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3 11:13: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螳螂捕蝉”是怎样一个故事呢?大家了解哪些知识呢?下面是有关螳螂的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借助语言文字,体会少年劝谏之巧妙与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激发兴趣:

  1、“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通常会在它后面加上四个字,谁知道?(八字格成语)。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还记得吗?

  二、精读课文,领悟寓意

  1、这位少年讲的“螳螂捕蝉”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自读第二段,读后同桌相互讲一讲“螳螂捕蝉”的故事。

  2、出示词语读,指名读: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3、指名带着以上词语讲“螳螂捕蝉”的故事。

  4、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组织讨论:

  (1)围绕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2)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同桌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3)指名交流。

  5、掉头看看身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假如蝉、螳螂、黄雀都将头往后看一看,完全可以发现身后的祸患。可是,它们怎么都没有这样做呢?创设情景说话:

  (1)蝉啊,你为什么没有掉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呢?(这可是一件大事啊,你真是只要露水不要命啊!)

  (2)螳螂啊,你的身后隐藏着祸患呢,你怎么不回头看看呢?后悔吗?(看,这位终于醒悟了。可惜,已经晚啦!)

  (3)黄雀啊,别人都说你聪明,可你怎么也没掉头去看一看呢?

  6、是啊,早一点醒悟,就会早一点避免危险与祸患。读到这里,你想对他们三个说些什么?用“你们啊”开头,体悟“一心想”。

  7、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再读课文,品味吴王的醒悟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朗读。

  2、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他明白什么了?联系上下文理解。

  ★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和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能会国破人亡。

  (1)品读第一自然段,理解 “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的后果是什么?

  (2)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练习朗读。

  ★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当初,大臣们不也劝过吴王吗?理由不一样吗?可是他们劝说的结果是什么?谁来读一读?出示第一自然段末句。理解“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对错,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2)出示: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这里出现了两个“死”,意思一样吗?这个“死”写出了什么?(吴王攻打楚国的决心谁也动摇不了。)

  (3)可是听了少年的话,他明白了——大臣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如果自己一意孤行……

  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品读故事,体悟少年的智慧

  1、明白事理、改正错误的大王还是个好大王嘛!可是学到这儿,老师的脑海里却涌起了一个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譬如:

  (1)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2)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

  2、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有道理。吴王为什么没有听大臣的,却听了那个少年的?那个少年又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3、也就是说同样是劝说,少年非常智慧,非常巧妙。他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

  4、再读读故事,你从哪里感受到少年的智慧,让吴王不得不信以为真?读画圈注。

  (1)第三自然段:“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什么?“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为什么要每天来转?(有恒心、有毅力、有智慧;劝谏的勇气和决心都非常大;胆识过人,智慧过人)

  时间:早晨:这样才会有蝉来吃露水,他真是智慧;

  地点:王宫花园:这是吴王一大早的必来之地。而且这里有树有鸟,这样才能把故事编下去,说得像真的一样。

  (2)第四自然段:“终于”:好不容易引起了注意。不然,他肯定还会继续转。小小少年,真是用心良苦啊。

  (3)描写蝉、螳螂、黄雀的形象那么逼真,让吴王不得不相信。圈圈动词交流。

  5、原来少年在花园里一连转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铺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6、读到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同样是劝,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妙劝,让吴王自己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7、读到这里,你觉得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呢?是啊,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这少年就是这样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8、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9、随着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智劝吴王的事情迅速传开啦。听说此事后,大家会说什么呢?众大臣、吴国的百姓或者楚王、诸侯国国王,任选一种角色说话。(智慧的力量,和平的力量)

  五、总结全文,随文练笔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

  2、读着这个道理,你有同感吗?我们及其周围的人是否也曾干过像蝉、螳螂和黄雀这样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根据类似的事情写篇文章。

  3、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寓言选集。阅读此类文字,不仅要明白故事经过,更重要的是想想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捕 啄食 射

  蝉 螳螂 黄雀 少年

  楚国 吴国 诸侯国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祸患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 剑臣 ,别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 清 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山市》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屋 名,“志异”的意思是 记录奇异的事 。

  3、作者书屋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内容,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

  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出错较多的问题统一讲解,学生使用双色笔纠错。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吗?(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训练检测

  对比阅读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

  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对比练习: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D: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

  2、说说自己读完《狼》与《牧竖》的感受。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八、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之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四读及问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训练检测”环节中的“对比阅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n、l,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借助儿歌,感受鼻、边音的不同。

  教学重点:

  读准n、l的音,准确拼读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分鼻边音。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以开火车、邮递员阿姨送信等形式抽读声母卡片,认读相关韵母卡片。

