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4-01-06 08:06:5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6.问题探究:

  (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2)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乡村(封闭)

  城市(自由)

  构成(主体人员)

  封建庄园(封建主和农奴)

  自由民(市民)

  社会关系

  封建主(提供土地、奴役剥削)

  农奴(缴纳地租、服劳役)

  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拥有人身自由

  经济特点

  一切产品用于自身消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产品用于交换、出卖(商品经济)

  行会势力较大

  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

  1.教师讲述: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2.问题思考: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

  提示: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教师提问: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提示: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教师提问: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

  提示: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总结

  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板书设计

  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2.市民阶层的形成

  3.大学的兴起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二、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公元605年。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开运河的意义

  四、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沿运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人民大起义爆发,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板书设计】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任务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过渡:在唐朝历出现了我国的一位女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

  三、女皇帝武则天

  介绍武则天经历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不足: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3.盛世出现的表现:

  4.盛世出现的原因: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发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2.不足: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12-16

总复习教学反思08-09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教案12-11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06-07

拼音总复习教学反思07-08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04-04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02-18

历史的教案02-09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教学反思11-18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