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4 16:37: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艺术教育被忽视。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拿我从事教学的学校来说,音乐器材只有一台脚踏琴、一台电子琴。而美术器材只有闲置很长时间的画夹,像颜料等必要美术用品都十分短缺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加强硬件建设。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

  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诚然,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仍需教育各部门负责人员共同努力,乘课程改革之东风,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 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2. 你学懂了什么 。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 拨云见日 的功力,给人以 神龙见首不见尾 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 零起点 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 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 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4. 你真棒 。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 牛顿 ,夭折了一个 爱迪生 。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 温柔杀手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 你们都有一定道理 你们都很聪明 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 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 情感 。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 充满情感的我 ,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 燃烧的岁月 !

  2、尊重 需要 ,注重 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 我要学 我想学 的积极教学气氛。 激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 变苦为乐 。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 情 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 催化剂 ,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 交流的课堂 。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 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 交流 的课堂,实现 文本对话 、 师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

  (三)给学生一个 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 展示自己 。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 请、清、情、晴 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 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3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汉字输入和文字处理已成为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字输入在我们学校是三年级的内容,而从开学初四年级同学的表现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文字输入指法正确而输入速度比较快的都是家里有电脑,经常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也基本如此,由此我思考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拼音的要求:

  新课标对1、2年级学生在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也就是说新课标在拼音上的要求是认读,而不要求会写。

  而在学习文字输入时,学生使用“智能ABC”——拼音输入的一种,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拼音的掌握既要会认会读还要会写,这就与新课标的要求有所出入。况且三年级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已不太接触拼音,这就给我们的文字输入教学设置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同学不会拼音或者很生疏,特别是在输入er、ao、yue等字的时候,学习好的同学也有困难。

  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跟不上:

  一二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刚开始知识学习英语中的基本对话,对于单词的拼写以及26个英文字母都不做要求。而我们在电脑中输入文字首先就要认识键盘上的'大写字母,毕竟这些字母和学生学过的拼音是有区别的。学生不仅要认识键盘上的字母,还要学生能熟悉每个字母的位置,这样才能在文字输入的学习中既有正确的指法,又有一定的速度。而这些要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很难达到。这就是学生学习文字输入的另一个障碍。

  实践的时间不多: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多实践、多操作。信息技术的课时安排是每周一课时,在学习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利用上课的时间来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只能利用回家的时间进行复习或练习,而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就会在这一个星期中把所学的内容渐渐遗忘,这就造成了个别有条件的同学在操作、输入方面很熟练,形成学生之间强烈的反差。

  上述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文字输入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大。因此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合理安排,借助一些打字软件,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玩中学会熟练输入文字,并定时的做一些复习练习,希望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有多提高。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小学教学》这本书,从此,它就成了我枕头下面压着的常读书。《小学教学》收集数学名师与普通教师中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教学分析、教育随笔的教育杂志,可读性很强,因为每一篇文章都贴近我的工作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常常能从中找到答案、受到启发。从中认识了朱乐平、张齐华、刘加霞等当今活跃在数学教育界的`名师,经常为他们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叹为观止,退而想:为什么自己就没能想出这样的点子呢?

  每期收到《小学教学》,我会第一时间关注其中的“人物聚集”。“人物聚集”是封面的人物,通常是一位屡次在XX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人物聚集”中一般会有这位教师的成长历程、一个优秀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以及同行友人对其评价。我常会幻想,什么时候那上面的人物会是我呢!可现实是,两次的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我都止步在镇里的二等奖,无缘区里的比赛。我一直很渴望能有位名师带领我,就让《小学教学》成为我的师傅吧,带领我走向更高的台阶。

  很认同一位教师在评课中说到的“能否上好一节课,实际上是由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淀的教学文化决定的。所以,我们向吴老师(吴正宪老师)学习的,不仅是学她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学她的如何去积累自己的教学文化,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面临的形式却不容乐观。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可以说,音乐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受教学设备、师资等实际情况的影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学设备和设施还达不到要求。近期,教育部门对某省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抽查,主要就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是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是否齐备;二是师资配备是否到位;三是能否按照《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开齐开足音乐课。结果显示,在被走访的85所学校中,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设备欠缺,尤其像专用的音乐教室、音乐教学配套挂图、教材配套录音带和教学用键盘乐器等,没有一所学校能完全达到国家《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很大差距。

  其二,师资配备情况参差不齐。首先,乡镇学校音乐教师比较缺乏,城市学校音乐教师又过分集中,许多音乐教师即使分配到乡镇学校,也会千方百计调到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这不利于城乡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许多乡镇中学几乎就没有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而兼职音乐教师不具备音乐教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并且许多学校是班主任教师兼代音乐课,或者是爱好音乐的老师承担音乐教学任务,音乐教学时间、质量能否保证不得而知。

