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6 10:03: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但基本思考方法是一致的,重点让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拓宽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说不出算式的含义,如张子文、徐宏鹏,需个别辅导,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结果直接口算,正确率不高,需强化要求。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2

  新授课的学习。我先用课件出示2个信息,一共有480个羽毛球,有8个盒子,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明白可以求出每盒有多少个?再出示一共480个,每筒装6个羽毛球,再让学生提问,学生知道可以求出可以装多少筒?接着出示三个信息,我们班分成3个组,每组12人,一共植树144棵,你能根据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也比较好,通过这样的练习主要让学生能找到相关联的数量关系。接着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接着把“ 想想做做”来完成1、2、3。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

  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我都板书出来。如:224÷2=112(本)112÷4=28(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就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

  还有我没有设想到的是我课堂上与学生练习时发现都是可以通过连除或先乘再除来解答的,但是课堂作业5、6、7三题第一步用乘法来解答是不合适的。如第5题就是3只燕子2天一共吃害虫780只,求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害虫?就有学生先用2乘3,再780除以6,其实应该在前面练习中放入一题,让学生比较与体会,这样学生解答就比较会有方向。打算在下面的`练习中加强这方面的比较。

  最后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一节《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用连除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相当于旧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本节课的整个内容包括一道例题和“想想做做”的7道练习题,还有一道思考题。整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小黑板出示三道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1、有三组学生植树,一共植了12课,平均每组植多少棵?

  2、5本笔记本共20元,平均每本笔记本多少钱?

  3、有三组学生去植树,每组有4个人,总共植了36棵。

  问:

  ①一共有多少人去植树?

  ②平均每组植了多少棵?

  前两题我是要求学生齐读题目,然后指名口头解答,第三题在解决两个小问题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说出要选择哪些相关问题。

  然后出示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接下来开始新授课的学习。我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然后我添了个条件:一共有224本书。然后我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当学生提到“平均每个书架没层放多少本书”时,我马上卡片出示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接着我把224该成448,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说明:不管数字怎么改变方法是一样的。最后做了两道练习题。

  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尽管本节课上下来相对流畅,但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抓住了重点但没有突出重点。

  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这个最好要板书出来。如:224÷2=112(本)112÷4=28(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最好要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

  第二:形式单一。

  这里我所说的形式单一包括两个方面:一、说理方式的单一。说理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练习形式的单一。我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板演,最后说理,比较模式化。可以换种形式来完成练习,如口答的形式。再者就是在说理的时候,不一定要根据算式说出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教师先规定先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列出式子。

  第三:我的一些“通病”。

  之所以说是我的“通病”,是因为都是些我比较容易犯的问题,跟我的教学经验有关,跟我的对教材还不是吃得很透有关。

  1、时间的把握。前面的复习铺垫时间显得稍长,应该控制在五分钟以内,那么全班的读题可能可以略去,只要学生看题解答就可以了。既然前面已经超时,那么要调配好下面的时间。正因为没有做好这一点,同学们的练习时间就短了,也许就没有达到巩固的效果。

  2、让学生说多一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说理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说的.疙疙瘩瘩的时候,我总是怕他说不出或者说不好,于是还没有等他说完就总是急着去帮他完善他的语言,其实要相信学生能说好,要把机会留给他们,也就多等几秒钟的时间。

  3、利用好课堂生成。本节课有三处生成的地方,我都没有处理的很好,显得有些生硬和牵强。一处是当我问“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吗”,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假如有4个书架……我没有等他说完便说“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是……”这里我不应该直接否定他,可以说“我们看图上是4个书架吗”可能这样处理会好一点。二处是当我们算出例题的结果是28本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跟我说:书架上明明只有25本书。这使我有点措手不及、哭笑不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我的引导不当,使他注意别的地方去。三处是一道关于吃药片的练习题,用共150片去除以每日3算出来的结果的单位是什么有点争议,我本应该马上收拢告诉大家这样做是讲不同道理的,所以我们一般不用这种方法来做,可是我还是问了下去,于是各种答案都有,造成不必要的争议。

  说着说着,竟觉得有种说不完的感觉。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着,但我想只要能够意识到,我一定可以慢慢地克服,以不断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8-29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09-0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5篇04-19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5篇)06-17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5篇)09-0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汇编15篇09-03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3-23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0-04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