  二、学习声母n、l

  1、学习声母n。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n,范读,听音看口形。适当讲解发音要领。教读,指名读,抽读。

  (3)观察图画,识记形。读字形儿歌,相机书空。

  (4)总结学法。

  2、学习l

  (1)学习小组学习。运用学法,自学l。全班交流,老师点拨指导,读准l。

  (2)手捏鼻翼,分别读n、l,反复体会发音的不同。

  (3)识记l,读字形儿歌,相机书空。

  三、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四、学习拼拼读读

  1、(将书中的拼读练习变成两组射线图)以n、l为例指导拼读。

  2、分队赛读两组拼读练习,老师相机指导。

  3、同桌合作、开火车、分组交替等形式练读。

  五、学习读读连连

  1、以泥土一组为例指导:看图引出音节词ní

  tǔ,连一连;练读音节词;用音节词说话;总结学法。

  2、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主学习;全班交流,老师指导;多种形式练读。

  3、以nǚ、ná做音节四声练习。

  六、看图,学读儿歌

  七、指导读书

  八、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n、l,说发音要点,读儿歌。

  2、听读儿歌:天蓝蓝,水蓝蓝,海是家,浪是伴,小小船儿当摇篮,白帆带我到处玩。说说哪些字音有声母l。

  3、抄写音节。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 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 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 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______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

  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 示交流预 习成果。

  (三)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以《献给艾丽丝》的钢琴曲。让学生思考:雨说的话主 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 文,学生大声朗读 课文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 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3)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三、设计思想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摆在“十大唐诗”之首,认为诗中抒发的情感虽寻常、朴素,却真挚、动人。现在,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为本课提供了比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二)诵读课文,为鉴赏做准备

  1、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

  设计说明:“试读”可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针对性。

  2、听读、比读:和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两个人的示范朗读有何不同?为什么?

  设计说明:我选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体会,让学生明白,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方式的选择和朗读情感的表现是根据你不同的朗读需要决定的。听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点拨来完成这一过程。

  教师点拔:这两个朗诵中,第一个人是作为旁观者来读的,所以语调相对平稳,带着欣赏本词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则是把自己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饱含深情地朗读,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按要求方式诵读:

  (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戏曲方式: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自由诵读、集体朗读,也可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吟诵方式和戏曲方式朗读,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以主人公身分朗读方式的指导应把握这几个句子:

  ①“都门帐饮无绪”应读出心痛和惆怅;

  ②“留恋处,兰舟催发”应表现出主人公对催发人的埋怨,此时两人难分难舍,你偏偏不断催促,怎不让一对有情之人更生哀怨?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到最深之处,朗读者应自觉进入角色,读时略带哭腔。学生读完后,教师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读(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读的)再放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此类指导知识不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三)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美

  1、此文描写的是作者与红颜知己离别的情景,作者通过哪些典型景物,采用那些重要艺术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设计说明:对本文艺术手法的使用,学生可能说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但理解还处于较肤浅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缘情设景”体现了作者主观情感对景物的选择性和限制性,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设置的相应意象。本文“虚实相生”的写法也是难点,应抓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等句和上下文内容作比较分析,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可让学生吃“夹生饭”。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在黑板上板书别前、别时、别后三幅画面的关键词,重要意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

  2、写离愁别绪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何要选择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这样的选择和描写有何作用?

  设计说明:此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确意象对于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作用。了解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鉴赏打下基础。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从作者情感表达需要方面去理解,基础好的学生还会涉及到作者的生平,性格和时代特征。(如果能理解到这一步,教师可简单介绍作者,这对学生理解有帮助。)

  教师点拨: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表现的情感特别感人,一些很平常的景物一到作者文里就变得特别不寻常、与通常的说法不同,同学们能找出几例吗?

  学生讨论寻找,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教师提问并指导:

  (1)“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是船,但作者不说舟船,却用兰舟,使文章顿增美感,兰舟一物,充满典雅、精致之美。明明是船夫催发,作者却说“兰舟”催发,是何原因?船夫催发,何来典雅、精致?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节日为意象已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氛,再加一“清秋”修饰,节日一下变得凄美、淡雅,别具一格。

  说明: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可把唐诗和宋词作个比较,唐诗是张扬的、开放的,唐诗中的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诗的离别中,几乎没有多少悲伤;宋词是淡雅的、内敛的,柳永、姜夔、李清照等就不必说了,就连豪放派词人苏轼也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悲凉感慨。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对唐诗和宋词有较高层次的认识。当然,这一环节要根据教学过程来决定它的取舍。

