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27 08:53:5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

  提问: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

  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

  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互不相融的现象,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

  2、大胆地探索油水融合的方法,产生对新型洗涤用品的关注与好奇。

  3、积极参与探究操作活动,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胆地探索油水融合的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感知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用品能让水油相融。

  教学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1、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二、引导幼儿做水和油混合的实验。

  1、提出操作内容和要求。

  今天,水宝宝想邀请油宝宝到家里去玩,我们来帮助油宝宝到水宝宝家里去好吗?要仔细观察哦?然后再用筷子来搅一搅,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幼儿自由操作,观察。

  3、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引导幼儿探索感知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用品能让水油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幼儿相互讨论。

  3、引导幼儿参观感知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并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4、幼儿操作,尝试,记录,教师指导。

  5、集中,引导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总结:原来,洗涤用品可以帮助水宝宝和油宝宝融合在一起的。所以人们洗衣服、洗碗、洗手都要用洗涤用品。

  教学延伸:

  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东西也是不能融合于水和油的,小朋友可以去试一试、找一找,找到了来告诉大家好吗?

  教学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阅读图片,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小云朵”的意思,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废物利用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废物再次利用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从小培养幼儿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阅读图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图片、头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入故事:教师戴喜羊羊头饰进入教室和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是谁吗?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可要仔细听,记住“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听故事回答问题(播放故事录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都有谁?”

  2、再听故事,回答问题:“山羊爷爷在森林里开了一家什么店?是干什么用的'?”

  3、废旧的东西真的能变成宝贝吗?我们也去看看吧!出示故事图片:

  (1)观察图一:说说图上有什么?小动物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完整的讲述。

  (2)废旧的东西真的能变成宝贝吗?请小朋友们观察后面的图。看图的时候要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看,一边看一边轻轻地说一说你看到的。

  (3)说一说看到了些什么?

  (4)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4、你们觉得山羊爷爷这样做好吗?为什么?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5、山羊爷爷听到大家的赞美声,干得更开心了,我们来看看它用废旧的东西变成的宝贝吧!(课件出示变废为宝的图片)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这些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废物变宝。现在我给小朋友们已经剪好了,请大家试着把它变漂亮一些。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产生:

  晨间谈话时多多说:“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雪,我好期盼啊!”

  晨晨说:“对对对,我们可以堆雪人。”

  一一说:“我们可以打雪仗。”

  ......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兴奋的聊个不停,期待初雪的来临!

  第二天,不负孩子们的期盼,他们欢呼雀跃,在雪地里撒欢、堆雪人、打雪仗。

  嬉笑玩耍的过程中,纪昱成小朋友忽然捧了一个小雪球,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这个雪白白的,冷冷的,就是冬天的感觉哦!我妈妈带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留下一点冬天》,讲的就是冬天的感觉哦!”

  二、活动过程

  (一)绘本欣赏

  1.亲子阅读

  本学期开展阅读区的图书分享借阅活动之后,根据主题、节日,定期、及时地更换图书,以供孩子们借阅。

  这是一个孩子自由选择绘本并进行借阅,回家和家长亲子共读的视频呈现。

  2.故事分享

  玩雪归来,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绘本《留下一点冬天》!有了纪昱成小朋友的及时分享,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听得很认真!

  (二)了解冬眠的小动物

  1.知道冬眠动物

  欣赏完故事,王品程说道:“冬眠的小动物除了小刺猬,还有蛇!”

  话音刚落,高诗涵说:“熊也冬眠的!”其他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说起自己知道的冬眠小动物!

  因为图书分享的原因,孩子们对冬眠动物颇感兴趣,于是我提议:宝贝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有哪些动物冬眠?它为什么冬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冬眠小动物画出来,明天来与小伙伴分享!小朋友都非常开心,都响亮的说好!

