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2 15:30: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近似数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似数教学反思(15篇)

近似数教学反思1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近似数教学反思2

  “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探究,策略多样。

  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回顾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 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做到“细心精准”。

近似数教学反思3

  我讲了些啥啊!!果然没有跟老教师请教研讨过就直接上的课程就是不行。等下午我再请教梅梅老师或者向红老师。我先记一点我自己想到的反思吧。

  一、学生暴露的问题

  1、没真正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我没有把近似数的定义明明白白的点出来!!所以孩子不理解,听的迷迷糊糊的。比如四班的学生,我让他们举个近似数的例子,问他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近似数的用法,有个孩子起来说:“我的爷爷大约67岁。”听得我当场崩溃,但是我没意识到,是我没点明白近似数是什么。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的数,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近似数。知道是“整千、整百、整十”这样的数,学生就不会把近似数说成是准确数了。

  解决方法:

  下节课的时候再描补描补吧。首先要再次明确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定义:准确数就是实际的、准确的数字,而近似数是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其次要多多举几个例子,如895的近似数是900,5510的近似数是5500等等。

  2、没明白近似数的用法

  近似数的用法我也没明确点出来!我服了我自己。近似数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如记不清、或者不需要说得很准确等),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这里我举的例子里隐约透露出了这个意思,但是我没有点破那层窗户纸,比如,我说小张知道了我们学校有1496个学生,转述给他人时,小张忘了具体的数据,但是她记得近似数,就可以传达给他人大约的数据。这里要点出来,这种就是不需要把数据表达的非常准确的情况,只要是类似这样的情况,都可以用近似数表示。

  解决方法:

  这节课我采用了一个倒推的练习形式,既让学生通过近似数猜准确数可能是几。但是,其实应该先练习正推的形式,即我给出一个准确数,让学生来判断它的近似数。在这个练习形式的一开始,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不让学生直接说近似数,而是从几个近似数中做选择。比如课后练习第一题,就是让学生从两个近似数中选择最合适的:胶州湾海底隧道的海底部分长4930米,那么我们可以说海底部分大约长(①4000米②5000米)。在这里,学生应该选择5000米,而老师一定要根据回答追问为什么,直到引出这个原则:选择近似数要与准确数很接近,差的太多,就不是近似数了。之后,可以再进行倒推的练习形式,我可以给出一个情景,让学生来取近似数,比如我吃了26个葡萄,取近似数的话就是我吃了大约30个葡萄;我现在的年龄是27岁,那我就可以说我今年大约30岁。

  二、这节课还算有可取之处的地方

  1、倒推环节自我感觉设计得还可以

  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在各种情况下近似数和准确数之间大约差多少是比较合适的,举了这样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买了一袋子桃子,里面大约有20个桃子,请学生猜一猜里面实际上可能有几个桃子。学生们回答的还是很热烈,有的人说的是超过20的数,有的人说的是20以下的数,但只要离20不远,处在15至24这个范围内,近似数就可以取20。这个联系下节课还可以加一个判断项目,比如我可以接着这个桃子的题目问,那里面有没有可能是12的桃子?学生们会说不可能,我就要问,为什么?多次追问,就可以引出,12这个数字距离20太远,要取近似值的话,应该取10而不是20。

  2、用数轴来表示了取近似数的`原则

  上课的时候,我用该班的人数来举了一个例子,我说,我们班一共44个人,我如果对别人介绍我们班人数的时候忘了具体的数字,那我可以跟他说我们班大约有几个人呢?有的学生说40人,有的学生说大约50人,我把这两个数字都写了下来,问,我们现在有了不同的答案,咱们来看看,谁更合适?学生们说40更合适,我问,为什么呢?学生们回答,因为比起50,40距离44更近一些。他们其实说的都很对,而为了让这个原因更清晰直观的呈现,我画了一个简易数轴,如图所示:

  我问学生,如果44和40的位置如图上显示的,那么50应该在44的哪里呢?学生们回答说是后面,我又问,那大概要离的多远呢?学生们就能答出来,从44到50之间的距离要超过从40到44之间的距离,位置应该大致如下:

  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44距离40更近,所以要给44这个准确值取一个近似值的话,应该选择40。