  3、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诗词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如果你是导演,你准备如何安排词中显现的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设计说明:此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凄清的意境,加深学生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对于诗词的鉴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一些句子来描述,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但学生的分析与回答可能较肤浅,涉及的面也不宽,应特别注意引导。

  举例分析: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句由三个单纯的名词构成,在描述画面时,我们也可有多种组合方式。

  (1)三种景物以并列方式展开描述

  (2)把“晓风”“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杨柳”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杨柳”作为意象的意义。)

  (3)把“杨柳”“晓风”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残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残月”作为意象的意义。)

  (4)把“杨柳”“残月”当作画面背景,突显“晓风”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晓风”作为意象的意义)

  语言描述举例:

  (1)河岸上杨柳依依,晓风阵阵,残月低垂。

  (2)岸边的杨柳在风中摇荡,在残月的映衬下,更增离别的伤感。

  (3)一弯残月在刺骨的晓风中,惨淡地映照着河岸上依依的杨柳。

  说明:不同的组合,体现对句子的不同理解,也体现了对这幅画的意境的把握程度。但举例不能过多,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问:这种单纯名词组合方式,同学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这样的组合有何妙处?

  教师指导: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不加任何修饰的组合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此时意象是流动的,读者的解读是极度自由的。美籍学者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说“作者仿佛站在一边,任读者直现事物之间,进出和参与完成该一瞬间的印象。”这就是古典诗词的模糊性和解读的多元性。如果加上修饰语,读者的想象空间就受限制了。也许这就是此句被称为“千古俊句”的原因吧。

  (四)品味本文的遣词美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如果把“去去”改为“此去”,把“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效果一样吗?“暮霭沉沉”和“楚天阔”是否矛盾?

  说明:学生如果能抓住“用词与表达情感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就不错了,但后一问学生回答可能不到位,教师应引导,此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内心离别的沉重感,更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哀伤。

  2、“执手相看泪眼”

  问:如果让你描写情人的离别,你会设计什么方式?有比“执手相看”更能表达离情的词语吗?

  说明: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教师如果不注意引领,就会使这一问失去价值,应让学生明确:告别的方式与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民族习惯等都有关系,但此处却有更深层的意义,作者采用“执手相看”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诗经·邶风·击鼓》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句子,此处的“执手”写出了两人“不舍”,更表达了作者内心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同时“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率,充分体现了柳词通俗、率真的一面,与上文的典雅相应成趣。

  总结:这种鉴赏方法叫“易词造意品析法”,对品味谴词造句的妙处很有帮助。在分析时可让学生先讨论可供置换的意象或词语,再进行比较,品评。此处不多举例,学生可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后训练。

  (五)背诵检查

  设计说明:“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不仅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语文素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要求当堂能背诵同学互相检查。

  (六)课堂总结

  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当时人们对柳词的喜欢程度。柳永为何能赢得普通民众的如此厚爱?他不像李白和徐志摩(《赠汪伦》《再别康桥》),把离别写得洒脱、自在,甚至有时还略显欢快,这种打出常规的、别具一格的写法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写的是最常态的离愁别绪,却同样成就了他的声名,为什么?因为他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不断渲染加强对读者的情感刺激,文字明白晓畅,又不失精致、典雅、大方。既有文人内涵,又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给读者崇高的审美享受。

  (七)作业:第1题为选做题,第2题为必做题

  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2、比较本课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朗读方式:

  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戏曲方式:

  品读情感:

  1、景:精致典雅

  2、情:离情感伤

  艺术手法:

  1、缘情于景

  2、虚实相生

  分析名句:易词造意品析法

语文教案 篇7

  单元复习课要怎么讲?需要准备什么内容?下面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

  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读课文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

  1、《学奕》选自______,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 和孔子___

  3、《匆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前过去。

  在_____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

  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两个),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隽永,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____,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日歌》作者___明日复明日,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世人苦被明日累,________。朝看水东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君听我明日歌。

  4、《桃花心木》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这句话写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树要学会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碗少年》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这篇文章全文采用了_____的表达方法,语言________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

  7、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的感悟方面各有特点:《桃花心木》《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顶碗少年》______ ___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通过故事明白一个道理。

  重点难点: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精彩的故事。

  二、自读,初步思考学法。

  1.自读。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这个故事是用文言文记载下来的。看看关于这个故事的学习,课本都安排了哪些内容?

