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28 08:33:1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5篇[精华]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5篇[精华]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能掌握种植的方法及基本步骤。

  2、能按意愿选择各种材料搭建山坡和田野。

  活动准备

  塑料小桶、沙勺、树枝等。

  预设活动过程:

  1、 利用谈话引入游戏:农民伯伯怎样种果树、种茶叶?

  让幼儿懂得种植的基本步骤:松土、平整土地、挖坑、栽茶苗或果树苗,然后浇水、施肥等。

  2、教师示范种植的'方法:用沙铲把沙地平整成一畦一畦,再挖坑,栽植茶果苗,轻轻地平压,再给苗木浇水。

  3、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山坡和田野的场地,幼儿分组在山坡上种植果树、茶树,在田野上种植菜苗。用竹签把山坡与田野分割开,将大片土地整成一排排梯田或一畦一畦的菜园地。

  4、游戏后,幼儿互相参观、、欣赏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变换队形(圆形)的舞蹈动作。

  2、鼓励幼儿看指挥练习舞蹈。

  3、幼儿大胆地表演,动作幅度大,有美感。

  活动准备:

  花树叶

  活动过程:

  xxx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

  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

  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

  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

  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

  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评析:

  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

  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

  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1、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

  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

  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泥塑“阿福”鲜艳的色彩及淳朴、健康的可爱形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学习塑造泥娃娃,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橡皮泥、牙签,泥娃娃范例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惠山泥塑》。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看操作材料,仔细欣赏泥塑“阿福”。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这些娃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和小朋友们平时玩的布娃娃有什么不一样?

  (3)泥娃娃身上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搭配的?你看到这些颜色时有什么感觉?

  (4)泥娃娃有哪些表情?请你来学一下。

  (5)比较一下,这两个泥娃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6)你喜欢泥娃娃吗?看到它们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结:这些泥娃娃的名字叫“阿福”,是无锡惠山泥塑的代表作品,你瞧它圆圆的身体连着大大的头,手脚短小而且简单,整个形体接近于圆形。最惹人喜欢的还是它那圆圆胖胖的笑脸和笑咪咪的表情,显得稚气和富态,含有“一团福气”的寓意。 鼓励幼儿运用“团”、“搓”等泥工技能,尝试用橡皮泥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阿福”。

  2、出示泥娃娃范例

  提问:泥娃娃是什么样子?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形状?是怎么饿做出来的?

  3、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泥娃娃:先做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身体,再做一个小一点的.圆圆的头,用牙签将头和身体连接起来,最后用泥粘贴出五官。

  提出要求,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发挥想象,做出不同造型、不同表情的泥娃娃,并自由装饰娃娃。 注意各部分比例和色彩搭配。

  4、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看看哪些娃娃最可爱、最神气。

  活动反思:

  玩是幼儿的天性,而幼儿园的泥工是幼儿喜爱的手工活动之一。幼儿在塑造物体过程中,可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泥塑的技能技巧,发展小肌肉群动作。让孩子们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泥塑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

  能大胆猜测故事内容,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背景图、动物图片、手偶、石头头饰、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学一学、说一说

  1、出示小石头,学一学小石头伤心的表情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朋友……(小石头)请你观察小石头的表情;学一学伤心、难过的表情

  2、说一说小石头为什么伤心

  师:请你猜一猜小石头为什么伤心、难过呢?我们一起去听听。

  二、欣赏故事——听一听、学一学

  1、教师借助手偶配乐讲述故事前面部分(从开始——哎!要是自己也能长出脚来该多好啊!)

  2、回忆故事,模仿动物走路和说话;

  师: 1)小石头遇到了谁?小石头是怎么问的?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小鸡、小猫、螃蟹)

  2)小石头有没有借到脚?小石头的.心情……

  l 个别幼儿或集体模仿动物对话和动作。

  3、配合图片配乐讲述故事后面部分

  师:“请你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猜测故事)“是不是象你们猜的那样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师:小女孩看见了小石头把它做成了。?去了哪里?(花园、街上、游乐场)干什么?

  l 学习三个基本动作为表演做铺垫。

  三、表演故事——讲一讲、演一演

  1、师幼合作表演故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讲述这个故事,如果你愿意,可以和老师一起讲。(老师手偶表演故事)

  幼儿合作表演

  1)一个小朋友扮演石头,四位小朋友扮演动物和小女孩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故事。

  四、结束:

  师:“小石头们,你们还想去哪里呀?。”(听欢快的音乐离场)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外出寻找,发现周围有各种号码,激发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学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发现的`号码。

  二、活动准备

  1、就近选择幼儿要参观的街、小区。

  2、记录纸、笔。

  三、活动过程

  1、谈话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种的号码,一起到外面去找找,有些什么号码?

  2、组织幼儿外出寻找号码

  (1)、到街旁观察寻找每户人家的门牌号码,一起读读、认认。

  (2)、观察街上的汽车号码、摩托车号码、自行车号码,进行比较有什么不一样?一起数数分别有多少数字?

  (3)、商店的广告上有什么号码?电话号码有几个数字?

  (4)、走进小区里,看看每幢楼房上有什么号码?为什么要写号码?

  3、回园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号码?

  (2)、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9-03

中班教案(经典)09-03

【经典】中班教案08-23

中班教案[经典]08-17

[精选]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选]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