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27 08:46:4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使用筷子,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

  2、发展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不同材质的筷子;盘子;果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究夹不同的事物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也是我们中国人使用的传统餐具之一。小朋友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请你用手里的筷子将这些食物夹到你的小碗里,不能用小手帮忙,请你试一试。

  哪一种食物夹起来最容易?哪一种比较困难?为什么?

  二、再次探索,逐步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

  怎样才能将比较圆滑或比较硬的东西夹住?

  请夹菜高手来给我们示范一下。

  三、游戏“夹菜高手

  现在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是“夹菜高手”

  友情提示:

  孩子用筷子吃饭,对心理发展有以下好处:

  1、能训练幼小的孩子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对立的抓握动作。

  2、使用筷子可以促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从而刺激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发育。

  3、孩子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眼、手的协调运动,发展他们的知觉和具体思维能力。眼手的协调,使他们有可能发展各种更复杂的动作。

  4、孩子及早学会灵活地使用筷子,对后来尽快地学会握笔有积极影响。

  老师建议:

  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此时家长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摸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初学用筷时,先让小儿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必要的鼓励。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可以夹起一些小的食物,如小糖丸等。孩子通过不断去实践、发现、摸索,拿筷子的技能会越来越熟练。

  活动反思

  每天孩子们都能接触到筷子,对筷子的作用孩子们也都知道是用来吃饭的。可能现在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所以在家里有的孩子还用勺子吃饭,这无意举动已成了习惯。通过活动,孩子们能够灵活运用筷子,知道筷子除了用于吃饭,还可以夹东西,玩游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三无食品”、过期食品、,明白吃了这些食品会危害身体健康。

  2、能参考生产日期及安全标志选购安全健康的食品。

  3、在生活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潜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活动课件。

  2、食品若干、牛奶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三无食品。

  (PPT第一页)你们看,这是谁?懒羊羊为什么在哭呢?(幼儿猜测原因)

  教师:原先懒羊羊身体很不舒服所以就哭了,这可怎样办才好呢?(送医院)教师小结:对了,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一下,这样会让我们的身体持续健康。

  教师:懒羊羊也来到了医院,我们听听医生是怎样说的?(播放医生的话,)

  教师:懒羊羊为什么身体会不舒服的呢?(幼儿根据录音回答)

  教师:原先懒羊羊是吃了三无食品身体才会不舒服,你们明白什么是三无食品吗?

  教师:我们听医生介绍一下,三无食品是哪三无呢?(播放录音)教师出示相应字卡介绍三无食品,并帮忙幼儿了解其含义。

  教师:生活中三无食品在什么地方比较多见呢?(讨论)

  教师播放路边小摊、小贩的视频,小结:三无食品一般在路边的`小摊、小贩那比较常见,小朋友不要去路边摊上购买食品。

  二、学习选购食品的方法及了解过期食品。

  教师:我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就应注意些什么呢?(幼儿讨论)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录像中的叔叔在选购食品时个性注意了什么?(播放录像)

  教师:叔叔在选购食品仔细观察了什么?(PPT展示)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牛奶,请小朋友观察一下牛奶的包装找一找这三种标记。(幼儿操作)

  教师:你们找到了吗?你们明白这些标记都表示什么意思吗?我们一齐来听一听吧!(点击牛奶图片上的喇叭)

  教师结合牛奶介绍过期食品。

  教师:原先选购食品还有这么多的方法呢!老师还把这些方法变成了儿歌,你们想听吗?(播放儿歌录音)我们一齐来说一说吧!

  三、尝试选购安全的食品。

  1、我们小朋友明白了选购食品的方法,懒羊羊还不明白呢!你们想不想把这个好方法告诉懒羊羊啊?

  教师:懒羊羊还在生病了,去看望病人的时候就应准备些什么呢?(礼物)教师小结:你们都是会关心别人的好宝贝。

  教师:你们看,我们教室中就有很多的食品,请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份食品作为礼物送给懒羊羊,挑选食品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观察安全标记和生产日期哦!选好了请把礼物带到座位上和好朋友说一说。

  教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挑选的食品呢?(个别幼儿介绍)

  2、互相检查验证挑选的结果,如果有错及时纠错。

  3、给懒羊羊送礼物,分享礼物。(PPT懒羊羊家)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和家人一齐去超市选购食品、继续了解有关食品的安全的小知识。

  知识拓展:了解一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它却是稍纵即逝的。他们在观察、摆弄或操作中也许发现了什么,但由于没有成人及时的鼓励或指导或许它就这样过去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敏锐地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并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一天午后,我备完课把笔筒忘在了桌上,孩子们午睡起床看到后,纷纷围在了我的笔筒边,细细地观察着里面各种各样的笔,还相互探讨了起来。

  “这是什么笔?怎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声音?”