  文言原文;注释;译文;阅读提示。

  3.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根据学生的提议,制定学习方案。

  预设:

  初读故事,注意停顿

  与译文互现,了解大意

  疑难字词,注释帮忙

  把握停顿,读出韵味

  熟读回味,收获感悟

  但不需以教师的为准,可顺着学生的提议,稍作调整。

  三、理解故事,感悟寓意。

  1.采用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自己学。

  2.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和译文带到小组中交流。

  3.汇报初学情况。

  (1)指名读。相机画出停顿标记。

  参考: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2)齐读。

  (3)字词质疑交流。

  3.小组长开启问题袋,试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熟悉课文。同时也为感悟做铺垫。

  4.交流问题袋中的问题。

  (1)蝉危矣,因为——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或“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危矣,因为——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危矣,因为——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2)他们不知这些危险,只知道什么呢?

  蝉只知——高居,悲鸣、饮露,

  螳螂只知——委身曲附欲取蝉,

  黄雀只知——延颈,欲啄螳螂,

  5.致命错误啊!快劝劝他们吧!

  生自由说,在劝说中自我感悟道理。

  6.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或经历过同样的事?说出来,让我们也引以为戒。

  联系实际说。

  7.齐读阅读提示,警醒自己。

  四、拓展。

  1.寥寥58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波澜起伏的故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感悟,作者真了不起!这个故事是谁带给我们的呢?

  你怎么知道的?(进一步强调看注释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补充:刘向 中国西汉文学家。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3 部历史故事集 。

  我们从注释中还知道,这个小故事选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既为谏,则所谏何人?所谏何事?若想知道这些,可找原文读一读。

  2.这则短文寓意深刻,故事性强,你能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吗?

  3.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的一块瑰宝,有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成语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成语来自古诗词句,有的成语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来自寓言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来自寓言呢?课后搜集。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知…… 不知……

  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利用偏旁识字的方法,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每道题目的特点,在读中积累词语,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字、词、句的拓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及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快看,这个大花园里,风景多美呀!这就是(板书)语文百花园。你们想不想去逛一逛?走呀,咱们瞧瞧去!

  二、新课:

  1汉字真有趣:

  进了百花园,首先看到了什么?(带有汉字的花)

  读读这些汉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这些字有的偏旁是艹、有的偏旁是宀、有的偏旁是穴)

  艹、宀、穴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花字第一个跑出来,看看它应该站在哪个队?谁该站在它后面?(图片出示6个字)

  其他的字呢?

  下面请你们再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

  (1)草字头:请一位同学读字。你能说说“草字头”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吗?

  (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

  教师:你们的发现真有价值,偏旁能表示字的意思。以后再看到带艹的字,就知道它和草本植物有关,其他的偏旁的字是不是也能表示字的意思呢?让我们看看下一个偏旁。

  (2)宝盖头:读字。你们猜猜“宝盖头”的字和什么有关系?

  “宝”(出图及甲骨文)先看图,说说图上画什么?在一间屋子里,有贝(表示财富)有玉(表示珍宝)这些都是珍贵的东西。猜旁边的甲骨文念什么?

  “安”:(出图及甲骨文)先看图,你能猜出甲骨文念什么?能看图说说甲骨文的意思?

  女子坐在屋顶下。表现了一个人安宁的感受,就像女子静坐在家中,没有灾祸及战争,平静的生活。安定、安全。

  猜猜这个字念什么?你能看图说说它的意思吗?

  你发现宝盖头的字和什么有关了吗?

  (3)穴宝盖:

  读一读,穴宝盖头的字和什么有关?你们有问题吗?

  谁知道空为什么用“穴宝盖”?

  “穿”:“穿”字可有趣了。牙把食物咬个洞。也是穿衣、穿针的穿。

  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什么地方有趣?

  教师: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想到用偏旁表示字的意思,使汉字成为惟一能表示字义的文字,他们多聪明呀。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字,看来你们都很会学习和积累。

  你们听,这些偏旁在告诉我们什么?

  草字头:同学们,在汉字花海中,我可是个大家族,我有5百多个呢。

  宀盖头:字典中收录我的兄弟姐妹有90个。

  穴字头:和他们俩相比,我是小弟弟,我才有52个兄弟姐妹。

  教师:今天我们只是对这三个偏旁的字有初步的了解,的汉字还有好多,有许多有趣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你们可要努力呀!

  2读一读、说一说。

  我们赏过了百花,继续向前走,一条河挡住

  了去路,看,那有一座小桥(出示第二题的6个成语),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什么了?

