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4 11:01:25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知道我们人类的呼吸离不开大树。

  二、材料: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三、活动流程:欣赏理解--讨论(一)欣赏和理解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提出问题: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

  3.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留住小鸟吗?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帮助幼儿理解树呼出氧气,供给我们人类呼吸)(二)讨论1.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自己找到的图片和有关树的资料。

  2.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3.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为人类调节温度、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改善我们的环境、能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小噪音等。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与途径。(不乱刻、乱画、浇水等)附:儿歌《留住小鸟》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思索:

  不必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晓得这是为什么吗?

  准备:

  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开展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敏捷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而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渐渐地从墙上揭下来,留意聆听静电的声响。

  解释: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假如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提问: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必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围绕我班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

  难点定位: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神秘杯》

  2、大小量杯若干、记录表、笔、药水等。

  3、贴有小动物的一次杯子若干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认识刻度杯

  1、教师出示刻度杯:小朋友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啊?(量杯),请你仔细地看一看、瞧一瞧能发现上面有什么小秘密呢?

  幼儿人手一个量杯有大有小,进行观察

  2、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量杯上的数字、线条及单位ml

  3、认识大小量杯的测量范围:看着上面的刻度,它最多可以量多少毫升,最少呢?

  4、教师小结:对了,这些数字和线条就是量杯的刻度。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摒弃了繁琐、复杂的言语,采用直接开门见山的方式:出示量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幼儿的观察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围绕孩子的兴趣进行提问介入,逐一突破量杯上刻度的认识、单位的认识等。)

  第二环节: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量杯

  1、如果要喝20毫升的药,你会选什么量杯,谁来试一试?

  请两名幼儿分别用大小量杯进行喂药。(使用视频转换仪,请大家一起检查并由老师来纠正。)

  2、幼儿操作完后教师小结给动物喂药的方法:

  (1)量杯要放在桌上,不能拿在手里

  (2)在倒药时身体慢慢蹲下,小眼睛与刻度线齐平

  (3)什么时候才倒好呢?就是药的水平面与刻度线齐平。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真真正正的学会使用刻度杯,我摒弃了以前的教师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先引导幼儿先上前尝试操作,在操作中将自己遇到的难点及问题表述出来,再由老师和同伴一同商讨解决,真正让科学走到了孩子的身边。)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小朋友们这两个杯子都是多少毫升啊?(20),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液体在两个杯子里会看起来不一样多呢?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知道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液面越高

  教师小结:原来啊当液体一样多时,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也,液面越高。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通过语言的巧妙介入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会不一样呢?”)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多种给小动物喂的方法

  1、收到一封由动物园医生阿姨寄来的信,信上说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感冒了,请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给小动物喂药。

  2、出示药量表:看看要量表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需要为多少毫升的药?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记录多种给小猴喂药的方法。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我想小猴肯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5、幼儿分组操作

  6、交流展示记录表

  (设计意图: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幼儿更多的思维灵感,在操作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操作示范,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在引导中我将操作要求逐一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在无形中感知了操作的要点,为幼儿的操作降低了难度。)

  六、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循序渐进,并围绕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如: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材料的隐形介入中,我不断的进行调整,从一开始的采用大、中、小三种量杯,到二磨只采用中、小两种量杯到后来的在操作活动中同时采用大、小量杯,这让孩子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认识量杯并学会使用量杯,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的方式处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图片,让幼儿初步的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及各种垃圾的图片。

  3.《幼儿画册》(第二册p22)。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相互的交流平时见过的垃圾,说说这些垃圾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办?到哪里去了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于垃圾的知识。教师补充。

  3.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的'图片,认一认垃圾箱上的标记,说说这种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以及这种垃圾箱的好处。

  如:

  电池回收箱、玻璃回收箱…。

  出示各种垃圾的图片,请幼儿判断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还有哪种垃圾也可以放入哪种桶内。

  4.鼓励幼儿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分类处理垃圾。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了解蜻蜓、母鸡、乌龟、青蛙的生育及成长过程。

  2.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

  小鸡想带我们到外面去看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了解蜻蜓、母鸡、乌龟、青蛙的生育及成长过程

  1.课件:蜻蜓妈妈生宝宝

  师:小鸟遇到了谁?它在干什么?卵生在哪里?

  蜻蜓小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和蜻蜓一样产卵的呢

  2.课件:母鸡妈妈生宝宝

  师:小鸟又遇见了谁?它在干什么?

  鸡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

  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的?

  3.出示一些动物请幼儿看这些是不是卵生的。

  师:这些动物叫卵生动物,还有哪些也是卵生的?(金鱼、蚂蚁、老鹰、壁虎)

  4.课件:猫、狗

  师:他们的宝宝是怎样的?

  师小结:原来他们生下来和妈妈长得是一样的,叫胎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的呢?

  (三)竞赛游戏:分两队进行抢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动物,一种是胎生。一种是卵生。现在我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课件:企鹅、蜘蛛、熊猫等有代表性的动物)

  (四)延伸活动

  师:其实,动物界还有许多的动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查资料,找找还有什么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故事。

  专家点评:

  1.本次活动采用了较好的教学策略,以科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到了科学神奇的现象。

  2.课件的运用也非常的巧妙合理,也适当运用了竞赛的形式,这样更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在介绍卵生和胎生的时候,不能说有个好听的词叫卵生或胎生,而应该说这种方式叫卵生或胎生。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幼儿少一些记忆的东西,多一点感受,可以再给幼儿介绍更多的动物生宝宝的录像,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自然界这一神奇的科学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汁意图:

  大班幼儿已初步知道眼睛的用处,但还不知道如何保护眼睛。经观察,有些幼儿不注意眼睛的卫生,常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书、画画常常不注意姿势,眼睛离书本很近。尤其是有些幼儿在家里几乎每天看电视,而且看的时间较长,离电视屏幕很近,有的甚至躺在床上看。设计本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并求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向家里人了解眼睛近视或生眼病的原因。

  2.保护眼睛为内容的图片4张。儿歌“小医生”的录音带、录音机。

  3.请好一位眼科医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当中一粒黑葡萄。”要求幼儿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是什么东西。幼儿个别回答)

  请幼儿闭一会儿眼睛,然后提问:假如眼睛看不见,你会怎么样?

