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4 08:28:5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3篇(通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3篇(通用)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蛋壳艺术美,并对蛋壳工艺感兴趣。

  教学重点

  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工具区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纸盒,里面有两只玩具小鸡,生、熟鸡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

  2.手电筒20个、放大镜20个,每个小组一盆盐水;小粘贴、彩笔若干、黑板、粉笔。

  3.教师制作的蛋壳工艺品,如不倒翁、脸谱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律动:动物怎样叫,师生问答

  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导创编:师: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

  2.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小鸡:“可爱的小鸡叽叽叽,小朋友可以观察一下,再提出一个关于小鸡的问题让你旁边的小朋友回答好吗?”

  引导幼儿观察并相互讨论,回答对方的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启发思考

  提问: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小鸡的妈妈是谁?可爱的小鸡是鸡妈妈用鸡蛋孵出来的,是用我们平时吃的鸡蛋吗?熟鸡蛋能孵出小鸡吗?

  2.尝试探索——游戏“鸡妈妈的蛋”

  a.教师取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后提问:“鸡妈妈分不清了,我们怎样才能帮它知道哪一个是生鸡蛋哪一个是熟鸡蛋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回答后将两个鸡蛋剥开,引导他们观察熟鸡蛋蛋黄和蛋清的区别。

  磕一磕试试(教师演示磕开生蛋和熟蛋)。

  带领幼儿观察磕开的生蛋和熟蛋,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小结:生蛋会流动,是液体,蛋清是透明的;熟蛋不会流动,是固定,蛋清是白色的;

  b.自由探索

  提出要求:不碰碎蛋壳,怎样区分生蛋和熟蛋呢?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提问幼儿想到的好办法。把幼儿的想法以记录表的形式画在黑板上。请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为熟蛋做好标记。

  教师小结:

  闻一闻:用鼻子

  看一看:用放大镜

  照一照:用手电筒

  转一转:用小手

  放一放:放入盐水中

  c.鼓励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怎样做标记,采用什么方式,并记录发现的结果。

  (三)总结评价

  对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给予鼓励、肯定,并再次启发:除了鸡妈妈外,你还知道哪些会生蛋的动物?

  小结:蛋也叫做卵,凡是会生蛋的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动物。

  (四)欣赏图片

  1.提问:“小鸡是我们最熟悉的卵生动物,鸡蛋也非常有营养,是我们每天都要进食的食物,可你知道蛋壳有什么作用吗?

  引导幼儿思考。

  2.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蛋壳艺术作品图片,激发幼儿对蛋壳艺术的喜爱。

  师:蛋宝宝的用途可多了,它不仅能孵小鸡,还能吃,还有鸡蛋壳还能做成漂亮的艺术品,蛋壳可以做小人,碎蛋壳还可以做漂亮的粘贴画呢!

  (五)活动延伸

  尝试用蛋壳制作工艺玩具,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六)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帮鸡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还欣赏了这么漂亮的蛋壳,开心吗?”

  师:“回到家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方法,教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习惯。

  2、学习动物叫的声音及动作,及模仿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ppt、动物叫声、图片

  设计意图:

  喜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中班幼儿。此活动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且将音乐、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

  二、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你家里有哪些动物?

  2、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会学它的叫声吗?

  三、眨一眨,我的眼睛亮亮的

  1、逐一播放小动物的图片及声音

  (狗、猫、牛、羊、鸡、鸭、青蛙、猪)

  3、你听到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四、猜一猜,看一看

  1、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2、你喜欢什么动物呢?请你学学它的叫声?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出示图片。

  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动物的叫声,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

  附儿歌:《有趣的叫声》

  我是小牛,我就这样叫,哞———,哞———,

  我是小猫,我就这样叫,喵—,喵—,

  我是小鸭,我就这样叫,嘎,嘎,嘎,嘎,

  我是小鸡,我就这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活动反思:

  教师没有泛泛地讲解声音有多少种变化,而是鼓励幼儿自由地交流一句话来体现他们探究的声音变化的过程,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纷纷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本月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在动物园里”,结合主题下的线索点“动物怎样睡觉”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幼儿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但他们仅仅停留在对动物外形的认知上,所以我通过“躺着睡觉的动物”“奇怪的睡”来让幼儿了解多种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的不同睡姿,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2、引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动物不同的睡姿。

  四、活动准备:《摇篮曲》音乐、PPT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影图和音乐:我们睡觉了

  1、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一幅月亮婆婆伴着人们睡觉的温馨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睡觉的?

  3、小结:我们小朋友睡觉的时候有暖暖的被子,有软软的小床,我们躺在小床上香香地入睡了。

  二、观看PPT, 比较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

  1、师: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森林里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2、观看视频1《躺着睡觉的动物》

  提问: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睡觉的呢?

  3、小结: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小动物都是趴着或躺着睡觉的,这种姿势和我们人睡觉很像。

  4、师:除了趴着睡,躺着睡觉,小动物们还会怎样睡觉?我们和月亮婆婆一起去找一找。

  5、观看视频2《奇怪的睡》

  提问:小狗是怎么睡的?小马是怎么睡觉的?长颈鹿是怎么睡觉的.?蝙蝠是怎么睡觉的?小刺猬是怎么睡觉的?

  6、小结:大自然非常奇特,动物有着不同的睡姿,有的动物喜欢把身体盘起来睡,有的动物喜欢站着睡,还有的喜欢蜷成一个小球睡,真有趣!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看看说说,发现特点

  三、继续探究,体验发现的乐趣。

  1、师:有没有夜里不睡觉的动物呢?

  2、讨论夜间不睡觉的动物

  小结:猫头鹰,小猫等小动物它们因为白天的视力不好,而晚上视力特别好,所以喜欢白天睡觉,而晚上出来活动。

  3、引发新的讨论:小鱼它每天都睁着眼睛 ,是不是小鱼从来不睡觉呢?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观察小鱼)

  活动反馈:

  这次活动虽然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但是由于我选取的动物睡觉姿势都是比较典型和奇特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我自己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也增长了很多关于动物睡觉的知识。

  在活动中我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使幼儿生动、直接地了解了小蛇、小马、刺猬、蝙蝠等奇特的睡觉姿势,并且使幼儿通过讨论了解为什么它会这样睡? 孩子们讨论地非常起劲,这和活动前我请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收集资料是分不开的。最后我用一个问题使幼儿的探索兴趣能延伸下去“小鱼一天到晚眼睛都是睁开的,它到底睡不睡觉呢?”我将把幼儿收集到的资料投放到个别化学习中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自如地面对幼儿的提问。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