  2.查资料

  回到家,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冬眠的动物,对冬眠动物的兴趣更加浓厚。家长也愿意把孩子们自主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与我们分享,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

  手机查阅资料亲子阅读

  3.记录冬眠的动物

  在查阅资料之后,有部分孩子自发地将自己了解的、最喜欢的一种冬眠的小动物画了下来。

  有心的宝爸宝妈为孩子们的作品添上了有趣的描述。

  4.经验分享、交流

  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与伙伴们分享汲取到的知识。

  5.同伴分享故事《冬眠旅馆》

  小朋友说完自己的冬眠小动物之后,董恩伊说:“我还知道别的冬眠的动物,是我爸爸带我看的《冬眠旅馆》里讲到的。”

  师:“我们的阅读区也有《冬眠旅馆》这本书哦,区域游戏时可以请董恩伊小朋友讲给你们听哦!”

  三、活动分析与反思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家长的支持陪伴,来源于老师的指导(指导孩子、指导家长)和帮助,只有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挖掘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提供积极的支持、帮助,孩子们的兴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激发,才能在这种积极的状态开展深度学习。

  为了孩子们能深入学习,老师要为了孩子学习和发展,开辟多途径途径继续支持,例如:通过图书的阅读,家长的资源分享,老师开辟多途径的支持。

  这个小故事,因为家长的资源分享,引发了我对孩子的观察活动,也因为我把这个活动,在孩子们的谈话当中提出来,在放学的时候,主动给家长提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任务。晚上家长的积极配合,我有给了孩子们再一次提升,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有了这次激发,发现孩子学习的欲望越来越强,接着我们又在区域中不断地满足不同孩子需求和发展。

  幼儿园的学习、游戏,都来自于对孩子兴趣的支持,当然不是每一个话题和兴趣都能引发所有孩子的探究,那只有我们老师根据孩子学习的要求、孩子学习的一种内需力,挖掘多途径的陪伴式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孩子学习方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

  2.知道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序。

  3.了解蛋的营养,愿意吃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鸡、鸭、鹅、鹌鹑(影子)各一,分别贴在椅子背上。

  2.实物蛋:鹅蛋两枚,鸭蛋三枚,鸡蛋四枚,鹌鹑蛋四枚。蛋篮一个。电锅一个。

  3.磁带:轻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

  4.课件:乌龟、鳄鱼、蛇、鸵鸟及其蛋,几种蛋做的菜肴。

  5.碗人手一只,小图片(四种蛋)人手一套,放在小盘内。

  活动过程实录: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蛋

  1.(出示鸡鸭鹅鹌鹑蛋)今天有许多蛋宝宝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小朋友看,你认识他们吗?(请一幼儿上台)你认识哪个蛋宝宝?他是什么蛋?是谁生的?蛋壳是什么颜色的?依次请幼儿介绍其余的蛋宝宝。

  2.你还知道哪些蛋宝宝?(乌龟、鳄鱼、小鸟、蛇、鸵鸟等。)

  3.他们都是蛋宝宝,哪个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 师小结: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颜色偏红,有的是浅绿色,有的蛋带有斑点……不同的动物生的蛋都不一样。

  (二)大小排序

  1.给蛋宝宝拍了照片,送给小朋友。你们看一看,都有什么蛋宝宝?有一天蛋宝宝们吵起来了:都说自己最大!这不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就想请你们帮他们按照大小排排队,找出到底谁是大哥谁是小弟弟。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2.请孩子们给蛋宝宝排队,请一名幼儿到黑板前给蛋宝宝排队。( “轻音乐”)

  3.检查小朋友的排列方式,小结:最大的排在最前面,一个比一个小,这种排列方式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最小的排在前面,一个比一个大,像这种排列方式叫做从小到大的排列方式。

  (三)送蛋宝宝回家

  蛋宝宝出来玩了很长时间了,蛋妈妈着急了,要叫自己的宝宝回家呢!我们宝贝帮帮他们吧。请你们把蛋宝宝放回小盘里,端好了送给蛋妈妈。注意可别送错家哦!(请幼儿送蛋宝宝回家。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请四名幼儿分别检查有没有走错家的蛋宝宝。

  (四)引导幼儿看看蛋的里面

  1.小朋友都把蛋宝宝送回了家,蛋妈妈可高兴了,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来坐上小火车,我们去看看吧。哇,是什么呀?好多蛋宝宝!我们看都有什么蛋?嘘,蛋妈妈在说话,她让我告诉小朋友,蛋宝宝怕疼,可千万要拿好了,别把他摔在地上。小朋友想一想,你想怎样拿蛋宝宝,就不会掉到地上了。蛋妈妈要把蛋宝宝送给本领最大的小朋友,我们小朋友本领大不大?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蛋宝宝回到座位吧。

