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空间与图形教案

空间与图形教案

时间:2024-04-15 14:59:07 教案 我要投稿

空间与图形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空间与图形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空间与图形教案

空间与图形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画面(平面)上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尝试根据多种指令(图示指令、口语指令等)表现“图形密码”。

  2.能比较专注地倾听与表达,尝试用语言(重点:方位词、口语指令等)与同伴分享经验、方法。

  活动准备

  1.师幼使用的九宫格图形板、白板笔等。

  2.图形密码视频、PPT课件。活动过程

  一、认识九宫格画面,交流图形密码的含义

  1.出示九宫格图(如图),引发幼儿交流

  如:圆点数量、排列方式;图形密码的用处及使用方式,等。

  2.播放视频,交流或表现视频中演示的图形密码。

  3.小结:图形密码不能交叉,每个点只能用一次。把每个圆点按照设定的顺序和方向连起来,就可以得到图形密码。

  二、尝试根据各种指令表现图形密码

  1.听和看密码指令,初步尝试表现

  指令:“起点是第一排第一个,每次只能走1格;先向下画1格,再向右画1格,然后向右上画1格,最后向下画2格。”

  2.根据幼儿边线进行交流、引导,

  例如:什么是右上?(先找到右边,再找到右边的上方就是右上。)又如:我们在画图形密码时,除了可以直着画,也可以斜着画。

  再比如:图示指令上有几种符号(箭头符号表示方向,数字符号表述格子数量等)

  3.教师出示答案图示,进行验证(如图)。

  4.如上进行反复练习、操作、交流、分析和纠正。三、拓展:尝试根据指令自行设计、表现图形密码

  1.第一种指令:共同的起点和终点,自行设计和表现图形密码。表现后引导幼儿相互交流,鼓励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图形密码。

  2.第二种指令:共同的起点和终点,只能走7格,自行设计和表现图形密码。

  表现后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继续鼓励用语言表述。

  小结:原来同一个起点和终点,且只能走规定的格子数量,也能编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密码。

  四、延伸学习

  1.区域中了解或表现更为复杂的图形密码,如:行进路线多次交织的图形密码等。

  根据幼儿的不同空间方位水平,通过个别化学习,支持其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空间与图形教案2

  1、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具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单元正是向学生介绍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空间知识,并且为学生未来学习几何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要紧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咨询题及“做”平行线的咨询题。基于这点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

  结合日子情境,使学生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制造性。

  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记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②能依照现实日子中平行所散发出来的美对学生举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为:

  结合日子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难点是: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同一平面”的明白和延伸。

  依照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究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运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情境回归日子,使数学与日子密切联系,数学学习日子化;在实践活动中,经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分享彼此的考虑、见解,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特质的`初步抽象化的认识。

  依照“从日子中来,到日子中去”这一新课程理念和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成三大版块:

  ㈠创设情境,明白平行;

  ㈡利用平行,发觉制造;

  ㈢拓展探索,总结提高。

  ㈠中我将其分成三步:

  1、创设情境,初步发觉;

  2、教具演示,拓展概念;

  3、分类比较,升华明白。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两根小棒随意扔在桌面上,并且提出要求:观看这两根小棒会形成哪些别同的模样?依照学生实际场景的描述和比划有挑选性的画在黑板上,初步发觉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且依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许浮现的“一根在桌面上,一根掉在地上”这一现象强调“同一平面”,并利用教具拓展平面概念:请生观看长方体上的红线和绿线(两条看似别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长),引导学生经过想象发觉这两条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揭示今天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四年级的小孩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让小孩们做这一空间想象,既是进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为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后续进展做了铺垫。继续学生观看画在黑板上的6组线,让他们在小组内举行比较和分类,讲讲自个儿的理由,经过合作初步探索平行和相交的本质。在反馈时期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别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平行,并课件展示图上望着别相交无限延长后会相交的同一平面内的两线事情,揭示平行和相交的概念,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别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㈡实际是一具知识的运用和再制造,我将其分成4步:

  1、出示图片,发觉平行和相交的线;

  2、小组交流:在日子中见到的平行或相交的线;

  3、讲出已学过的哪些图形里有平行线?并指出各有几组?

