguai

  ()()()()()

  Yinyinyueyueyuguoqianqing

  ()()

  2、写近义词

  断定()明亮()判断()

  迅速()徐徐()隐隐约约()

  六、板书设计:

  27阳光和彩虹

  红橙黄绿青蓝紫

  七、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中彩那天》

  1.假如你中彩了,会是什么样?

  (兴奋不已;高兴地跳起来;大专用欢呼;逢人便讲;想想今后怎么办?……)

  2.看到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谁中彩了?中彩那天的情景怎样?中彩人高兴的程度如何?中彩那天有什么事发生?……)

  过度: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听教师范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书中做了回答。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理解词义:

  1.读准字音:

  “拮”应读“ji6”,不要读成“j0”。

  “湛”应读“zh4n”,不要读成“sh8n”。

  “崭”应读“zh3n”,不要读成“z3n”。

  “馈”应读“ku@”,不要读成“gu@”。

  “兴奋”应读“x9ng f8n”,不要读成“x@ng f8n”。

  “诲”应读“hu@”,不要读成“hu!”。

  2.识记字形:

  “牌”左右结构,右边第六笔是“丿”,不是“丨”。

  “德”左右结构,右下角“心”字上面的一横不要去掉。

  “赠”左右结构,右下角是“日”不是“目”。

  “解”左右结构,右下角是个“牛”字。

  “号”上下结构,下边是“丂”不要多加一点。

  3.难确定的部首:

  “厂”:部首“厂”

  “牌”:部首“片”

  “或”:部首“戈”

  “与”:部首“一”

  “题”:部首“页”

  “票”:部首“西”、“示”

  “存”:部首“子”。

  4.理解词语:

  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生活。

  拮据:生活困难,缺少钱。

  安慰:使心情安适。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精湛:精深。

  器重:本文指老板对父亲很看重,很重视。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看,形容迫切地希望看。

  崭新:极新。

  馈赠:赠送。

  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痕迹:残存的迹象。

  教诲:教训,教导。

  四、自由读文,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生字、词、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或课题: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1)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爱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

  茅盾

  .总结:

  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3, 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明确:预习一。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

  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

  集体订正。

  三,明确学习目标:

  1, 了解象征的手法

  2, 分析课文结构。

  3, 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

  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

  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总结:

  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明确:

  1, 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2, 本文的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

  1, 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一条大毡子”

  2, 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

  .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

  3, 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

  .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

  4, 讨/lw/Index.html>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 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

  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

  5,.总结.写作顺序:面 点。

  六,.总结第一课时:

  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课后作业:

  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些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 本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景色,作者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来写的。

  2, 当你看到这一景色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给下列加阴影的字注音并解释:

  (1)无边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坦荡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潜滋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黑体字的句子是个单句它的主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使用的修辞格是:____________。

  5, 本段最后有两个问句,它们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 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3、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前预习:

  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一、 导入:

  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二、 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A。 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B。 原著的小序

  C。 原著的后记

  [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听课文录音并思考:

  A) 故事梗概 B)明确主要人物 C)简要评价主人公

  四、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 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 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 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 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 武艺高强

  3) 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 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五、 课外引申、扩展阅读:

  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雄(通过华雄反衬)

  B)《乐府?陌上桑》:侧面烘托罗敷之美

  <进一步巩固“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举一反三>

  六、 表达与交流:

  主题:《说英雄 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七、作业:

  《大铁椎后传》<根据课文合理想像>

  教后记

  《大铁椎传》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人物传记,字面难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并不难,但若要上得新颖别致却非易事。

  在此课的设计上,我试图从近年文坛、影坛上流行的“武侠”热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习课文与关注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合,而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英雄。道英雄”又回到了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英雄”的深义在课文人物形象分析和课外引申阅读中得到了一定的深挖;而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课下将延续下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白“英雄”的真正内涵,这样实施教学的目的是将德育和美育无形地渗透于语文教学。

  这节课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A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课文背景资料;B立足文本学会立体分析文学形象;C在扩展阅读中深入名著,在存疑和互动交流中学会比较。尽管这些目标在有限的一节课内似乎有些杂,但串起来却是一条主线??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切入、学习并逐步深入研究,这是我的初衷!从反馈的情况看,这一尝试已得到了粗浅的实现。

  这节公开课已结束,客观的来说,我的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存在诸多不足??由于我事先未曾试讲,那些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故障,延误了正常的步骤;在课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作者及背景相关资料时,因是古文怕学生不懂,故讲解过多延误了较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说英雄。道英雄”的交流与表达未能很好地展开;课前预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课文较生疏,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选择在第二课时上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我的设想很多,有一部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些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太理想,“教,然后知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尝试中我会更加成熟起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利用听读识字把字读准确。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指导朗读,感受诗歌。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及熟记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好,所以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大家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出示贴纸“月亮”

  生:月亮。

  师:那么,你能说说月亮的样子吗?两头怎么样?就像什么?