  “咦,这支笔的笔尖是弯的。”

  “这支笔写出来的字怎么和其他笔不一样?”

  “笔里面有些什么?”

  ……

  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想探索的强烈愿望,我忽然想到《纲要》中曾说过的话“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何不抓住孩子当前的这一兴趣点,让它成为教育的最佳契机呢?

  于是,我顺应了孩子们探索笔的这种需要,带着他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笔,查找有关笔的资料,一个关于笔的系列活动展开了,而“有小圆珠的笔”是其中的一个探索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从而在这一探索活动过程中了解圆珠笔的基本构造。

  2、尝试用圆珠笔进行符号装饰画,增强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具有继续探索圆珠笔奥妙的兴趣和愿望。

  (二)具体过程

  一、复习巩固对其它笔的认识,引出“圆珠笔”。

  1、出示一些字、画作品,让幼儿观察,说说它们是用哪种笔写出来或画出来的。(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复习巩固已认识的一些笔的知识。)

  2、出示圆珠笔作品,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吗?它的名字叫圆珠笔。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圆珠笔来画画,高兴吗?(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出今天要认识的笔,从而为以下的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二、观察圆珠笔,初步了解其构造,产生装配圆珠笔的兴趣。

  1、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画画的圆珠笔不是由我给你们的,而是要你们自己装配出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你们能克服困难把它装配出来吗?(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幼儿装配圆珠笔的兴趣,并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愿意克服困难,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在装配之前,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三种类型的圆珠笔,它们都基本装配好了,旁边还有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先去看一看,它的外面是怎样的,里面有些什么?是怎样装配起来的?。看的时候不要挤,要互相谦让,要小心些,别把里面的零件弄丢了。我们可以每一种圆珠笔都看一看,想一想,和小朋友讨论一下你的发现。(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已装配好的圆珠笔及简单示意图,初步了解三种圆珠笔的组成零件及装配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观察要求。在观察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是三种观察材料,旨在能力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

  三、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了解圆珠笔的改造。

  1、孩子们,看好了吗?你们发现圆珠笔的装配方法了吗?其实,这些圆珠笔有的装配起来很容易,有的零件比较多,比较难,请你选择一种圆珠笔试着把它装配出来。(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尝试自己装配圆珠笔,在装配中,幼儿肯定要出错,这时教师要允许他们出错,观察他们出错的原因,为寻找正确的装配方法其实也就是对圆珠笔构造的正确认识打下基础。

  2、幼儿集中,教师提问;你们都装配好了吗?没有装配好的小朋友请你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共同解决。(此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幼儿对操作过程进行反思,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从学习的“此岸”到达清晰自己思路的“彼岸”。)

  3、幼儿再次装配圆珠笔。要求已装配好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别的小朋友或者继续装配没有装配过的圆珠笔,没有装配好的继续装配。(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习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探索,再发现,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挑战自我的机会。)

  4、幼儿自由讲述在装配中的发现,(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有一个表达,分享探索发现结果的机会。)

  5、教师简单小结

  三、尝试用圆珠笔画画。

  1、幼儿找一支自己喜欢的圆珠笔,

  2、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欣赏圆珠笔绘画作品来激发幼儿用圆珠笔作画的兴趣。)

  3、教师示范画法,提出作画要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习新的作画方式,教师还提出了不同的作画要求,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导时,对不同的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6、欣赏幼儿作品。(此环节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与条件。)

中班教案 篇4

  成长目标

  1、能感受春天的美丽,亲近自然。

  2、大胆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图案来表现春天里多种事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3、乐意与同伴交流绘画成果。

  重点

  能大胆表现心目中的春天,注重对事物的形象的把握。

  难点

  绘画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准备:

  1、能用蜡笔画、记号笔完成简单的作品。

  2、能初步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事物的形状及主要特征。

  物质材料准备:

  1、关于春天的图片若干。(幻灯片)

  2、教师创作画一张。(油画棒作图)

  3、绘画材料。(蜡笔、图画纸、报纸,每人一份)

  4、幼儿歌曲《春天》。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你们看见公园啊、幼儿园里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2、让幼儿欣赏幻灯片,观看春天西湖的美景。

  师:看看这里是哪里啊?