  4、动手操作,做一组平行线

  在那个大环节中,要紧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眼看(看图片)、嘴讲、脑想(联想平常见到的平行线等)、手动(运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线),进一步明白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并且尽可能制造一具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小组内的讲,集体的做,给了每个小孩交流参与的机遇,既满脚了他们交流交往的感情需要,又是一具练习语言表达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还思考到了层次安排:由有表象的运用层次,到脱离表象举行想象(回顾平常日子中见到的平行线和已学过的图形中是否有平行线)的层次,再到制造的层次(运用工具材料做一组平行线实际是一具知识的再制造)。

  ㈢中我出了如此一道习题:

  在这一题中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空间中的平面;又隐含着三条直线两两平行这一初中几何学中的理念,为学生的后续进展奠定一具良好基础。

空间与图形教案3

  教学设计说明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小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画出美丽的图形的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仅限于轴对称图形。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设计本课时,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欣赏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生活中轴对称现象。

  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理解对称、对称轴的含义,并能判断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你们记得可真清楚!)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再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板书:图形)认识新图形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剪纸:课件(剪纸)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看完了这组剪纸图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我们一起为了不起的中国人鼓掌吧!

  同学们喜欢剪纸吗?

  那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用小剪子和自己喜欢的彩色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建得又快又好。

  展示:(对折、随意、画好)

  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

  说明:这些剪纸图案有的是对折以后再剪的,有的是没对折就剪的,你们能给黑板上的图案分分类吗?

  请同学们观察这组图案,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中间有一条折痕

  老师任意拿一个图案演示再对折一次,能看到什么?(只能看到图案的一半)

  那另一半呢?

  借助手中的图片:只能看见图案的一半,这说明图案的边沿完全重合了。

  我们再一起看一看。(老师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边沿完全重合了吗?

  揭示课题

  像这样左边和右边对折或者上边、下边对折以后边沿完全重合了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中间这条折痕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我们还可以沿着这条折痕画一条线来表示图形的对称轴。演示

  你能找到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老师辅助画出来

  你们觉得对称轴有什么作用吗?

  请这些同学(任意剪的、画好后剪的)检查一下自己剪的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

  同学们真的了不起,剪出了这么多对称图形。

  二、练习:

  1.看图判断:

  2.判断手中的图形是否对称

  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对称图形看看吗?

  课件:

  第一类:自然美(很多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

  植物、动物

  第二类:艺术美(对称也是艺术家们创造的重要准则)

  剪纸、脸谱、建筑

  第三类:均衡美:(对称不仅美观,还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汽车、飞机

  设来说说你对对称图形的感受?

  板书:美

  三、小结

  你能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吗?

  孩子们,能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设计一个美丽的对称图形?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空间与图形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3.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

  4.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正确辨认各个方向。

  2.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复习要点:

  一、角的知识和认识方向

  1.复习角的知识: 回忆学过哪些角? 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独立完成第4题 校对

  2.复习方向知识 在地图上复习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看图说说相对应的位置。 在小组内说一说完成第3题第(1)小题 每人设计出几条路线,求出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比较哪条路最短。

  二、平面图形和统计图表

  1.一折并剪一剪回答问题 把一张正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几边形,它有几个角,说说各是什么角? 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 三条边,三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2) 四条边,四个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3)五条边,五个角,三个直角,两个钝角。

  2.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里涂色,绘制条形统计图。 独立想想打算怎样组织小小运动会。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结

  说一说本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最感兴趣,哪些内容感到还有困难,提出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空间与图形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页的第11、12题,教科书的第122、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9、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4、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5、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媒体: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4)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

  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9--10题。

空间与图形教案6

  一、 教学背景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一个新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的基础上所学习又一图形变换,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教科书将“图形的旋转”安排在九年级(上)学习,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将知识的学习进行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后面中心对称和圆的学习的需要.

  这节课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进社会”的理念,在学习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变换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而且增强学生对图形欣赏的意识,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材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旋转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第二课时主要解决利用旋转进行图案设计,考虑到上、下位学习具有的同化关系,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1.2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已学习了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对图形变换已具有一定认识,同时还具备了图形旋转的生活常识和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三角形全等等有关知识.

  (2)能力方面:经过7、8年级的培养,加之我校生源较好,已具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推理方面,初步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从总体来讲,归纳推理能力高于演绎推理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3)心理特征:自主、独立,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探索的方法还有所欠缺.

  针对学生上述特点、教材内容和新课程理念,我确定本节课:

  教法: 分层递进、问题式和启发式和数学实验相结合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由此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探索旋转变换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灵活应用.