  (桥上有字)

  多有意思的桥呀,我把每块砖上的字抄下来了。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呀?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读)是四个字的词语组成的,第一和第三个字是数字。

  老师告诉你们,这些词语都是成语,自己读读这些成语,想一想成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和同学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还不懂的再提出来。

  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一干二净:十分干净,一点不剩。

  七上八下:形容心情十分慌乱。

  三心二意: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九牛二虎:极大的'力气。

  四面八方:指周围各处。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或花样繁多。

  小桥看见你们很高兴,听,它和你们打招呼呢!(我是小桥,欢迎你们。现在我们做个游戏,你们能说出一些像我身上的带有数字的成语,就能从我这儿过去。)

  你们快想想,互相商量商量,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成语是汉语独特的词语形式,像这样带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你们看,语文百花园里不仅汉字有趣,词语也很有意思呢!小桥,我们能过桥了吗?

  (你们真聪明,积累的词语真多,说出这么多带有数字的词语,现在请你们过桥吧。)

  3看图填词语,读句子。

  过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很快过了小桥,这边一片绿草地,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你看,它们是谁?

  它们在哪?做什么?你能看图说说吗?

  小明也写了三句话,请你读读:

  孔雀在草地上散步。

  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

  鸭子在小河里游水。

  你听,他又说什么?(小朋友们,我想用上这三个词把句子写具体,不知怎样加,你能帮助我吗?)

  我们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构相同XX的形容颜色、形状、程度等

  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区别?

  怎么加呢,看图想一想,()的草地、()的荷叶、()的小河。小组商量,再填写。

  (学生动笔写后,实物投影。指名读读)

  出示三个句子,句式,出示在句子上边:

  谁在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

  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加上这些词语句子就更具体了。

  看还有好多小动物呢(将动物图补充在中),你能具体地说出谁在什么样的地方做什么?请你选择一种最喜爱的小动物说一句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游览了语文百花园,在花丛中赏花时,我们发现了许多汉字,它们的偏旁能表示字的意思。在过桥的时候,还积累了一些带有数字的成语,最后我们在绿草地上,帮助小明把句子写具体,锻炼了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你们真能干!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面对不同的情况,向别人介绍自己。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自我介绍,有礼貌地提出意见。

  教学重难点

  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教学策略

  首先利用本单元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自我介绍”这一话题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相应调整介绍自己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谈话导入,提出任务。

  师导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有许多新的收获。如,描写人物,要抓住其语言、动作的特点,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和别人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应聘校报记者……面对种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自我介绍呢?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课件出示:自我介绍)

  2.小组讨论,明确要求。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作自我介绍。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师指名读要求。

  (3)同桌讨论交流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自我介绍时,要明白向谁介绍自己,了解介绍自己的目的,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重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讨论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互动,能把教师的单向灌输变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按要求去交流。同时,有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目标与要求也落实到了每位同学的心里,使交际活动有所成效。

  板块二 选择情境,全班交流

  1.引导生明确面对不同的情境,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创设的情境。

  (2)师指四名生分别读一种情境。

  (3)明确不同的情境下,自我介绍应该侧重的方面。

  ①师引导: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场合,我们介绍自己的内容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补充,明确注意事项;师巡视指导。

  ③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转学到新的学校应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应聘校报记者时,应着重介绍自己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应着重介绍自己在唱歌方面的特长及取得的成绩;去车站接不认识你的.客人时,应该着重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别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你。

  2.生选择情境,小组内交流,互说互评。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提出建议。

  3.示例:

  大家好,我叫×××,之前在××学校读书。因为爸爸妈妈工作调动,所以转学到了这里。我性格活泼,平时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游戏;我有很多爱好,如打篮球、看电影、唱歌等,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我对人友善,也很温柔,希望在这里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愉快地学习。

  4.师生共评:评一评上台交流的同学在自我介绍时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说得更清楚,提出建议。

  5.第二次全班交流,要求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改正不足。

  6.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1)师引导:在今天的交流中,你最欣赏谁的自我介绍?请你根据他选择的情境的特点,给他评个奖。(建议学生设计小小歌手奖、优秀小记者奖、最佳新人奖等)

  (2)生评议。

  7.四人小组内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交流,争取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创意的火花需要教师去点燃。在课堂结束之际进行评奖活动,既是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一次总结评比,也是再次燃起学生创意的火花,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评价的契机。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设立对应的奖项,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的学习是语言的习得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注重“体验”二字,重点把握:

  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揣摩、比较、运用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口语交际”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说”的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强调说出浓浓的“交际味”,同时兼顾“听”的能力的培养与“听”的习惯的养成。

  正确处理好语言发展与知识获得、综合性能力发展的关系。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重点应该是发展语言,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情境运用不同方式介绍自己的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