  小结:我们学习,生活、劳动都要有一双好眼睛。

  二、怎样保护眼睛

  1.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眼睛近视或生眼病会感到怎么样。

  2.逐张出示图片,内容分别为:写字画画时坐姿要正确;看书以后向窗外远眺;不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电视要离开一定的距离,时间不能太长。请幼儿看图讲出内容,并联系自己,说说平时有没有像图片上的小朋友那样做。

  3.请一位眼科医生讲讲怎样保护眼睛,并检查几位小朋友的眼睛,根据检查情况,提醒幼儿应注意什么。

  小结: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三、欣赏儿歌“小医生”,进一步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介绍班里开展“保护眼睛”的'活动情况,通过校信通给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做好保护幼儿眼睛的工作,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采光好、桌椅高低合适的学习场所,平时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纠正幼儿用眼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放在袋子中,剪刀。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科学探索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唱起来把。请幼儿欣赏歌曲《形状变变变》。

  (二)视频导入,巩固练习图形

  1、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在立体图上可以找到平面图形。

  3、巩固四种图形,智慧屋中做游戏。

  4、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欣赏生活中的图形。

  (三)观察、思考图形宝宝的不同用处。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火箭、坦克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

  2、幼儿讨论。

  (1)如何记住自己的拼图方法?

  (2)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图形都用了多少个?

  3、教师出示统计表,请幼儿来做记录。

  (四)第二次尝试活动

  用折纸或剪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或剪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只有空气清洁才能保证人体健康;知道吸烟对人有害;建立初步的健康保护意识。

  重:向幼儿介绍沙漠

  难点:怎样生动形象的向幼儿介绍,激起幼儿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蒙头大睡的人;禁止吸烟标志。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午睡后为什么要开窗通气?

  使幼儿知道,午睡后室内空气变得污浊,易使人传染疾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益于人的健康。

  2、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请幼儿观看蒙头睡觉的.图片。

  讨论这样睡有什么不好。

  3、拓展幼儿知识经验。

  --说说自己见过哪些空气不好的现象。如:灰尘、烟囱冒黑烟、乱倒垃圾、吸烟等。

  4、结束活动。

  让幼儿与父母制定协议,保证家庭室内空气的清洁。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已经认识了"+"、"-"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通过儿歌和身体的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内容:《神奇的两条"于"》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它们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读法和运用。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理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

  活动准备:课件PPT、儿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

  1.带小朋友们去看海,出示PPT课件问:你们看到大海里有什么?(海豚、海龟),海龟、海豚各有几只?幼儿说出数量,教师出示PPT, 5 3,海龟和海豚比,谁多?谁少?那么5和3相比,那个数字大?那个数字小? 教师问:我们可以在5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放到这可以吗?启发幼儿,引出">",让幼儿观察大于号的嘴巴向着前面,对着大数笑,大于号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读5大于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龟和海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出示PPT,问:大鲨鱼和小海马在生活在这里,找一找, 大鲨鱼有几条?小海马有几只?,说出各自的数量 2 6,引出"<",观察小于号的大嘴巴也是对着数字大的,但是方向是向后边,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读小于号,说出2小于5.

  3.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大嘴巴,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出儿歌《大于号,小于号》。(教案:)大小两条于,名字各不一,嘴巴向 >,它叫大于号。 嘴巴向 <,它叫小于号。陪我一起游戏和学习.

  二、游戏表演:学做">"、"<"

  玩法:请两名幼儿做数字宝宝,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着或者坐着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让小观众们读出所表示的意思。

  延伸活动

  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边休息一下,玩玩"送符号宝宝回家"游戏,教师出题,进一步复习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感知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活动后:

  通过创设一起去看海,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带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动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我要学"变为"我要学"。

  在活动中我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简单了解食物链的知识,初步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重点)

  【教学准备】

  故事幻灯片,狼、羊、草的图片和道具,食物链图片和操作架。

  【教学难点】

  简单了解食物链的知识,初步学习辨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梳理,对话中感知

  1.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谁会吃掉小草?谁会吃掉小羊?老狼要吃掉小羊,小羊是怎么说的`?老狼会怎么回答它?那你觉得狼该不该把羊吃掉?

  2.继续故事展开讨论,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因为没了狼,羊才会变多,把草原吃光,草原变成了荒漠。

  3.现在觉得该不该把狼全部关起来?为什么?

  4.板书小结

  草——羊——狼,揭示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小结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不因自己的意愿而干涉。

  二、情境表演,游戏中感悟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因角色得多少而造成的食物链断裂,幼儿进行表演。

  三、合作拼摆,操作中体验

  1.俩人一组合作拼摆食物链。

  2.针对幼儿拼摆的食物链,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纠错。

  四、活动小结,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有很多的食物链,从现在开始用心观察等你长大了你会了解更多更有趣的关于食物链的知识。

  教师评价:

  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注重各领域的整合,利用语言故事的形式把食物链知识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幼儿,通过游戏再次让幼儿感知,通过体验让有了初步理解食物链,目标达成好。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25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