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10 08:13:5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

  2、尝试对食物的名称进行分类。

  3、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风味小吃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风味小吃、展示各种风味小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向幼儿介绍各种风味小吃的名称及特点。

  二、同伴交流。

  1、师:“好了!小朋友们都知道这些风味小吃的名称了,那我请小朋友们找出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后,去和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告诉他为什么自己喜欢那种风味小吃。

  2、留心观察,适时指导幼儿,并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

  三、给风味小吃找家。

  教师舞台放用盒子制成香芋包、饺子、春卷、粽子等“风味小吃屋”,让幼儿把不同风味小吃的图片放到相应的风味小吃屋里。

  师:“我们都知道风味小吃的特点了!那小朋友们知不知道那些风味小吃是一家人呢?现在老师就考考小朋友们,把同是一家人的风味小吃,放入风味小吃屋里,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

  四、游戏:风味小吃蹲。

  教师和幼儿分别戴各种画有风味小吃的头饰扮演各种风味小吃,如扮演五香条、鱼丸、春卷、粽子等。

  师: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小朋友先把自己要扮演的风味小吃的头饰先戴起来,再听老师说怎么玩这游戏,先从“春卷”的小朋友开始,“春卷”的.小朋友边念边蹲:“春卷蹲,春卷跑,春卷蹲完粽子蹲。”这时扮演“粽子”的小朋友也是边念边蹲:“粽子蹲,粽子蹲,粽子蹲完肉包蹲。”这时肉包也是一样的,按着顺序,自己和旁边的小朋友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要搞清楚,念错的小朋友或被点到而没有蹲的小朋友或是没被点到的而蹲下的小朋友,不能和我们一起游戏,并表演一个节目给小朋友们和老师看,念儿歌时不一定要很快,可以由慢到快。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语言活动课,使幼儿对习惯的养成和倾听、动口、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这节语言活动课,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对一些接受新知能力较强的孩子,活动内容显得单一了些,和前面参与的积极性相比差了一些,其他的都很好。

大班教案 篇2

  一直以来,自己对于科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有着很多的困惑,我认为,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之前,首先对于相关内容应该事先做好功课,对于一些科学现象能够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语言应该做到精确、简练、严谨,而这些也都是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在组织活动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设计活动,如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谁轻谁重》这一科学活动时,我为每组各提供一个天平,接下来在环节的推动下引导幼儿在称重、比较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轻重关系,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是一组一个天平,导致班级中大部分幼儿不能充分参与到科学操作的环节中,他们充当了观察者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而且,看天平比较轻重这个环节放在大班是否合适?显而易见,对于大班孩子的能力来说,还是太显简单了,所以,活动之后,我对此活动进行了一次反思,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硬纸条(或者KT板条)各一份,上面写好数字“12345、54321”,在引导幼儿自己参与到活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并引发幼儿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轻的变重?等问题。

  活动目标:

  1、欣赏视频,了解蚯蚓的更多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2、通过科学实验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1、有关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

  2、潮湿、干燥的泥土各六盘,蚯蚓六只

  3、记录纸人手一份、笔

  指导要点:

  游戏指导重点应该引导幼儿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关于蚯蚓的其他生活习性,激发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实验并记录”是游戏的难点,教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边静静观察,当幼儿之间遇到问题或者有争执的时候,可适时介入,发现现象总结的时候,教师自身的语言应该做到严谨、简洁、准确。讲评也是一个关键,毕竟科学区参与的只是班级中的个别幼儿,有必要可以请这部分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在集体前实验,激发更多孩子探索的欲望。游戏应该有一定的递进性,所以,教师可根据班级中孩子的游戏情况适时增减游戏内容,根据幼儿需求来开展。

  实施步骤:

  1、播放视频,激发探索欲望

  师:上次课上,我们已经对蚯蚓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关于蚯蚓的视频,请你们先来看一看,让我们了解到蚯蚓的其他秘密吧!

  2、讨论自己看到的

  幼儿之间相互讨论自己从视频中所了解到的其他秘密,相互之间说一说。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蚯蚓

  问题一:蚯蚓为什么喜欢生活在土里

  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or光亮?

  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盘潮湿的泥土,以及一只蚯蚓,请大家将蚯蚓和泥土分开,并用手电筒照蚯蚓,观察其反应,并记录

  结论:原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问题二: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土里?

  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的or潮湿的泥土?

  教师为幼儿准备一盘干燥的泥土和一盘潮湿的泥土,,把蚯蚓放置在中间,观察蚯蚓的最终去向,并记录。

  结论:原来蚯蚓喜欢潮湿的泥土,不喜欢干燥的泥土

  4、总结

  师:在今天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了解了关于蚯蚓方面的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明天我们游戏可以再试试。

  反思分析:

  每当下雨过后,我带着孩子来到操场上时,总会发现一些蚯蚓,当孩子们发现这些蚯蚓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丝毫害怕,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蚯蚓充满了好奇?“咦?是蚯蚓,大家快看,是蚯蚓”……听到这样的呼唤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跑过来观看,大家围在一起看着、说着、笑着。另外,这个区域游戏应该建构在“认识蚯蚓”的基础上,幼儿对于蚯蚓的基本特征应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大自然的变化产生兴趣,特别是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对孩子们有特别的吸引力,自然界中的云彩变幻无穷,常听到幼儿对云彩有这样或那样的想象,针对这个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各种云彩图片,借助散文诗中云彩奇异变化的美妙意境,启发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玩玩中,了解、感受风对云所带来的变化,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尝试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2、能力目标:萌发观察自然想象的兴趣,能够大胆进行想象。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

