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9 09:21:4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 暖身活动:《集体按摩操》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大家共同朝向同一个方向,为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按摩,让同学放松,看谁做得好

  二、 学生活动

  1、 情景表演

  情景一:荒岛上的鞋子推销员

  两个鞋子推销员到一个荒岛上,发现荒岛上的人都不穿鞋。一个感到非常的失望。

  A说:这个岛上的人都不愿意穿鞋,要成功推销没有希望的。

  另一个感到非常兴奋。

  B说:这个岛上的人还没有鞋子穿,成功推销的希望极大。

  情景二:玫瑰花

  A的看法: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在这丑陋,有刺的梗上,竟能长出这么美丽的花朵

  B的看法:这世界太悲惨了,一朵漂亮、美丽的花朵。竟然长在有刺的梗上。

  情景三:半杯水

  两个人都十分口渴,当见到有半杯水时,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

  A:“还好还有半杯水——满足。”

  B:“怎么只剩半杯水了——不满

  小组交流讨论:为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

  2. 观看“两可图”

  教学情绪ABC理论

  A(诱发事件) → B (信念或想法) → C(情绪与行为反应) 由此可见:事件A是间接原因,而B是更直接的起因,一个人的'想

  法直接决定其情绪。

  我们通常认为“某某事情使我产生了某某情绪”,其实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对事件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则引起不同的情绪。

  3. 练习:请就以下事件,尽可能多地写出你的想法,并注明每一种想法下的情绪。

  事件:你的好友说周末会找你去逛街,但整个周末他都没有和你联络。

  想法1:情绪1: 行为1:

  想法2:情绪2: 行为2:

  想法3:情绪3: 行为3:

  想法4 情绪4: 行为4:

  想法1:这个人一点都不讲信用

  情绪1:讨厌、生气

  行为1:不理他

  想法2:他根本不当我是朋友

  情绪2:气愤

  行为2:不理他

  这些想法都是消极的想法,因而产生的情绪也是消极的。

  想法3:他可能突然有急事来不及通知我

  情绪3:谅解

  行为3:不受影响,继续做自己的事

  想法4:他不会是来找我时出了什么意外吧?

  情绪4:担心

  行为4:马上想办法联系他

  这些想法都是积极的想法,因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小结:可见怎么想决定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当事件无法改变时,若想改变情绪,首先要改变想法。发生相同的事情,若我们的认知想法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只要找到非理性的认知想法并驳斥它,以合理的认知和想法取代之,人就会产生新的情绪,拥有较好的情绪。

  4. 烦恼箱

  写出近日令你生气、伤心、受挫或自卑的事情(A)和当时的想法(B)、情绪或所导致的行为结果(C) 。

  请几位同学抽取纸条,并利用情绪ABC理论给以解决 ,与大家分享。

  三、 分享收获,总结本课

  以小组讨论形式分享这节课的收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观点。

  教师总结: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你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半明半昧 静寂 霎眼 星群密布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 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1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 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3)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4) 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法展示

  1.用导语引入新课(“导语”见设计A)

  2.逐节阅读、分析、归纳

  课文要点摘录如下:

  第一部分由牛顿、瓦特、马克思的独到发现,引出“语言中也隐藏着很深奥的秘密”这一话题。接着“从人们最平常的说话谈起”,列举“看”字句,分析句子的构成规律。最后用“字盘”一喻形象地论述了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部分指出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作者于开篇列举非洲一民族特有的现象后,围绕“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展开分析,举例,字里行间告诉读者: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

  第三部分一开讲使用“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承接上文,用“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引起下文,既有比较分析,又有分类说明,还有典型举例、逻辑推理,使全文的观点水到渠成。

  3.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理解课文中的一些句子。选择句子以练习一的.几例为基础,适当扩展。

  4.试结合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语言学论文,任选下面一题作为课外作业。

  ①给“语言”下个定义(为基础一般者设计)

  ②谈谈我对“语言”的理解(为中等水平的人设计)

  ③“语言”的昨天、今天、明天(为尖子学生设计)