近似数教学反思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习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习,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平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反思】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片断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题: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近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习。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近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二)小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反思】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片断三】

  独立学习,掌握知识。

  (一)教学例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近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片断四】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近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近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近似数教学反思5

  已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近似数教学反思6

  在复习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近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近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习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近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近似数:二、求商的近似数。

  1、回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近似数。孙艳花了近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近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近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近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近似数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它的知识基础是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以及小数除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只要明确在求商的近似值时,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四舍五入即可,因此新授时只要通过例题着重强调这个新点,然后再围绕新点进行练习就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也就是所说的“以旧带新”。

  我将例题讲练的时间进行了压缩,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后面的巩固练习,同时增加了一道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在学生进行解答时,其实也是在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要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教师的.每一句话,所出示的每一道例题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细心的研读书中的每一个例题和练习,保证读懂它们的意图为止。同时,只是读懂还不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的结构,能够使学生按照思维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实行起来,还是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这也正好提示我自己要做一个教学上的“有新人”。

近似数教学反思8

  师: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同学们都知道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生:能!

  师:请在你的自备本上写写看!

  (生试写)

  师: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几万?(指答)

  生冬: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冬:我是这样想的:要求男性人数接近四十几万,就要看万后面一位千位,千位上是四,不满五,就把尾数舍去,所以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生烨: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

  师:喔,请大家听听烨是怎样想的!

  生烨:我是从个位看起的,个位上是四,不满五,舍去;十位上是零,不满五,舍去;百位上是二,不满五,舍去;千位上是四,不满五,舍去。所以男性的人数接近四十八万。

  生窃窃私语:好像都对的

  生勇:我觉得烨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把484204换成484904的话,就不对了!

  师:怎么不对了?

  生勇:484904应该接近48万,如果按烨的想法的话,就变成接近49万了。

  (师板书生勇的想法)

  师:484904更接近48万还是更接近49万?

  生:更接近48万!

  师:为什么?

  生:因为484904比48万多四千多,而比49万少五千多。

  师:所以应该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独立思考前提下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新的生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按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它强调教学中的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于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与交互教学。课标中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更深了。

  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发挥教师期待效应,会使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飞到成功的彼岸。而学生的成功又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师生长期努力而形成的。要注意从细微入手,持之以恒。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这里所说的听不但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更要用心听同学发言。只有这样,才具与同学交流的条件,有的学生往往只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漫不经心。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伙伴发言,因为同学发言能反映同龄者共同的心声。并请其他同学做出评价,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其次,培养学生主动说的习惯。开学伊始,我就要求学生们要敢说,人人说,大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很愿意这样去做,我看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于是,我就萌发了培养学生自主交流的想法。有一次,一个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后,另一位同学在下面小声说不同意他的想法。我抓住了这个机会,请这位同学大声与前者进行交流,随后,又有同学加入到他们的交流之中。我对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大加鼓励。在以后的数学课中,这种互相交流的形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我想和XX同学交流一下,我认为XX同学说的不对,我想给XX同学补充一条,这样的话语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之间出自内心的评价往往比教师的评价更易于被接受。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暂停的手势或者同学发言后主动报以的热烈掌声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评价。这些评价虽然没有齐刷刷的掌声或异口同声的你真棒那样壮观,但是它的实效性显而易见,在其间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会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在情感上做好了学习准备的基础上,顺势将探求知识的过程推给学生。在情感内动力的推动下,再借助他们已掌握的现有的知识经验及各自不同层次的生活实践经验,选择各自不同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他们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记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那么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则成为中心议题。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所以它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和个体的思维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和省略,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1.复习铺垫在复习铺垫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我出示了一些整万数和一些非整万数,让学生先通过读数和写数发现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效果很好。2.课前预习我认为课前预习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使好学生在学习时更有自信,不好的学生先预习如果不懂经过第二天老师的点拨会豁然开朗。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时候教学效果非常好。我以身体里流淌着很多血液,在血液里有很多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你知道白细胞和红细胞的作用吗?学生由于课前已经预习所以说的非常好。然后我又问你知道一小滴血液里含有多少红细胞和白细胞吗?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我自然而然引出万以内数的改写。3.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在教学亿以内数的改写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并让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一个孩子说:“把各级的四个零去掉改写成万字”。我及时表扬并强调顺利的完成了这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例6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亿以内数的省略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例6,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太阳的呢?出示地球和太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我怕学生不会就一步一步的引导,问题是地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就是让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虽然程度好的同学掌握了方法,但是在学习程度不太好的同学却似懂非懂。反思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让学生先尝试完成,在集体交流订正,这样教师在巡视时可以把错的和正确的都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去判断讲解,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是一定会比我的这种方法效果好。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不方便,需要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白三点,一是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是什么意思,二是哪样的数适合改写,哪样的数适合用四舍五入,三是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这样可以使好学生在学习时更有自信,不好的学生先预习,如果不懂,经过第二天老师的点拨会豁然开朗。课中,通过老师举的例子,在小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很快明白了改写的意义。

