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7 10:14:0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东方之珠教案设计

  课文的第二、三、四、五为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另外,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1997年7月1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点出香港回归)

  (出示图片地图)香港位于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它面积不大,却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人们把他称为“东方之珠”。(板书:东方之珠)

  二、学习课文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香港去看一看,具体去感受一下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明珠。请你们打课本第24课。

  1.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香港的。

  你知道了吗?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香港?指名回答。(学生边说师边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课文从四方面介绍了香港,请你们看提示(出示学习提示)把自己喜欢的那一方面,在小组内多读一读,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在组内说一说。

  你想介绍哪一部分?指名说。(出示段落内容)你能先读一读吗?

  有谁也喜欢的是这一部分,能继续说说吗?

  “万国市场”我想你们一定想到那里去看一看。走快随我来。(出示图片)

  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了香港是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乐意去的地方。指名叫上你的伙伴一起读。

  过渡:“万国市场”让我们感受到了香港的经济的繁荣。他还有一个美称你们知道是什么?

  有谁喜欢的是这部分,能说一说吗?指名汇报

  美食天堂多么诱人的地方,快来读一读,读出你品尝的味道。

  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下面我们要去的是你们最爱去的地方,猜哪?

  都有谁学习的是这部分,能说一说吗?

  海豚和海狮有怎样出色的表演读一读吗?(划线)指名读

  我相信你们这个能读的非常好。(出示填空)

  你觉得海狮和海豚怎么样?我想你们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同桌读一读。

  让我们再来看看着美丽的海洋公园。

  过渡:我们看到香港经济的繁荣,品尝一应俱有的美食,又游览了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现在天色已晚,此时进入我们眼帘的是……

  书中是怎样描绘的一起来读读。读了这段有什么感受?

  那咱们就去欣赏这美丽的夜景。(出示课件)学生看完后,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这么美丽的夜景,真是让我们留恋忘返。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屏幕。

  三、小结:师指着板书说。

  我们看到了应有尽有的万国市场、知道了一应俱全的美食天堂、游览了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欣赏了夜幕下灯的海洋。有的同学还有一游未尽的感觉。下面就请同学分段来朗读课文,我们共同再来欣赏这“璀璨的东方明珠”。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字,会写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

  2、读好请示的语气。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盒子,想知道里面装得是什么?谁愿意到这儿摸摸,猜猜里面装得是什么?(棉花)你们知道棉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出示挂图)这就是一株棉花,观察一下这棵棉花,你发现了什么?你愿意帮助“棉花姑娘”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棉花姑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试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些字。

  2、接力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出生字卡上的生字。

  4、找“小老师”领读生字。

  5、识字游戏:找朋友把和一家子的.拼音朋友贴在一起,全班齐读,介绍识字方法。

  6、给生字组成词语。说一句话,学生交流。

  三、朗读感悟

  1、生字都认识了,再来读课文,同学们就会觉得很轻松了,快来试试吧。

  2、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讨论交流。棉花姑娘都请谁来帮忙?结果怎样?

  4、趣味对读

  (1)、分组、分排、分角色朗读对话。

  (2)、小组朗读表演。师指导朗读方法。

  5、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扩展练习

  1、出示青蛙、燕子、蝗虫、蚜虫等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谁是益虫谁是害虫?我们应该怎么做?

  2、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

  五、合作总结

  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助棉花姑娘而是他们确实帮不上忙,如:棉花姑娘向你请求帮助的话,你打算怎么说?怎么做?现在设想好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说给它们听听。

  附板书设计:30、棉花姑娘

  生病的棉花病好了的棉花

  燕子——————空中

  啄木鸟——-——树干

  青蛙——————田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补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优美的旋律激起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出示生字词,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边读边批注。

  3.交流阅读感受。

  4.组内不同形式的读文。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方法,领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重点检查中差生的识字情况。

  开火车读文。

  课件欣赏朗读和图片,加深印象,说感受,介绍七月的天山美景。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1、认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教学后记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前面的两篇课文我认为同学们学得不错,所以在处理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课上欣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美丽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置身景物之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最后,让学生介绍欣赏到的美景,加深了记忆,内化了知识,效果很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 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课件:比较多——少,大——小。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一课比一比》。(板书课题)

  二、 看图识词

  1、 看图画,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2、 词卡与实物相对应

  A、 学生将词卡贴在相应的植物和动物旁边。

  B、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3、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个别认读,全班认读,开火车读。(苹果的“苹”,杏子的“杏”,黄牛的“黄”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认读

  先全班读,在分男女生读,比一比。

  三、 记忆生字

  1、 学生选择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2、 学生选择生字进行组词或说句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组词时理解“堆”的词义,理解堆的偏旁。)

  四、 学习韵文

  1、 自由读韵文。(两遍)

  2、 小组合作学习

  A、 交流朗读成果。

  B、 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有四句话,两句比大小,两句比多少。)

  3、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数,还可以怎么样数?桃子呢?(一个,一箱,一筐……)

  4、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只鸭子,一群鸭子;一只小鸟,一群小鸟;一个苹果,一堆苹果,一篮苹果,一筐苹果………)

  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的。)

  2、 师范写,生练习。(书空)

  3、 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综述

  本课依据课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认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诵读中熟悉量词的用法,逐步学习正确使用量词。本课12个生字,在字音上,“苹,杏”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上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音。“杏,桃,苹”的偏旁和字义有关,要提醒学生注意。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因此在学习韵文这一块注重学生朗读,用比赛读,展示读,拍手读这些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1)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2)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1)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2)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1)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

  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2)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情读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班会的“趣”味,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内涵,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人上天的气球)

  (2)幻灯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 能变大变小

  发明会说话的钥匙 能自己说话

  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 袋能悬在空中

  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 能自动弹到手

  给马路安个拉链 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板书设计:

  有趣的班会

  能大能小的书包

  奇思妙想 会说话的钥匙 发明,从不拒绝

  能悬在空中的旅行袋

  出发明 不怕摔的眼镜 奇思妙想

  给马路安个拉链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秋晚的江上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瞬(shùn)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