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19 07:19: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体积与重量的关系。

  2.知道单位体积的重量,体积与物体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会计算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重量,体积与物体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是两块同样的木料,你估计哪块更重一些呢?

  (生猜测,会出现不同的猜测结果。)

  师: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称重量,比大小)

  师:其实这里的大小也就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重量与体积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长方体木料

  (1)问:如何能知道1立方厘米这样木块的重量吗?

  你觉得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求出答案?

  小组讨论

  (2)交流

  小结:需要知道木块的重量和体积。

  可以先称出这块木料的重量,再量出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最后,用木料的重量÷木料的体积=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

  (3)出示测量数据

  木料重42g,体积为60cm3

  生计算汇报:42÷60=0.7(g)--1立方厘米重0.7g。

  2. 1立方分米、1立方米这种木料重多少克?是多少千克?

  生独立解答,交流。

  0.7×1000=700g=0 .7kg

  700×1000=700 000g=700kg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3.小结:

  ①同样的物体体积越大重量越大。

  ②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物体的重量统称为单位体积的重量。

  4.练习

  ①1立方米这种木料重700千克,仓库里堆放了39立方米这种木料,这些木料重多少千克?

  ②1立方米这种木料重700千克,一辆卡车一共装了3.5t这种木料,这些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这两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能够熟练解答关键要知道单位体积的重量,体积与物体重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木料的`重量÷木料的体积=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

  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木料的体积=木料的重量

  木料的重量÷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木料的体积

  5.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只要比较两个木块的体积就能比较他们谁更重。给出数据: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正方体棱长4分米。

  生独立解答。

  三、巩固练习

  1.一块钢板长3.2米,宽1.4米,厚0.02米,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块钢板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2.一块正方体花岗岩,棱长是2分米,如果这块花岗岩重20千克,那么每立方分米石料重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吗?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升、毫升,学会容积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认识容积单位和体 积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单位换算:

  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7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000立方米=( )立方分米 3立方米=( )立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容积概念.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

  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计算细沙的体积也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3.质疑: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

  4、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哪里的?

  像这个纸盒、纸箱、量杯等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 (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二)、揭示容积概念

  1.提出问题。

  液体、气体是否有体积呢?(比如水、空气等)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

  师: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上台做实验。)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水杯。

  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的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2、师:两个杯子装得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3、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木盒)

  师: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

  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

  师:木盒的体积和木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小伙计的策略,并适时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4、 小结:在小学阶段,一般我们忽略容器的.厚度不计,所以物体的体积就可以看作是它的容积。

  三、初步认识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1、计量容积一般可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饮料、酒、汽油)时,往往用容积单位(升、毫升)

  把1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

  板书:1升=1立方分米

  2.把1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

  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

  小结: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练一练:P65/1、2

  三、巩固应用。

  1、填空

  看图:求这个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

  求这个长方体中可装多少水,是求水的( ),也就是求长方体的( )

  2、练一练:P65/3厘米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3升=( )毫升 2700立方分米=( )升

  640毫升=( )立方厘米 2.4升=( )毫升 3.5升=( )立方分米 2.57升= ( )立方厘米

  500毫升=( )立方分米 760立方厘米=( )升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进一步构建体积的空间观念 。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蛋糕盒和粉笔盒)

  哪个物体体积大?

  2.(课件出示:2组长方体)

  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出示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 这一环节通过从生活中引入的蛋糕盒和粉笔盒这两个长方体的常见实物之间的比较,和两组长方体图形之间的比较,让学生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吗?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欲,并引出学习内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用桌上的12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新的长方体。

  2.观察分析:小组合作,借助搭建的长方体,完成实验报告。(课件)

  思考: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分组讨论,尝试归纳: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4.公式验证:一块长方体积木的长为6cm,宽为5cm,高为3cm,求出它的体积?

  长方形的`体积可以用字母V表示,长、宽、高分别可以用所a、b、h表示,字母表达式是什么?(课件)

  出示板书:V=abh

  5.实例应用:

  学校需要在新校区新建一个长方体的司令台,要求长为8米,宽为5米,高为2米,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建筑材料?

  6.练习:(课件出示)

  求长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7.尝试解题,迁移推导: (课件演示)

  如果缩短长方体的高,它就变成了什么?它的体积是多少?怎样计算?

  汇报: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出示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示体积,字母a表示棱长。字母表达式是?

  出示板书:V= a3

  练习:13 33 103 0.53 n3 (理解 “ a3 “ 的具体含义)

  8.练习:

  (3)求正方体体积?

  (4)小巧有一个饼干盒,它是一个棱长15cm为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归纳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出示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分组讨论”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完善。结合课件的演示,运用知识迁移把计算长方体体积变成计算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体积,很自然地过渡到求正方体的体积。由具体计算感知长方体体积公式类推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形式上更多变,学生更感兴趣。】

  三、巩固练习(课件)

  【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成表格形式,是从直观转换成了抽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同时利用多样的题形,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

  四、动脑拓展:(课件)

  把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装入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2.5厘米的长方体盒子,装满整个盒子最多能装几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提升,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源于生活,并要回归于生活的,并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意识。】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2、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能直接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

  3、通过实验活动、讨论交流等形式,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经验。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揭示“体积”概念

  1、理解“空间”

  (1)出示:一个空杯子

  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呢?看不见的东西有吗?