  1.3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学段目标、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学生发展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变换,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在数学实验中,理解旋转变换的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二)数学思考:在经历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性质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

  考虑教材中旋转性质的得出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并没有经过演绎推理去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叫学生去测量而得出结论,由于误差,将不是很准确,为增强可信度,我选用了几何画板,同时考虑到旋转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将动态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来,我又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三、教学流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回顾反思、升华新知

  分层作业、巩固新知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空间与图形教案7

  一、复习内容

  P93~96总复习中的8、15、16、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能熟练地辨认其余7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熟练地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方向。

  2、使学生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认识角,能熟练辨认直角、锐角、钝角,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剪刀、正方形纸片1张

  四、教学过程

  方向与路线

  (一)空间与图形测量

  认识图形

  (二)复习

  1、复习方向与路线

  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5题

  (1)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2)是简单路线图的理想,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几条路线图,求出长度,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复习测量

  (1)指名说一说1分米,1毫米各有多长?

  (2)量一量,让学生用学生尺量一量自己中指和大拇指的长度,并记下来与同学交流

  (3)填一填

  (4)画一画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复习认识图形

  (1)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填空,全班交流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操作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7题。

  让学生用剪刀和正方形,按题意要求独立操作。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

空间与图形教案8

  复习内容第12册105页的“与反思”和106-107页“练习与实践”第7-11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灵活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七课时

  课前设计: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二)回顾与

  1.提问:你能说一说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口答计算公式。(板书公式)

  2.请大家回忆一下各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提问:你认为这些计算公式哪一个是最基础的?为什么?

  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表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与实践

  1.求下面各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1)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

  (2)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1.2米

  (3)底面半径3分米、高5分米的圆柱

  (4)底面周长12.56厘米,高0.3分米的圆锥(只求体积)

  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解答后提问:

  “第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能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吗?(含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

  解题以后你还有什么体会?(认真审题、正确选择方法、细心计算)

  3.填一填。

  (1)小明用小正方体魔方搭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个魔方。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小正方体的()倍。

  (2)将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切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块,并将这些小块拼成一排,能摆()米长。

  (3)圆锥体的底面积缩小3倍,高扩大3倍,体积()。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学生填空后说说想的过程。

  4.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体沙坑,长5米,宽1.8米。要填40厘米厚的沙,每立方米沙重1.5吨。这个沙坑大约要填沙多少吨?

  (2)学校有一个圆柱形状的储水箱,它的侧面由一块边长6.2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围成。这个储水箱最多能储水多少升?(接缝略去不计)

  (3)一种计算机包装箱,标明的尺寸(单位:mm)是380×266×530。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做这个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用计算器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提问:第1题求需要沙子的重量,先要求出什么?第2题呢?第3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拓展与延伸

  讨论:圆柱的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

  练习:一个圆柱体铁块,侧面积是79.128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五)课堂

  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在复习过程中,你觉得还有哪些困难?

  (六)布置作业P106—107第9、11题。

空间与图形教案9

  复习内容:

  线与角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线。

  (1)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①画一画。

  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

  ②说一说,填一填。

  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长是否可以度量长度

  直线

  射线

  线段

  (2)复习垂线、平行线。

  ①学生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

  完成后,请学生介绍画垂线、平行线的方法。

  ②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想一想。

  A.什么是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

  画图配合说明:

  B.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处处相等)

  画图配合说明:

  C.对垂线和平行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角:

  (1)复习角的意义。

  ①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2)复习角的大小。

  ①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

  画图配合说明:

  ②比较大小。

  图中∠1和∠2哪个角大,大多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3)角的分类。

  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并说出它的度数或范围。

  图略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等于180度

  周角:等于360度

  (4)画角。

  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以下各角。

  90度45度38度125度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练习画角。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A.利用三角尺画特殊角的方法。

  B.利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二巩固练习

  十九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有哪几种角?

空间与图形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重难点:

  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本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逐一地来复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二)回顾整理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

  (2)全班反馈。

  指名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顾整理板书。

  2、交流反思。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你能分别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玛?