  2.请小朋友摸一摸蛋宝宝有什么感觉?(硬硬的`,滑滑的)这个硬硬的滑滑的是蛋壳,小朋友 猜一猜,蛋壳的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3.下面每个小朋友取一个碗,请你打开来,看一看蛋宝宝里面有什么。

  4.你打的是什么蛋?蛋壳里面有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所有的蛋都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和蛋黄。

  (五)蛋的营养丰富

  1.蛋很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小朋友要多吃蛋,蛋可以怎样做着吃?(请幼儿充分说。)

  2.师出示课件,介绍几种蛋做的菜。

  3.师为宝宝做炒鸡蛋,进行安全教育:不动插座,不靠近做菜的锅等。

  4.幼儿品尝炒鸡蛋,鼓励幼儿多吃蛋。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快乐成长课程”中班春暖花开的这一主题,让幼儿乐意用各种感官感知春季的气候特点,特设计了《雨点叮叮咚》活动,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并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来描述大雨和小雨,让幼儿了解春天的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好处,知道下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活动目标

  1、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并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来描述大雨和小雨,在游戏中学习儿歌。

  2、让幼儿了解春天的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好处,知道下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下雨的胶片,幼儿用书,三角铁、鼓,视频投影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小小雨点》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幼儿模仿,进入活动室后,音乐停,幼儿就地围成半圆坐下。

  1、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我现在请你们和我一起边听歌曲边做动作。

  2、向幼儿提出要求:那我们站成两队,当我们走进活动室后音乐一停,请你们坐成半圆,我相信你们会坐的很好的.。

  3、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请幼儿猜谜,引出课题:

  1、我知道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我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猜一猜?

  2、“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雨)

  三、出示课件,让幼儿看雨,播放下雨的声音。

  1、你们太棒了。看!老师这下雨了。播放课件。

  2、慢慢抽动胶片,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大雨和小雨。

  四、引导幼儿讨论大雨点、小雨点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1、下雨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雨点,还可以(听到什么?)在耳边作动作。

  2、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一样吗?你们来说一说。可以用一些什么词来说大雨和小雨呢?

  3、老师这里有几种乐器,你们听一听什么像大雨的声音,什么像小雨的声音?小雨点:叮叮叮(敲三角铁)大雨点咚咚咚(敲鼓)

  五、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带领幼儿边做游戏《大雨和小雨》,边念儿歌《雨打小伞》。

  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呢?

  "小雨"——手指互相敲击,"大雨"——大力鼓掌

  "小雨"——两手轮拍大腿,"大雨"——跺脚

  六、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雨对人们、对大自然的好处

  1、看,下雨了小朋友可以在雨里手抓雨滴,脚踩水,多好玩,老师知道你们和电视里的小朋友一样都很喜欢下雨,那你们知道还有谁喜欢下雨呢?

  2、引导幼儿回忆开始听的歌曲,讲述。

  下雨了,花儿乐的张嘴巴,鱼儿乐的摇尾巴,苗儿乐的向上拔。它们为什么高兴呀?(幼儿想一想讲述)

  因为花儿、雨儿、苗儿生长都离不开水,下雨会给他们充足的水分,就象小朋友口渴了要喝水一样。

  “看,上面有什么?下雨了,小朋友都打着伞,小动物们呢?”

  七、放视频投影仪,让幼儿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电视里下雨时小动物在干什么?让幼儿讲述淋雨的害处,学会如何保护身体。

  八、课后延伸:

  放《小小雨点》的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到小兔家做客。

  1、看,老师这有一把伞,你们告诉我伞像什么?(蘑菇),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它就住在像伞一样的蘑菇房子里,现在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到小兔家去吧。

  2、音乐响起,幼儿和老师边做动作边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经典)08-02

中班教案[经典]08-17

[精选]中班教案08-21

【经典】中班教案08-23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7-28

(经典)中班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