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4 09:57: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汇编[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云”

  1.课件出示“云”字,说一说“云”字部首、结构。

  2. 引导生说出“云”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云”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个字有几个部件组成?分别是什么?(由“二”和“厶”组成)

  5.【部件本义】①“二”(同“上”)表示天空。②“厶”(胎儿)表示像胎儿那样的云团。

  6.你能根据这两个部件的本义试着说一说“云”本义是什么?

  7.师小结:天空的云团,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点成团地在空中飘浮叫“云”:云对雨。

  8.指导书写“云”字。强调“云”新笔画撇折。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三)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以下生字:

  chònɡ甲秾稀【字形】甲骨文像蛇之形。【本义】蛇,俗称“长虫”。

  指导书写时强调“虫”的`笔画提。

  shān甲金苩【字形】甲骨文、金文像山峰连绵之形。【本义】连绵的山峰。

  指导书写时强调“山”的新笔画竖折。

  (三)、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课件逐一出示认读生字“对、雨、风、花、鸟” 5个字。

  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绮丽瑰宝,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教学设计结合基本笔画横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先观察再书写,先示范再练习,集体讲解个别指导,及时地评析与鼓励。关注写字过程,优化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学习之前啊,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播放书法作品,师解说。

  2.同学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汉字有哪些结构?

  生: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等

  3.由此可见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结构,

  板书课题:左右结构

  4.从学习汉字开始到现在,大家知不知道写好字的关键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关键?结构部分位置)

  二、教学左右结构的字。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了,那我们就开始来写字吧,行吗?(不行)为什么呢?(注意坐姿、握笔)同学说得太棒了,这就是我们写字前的准备工作,老师为你们鼓掌,这也是我们写好的前提。

  1.板书:(前提?坐姿执笔)

  (1)出示:坐姿歌(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执笔歌(距离笔尖三厘米,拇指食指相对夹,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指实掌空才美观)

  过渡:大家读完后,能把这样的姿势做给老师看看吗?现在我们知道了写好字的关键和前提了,接下来我们我们就真的可以来学习书写了。

  2.指导书写

  (1)出示:作都(大家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字吗?)

  (2)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再看一看,它们每个字的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生:“作”左窄右宽,“都”左宽右窄。

  (4)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有一首书写儿歌来记住书写规则;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

  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样的好方法来学习吧!

  (5)教学“作”字:它左窄右宽,可拆成“亻”和“乍”;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6)教学“都”字:它左宽右窄,可拆成“者”和“阝”;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7)师范写,生描红再书写两遍。

  (8)同桌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三、休息,观看视频。

  过渡:刚刚大家表现得那么棒,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看吗?大家收到的这份礼物啊,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从小习字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吧!

  播放王献之习字的视频。

  四、学生自学“法”“别”。

  过渡:刚看大家看得那么开心,我想学习写字呀,应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们认为呢?好的,那就让我们继续开心地学习吧,现在老师可不教了,需要我们自己用眼睛去观察、发现、思考,你们敢挑战吗?

  1.出示:“法”“别”

  2.自学要求:

  ⑴同桌互相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规范、美观。

  ⑵交流好后在田字格内先描红再书写两遍。

  ⑶前后四人为一组互评,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端正、美观。

  3.展示作品并评价。

  五、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写一手好字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八个字“认真习字、快乐成长”。

  2.作业。

  (1)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三个左右结构字的书写。

  (2)课后搜集你所感兴趣的书法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根据批注,学会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功能。

  3、自主阅读,学会批读,会读书。

  4、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人狮情深”,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奴隶安德洛斯的善良与勇敢,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根据旁注,体会人救狮子,狮子救人的两个动人场面,能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这两个场面的动人描写。

  教学准备:

  1、有关的挂图或幻灯片或光碟等。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收集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方面的情况介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你们都收集到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的哪些情况?

  抽生说,从哪儿知道的?

  2、师生共同交流查阅的有关奴隶、古罗马的资料。

  3、出示古罗马斗兽场的光碟或挂图,学生看画面,师解说:在古罗马的斗兽场上,一个手无寸铁的奴隶面对一只凶猛的狮子,眼前一场血淋淋的惨剧就要发生,可是,奇迹发生了,狮子竟然温顺地舔着奴隶,全场欢声雷动。《奴隶和狮子》反映的`就是古罗马发生的事情。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1)学生互助互学(强调“奴隶”的声母);

  (2)交流检查识字效果(重点指导“隶”、“德”的笔顺笔画)。

  3、(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能读吗?自己大声地读一读,把它读正确。

  4、多种方法调动读书,引导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再看看课文,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说一说。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部份,用括号括出来,读一读。