  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极少数学生对改写与省略尾数的联系与区措施别不太了解。所以下次教学中,我会强调并让学生明白改写只改变数的计数单位而不影响数本身的大小,用等号;而省略尾数后改变了数的大小,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用约等号。

近似数教学反思1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再到这两年我们学校大约投入多少钱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一堂课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总是保持着比较兴奋的状态,时而交头接耳,时而议论纷纷,时而面面相觑,时而恍然大悟、开怀大笑,师生皆全情投入,宛若一场趣味盎然游戏。

  (2)丰富教材内容,源与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新课标强调数学内容增加密切联系生活、反映数学发展的新内容、新思想。教材知识只是一种学习的资源,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补充和发展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其它学习资源。我在本课教学中,将学生找到的一组数据作为教学素材,展开教学,充实了教材内容,又不拔高要求,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新知奠定了基础,真正让数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

近似数教学反思11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习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近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以及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 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近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近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近似数教学反思12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二年级各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级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我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于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在哪见过或听过?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家用电器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接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近似数教学反思13

  师:(出示统计表) 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城 市 名 称 小 学 生 人 数

  A 91995

  B 94955

  C 95955

  D 98955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A城市小学生最少,D城市小学生最多。

  生2:我知道这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后三位数都是995,万位上都是9。

  生3:我知道这四个城市的人数都比9万多,都比10万少。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这些数据都是经过认真调查统计获取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都是准确数。(板书:准确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说得这样准确,而是主说出大约是多少。例如,我们班有67人,大约是几十人?

  生:大约是70人。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67人接近70人,所以大约是70人。

  师:像这几个城市的小学生分别大约是多少万人,为什么?

  生1:A城市大约是9万人,因为91955接近9万。

  生2:B城市大约也是9万人,94955也接近9万。

  生3:C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5955接近10万。

  生4:D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8955也接近10万。

  (师进而引出“近似数”和“≈”,板书如下:)

  91955≈9万

  94955≈9万

  95955≈10万

  98955≈10万

  师:刚才我们把这几个数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为什么有的约等于9万,而有的约等于我10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几个数只有千位上的数不同,千位上是1、4,近似数是9万。

  生2:我有补充!千位上是5、8,近似数是10万。

  生2:我发现这几个数的近似数与千位上的数有关系,如果千位上的数比5小,这个数就更接近9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是9万;如果比5大或等于5,这个数更接近10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就是10万。

  师:同学们说的太妙了!如果把一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千位上的数,如果小于5就舍去,如果满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后面的数舍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舍五入法”。

  生1: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如果千位上是5,而这个数不是95955,而是95000,我觉得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就不能“五入”了!

  生2:但也可以是10万!

  生3:我认为既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师:能讲讲道理吗?

  生1:因为95000比9万多5000,比10万少5000,它既接近9万,也接近10万,所以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生2:因为95000离9万和10万一样远,所以说它的近似数是9万行,是10万也行。

  师:你们说的还真让人信服!像95000的近似数,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

  ……

近似数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近似数教学反思15

  《商的近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习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2)没有认真备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总结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平时业务学习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取长补短。

【近似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09-06

近似数教学反思06-10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4-11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4-11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6-25

求近似数教学反思03-03

商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1-29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4-15

近似数教学反思(精选23篇)09-25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