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

时间:2023-12-21 10:55:1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 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 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 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 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 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 。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 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 区的 自然资源

  1、 淡 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 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 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 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 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 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xx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 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 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 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结束。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2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具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

  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二、讲授新课:

  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思考:

  1.南极洲被哪些地理事物包围?

  2.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起来?

  解答:

  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很多关于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资料,结合黑板所展示内容及书本,完成相应题目。

  小结:南北极的地理位置(包括基本的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纬度位置等)

  接下来,按照书本顺序,分别对两极地区进行学习。

  首先,南极地区

  1.地形(图片展示)

  为什么被称为“冰雪高原”?

  2.气候特征(图片展示)

  思考:

  为什么南极地区被称为“寒极”?(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很小;为冰雪高原,海拔高,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为什么又被称为“白色荒漠”?

  为什么有“风库”之称?

  3.南极的“主人”

  引导学生总结南极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师加以补充。

  接着,北极地区

  利用课件图片进行展示,然后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总结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活动课:展示南北极地区对比表格

  地区纬度位置形态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年平均降水量

  北极66.5°N以北海洋-18℃左右10m/s 100~200mm

  南极66.5°S以南陆地-50℃极限低温

  -89.2℃ 17~18m/s

  极限风速100m/s 50mm以下

  根据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酷寒,干燥,烈风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第一课时,初步了解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课后请大家积极预习,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内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教案设计:极地地区】相关文章:

《极地地区》教案08-28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08-27

地理初中教案11-10

初中地理教案11-15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04-10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04-09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5-05

[精选]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7-0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