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3 09:56:3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6篇(合集)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6篇(合集)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汽车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

  2.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若干,布置成汽车展览会。

  3.充足的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画画工具;各种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猜谜语引出汽车,教师带领幼儿去参观汽车展览会。

  师:小小一间房,橡胶轮子扛。

  喝油又喝水,奔驰在路上。(汽车)

  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索。

  参观汽车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培养幼儿对不同类型汽车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一看展览会上有许多汽车和汽车卡片,拿一辆你喜欢的汽车,看一看它长的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用途?和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汽车和他的汽车,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幼儿参观汽车展览会,观察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自由摆弄各种汽车,熟悉汽车的名称和简单的用途。

  三、观察发现,引导学习。

  1.观看普通汽车课件,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我给汽车展览会上的汽车录了像,把你手里的汽车和卡片放回展台,我们一起看。

  课件展示轿车、卡车、公共汽车,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2.观看几种常见的特种车的课件,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你知道特种汽车的名字吗?

  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几种特种车。

  课件展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如:汽车是什么名称?汽车是什么颜色的?车上有什么装备?什么时候用到它?电话号码是多少?)

  3.让幼儿说出自己见过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除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些汽车,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汽车?乘坐过什么汽车?

  幼儿描述自己熟悉的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汽车,每种车子都有它不同的`本领,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可是人们在乘车时也会有危险,我们在乘车时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四、操作练习,巩固深化。

  1.把汽车展览会上的各种汽车按用途分类。

  师:汽车展览会上的汽车放的没有次序,我们帮它按用途分一分类。

  幼儿按轿车、卡车、公共汽车、消防车、警车、救护车进行分类。

  2.请幼儿画出或拼摆出自己喜欢的汽车。

  师: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绘画,拼图等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伙伴的作品。

  活动结束:

  幼儿随音乐作开汽车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将有关汽车的书籍、图片布置在图书区,供幼儿在日常活动和自由活动中继续观察、探索、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

  (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再告诉小朋友呀,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鼓励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3、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风中树和草等物体的变化。

  活动重点:

  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摇动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自己喜欢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

  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地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2、画风。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与物体间是有空隙的,寻找合理、有序的安排空间的方法。

  2.尝试把大小不同的物体全部装进容器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核桃、芸豆、小米;透明瓶子、托盘。2.自制图标一套;自制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l 师:“小老鼠今天要搬家,它要把自己的粮食全部搬到新家去。你们能来帮助它吗?”

  2.观察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的.不同

  l 师:“核桃、芸豆和小米大小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3.幼儿操作,尝试把三种材料全部装进透明瓶子里

  l 幼儿设计装瓶方法,教师出示相应图标

  l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材料装进瓶子里的位置情况和关系。

  l 师生共同交流实验过程

  ①展示装瓶失败的瓶子,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②展示装瓶成功的瓶子,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示范将材料装进瓶子,教师依次引导幼儿观察材料装进瓶子后,瓶内空隙情况。

  l 再次操作,体验成功

  ①请幼儿按照正确的顺序装瓶,一边装一边观察瓶内的空隙情况。

  ②观看课件,师生共同小结

  4.观察照片,迁移生活经验

  l 出示物品摆放凌乱的抽屉照片

  ①师:“我们来看这个小抽屉,看上去它已经装满了,但是里面还有空的地方吗?那么如何合理的安排抽屉里面的东西,让抽屉变得整齐呢?”

  ②师:“等会儿请你去收拾一下你的抽屉,让你的抽屉变得又整洁又干净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2、学习躲避雷电的方法,培养与点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雷电和人们躲避雷电的'图片

  2、有关雷电袭击的录像。

  3、练习册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有关锂电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各种关于雷电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是什么?它对我们生活会有危害吗?

  仔细观察图片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观看录像,让幼儿了解雷电袭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险。

  ——请小朋友观看一段录像,看看雷电地我们的僧或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幼儿观看录像,并集体讨论雷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雷电的危害特别大,雷电不仅会引起火灾,如果人或动物被雷电击中就会死掉。

  3、引导幼儿讨论躲避雷电的方法。

  ——大家知道怎么躲避雷电吗?

  幼儿说自己的想法。

  ——像幼儿展示躲避雷电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如何躲避雷电。

  有雷电时要赶快关闭门窗,不要站在窗口。把房间里的电源线路断开,并拔下插头;雷雨天不要躲在电线杆、烟囱或大树下;打雷时应切断电源,同事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打雷时不要用手机;有雷电时要远离建筑物中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要再水边停留;若在空旷地带听见雷声,应两脚并拢迅速下蹲,双手抱头。

  4、游戏:我做的对吗?

  教师做出雷电交加时的各种躲避动作,请幼儿判断对错。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25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