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

时间:2024-04-07 17:08:1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回提出很多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先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并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二、探索新知

  当学生列出算式33-7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常识解决计算问题。教科书上的那些方法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及使的帮助。可以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直观的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练习反馈

  1、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独立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拨一拨,算一算

  课本第59页第一题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

  3、独立完成第2题再校对

  4、第3题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改正。

  5、通过乘车活动,练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继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去图书馆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去图书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长见识......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图书馆看书,高兴吗?你们喜欢看什么书?

  生1:我喜欢看连环画。生2:我喜欢看故事书。生3:我喜欢看有关计算机的书。......

  学生边说,教师边贴出书的图片(图片为双层、可打开,内附相关的练习题),并根据学生喜欢的书名当场写在图片上。

  师:我们先看看图书馆里有关这几种图书的信息,好吗?

  (师呈现信息表格并根据学生所喜欢的书当场写在表格内。)

  连环画

  故事书

  计算机书

  原有

  33本

  25本

  46本

  借走

  7本

  8本

  9本

  (评析让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一分子,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2.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师:从这幅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1:图书馆原有连环画33本,借走7本;原有故事书25本,借走8本;原有计算机书46本,借走9本。

  师:说得真完整。(面向全体)根据获得的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呢?

  (评析注重语言习惯的培养。继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限制提问范围,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单只是让学生面对情境提出问题,更深入的是在活动中进行质疑、交流,如此限制提问范围,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保证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

  生2:连环画借走7本之后还剩多少本?

  (师将此问题书写在黑板上。)

  师:谁能解决生2的问题?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合作

  生:我用算式解决33-7=26。

  师:你连得多少都计算出来了,真棒!其他的同学不要着急,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33-7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开始独立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部分学生问题解决后主动寻找伙伴进行交流。)

  (评析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2.交流(学生边说教师边把学生的方法有序地呈现在黑板上。)

  师:33-7等于多少?生:(齐答)等于26。

  师:谁来说说你或者你和伙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评析不强调必须是以自己或小组的身份来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讲出在探讨过程中的真实想法。)生1:我是口算出来的,13-7=6再用20+6=26。

  师:谁用的也是这种方法?谁能再讲一讲?

  生2:我是用小棒解决的,我先拿出三捆零三根,然后打开一捆,用打开的10根减去7根,还剩下20+6=26根。

  生3:他的方法用算式表示是这样的10-7=3,23+3=26。(班里响起掌声!)

  生4:我是用竖式解决的。

  师:请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好吗?(生4把竖式写在黑板上的同时其他学生继续汇报。)

  生5:我和我的伙伴是用计数器解决的。先在个位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先去掉1个十,应该减7个一,多减了3个,再在个位上补3个珠子,最后等于26。

  师: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大家讲一讲好吗?(请伙伴再讲一遍。)

  (评析“谁能再讲一讲,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好吗”,这样邀请其他同学重复方法的过程,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又避免水过地皮湿的结果,使他们的见解能够被班内更多的成员理解并表述出来。)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你想说什么?生1:他们的方法挺合理。

  生2:我也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方法表示出来。33-7把7看成10,33-10=23多减了3个一,再用23+3就等于26。

  (班里再一次响起掌声!学生的评价是这名学生讲得准确、清楚。)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生4的方法。

  师:(好奇地用手指着“?”)这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

  33

  -7

  __________

  26

  生4:“?”叫作退位点,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出1个十,就用“?”表示,退走1个十,到个位就是10个一,10个一加原来的3个一,得出13个一。13减7等于6......

  生3: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2了呢?

  (评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基础之上,也在对学生提问题。提出“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了2”,而这正是退位减法的关键,此时此刻它已经变成学生内心渴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生4:因为十位退走1个十给了个位,3个十还剩下2个十,所以十位上写2。

  生3:谢谢你的讲解,我很满意。

  生4:不客气!

  师:请同学们拿出竖式纸,自己试着用竖式的方法再计算一遍,看看我们刚才口算的结果对不对。(生用竖式计算并检查。)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

  生6:(骄傲地)我们小组里出现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先把7分成3和4,用33-3=30,再用30-4=26;第二种方法是想加算减:想几加7等于33,26加7等于33,所以33-7=26。

  师:你们认为他汇报得怎么样?生:他汇报得很有条理,而且能代表小组发言。

  (评析从生1汇报开始多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公开、真诚地对他人表达欣赏之情。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亲密,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更使相互间感到合作愉快。)

  师:你说得很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他学习。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

  (正当教师要继续进行时,又有一名同学的小手高高举起。)

  师:(有感情地)你还想说?!生7:(干脆地、大声地)想!

  师:好,那你说吧,(面向全体)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生7:33-7我用7-3=4...

  其他学生:(着急)不对,他的方法有问题,不能看3减7减不开就用7减3......(生7开始犹豫,并停止发言。)

  师:(皱眉加手势,把手放到耳边)大家别着急,我们应该先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再进行评价,好吗?请生7继续说你的想法。生7:33-7我先用7-3=4,还差4个没减,就用30-4等于26。(“哇......”班内一阵惊呼。)

  师:(露出笑容)现在你们想说什么吗?生8:他的方法也行得通。生9:他的方法真有创造性......

  (评析耐心地等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能更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你的理由是什么?(生发表意见。)

  (评析多样化的算法还需要合理优化,优化的实践者应该是学生,优化的过程也应该是有学生自身特色的。)

  (三)巩固--反思

  师: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吗?

  生1:故事书借走8本后还剩多少本?生2:计算机书借走9本后还剩多少本?

  师:请你选择一道题,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有什么问题先自己想办法,也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开始吧。(生解决这两道问题并进行交流。)

  交流结果:每人能收获一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问题”,并得出故事书还剩17本、计算机书还剩37本。

  (四)回映主情境--拓展练习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三种书还剩多少本了,因为剩的书有限,我们每个人先选一种书看,看过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换,好吗?你们想看哪本书?(学生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告诉老师自己想看哪本书,教师组织好学生后,按照每个人的要求发给学生想看的“书”(准备好的图片)。)

  (评析每种书打开后是不同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练习既新鲜又兴奋还很认真。这样安排让小小图书馆的主情境更加完整。)

  1.“连环画”呈现的题目是:森林里有三棵大树得了病,请你当小大夫帮帮它们。

  (五)呈现课题--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生: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师板书)。

  师: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可以小结一下自己或班内同学的表现。

  〖教学反思〗随着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和想法......我希望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情境,富有创意地写上学生自己喜欢的书名,学生的兴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可见,让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我希望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尽可能摒弃自己的权威意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唱主角,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的关注不够,这一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我想创设一个互相接纳、欣赏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去学会耐心地等待、倾听及正确地评价他人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能以一种相互尊重的、清晰的以及有见解的方式来直接交换彼此的看法,会更有助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愉快地合作。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相关文章:

《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02-19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数学教案01-17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图书馆》数学教案01-17

一年级数学教案04-03

一年级数学教案12-19

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学反思10-04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图书馆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