  师:像这样杯子里被空气占领的地方就是杯子的空间。板书:空间

  (2)问:那假如我们教室没有桌子也没有学生,都被什么占领了?被空气占领的地方叫做教室的“空间”。

  (3)问:你们知道我们外面最大的空间是什么?

  (4)师:刚才我们说这里面就是杯子的空间,(师倒水),现在这一部分的空间被谁占领了?(水),说明水也占有一定的“空间”。

  2、理解“空间有大有小”

  (1)师:现在如果我将这个小石块放入杯中,请大家先想象一下,可能会怎样呢?(水面会上升)你们都同意吗?

  (2)师操作,学生观察,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因为石块占有一定空间。)

  (3)师:如果老师把这一块石块放入杯中,现在又会怎样呢?(水会溢出来)都同意吗?

  (4)师操作,学生观察,师:水真的溢出来了,那为什么后面这一次水会溢出来呢?(因为第二块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也就是石头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是吗?

  3、揭示体积概念: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块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其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齐读、出示课题、问:什么是体积?

  二、“体积”的直接比较

  1、出示:小老鼠和大象

  师:现在你看到了什么?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刚刚学过的哪个词来描述一下这副图?

  (大象的体积大,老鼠的体积小。)

  师:大象占的空间大,体积也就大;老鼠占的空间小,体积也就小。

  2、下面两幅图中,你能直接说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西瓜和橘子,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为什么?

  3、师:那么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谁的体积较大,谁体积较小?

  4、比较两根木棍的体积大小

  师:刚才我们举的这些物体非常明显地可以判断出体积的大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直接来判断了,下面老师提供这样一种情况:

  1)甲乙两根木料一样长,他们的体积()

  (1)甲>乙(2)甲=乙(3)甲<乙(4)不能确定

  (用手势表示)师:大家意见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们觉得选择几呢?说说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根木棍一样长,但是红色的木棍比较粗,它所占得空间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一样长的情况下,还要看粗细。

  5、比较两本书的体积大小。

  师:下面老师再提供一种情况:

  1)丙丁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它们体积()。

  (1)丙>丁(2)丙=丁(3)丙<丁(4)不能确定

  (用手势表示)师:大家意见又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选几呢?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但乙书比较厚,所占空间比较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封面面积一样的情况下,还要看厚度。

  5、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活动中,我们知道在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时候,要全面考虑,也就是要看他所占的空间大小,它占的空间大,那么它的体积就大。

  三、“体积”的守恒性

  师:接下去,老师要请你来思考这样3个问题:

  1、思考1:将一杯水倒入长方形盒中,水的高度变了吗?水的体积变了吗?

  (同桌交流意见,全班交流)还有不同意见吗?

  实验操作,问:水的高度发生变化了吗?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了吗?

  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来证明?

  (总量没有变,还是同样这些水,体积没有变;把水倒回去,还是达到杯中原来的地方,这些水占的空间还是原来这些空间;把杯中水、盒中水分别倒入第三个容器中,到同样一个高度)

  师操作:水在倒的时候,可能有少许水会沾在杯壁上,但是在不计这种损耗的情况下,可以说水的体积是不变的。

  2、思考2:同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样子,形状变了吗?体积变了吗?

  (同桌交流意见,全班交流)不同意见有吗?

  实验操作:将一块橡皮泥搓成一个球、搓成一长条

  问: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了吗?橡皮泥的体积发生变化了吗?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将球和长条分别放入水杯中,水上升的高度一样,水上升的高度就是橡皮泥的体积)

  师操作:在搓的过程中间,既没有又添加橡皮泥,也没有拿掉橡皮泥,所以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3、思考3:把一个西瓜切成几块,它的体积发生变化了吗?

  (同桌交流意见,全班交流)都同意吗?

  图片出示:把一个西瓜切成4份

  问: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把切开西瓜再合起来,发现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4、问:请你们想一想,刚才我们的3个实验,从数学角度出发,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只要总量不变,体积就不变。(板书)

  四、巩固“体积”知识

  1、师:分散的3块体积和叠起来的3块体积变化吗?形状发生变化了吗?体积没有变?为什么?

  2、下列各种情况体积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一个足球被踢进球门。

  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

  一块砖被敲碎了。

  3、哪个杯子里的水的体积大?为什么?

  (用手势表示)

  师:如果让你证明,你怎么证明?

  (把两个苹果全部拿出来,你说哪一杯水的高度高?)

  4、比较体积大小(同桌互讲)

  5、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1、甲>乙2、甲<乙3、甲=乙

  师:老师这里有2个长方体,哪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同意1的举手,2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分歧?(这两个长方体体积很难看出)

  凭眼睛看,很难看出,那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自由回答)

  现在老师把这2个长方体分割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现在你们能判断他们的体积大小了吗?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体积、体积有大有小、物体形状变了,总量没变,体积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