  生:弯弯的,尖尖的,小小的船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小小的船” 板书:13 小小的船

  生齐读课题。

  贴“月亮”,“晴朗的夜空里除了有月亮,还有什么呢?”

  生:星星。

  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夜空啊,有月亮,有星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这艘小小的船到美丽的太空上翱翔,谁想去?想去的同学赶快打开书本98页,快速地把课文拼读一遍

  二、新授

  (一)初次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自由拼读一遍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打开书,自由拼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二)认读字词

  师:课文里有一些认读字宝宝想和同学们交朋友,老师把它们请来了,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三)学习生字

  师:在这些生字和词语当中,有几个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它们,并读一读吗?

  1、出示生字:看

  指名领读。音节、书空、组词

  师:除了“看见”,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看”字。

  师:在这一个字,你最熟悉那部分,按上下结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一个“目”你这种方法也很好,奖励你一颗观察之星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生描一个练一个。

  2、出示生字:见

  师:第二个生字朋友迫不及待地要出来跟大家见面了,大家一起来和它交朋友吧

  生齐读,音节,书空,组词(看见)

  师:除了“看见”,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跟“见”有关的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见”字。

  师:“见”的结构,书写的时候从上到下,上面是一个未封口的“口”,下面像“儿”但不是“儿”,因为这两笔是靠在一起的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

  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生描一个,练一个。

  3、出示生字:星

  师:最后一位生字朋友已经等了好久了,大家快来跟它交个朋友吧。

  生齐读,音节,书空,组词(星星)

  师:除了“星星”,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跟“星”有关的词语?

  生自由组词

  师:除了刚才的认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师引导生从整体上观察“星”字。

  师:“星”字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生”上面小,下面大。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好?

  师板书指导,生观察师写并书空比划。提醒写字姿势。

  (四)课中休息。

  师:今天同学们写字非常认真,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小小的船》,让我们放松一下吧,在歌声享受翱翔太空的快乐。

  播放音乐。

  (五)进入课文,讲解词句

  1、走进课文

  师: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这首儿歌,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欢快的.心情

  师:谁能带着这样轻快的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一两个。

  2、指导读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我读一句,你读一句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节奏。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读游戏,看看同学们对课文有多熟悉?

  3、理解课文

  师:游戏规则是:齐读“弯弯的月儿”,女同学读“弯弯的”,男同学来答( )。

  出示: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 )

  生齐读。

  师:弯弯的月儿就像什么?

  生:小小的船

  出示:小小的船

  生齐读,对读“小小的( )”

  出示:闪闪的星星

  生齐读,对读“闪闪的( )”

  出示:蓝蓝的天

  生齐读,对读“蓝蓝的( )”

  (六)背诵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非常熟悉了。有谁能背下来了呢?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背下来了。那么一起来背一次吧

  生齐背课文。

  (七)拓展说句子

  师:在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个生字朋友里,有两位朋友还能组合成一个词语。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比比谁最会说?获得今天的说话之星

  出示:用“看见”说一句话

  我看见星星。

  我看见闪闪的星星。

  我在小小的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

  师:第一句老师说清楚了谁看见了什么,“我看见星星。”

  第二句老师说清楚了我看见怎样的星星,“我看见闪闪的星星。”

  第三句老师说清楚我在哪里看见闪闪的星星,“我在小小的船里看见闪闪的星星。”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看见”来说一句话,比一比谁最会说,谁能获得今天的说话之星。

  评价:看来同学们学会了用“看见”说话。真棒!

  (八) 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太空里玩得开心吗?仔细回想一下学到了什么?再想一想我们在太空里看到了什么?

  生:学了三个生字“看、见和星”,星星和月亮

  师:你还想看到什么?

  生自由想象。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奇思妙想。那么就把你想到的画在图画纸上,这个就是今天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 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