  教案点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文,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不少概括的甚至抽象的知识,总是用“就近取譬”的办法讲得浅易明白。因而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析论述的层次,品味行文的技巧。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读一读,辨别4组带点字的字母

  2、找出下面4句话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3、读一读4组词语,画出不同类型的词

  4、给句子加标点

  5、熟记成语

  6、学会做班级联欢会的主持人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难点:

  拼音练习汉字训练词句训练标点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一读,辨别4组带点字的字母

  2、找出下面4句话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3、读一读4组词语,画出不同类型的词

  二、教学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A、指读题目

  B、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的要求

  2、指导

  A、小黑板出示4组词语

  B、学生自由练读词语,比较带点字声母的不同

  C、指名领读词语,汇报每组带点字的不同之处

  D、教师:前3组是L与N的比较,后一组是L与R的比较

  E、指名领读

  F、学生自渎,体会边音L鼻音N擦音R在发音方法上的不同点

  3、练习

  A、学生自由读,正确区别

  B、认真齐读每一组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A、指名读题目的要求

  B、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A、出示句子

  B、让学生边读句子,边找句中用错的字,并画出来

  C、指名读句子,汇报找到的错字,并说出错在哪里

  D、补充汇报

  E、教师点评

  3、练习

  A、画出句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B、校对

  C、齐读正确的句子

  4、反馈

  A、把用错的字与正确的字进行比较,让学生辨析

  只()代()向()静()

  支()带()像()净()

  B、摘录学生作业中用错的字进行评讲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A、指名读练习要求

  B、让学生说说本题目的要求

  2、指导

  A、让学生读题,体会每一组词所表示的概念间的差异

  B、再读题,确定分类标准,找出不同类型的词

  C、指名汇报,并说说理由

  D、补充汇报

  3、练习

  读一读,在书上画出不属于同一类的词

  四、布置作业

  用第二题中的8组同音字分别组词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给句子加标点

  2、熟记成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学习要求

  2、指导

  A、我们学过了哪些标点符号?它们分别被用在什么样的地方?

  B、指名回答

  C、出示句子

  D、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句子的意思

  E、在书上用铅笔试做

  F、指名汇报

  G、校对,改正

  H、读一读加标点后的句子

  3、练习

  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完成第四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A、指名读题目

  B、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A、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B、教师范读

  C、学生自由读

  D、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桂子飘香:桂花散发出浓香,形容中秋时节的美好景色

  3、练习

  A、学生自由大声练读

  B、同座位练习背诵

  C、教师巡回,个别抽读。

  4、反馈

  A、指名读

  B、集体练读

  C、集体齐备

  D、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做班级联欢会的主持人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六题

  准备: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一台文艺晚会的实况,尤其要注意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1、审题

  A、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B、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C、教师进一步说明本次说话的要求: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节目主持人该怎么说;当众演一演

  2、指导

  A、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什么

  B、指名说

  C、教师,出示板书:

  要有表情的说普通话

  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

  要说好应变的话

  D、学生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节目开始前要说什么?

  节目与节目之间要说什么?节目全部结束后还要说什么?要求学生举例说说

  E、教师,出示:

  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

  节目之间要有衔接的话“刚才我和大家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了大合唱之后,真的沉浸在幸福之中了,下面再请大家欣赏·····大家掌声欢迎”

  节目全部结束后要说祝贺的话“演出到此结束,祝老师、同学们节日愉快!”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

  A、指名上台演一演,当众汇报

  B、学生,指出其优缺点

  C、针对不足,进行片段重演

  4、反馈

  A、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B、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会主持人

  二、教学第七题

  毛笔字教学

  1、审题

  (1)、介绍书法家:米芾

  北宋书画家,山西太原人,有书法《苕溪诗》、《蜀素》

  (2)、衣字底的写法:

  衣字底的首笔是点,第二笔是横,第三笔是短撇,第四笔是竖提,第五笔是短撇,最后是斜捺。

  (3)、“装”字的写法

  “装”是上“壮”下“衣”的合体的上下结构的字。

  (4)、巾字底的写法

  巾字底的首笔是垂露竖,较短,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是悬针竖。

  (5)、“帮”字的写法

  “帮”字是上下结构的合体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