  其三,课程建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仍然沿用以前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广度,轻深度;重传统,轻创新。同时,许多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对音乐课程的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反映在工作中,就是对学校的音乐课教学不闻不问,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认为音体美等课程的开设挤占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这种为了提高升学率,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音乐教学也就走了过场。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其一,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封闭型的音乐教育改造成为开放型的音乐教育,要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用音乐吸引学生这种最自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在学习音乐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学习的特点,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应该摈弃那种传承式的学习方法,利用构建式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其二,音乐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就是说,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6

  合作学习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确实能到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艺术修养,是一门不枯燥乏味的学科。合作教学与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和谐、充满艺术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我平时的授课中,我也使合作教学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以下以实例来说明美术教育中的合作教学。

  在二年级的一节《泥塑》课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进行制作的.教学方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动手塑造能力,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

  2、知识与技能:运用压、剪、滚的方法进行泥塑造型,掌握面具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教学,直观教学。

  教学重点:用泥塑造型面具。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工具和造型方法对面具的夸张设计。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我把这节课设计成用泥塑造型一个面具。面具具有夸张、怪诞的特点。利用孩子们平时都喜欢玩的橡皮泥来进行塑造面具造型。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人为一组。在每组的桌上摆放这节课需要的一些用具物品。在讲授完知识点后,学生进行操作。

  首先,每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自己小组所要塑造的面具造型是如何的?还有利用什么工具和方法进行塑造。如果每个人各自做一个面具,那么他的想法肯定有局限性。

  其次,通过小组的讨论分工之后,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更为丰富。一个小组讨论下来结果是:一个同学制作面具的外轮廓,进行搓——捏——压的制作方法。另一个同学制作面具的五官,第三个同学制作面具的装饰。这样子一个面具通过三个人的制作拼成一个造型。体现了三个人的想法。

  最后,由小组决定一个成员上来介绍自己小组塑造的面具造型。把多人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叙述,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通过这节课小组合作教学之后,我发现首先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充分利用了时间。不会因为学生没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而沮丧,也不会因为想不出画什么、做什么而傻傻地呆坐着。甚至,在合作过程中,也教育学生如何良好的进行合作,不会因为工具等一些摩擦而争吵,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过分地考虑自己,但在合作教学中,就能弥补这一方面的缺点,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所以,合作教学在各个学科中同样也适用,在我所举的例子中,合作教学在我所上的美术教学中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约了时间,不会因为时间原因而影响了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同样也适应,比如:读一篇课文,让学生分角色的进行朗读。不光能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上课效率。

  美术教育中的合作教学实破教学重点、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当遇到问题含有多解性时,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7

  上世纪末,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国家将师范教育全部纳入了全国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型。小学教师培养开始了由中专层次向专科、本科层次转变。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开始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使其具备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成为各个高等院校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强化“师范性”为基本特征的中等师范培养模式逐渐边缘化,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泛化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品格。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理论教学备受关注,而实践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局面带来的后果是: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与小学的实际需要渐行渐远。因此,当下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师范教育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所谓理论教学,即通过理性的灌输与启蒙,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则包含了各种技能课的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科研、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

  由于教育是实践应用性专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在师范教育从三级培养体系转变为二级培养体系,其内涵扩展为教师教育并走向专业化以后,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已经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师培养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成为当今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实践教学在师范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师范生教育能力,并能让高师学生步人工作岗位后,更快向教师这一职业角色转变。具体表现在:

  1.强化专业意识,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信念。

  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学生能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平凡与崇高,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深厚情感,树立为之奋斗的信念。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显然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所能赋予的。从康德开始,情感和信念就被从知识论的范畴中排除出来,归属到实践范畴中。所以要想完成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心理准备,实践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2.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教学是从课堂到课堂、书本到书本,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能构成一个整体,即组成为知识群,成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彼此分离、理论脱离实际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技巧,丰富个体的实践知识。

  单纯依靠传授现成知识而不发展知识,是培养不出所需人才的。优秀的教师或者有经验的教师,绝不只是现成知识的说明者,而是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解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正是理论化的系统知识与个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综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

  4.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工作。实践教学不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未来教师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师范生的认识建立在内容丰富、实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在参与教学实践、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确实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三、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现状

  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从目前来说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从观念到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形式较少,时间安排较晚。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仍然仅限于一次突击性的教育实习以及为数不多的教育见习和参观,教育实习构成了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中的一个月来进行的。师范教育课程计划安排也遵循着传统的做法,即倾向于一个个顺序安排师范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实习。这等于向学生示意理论学习与实习是两项有区别的活动,从而维护了以“模仿”为主的培训模式的教育实习的原始观念。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和教育实际相结合。因为这种安排背离了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来说的另一重要目标——为他们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检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书育人职责技能的机会,直接后果是即使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了问题,也只能带着这些问题走上工作岗位。此外,由于学生从未进行过其他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也给教育实习带来不少困难,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不够周密。