  教学难点: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云彩和风》

  2.浅蓝色纸、胶水、棉花

  3.各种云彩图片、照片,音乐

  4.云彩头饰、风儿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播放音乐,引出云彩

  播放音乐带幼儿走进“云彩王国”,让幼儿观察各种云彩的图片说说都是什么样子的,我讲述云彩和风的关系,知道云的形成,大自然的一些变化。

  二、基本环节:播放多媒体课件,准确理解诗歌

  这个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说说动画里都有什么,云彩是怎么变化的,都变成什么了,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完整的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

  2.制作云彩:分发材料,请幼儿将棉花撕扯成片状,粘到浅蓝色的纸上,表示蓝天中的白云,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做的白云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3.学会创编。根据诗歌的形式,教师示范,请幼儿发挥想象,说说云彩都可以变成什么。(例:吹呀吹,云彩变成大苹果,又圆又大,真好吃!云彩变成大足球,你踢一脚,我踢一脚,踢到天边看不见。云彩变成一只鸡,喔喔叫,叫你不要睡懒觉!)我做小结:云彩不旦可以变成物体、小动物,还可以变成食物,人物等等,它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把它比作什么它就是什么。

  三、结束环节:情境游戏

  分发头饰,我扮成“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幼儿可任意摆出造型,并用诗歌的语言的形式表达云彩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毛线、细线的用途。

  2、了解绞丝旁的动词(编、织、绣)。

  二、教学准备:

  1、各种颜色毛线、细线若干。

  2、自制毛线贴画作品。

  3、关于“绣”、“织”、“编”录制的课件。

  4、剪刀。

  5、画有画的鞋盒盖。

  6、贴有“线”字的魔术盒。

  7、“绣”、“织”、“编”三张字卡。

  三、教学过程:

  师生互相问好!

  一、引出线。

  1、每位幼儿一根毛线,让幼儿自由玩耍,请幼儿在玩后说出有哪些玩法?像什么?

  2、教师利用教具变魔术,引出“线”这个字。

  3、请幼儿看一看变出来了一个什么呀?(字宝宝)。

  这个字宝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说出线)。

  谁认识这个字宝宝呀?(可用线来引导幼儿)。

  二、认识线。

  1、出示两种线,一种粗一些的,另一种非常细的'线。

  提问幼儿:有没有谁知道他们的名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织毛衣、织围巾、缝扣子、做衣服……)。

  2、播放自录课件,了解“绣”、“织”、“编”。

  3、根据课件逐一出示“绣”、“织”、“编”三张字卡,请幼儿观察三个字宝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他们都有“纟”)。

  请幼儿想象相同的这一部分像什么?(引导幼儿把“纟”与我们刚才玩过的线联系在一起)。

  4、原来我们的线也藏在字宝宝里面,那请小朋友想想生活中还藏着哪些线?(先从教室里寻找,再向外面寻找)。

  (引导幼儿发现一些特殊的线,如:斑马线、掌纹线、墙上的线、地上的线等等)。

  三、分享操作乐趣。

  我们的线真奇妙,能变出那么多的魔术,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当魔术师啊?那请你们想出与“绣”、“织”、“编”不同的方法来变变魔术!

  出示自制毛线贴画作品,请幼儿欣赏,找一找有没有与他说的方法相同的制作方法!

  请幼儿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制作漂亮的毛线贴画作品,共同感受操作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的太阳,感受线条与形状的变化所形成太阳的独特造型。

  2、探究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点大胆表现太阳的光芒以及五官特征。

  3、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色纸 绘画纸 黑色勾线笔 记录纸活动过程:

  一、通过后羿射日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简单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出示其中的五个太阳兄弟。

  教师、"这五个太阳兄弟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引导幼儿简单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太阳。

  二、通过欣赏太阳,探究不同线条和形的表现方法。

  1、探究线条的变化引导幼儿从作品中寻找有趣的线条。

  教师:"在这些太阳兄弟中藏着很多有趣的线条呢,你试着找一找有哪些线条?"感受线条的变化。

  教师:"哪些线条是你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呢?"(引导幼儿对新线条的'重点观察)教师:"同样是直线,这两条直线又有什么不同呢?"(感受线条中粗细的变化)教师将幼儿找出的线条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鼓励幼儿尝试将自己寻找到的线条记录下来。

  2、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寻找并记录的线条。

  3、探究点的变化,感受点与线条结合的特殊美。

  教师:"我们再从太阳中找一找有哪些有趣的点和形?"

  三、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帮助。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明确创作步骤:先选好自己喜欢的形状粘贴,在运用点、线条进行创作。

  2、鼓励幼儿运用直线、曲线、线条的粗细等表现出太阳的外形以及五官特征。

  3、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敢于与同伴不一样。

  四、评价教师:"现在请你来找一找几个最特别的太阳,邀请它来做太阳的兄弟。"在评价感受作品创作的性!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经典】08-07

大班教案(精选)08-06

大班教案04-06

大班教案04-06

大班教案04-06

大班教案04-06

大班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