  2、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一听,交流你们的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入重点段的学习)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安德洛斯给狮子包扎伤口的画或幻灯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从安德洛斯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什么?(板:善良、勇敢……)把你的体会写在批注栏。

  (4)我们还学过写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文章吗?翻翻前面学过的课文《雪儿》,想想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人与动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应该互相关爱和谐相处,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这位关爱狮子的奴隶吗?自己练一练。(抽读、范读、齐读)

  (6)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动情,我们仿佛看到了安德洛斯倚在狮子身边,幸福生活的情景。安德洛斯的行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故事还有哪些地方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呢?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狮子趴在地上舔安德洛斯的画或幻灯片。

  (2)能把你们的感动用朗读告诉我吗?自己练一练。

  (3)谁来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抽读,评价。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狮子从咆哮到温顺,安德洛斯从绝望到激动的动人场面。找一找这之间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4)师范读,生齐读。

  (5)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狮子,多么可敬的狮子,它知恩图报,用自己的行动救下了安德洛斯。人与狮子之间(生接)——情深意重。板:知恩图报,情深意重。

  让我们深情地一起读。“观众席上爆发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一个故事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今天,我们学习了《奴隶和狮子》,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和同桌说一说。抽生说。

  2、你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吗?

  3、课后阅读老师提供的《奴隶英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珍珠鸟)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引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1.学生读课文,理清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质疑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有何用意?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七、片段练习

  1.让学生选取文章某一段落或片断,并拟一个标题。

  参考标题:“营造绿色的环境”“富有灵性的娇憨可爱的鸟儿”“人鸟相亲,情谊浓浓”“舒适的巢”“雏鸟儿的梦”“妈妈的呼唤”“可爱的小红嘴”“雏鸟熟睡图”。

  2.文中意境很美,请从前面的标题中选取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片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具体描绘,要写出美感,写出深情,写出蕴味。

  板书设计:

  16珍珠鸟

  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

  人细心呵护小鸟,真好↓

  鸟和人的关系和谐、平等、融洽,真好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痹俣粒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痹擞谩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教师抽读。

  4.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进行了解。

  3.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惫顾枷白鳌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小组内互相赏读。

  8.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欺负、讥笑、羡慕”等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学生交流作者安徒生的有关知识

  1.根据学生课下所搜集的资料,找3-5名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生平。

  补充:[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侯很贫穷, 11岁父亲死后, 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影剧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

  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2.在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后出示课件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家。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贫民区。他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二、导入新课

  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出示课件2检查学生识记生词的情况:

  暖烘烘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欺负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木屐

  3.出示课件3让学生把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好顺序。

  4.按照课件3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

  四、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记叙丑小鸭遇到的不幸遭遇的句子。体会它当时的心情。[失望、胆怯、孤单、可怜等]

  2.同学们,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合作一下,每人读一个部分,把丑小鸭悲惨的命运读出来,把我们对丑小鸭的爱与同情读出来吧![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细细地体会课文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3.哪些同学可以用朗读展示丑小鸭可怜的命运?同学们,请你也在心里默默地读吧!

  [师相机指导:出生时大家对它的失望;被人欺负的胆怯与孤单;呆在芦苇地里的孤寂无奈;冻僵在冰上的令人心怜。]

  4.学生讨论,丑小鸭在这些打击面前,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什么追求?

  [我要飞向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 然后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白天鹅?

  5.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朗读课文第39-47自然段。[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丑小鸭惊喜,非常愉快的心情。]

  6.学生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意。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

  (2)它感到非常难为情。它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感到太幸福了,但它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棵好的心是永远不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棵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五、系生活,小结延伸

  (1)这只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总要想到些什么,不知道大家读完了这一课,会想些什么呢?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学学习不好,或是在一些方面有不足,他们应该怎么做?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想去在南边的楚国,确赶着马车一直朝北走的事。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读懂两则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3.认识5个生字。

  重点:体会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法:创设情景

  学情:学生喜欢寓言,但其道理不明白。

  教程: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方法,展开自学,教师在确立目标自学过程和自学中适当点拨。

  二、讨论寓意。

  1.联系寓言故事中人物的关键言行。

  2.联系寓言故事中揭示的句子。

  3.联系生活中具体事例。

  三、表演故事

  可让学生选作

  1.创造性复述故事

  2.给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填写旁白。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四、检查识字。

  五、推荐作业。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想去南方,却赶着马车朝北走,

  不停劝告,越走离目标越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2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