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2 08:57:5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美术教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美术教案7篇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下雨天的时候,幼儿都会被大人保护的很好,他们对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从哪里下来的,雨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雨丝的模样。。。所以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使用平时不起眼的材料去创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丝”的样子。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目标:

  1、学着用适量的浆糊把泡沫条粘到画纸上。

  2、感受粘粘贴贴的快乐,体验视听享受的别样心情。

  重点:幼儿操作用泡沫条来装饰的下雨的天空

  难点:能用泡沫条表现出各种形态的“雨滴”。

  活动准备:1、教师示范画(事先用蓝灰色调的水彩涂满整个画纸)

  2、每人一份泡沫条(包装水果的外泡沫套剪碎),每组一份浆糊。

  3、一段有雷声、雨声的音乐。

  4、下雨场景的图片。

  一、 好大的雨

  1、 教师出示有下雨场景的图片

  2、 师:你们在图画上看到人们手里都拿着什么啊?

  3、 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要带伞啊?

  4、 师:你们能学学下雨时雨滴的样子吗?(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学下雨的样子)。

  二、 纸上下雨

  1、 教师出示蓝灰色底的画纸。师:今天我们要在这张纸上下雨。

  2、 教师播放录有雷声的音乐。师:哇!打雷了。快要下雨了,零星的小雨下下来了。

  3、 教师示范在纸上用小泡沫条贴出“零星小雨”。

  4、 教师播放有下雨声的音乐。师:哇,雨开始下的了哦!这个时候雨是什么样子的啊?(很多,很快,很密)

  5、 师:那我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我的纸上下雨。

  6、 教师继续播放有倾盆大雨的音乐声。师:哗啦啦!雨又更大了。那这个时候雨下下来是什么样子的了啊?(雨点更大、更密、更快了)

  7、 教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下雨,其他幼儿观察仔细。

  8、 教师播放伴有风的'声音的雷雨场景音乐。师:呼呼呼!刮风了,雨点被吹来吹去了。

  9、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现刮风时的雨点。

  三、 幼儿实际操作。

  1、教师请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实际操作

  2、注意提醒幼儿要一根一根的拿,浆糊涂的少一点。

  3、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这灰蒙蒙的天空上下雨喽。(教师一边播放音乐)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 结束部分

  1、 幼儿完成化作后,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悬挂起来。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别人和自己下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美术教案 篇2

  一、选材依据与素材分析

  《动物狂欢会》来源于大班学习活动《动物大世界》主题下的一个美术活动。通过“装扮动物参加舞会”这个主题,让幼儿体验彩笔直接在脸部作画的乐趣,并对主题中动物的外部特征的经验,有模仿的意愿,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幼儿年龄特点与经验的分析

  1、年龄特点:《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本次活动我就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对已有经验的迁徙,大胆表现。

  2、幼儿经验:本次活动来自“动物大世界”中的经验,幼儿已经了解常见动物不同的特点,也尝试用油画棒画过一些常见的动物。我觉得如何让动物们“活动”起来,脱离纸面,提高幼儿的兴趣呢?所以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方式,让幼儿拓宽思路,大胆尝试。

  三、价值与目标内涵分析

  1、当我们将美术教学也同样看作是幼儿的探索活动时,教师该关注的不再是幼儿画的动物像不像,而是幼儿创作的积极性表现,更多的是幼儿的情感满足,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动物狂欢舞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生活中,束缚孩子的创作规则有许多,如:不许在墙上乱涂乱画、不准弄脏自己的衣服,更不可以在脸上画画。。。。因为许多绘画材料会伤害我们的皮肤,所以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与探索,我准备了专门在脸部彩绘的油画棒,与孩子一同“变“一回小动物,体验不同形式作画的乐趣。

  【内容与要求】

  1、能大胆的在脸上画出动物的特征,体验在脸上直接作画的愉悦感。

  1、 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绘画与模仿的'乐趣。

  【环境与材料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物的特征比较熟悉,画过一些常见的动物。

  材料准备:脸部彩绘棒、湿巾纸、镜子、PPT、辅助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里要举办“动物狂欢会”,许多动物都要来参加,我们来看看第一个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吧!(播放杨丽萍:雀之恋视频1分钟)

  提问:刚才来的是什么动物?她扮演的孔雀像在哪里?(服装、动作、彩绘)

  2、 有几个朋友已经装扮好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扮成了什么动物?(教师展示脸部彩绘图)

  讨论:他们是怎样利用眼睛、嘴巴来化妆的?(尽量画出动物的外部特征、特点)

  提问:你想变成什么动物?它有什么外部特征?(特征越多越像)

  二、探索操作:

  1、我这里有一盒脸部彩绘棒,可以帮助我们扮演动物!我想变老虎,特征是虎皮纹、王字,我来试试!(对着镜子画一个特征)你们想试试么?

