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小学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薛喧蜘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心愿本是人才有的一种心智活动,本文借助童话体裁,将云雀人格化,叙写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看到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人类的美好愿望,课文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文章。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难点:
认真朗读,从课文中的语句中体会森林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设计理念:
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说:“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纯朴,老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学。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可以由题入手,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后两段话了解云雀的“心愿”,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云雀为什么会萌生这样的心愿,由此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至十三自然段,看着小云雀跟妈*的对话,体会他们的语气和心情,进而了解森林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理解云雀的心愿。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感受森林的重要,进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心愿
2、读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说明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生字词、理清层次)
3、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书写描红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并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精读指导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的朋友——齐说(出示云雀图)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还记得是什么呢?(一起说)。板:沙漠、绿洲。
2、谁来读一读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课文第14节)
指名读
是啊,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呀!小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云雀和他妈妈一起去旅行吧!
二、深切感知课文
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哪些地方了呢?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用横线划下来。
1、学习2-4自然段
(1)云雀它们飞到了哪里?(指名)
那么我们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吧!
(2)它们喜欢这儿吗?为什么?指导读(小云雀的话)
(3)什么是乱砍滥伐(指名)
(4)贫瘠在你脑海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出示森林变沙漠对比图)
(5)此时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再读)
再读云雀妈妈说的话
(6)听了她的话,你觉得森林重要吗?为什么?(指名说。认识人们乱砍滥伐造成和严重后果——土地荒漠化)
评析
(7)齐读(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再读2-4自然段
2、学习5-10自然段
(1)小云雀离开了让人讨厌的沙漠上空,它们飞呀飞,又来到了大河的上空,此时,它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指名读(出示大河图)
(2)看,这河水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凶猛、可怕……)
体会(咆哮、脱缰的野马等词语),指导读出大河的凶猛。
指名分角色读5-10自然段
(3)看到这么凶猛的洪水,小云雀不由地挨近了妈妈,害怕地说——(生读)妈妈叹了一口气说——(生读)
(4)森林就是森林,为什么说是森林水库呢?
默读出示(第10自然段2、3、4句)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交流)
(指名说,体会内涵)
再读这几句话
师小结:如果没有森林水库,蓄水保土的话,许多地区将有可能发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村庄也会淹没在洪水中,人类的生命财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出示体会再次阅读: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3、学习11-13自然段
云雀妈妈还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呢!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11-13自然段
指名(读)
交流说出理由(一是能蓄水,二是调解气温……)
齐读
总结:是呀,森林真是太重要了!
分组再读这一自然段
三、迁移,延伸
1、其实森林的作用可多了,同学课前一定搜集了不少资料吧!(交流)
联系现实,联系生活,说说森林的重要性。
2、森林有这么多的作用,难怪小云雀会说(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齐读)
3、分角色朗读
①师扮云雀妈*的角色与生对话朗读。
②同桌配合练习
③交流(比赛)
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爱因斯坦谦虚、慈爱及小女孩率真、可爱的品质。
4、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在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想象、补充人物之间的故事细节。
3、走出故事,观察、评判自己身边相应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作家学到了什么?
2、今天看一位大科学家和他的小老师,出示课题。
3、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女孩的身上又学到了什么?
二、感知
1、爱因斯坦的伟大,简介。
2、两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3、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见了几次?
三、细读
1、相撞(第1-3自然段)。
⑴ 谁撞上了谁?撞上后各自的反应(如果你是爱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⑵ 爱因斯坦抱歉:宽容、慈爱。
⑶ 爱因斯坦长什么样子?他的打扮和穿着如何?
⑷ “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的心里会想到些什么?
⑸ 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简单复述。
⑹ 父亲肯定的判断——要说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写话也要抓住人物典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尝试列举。
⑺ 小女孩纳闷的心理,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⑻ 那个“糟老头儿”,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相遇(第4-5自然段)。
⑴ 第二次相见,那老头儿变了吗?(仍是……仍是……)
⑵ 爱因斯坦的话:谦虚。
⑶ 小女孩直率的反问,一般人听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⑷ 爱因斯坦的反应,体会其宽容、慈爱、惭愧、幽默、亲切。(神态、动作、语言模仿)
⑸ 口语表达:小女孩“一口气”说出穿戴要领。
⑹ 爱因斯坦说的“也许能”含义:改变自己有难度,但也要努力去改变。
⑺ 小结:小女孩的心中,爱因斯坦是不伟大的。
⑻ 过渡: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记住那些穿戴的要领呢?
3、相邀(第6-7自然段)。
⑴ 爱因斯坦的等待(有目的),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⑵ 小女孩吓了一跳,与第一次相见比较。
⑶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话中包含的意思。(此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先前印象中伟大的人物形象重合了)
⑷ 由穿戴到工作室的转折。工作室里是如何“一塌糊涂”的乱,推测看到“乱”的感受与反应。
⑸ 想象小女孩怎样“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⑹ 后来,小女孩每天又去工作室做什么?
4、相识(第8自然段)。
⑴ 释疑:两人在一起谈什么(相互帮忙)。
⑵ “给”与“拿”的'关系,这样都是快乐的。
⑶ 现在小女孩还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吗?(替小女孩说出她由衷的话语)
⑷ 补充阅读并小结: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四、总结
1、小老师都教给了大科学家一些什么?小老师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2、在不断交往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一个人,包括自己。
五、拓展
1、我们学过之后的收获。
⑴ 要穿戴整齐,布置整齐,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生自查自纠)
⑵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⑶ 乐于助人。
2、你的家长、老师、亲戚和朋友有没有一些不足,你要发现了会怎么去对待?
3、希望你们既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又做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六、作业
1、小女孩的母亲见过爱因斯坦之后回家,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
2、如今,文中的“小女孩”已经84岁了,如果她来到我们校园,大家该怎么欢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