  师:嗯,春天的西湖可漂亮了。春姑娘呼的一下啊把我们的西湖都吹绿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放图片,小朋友用比较完整的句子回答。图片及语言重点涉及花草、鸟、树、蝴蝶这些春天的事物,具有指向性)

  师:(总结小朋友的`话)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树上开满了许多美丽的花儿,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蝴蝶也拍着翅膀来凑热闹哩。春天可有意思哩。

  3、教师自画的图画展示。

  师:老师把对春天的喜欢都画在纸上了(示范蝴蝶、郁金香的简笔画,过程中包括画笔的选择、线条的走势、上色的方式都有所提及)。现在想和小朋友比比谁画的棒!画的快的小朋友也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们画。

  4、轻轻播放欢快的音乐《春天》,幼儿动手作画。

  教师根据每位小朋友的绘画能力,进行个别指导,能力较好的孩子能在绘画中大胆想象加入新元素(如人物、房屋等),能力较弱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线条绘出树、花草、鸟、蝴蝶(老师自己的画和西湖图片的展示中,都明显突出对这些事物的展示)。

  应重点关注的孩子:

  2号:毛景行

  由上课开始,他就显得比其他孩子积极,老师提出的问题都给予回应,较为专心。这也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

  进行绘画创作时,他先用大红色画了朵郁金香,形状似荷花;再画了一大块草坪,春天的场景慢慢呈现;第三步画蝴蝶时似乎遇到了困难,我以“蝴蝶是由什么变出来的?”“它的翅膀像女孩子头上的蝴蝶结一样,两边一样大小。”一步步启发他。当他想画树时,我提示了柳树,他却画出了一颗椰子树,我问原因,他说“我想画”,他似乎把椰子树当成了春天盛开的树。最后他添上了紫色的云朵。整幅画对于色彩的搭配,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准备:因问清所在班级的情况(如需要准备哪些常规的东西),便于教学的进行。

  2、教师导入:过长,因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3、示范作画:时间也可以缩短,尤其是涂色部分,不需全程示范。并且注意站位。

  4、幼儿作画:音乐的选择不能过于欢快,以免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静心作画。

  问题分析:

  1、课前准备因问清所在班级的情况(如需要准备哪些常规的东西),便于教学的进行。

  因为是初到本班,例如上课时小朋友们需要围坐成半圆形、画画时每人桌上需要垫一张报纸等常规都不了解,只是在调整的过程中让孩子往前坐一点,报纸也没及时铺上,需要主班老师的帮忙。

  2、教师的导入语部分过长,因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以本节课为例,首先引出春天,并且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事物即可,省略放映图片这一环节,直接进入示范画阶段。

  3、示范作画时间也可以缩短,尤其是涂色部分,不需全程示范。并且注意站位。

  示范画应在小朋友能习得的范围内快速地完成,勾勒出外形线条之后,涂几笔颜色示意即可。但我在与小朋友的互动中画完线条又很仔细地涂了颜色,还画上了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占了小朋友创作绘画的时间。如果要突出蝴蝶的多姿多彩,可在黑板上呈现不同花纹的蝴蝶的图片,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进行再创作。

  另外,在示范作画时,不论是蹲着站,还是侧身站,眼睛或其余光都不应离开幼儿,一方面可以关注她们是否专心听讲,另一方面眼神交流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4、幼儿作画时音乐的选择不能过于欢快,以免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静心作画。

  由于在网上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音乐的版本,又要接近春天这个主题,选择了一首比较欢快的歌曲,准备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

中班教案 篇5

  教案目的:

  1、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尝试根据物体的颜色特征制作颜色标记。

  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案准备:

  1、教具:黄花、红花、兰花卡片3朵,3个花盘卡片,彩色笔。

  2、学具:第一、二、三组,幼儿用书,蜡笔。

  第四、五、六组,人手一套13的点卡,每组提供一小筐塑料插花若干,分类盒人手一个。

  教案流程:

  1、集体活动:

  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分别出示红花、黄花、;兰花卡片,提问:这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出示花盘卡片,请个别幼儿上来将相同颜色的放在同一个花盘里,鼓励幼儿边插花,边说:黄花我送你到花盘里,黄花和黄花在一起。最后,请幼儿说说:这三个花盘里有什么颜色的`花?