  2、请各位幼儿尝试在脸上化妆,变成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特征画的越多越像)(滚动播放图片)

  3、时间不多啦!打扮好的小动物可以去参加舞会啦!(教师播放“动物世界”音乐,请先准备好的幼儿到T台表演)

  三、展示分享:

  1、今天玩的真开心,我们把这个开心的瞬间拍下来吧,留下美好的回忆!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同学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和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协助同学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同学体验明度渐变可发生的纵深感和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发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同学色彩表示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 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 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发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发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假如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和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依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

  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防止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 欣赏

  假如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示手法的作品。

  1.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 欣赏优秀同学作品

  四. 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干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 创作

  1. 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同学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局部同学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 同学练习:

  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 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六. 评价

  同学优秀作业展示

  1. 评出“最佳效果奖”。

  2. 你能用自身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 你的作品哪一局部表示得最好,哪一局部有待改善?

  七. 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教后记: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名称: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交流和提升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理解车上各种设施在设计上的人性化理念(方便、舒适)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拍摄公共汽车上部分设施的照片和录像。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重点提问

  1、 平时你们出发经常会乘什么车?

  2、 你在乘公共汽车时看见车上有些什么东西?(幼儿边讲,教师一边用照片呈现)

  3、 你知道车上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

  (二) 观看录像,引起关注

  重点提问

  1、 车上的座位为什么要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黄色的座位为什么靠近车门?(教师追问:那么坐其他座位的乘客要让座吗?)

  2、 车上为什么要装电视?

  3、 乘车时,你如果不知道哪一站下车,可以借助车上的那些设施查询?

  4、 后车门旁扶杆上的红按钮有什么用处?

  5、 车顶上一个长方形的东西是什么?(空调)

  小结:原来公共汽车上的许多设施有不同的`用处,工人叔叔在造车时为大家想得真周到,让每一位乘客都觉得很方便。

  (三) 想想设计,引发创造

  重点提问

  如果你来设计制造一辆公共汽车,你觉得还可以装些什么?怎样才能更方便乘客?

  (四) 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表达、制作自己心中理想的公共汽车,如绘画、搭建、折纸等。

  (五)反思:

  1、 幼儿对公共汽车上的各种设施“似曾相识”,却“稍有经验”。因此i,这些看似平凡的设施激发了他们猜想、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2、 如果能拍摄一些乘客使用这些设施的照片,让幼儿根据照片进行分析、猜想的话,活动会更加有趣,对幼儿思维的挑战也更有益,而且幼儿对设施用途的理解也会更加形象直观。

  3、 也可考虑用区域活动或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后续活动,使高结构活动与低结构活动有机结合。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教学难点: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有关桥和塔的图片和资料。教师:范例课件、学生作品等、有关桥和塔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桥和塔,观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图片与资料,大家完成了没有?很好,现在请你们带着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待会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1、你们在哪里见过桥和塔?2、它们在结构和造型上有哪些特征?)

  2、小组汇报交流感受,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3、师小结。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利用多媒体演示)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

  (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

  (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

  (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3、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业展示、评价。

  1、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请已经画好的小组,评一评(由组长组织进行评价,先自评后互评)。看一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造型与众不同,就让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小组推荐)

  2、全班欣赏和评价这些小组作品,评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三、课后拓展

  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运用其他材料创作立体桥和塔(陶土、纸张等)。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猫的水果超市,引出主题(2)

  1.师:秋天到了,很多水果都成熟了。小熊猫开了一家水果超市,看,小熊猫家的水果超市里有哪些水果呀?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水果的名称。

  3.师:小熊猫生意太好了,有部分水果卖光了,不够卖。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帮小熊猫准备一些水果。

  二、欣赏图片,感知用橡皮泥制作水果的神奇和乐趣(3)

  1.看,这是哥哥姐姐们帮小熊猫送去的水果,我们看看,有哪些水果?

  2.你们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3.请部分幼儿说一说,并尝试做一做。

  4.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团、搓、捏、压的方法,做出各种水果的形状。

  5.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橡皮泥,我们来用橡皮泥做一些水果给小猪送过去,好吗?

  三、幼儿创作,运用各种方法制作水果(10)

  1.幼儿大胆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提醒个别幼儿仔细观察水果的外部特征。

  3.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基本技能。

  四、送水果、展示、欣赏(3)

  1.来来来,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水果送上来吧,说一说,你做了什么水果?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西瓜籽

  目标

  1、喜爱手指点画活动,学习用手指点画西瓜籽

  2、注意不把颜料弄到桌上和身上。

  活动准备

  儿童

  材料

  黑色颜料、画好的西瓜图片、抹布、塑料台布。

  活动过程

  重点:继续学习手指点画。难点:不在一处重叠点。

  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西瓜片的纸,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上面少了什么?

  2、教师示范。

  3、小朋友操作,教师交代活动要求:卷起袖子,用食指少蘸一些颜料在西瓜图片上点,但是不要在一处重叠点。点完后在抹布上把手指抹干净。

  4、小朋友图片展览,让小朋友体验成功的快乐。

  5、收拾、结束。

  效果分析:教育反思(▲√●)

  教育效果

  目的`的科学性()环节的合理性()材料的适宜性()组织的灵活性()

  互动的有效性()指导的针对性()情感的交融性()幼儿的积极性()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精选]07-21

(精选)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07-20

[精选]美术教案07-27

(精选)美术教案08-17

美术教案(经典)09-26

美术教案(经典)09-06

(经典)美术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