  (2)你认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的公式,求表面积用表面积公式,求体积要用体积公式。

  ②要注意单位统一,当长、宽、高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

  ③在求与表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报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分层练习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11、12、13、14、16题。

  课堂小结课外

  拓展

  (四)课学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找们整理和复习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部分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轴对称

  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变换起止位置

  旋转点

  方向

  角度

  特征: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

  关系:

  长方体S=(ab+bh+ah)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S=6a2

  长方体V=abh

  应用体积

  正方体V=a3

  正方体V=a3

  容积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3

空间与图形教案11

  课题: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第12册100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课前设计:

  (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2

  分

  米

  2分米2分米

  (四)全课: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人。

  研究结果:以"圆形地下管道好处多"为题,写一小小科学报告文章。

空间与图形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3)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4)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

  6)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空间与图形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图形拼摆,体验拼图游戏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合出不同的图案。

  3、通过观察各种组合图案,了解组合的方法。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形形色色)、磁性板、各种几何图形拼版幼儿人手一份、小红人、小蓝人纸偶两个、老鼠、猫、蝴蝶、花、大卡车的几何图形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具中的图形版,幼儿认识图形并简单拼组。

  1、出示几种图形版,带领幼儿复习几种图形的名称。

  2、给每组幼儿提供若干图形板,请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拼图。

  请幼儿任选两个图形板,尝试拼出一幢小房子。

  请幼儿说说用了哪两个形状拼出了房子?

  请幼儿用更多不同的图形拼摆房子,并说出用了哪几种几何图形。

  二、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初步观察了解各种图案的组合方法。

  1、出示小红人、小蓝人纸偶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今天有两个小朋友要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他们是谁呢?(出示并介绍小红人、小蓝人纸偶)

  “今天他们要玩一个好玩的.拼图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要拼什么呢?”

  2、出示用不同图形组合而成的老鼠图案,提问:

  “这是什么呀? 是用哪几种图形拼出来的呢?”

  幼儿观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小蓝人用XX形、XX形拼出的小老鼠,拼得真好!可小红人一看,不服气了,他决定拼一只比小老鼠更厉害的小动物!会是什么呢?”

  3、展示用不同图形组合而成的小猫图案,提问引导幼儿猜测并观察。

  “这是谁?(小猫)小猫又是用哪几种图形拼出来的呢?”

  幼儿观察、回答后,教师小结:“原来小红人用XX形、XX形拼了一只比小老鼠更厉害的小猫,真棒!”

  4、展示蝴蝶、花的图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两个图案分别由哪几种几何图形组合而成。

  “小红与小蓝他们两个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决定不比赛了,他们要合作拼出更美丽的图案来。”(出示蝴蝶和花的图案)

  “谁来说一说蝴蝶和花是由哪几种图形组合起来的呢?”(可以考虑请两个好朋友上来分别讲述蝴蝶和花的组合方法)

  5、展示大卡车的图案,设置情境并引导幼儿尝试独立拼图。

  “最后,小蓝人决定要拼出一辆大卡车,我们来看看,他用了哪几种图形?”

  (幼儿观察并集体回答。)

  “大卡车拼好了!糟糕!这儿有一座小山坡,大卡车爬呀爬,怎么也爬不上去,怎么办呢?”(启发幼儿想办法)

  “请小朋友来帮帮小蓝人,拼出一个东西来帮助小蓝人的大卡车爬上山坡!”

  幼儿拼图,教师巡回指导。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拼了什么图案,用了哪几种图形。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习

  A组:幼儿独立操作组

  教师出示用不同图形组合而成的汽车图案,请幼儿拼出比汽车更快的交通工具图案。

  B组:幼儿合作操作组

  两两合作,拼出一幅图画。图画上的图案一定要是两个好朋友。比如:蝴蝶和花。

  四、PPT展示生活中的几何组合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寻找生活中的几何组合图形,活动自然结束。

空间与图形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提出要求

  ①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②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④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

  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并板书。

  a相交(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相交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不相交(当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巩固练习,反馈校正

  完成教科书第100页“练习十九”

  1.完成第2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先分小组说,再全班交流

  2.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再独立思考,最后指导学生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说明。

  3.完成第4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一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通过两个点呢?再指导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最短的知识说明

  4.完成第5题:指导学生说思考过程时,师着重指出:因为从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是最短的,因此从A或B点出发,连通主管道的小管道应该与主管道相应部分垂直。最后让学生独立操作。

  三、拓展延伸,整理反思

  1.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角?你能填写下表吗?学生独立做好后全班交流。

  2.师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上面的各种角,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后,师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第6题学生独立填后反馈校对。

  4.画角、量角器量角

  (1)让学生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师让学生尝试画45度和135度的角各一个,在用量角器量,并让学生对比,这两个角画时和量时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第7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空间与图形教案15

  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

  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和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空间与图形教案】相关文章:

空间与图形教学反思03-09

《图形宝宝》教案08-29

图形创意教案07-23

图形联想教案06-23

美丽的图形教案06-11

《图形分类》教案10-01

图形的家教案06-30

图形的旋转教案02-19

《图形的旋转》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