  尝试制作颜色标记。

  提问:想一想,在每一个花盘上做一个怎样的标记来表示花盘中的花朵呢?启发幼儿根据花朵的颜色在花盘上制作颜色标记。最后,大家一起说说:黄标记花盘里面有黄色的花;红标记花盘里有红色的花……

  2、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

  ⑴给花朵做颜色标记。观察花朵的颜色,请你将相同颜色的花朵圈在一起,再在方框中制作颜色标记。

  ⑵根据颜色标记的提示,给实物涂色。

  第四、五、六组送卡片。读一读卡片圆点的数量,请你在分类盒上有序地插上点卡,再放上相应数量的卡片,鼓励幼儿说说:一个圆点,我送你一个卡片;两个圆点,我送你两个卡片;……

  3、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给花朵作标记的?你是怎样送卡片的?教师对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寻找花园里的秘密,尝试用散文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发现。

  2.感受散文所表现的大自然的诗意美,乐意亲近大自然。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理解散文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根据散文自制大图书。

  2.会说话的地毯(这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因此强调选择圆形的、色彩柔和的地毯)。

  3.散文关键句提示卡,如“花园里有什么”“看得见”“看不见”“还有,还有……”。

  活动过程:

  一、说说花园里看得见的

  此环节鼓励幼儿用丰富的词语介绍在花园里的发现。

  重点提问:图画中有什么?这可能是在什么地方?花园里到底有什么?

  小结: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走进这篇散文,一起感受散文的优美,一起来寻找花园里到底有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朗诵散文。如:花园里有什么,花园里有看得见的绿绿的小草,高高的大树,五彩缤纷的小花,还有,还有,哎呀!太多了!

  二、找找花园里看不见的

  1.花园里藏起来的……

  此环节鼓励个别幼儿参与散文仿编。

  重点提问:花园里还有些东西是藏起来的,有些东西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它们是什么呢?

  讨论片刻后,打开泥土,发现泥土下藏着的东西;打开小花,看见蝴蝶;打开叶子,看见蜜蜂。和孩子们讨论是怎样的蝴蝶,怎样的蜜蜂。

  2.花园里感觉到的……

  此环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编到散文中。

  重点提问:花园里还有一些东西是真的看不到的,但是如果用心去感觉还是能够发现它,会是什么呢? 玩游戏“会说话的地毯”。

  玩法:出示地毯,鼓励幼儿根据散文的结构仿编句子,站到地毯上,面向集体,说说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

  导语:想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的小朋友,可以站到地毯中间,不要让地毯空着,也不要在地毯上争抢。

  (在幼儿游戏之前预留让幼儿想象的时间,游戏时教师做邀请动作提示幼儿自由上前)

  小结:花园里的小可爱真不少呢!嘘!可别吵醒了花园里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小可爱们。

  三、分享在花园里的发现

  此环节孩子们把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串连成一篇散文。

  集体表演散文《花园里有什么》(由幼儿自由选择想要表演的部分)。

  小结:这篇散文就在这本书里,书里还告诉了我们许多花园里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到花园去看看、找找。

  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花园里有什么”是一个侧重语言表达的活动,考虑到中班幼儿有自主表达的需要和能力,我试图通过几个细节的预设,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细节一:会说话的地毯——通过环境材料的预设,提示幼儿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块小地毯,我们管它叫“会说话的地毯”。小地毯的出现就像是教师多了一个助教,它提醒幼儿站上去就要大胆地说出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出示小地毯的同时,我配合语言的'引导:“不要让地毯空着,也不要在地毯上争抢。” 显然,这样的要求既有积极参与活动的鼓励,也有规则上的约束。

  细节二:一个表情一份默契——通过表情的有效预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当问到“花园里还有一些东西是真的看不到的,但是如果用心去感觉还是能够发现它,会是什么呢”时,幼儿遭遇了“瓶颈”,为打开他们的思路,我做出了一个夸张的、陶醉的表情。我一边陶醉着一边说:“我看不到,但我真的发现啦!”幼儿模仿我的表情,沉浸于想象中,一下子就想到了花香和小鸟的叫声。对活动的细节预设引发了师幼间的有效互动。

  小百科:花园指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旧时原用于命名园林建筑,如巴比伦空中花园,现在花园多用于称谓开放性的公园或别墅的私人花园。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经典)08-02

中班教案[经典]08-17

[精选]中班教案08-21

【经典】中班教案08-23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7-28

(经典)中班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