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01 07:12:3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 理解故事内容。

  . 乐于参与讨论。

  . 知道自己的名字。

  活动准备

  . 老师手偶。

  . 亲子故事《我的名字》(《长大真好》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5页)。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小组

  1. .出示“大家庭”老师手偶,说:“嗨,小朋友,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请幼儿轮流回答。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述亲子故事《我的名字》: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但我好像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爸爸、妈 妈会叫我“欣欣”。爷爷、奶奶叫我“宝宝”。在街上遇到的叔叔和阿姨会叫我“小朋友”。在幼儿园,老师叫我“王家欣”,有时也叫我“小朋友”。不过,全班小朋友都是“小朋友”啊。那次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问:“小朋友,小白兔躲在哪里?”结果全班小朋友都举手回答。所以,我还是喜欢老师叫我“王家欣”。

  3. 与幼儿讨论:

  爷爷奶奶怎么叫她?(宝宝。)谁会叫你“宝宝”?(自由回答。)

  叔叔和阿姨怎样叫她?(小朋友。)

  老师怎么叫她?(王家欣/小朋友。)

  4.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5页,找出有小朋友名字的物品。(小书包。)

  5. 请幼儿细心聆听老师说出的名字,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便要站起来转一圈,或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有礼貌地向大家打招呼。

  6. 请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老师可请幼儿设计其他动作代替转圈,或可改由幼儿说出小朋友的名字,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评价

  能专心聆听故事。

  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能作出反应。

  活动建议:

  在表演区,可以表演王家欣的姓名故事,也可以将小朋友的多种姓名编成《姓名故事》在表演区中表演。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糖葫芦是北方的特色。

  2.组织幼儿进行“逛超市'游戏锻炼料幼儿生活实践的能力。

  3.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对糖葫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1.认识与了解冰糖葫芦。

  2.如何“买”,“卖”冰糖葫芦。

  活动准备

  1.认识与了解冰糖葫芦。

  2.如何“买”,“卖”冰糖葫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播放歌曲《冰糖葫芦》,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吃过冰糖葫芦吗?味道怎么样?

  2.教师出示山楂冰糖葫芦,让幼儿仔细观察。

  (1).说一说冰糖葫芦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冰糖葫芦都可以用什么水果做?

  3.教师小结:冰糖葫芦是我们北方一种特有的食品,一般在冬天制作,多数以山楂为原料制成,但由于山楂味道很酸,因此会在山楂的外面包裹一层糖,这样味道就变得酸甜可口。现在的冰糖葫芦还有更多的口味,如:葡萄,草莓,黑枣,香蕉等等,都很美味。

  (二).《逛超市》游戏

  1.教师每次选出6名幼儿并分成两组进行游戏(买冰糖葫芦,卖冰糖葫芦)

  2.教师示范游戏过程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并在一旁指导

  4.反复进行此游戏,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

  三.结束部分:

  1.播放歌曲《冰糖葫芦》

  2.幼儿将买来的冰糖葫芦互送给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

  幼儿回到家中向家人讲述“我”知道的美味冰糖葫芦

  教学反思

  1.在备课时我认为小班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选用了《逛超市》的游戏,但是如果讲制作冰糖葫芦融入到活动中也许会更棒。

  2.在教学前多数幼儿只知道山楂做的冰糖葫芦,通过本堂活动让幼儿有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冰糖葫芦,使幼儿收获很大。

  3.活动前我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冰糖葫芦的卡片模型有些少,到最后有几个小朋友一串糖葫芦都没有得到,心情很不好。

  4.活动中我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摸索,使很多幼儿了解到买东西需要花钱的道理,并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配合得很好。

  5.如果让我重新组织这堂活动,我会把冰糖葫芦的制作融入到活动中,这样会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听取了听课老师的建议,我在幼儿分组活动时应当按幼儿的兴趣需要来分配,这样会加大幼儿的自由空间。老师的评价让我对幼儿有了更深的认识,平时要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初步尝试音乐欣赏,感受进行曲明快的节奏。

  2、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习惯,并能根据音乐想象简单的故事情节。

  3、 跟随音乐节奏和相关故事情节,做声势动作。

  4、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土耳其进行曲》剪辑片、《快乐木偶》故事图片、红木偶和蓝木偶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开端导入,留下悬念:

  出示红、蓝木偶,讲述故事开端:在木偶王国里,住着许多许多的小木偶,有红木偶,还有蓝木偶,红木偶们和蓝木偶们是好朋友,有一天红木偶出来玩了,(出示相应故事图片)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留下悬念,引导幼儿仔细听音乐。)

  二、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幼儿欣赏音乐。

  1、倾听第1遍音乐,边倾听音乐边提出问题。

  第一段――师提示:红木偶出来玩了,他们迈着整齐步子走了出来。(指示图片)

  分别在第二、三、四段的时候提问:这时候,红木偶们在干什么?

  1、 分段倾听音乐,回答问题。 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表示的大致情节,并将该段落故事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第一段――红木偶出来玩了,他们迈着整齐步子走了出来。

  第二段――红木偶开始跳起好看的舞蹈。

  第三段――这时,蓝木偶们也出来了!他们迈着轻轻的脚步。

  第四段――红木偶和蓝木偶一起快乐地跳起了舞!

  2、 再次倾听音乐。

  幼儿边倾听音乐,教师边指示图画,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三、跟随音乐、故事情节,有节奏地做声势动作。

  1、 教导幼儿做故事情节相对应的'声势动作。

  走步――双脚跺脚;舞蹈――拍手;一起舞蹈――跺脚和拍手。

  2、 教师示范表演一次。

  3、 请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表演一次。

  四、集体表演

  幼儿集体表演,教师指示图画给予提示。

  活动反思:

  选材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让幼儿在操作、记录、表演、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小木偶的动作特征,料投放充足(幼儿人手一个自制的小木偶),设计新颖,让幼儿百玩不厌。

小班教案 篇4

  每当我跟小朋友们做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的时候,他们对毛毛虫都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但兴趣点各不相同。孩子们的兴趣点达到了共鸣。同时,教师应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由此,我设计了此手工活动《毛毛虫》,来进一步延伸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 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托盘、小筐、塑料碗活动重点:将报纸揉成球 活动难点:将报纸球一个一个塞满袜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她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他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

  (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

  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李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

  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

  2、现在,李老师的毛毛虫做好了,谁来说一说,李老师是怎么做毛毛虫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李老师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然后将纸球塞入袜子,再塞进一个.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条自己的毛毛虫?

  2、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也可以看看你临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四、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好吗?

  公开课反思

  整个活动基本上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回答,以及教师示范等形式,基本对于教师提问如“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等,大部分幼儿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但是还是

  有少数幼儿,在语言表达生存在的阻碍,在活动中,可能太急,少了让幼儿自我思考的时间,很多都是聪明的几个回答问题出来就到下一提问,在提问后让幼儿行动时,出现个别幼儿送错地方的现象。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整个活动,我通过提问引导,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加深幼儿经验的积累。通过鼓励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制作毛毛虫。通过反思发现整个活动下来,忽略了个别几个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通过反思,让自己知道不足之处,通过改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