  随着大学扩招,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实习安排是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在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漏洞。模拟教学也往往只是给学生一部分内容,让他们去挑去讲,而缺乏模拟前的详细指导及讲完后的深入探讨,往往使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3.教育实习时间短、范围窄。

  作为教育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实习在我国师范院校中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实习太短,内容形式单一,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实行的集中实习时间6—8周很难保证教育实习的良好效果。其间,只能让实习生讲几节课,配合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较好的还可能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而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等,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难以帮助实习生对教师职业活动获得全面的了解,也难以实现教育实习对实习生的一个重要目的——精确与巩固理论知识,获得教师职业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实习时间不充裕,与不断扩大的教育内容及不断提高的教育实习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成为现阶段教育实习的`一个致命弱点。

  4.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多数是在临近实习前才落实实习点,而缺乏被美国教育界称之为“入门学校”的那种教育实习基地。大多数院校是“扫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与小学关系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并结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论缺乏生长成熟的土壤,学生更难以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体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缺乏科学的指导。

  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以获得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目前教师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总体比较薄弱,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师自身的原因。相对而言,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比较“外露”,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对学生训练能够提供良好的指导。按理说各科教学法在训练技能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因为它与学科专业、实习有直接联系,而且课程又是各系自己开设。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法”中无“法”的课程自身相关,也与教“法”者不懂“法”有关,有的学科教学法教师甚至从未教过小学,这哪里还谈得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心理学、教育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其他各科教师头脑中毫无技能训练的示范意识和指导意识,是高师院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6.缺乏严格的考核。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第四条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要从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它对四大部分训练内容(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别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其他训练内容的考核有的学校恐怕连细化的考核标准都没制订,更谈不上严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评价、激励、反馈等功能。通过考核检验师范生职业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评价高师教学工作成效;通过检验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们加强技能训练,同时也促进高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可是我们未能做到严格考核,几乎使这些功能丧失殆尽,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四、开展有效实践教学的策略

  1.加强高等院校与小学的校际联合,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积弊,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高校与小学之间存在隔阂,没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失去了赖以展开的平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当地中小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新教师,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开展合作研究,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参与合作的中小学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这种学校强调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也应该在高师教育和小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实践教学方面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指导、学生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地展开。

  2.打破单一的实践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实践体系。

  传统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安排上分布零散,没有系统性、规定性,直到最后的集中教育实习阶段才略显规范性,但时间安排得并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连续性、渐进性全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从师范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同时,它在时间安排上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渐进性特点。先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一系列实践环节(如:熟悉学校环境的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见习、模拟实习、试实习等)来减轻教育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及忧虑感,使他们逐步适应教师职业生活,然后才真正进行实战演习的“教育实习”。

  3.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全面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教育实践绝不仅仅是听一两节课、主持一两个主题班会这么简单。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变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必须打破旧有的思维格局,站在未来教师的岗位上全面审视实践教学的内容。概括地说,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观摩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和整体性教育实践等8个方面,这8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对未来教师职业的全面覆盖。

  4.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根据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种考核机制应该包括确立操作性较强的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组织程序标准、建构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这些标准的建立,将实践教学纳入严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对教学实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积极探索有关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的质量。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8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甚至中学生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小学开设英语可以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开阔眼界,扩展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国际意识。它有助于思想情感教育,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国际性也有民族性。

  从事第一线英语教学,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否则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反思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直以来,人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固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课堂、教师、书本,特别是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世界世纪之门,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随时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创造了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再也不会枯燥。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9

  在我们班有些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天班会课,我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我突然意识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面上的纸团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没进来,我们要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

  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同学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走上座位去了;第三位,也是我班学习较差的宋剑同学,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了起来。于是我带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脸上也掠过一丝微笑,并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捡纸屑的宋剑同学,从此,教室地上看不到纸屑了。

  教育机智的突出表现为因势利导的`教育艺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是利用因势利导的教师机智引导和激发学生认识并改正乱丢纸屑的坏习惯,树立了班级的正气。

  教育机智中的因势利导艺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只要我们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就有可能发现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第二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给予学生比较多的关注,才比较客观地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尊心才不会受到伤害,蕴藏在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才会被激发出来。第三,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发现,在瞬间捕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临场表现的积极因素,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朝着良性成长的方面发展,使学生美的一面得到展示。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0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1

  一学期又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

  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2

  来自湛江的洪小灵老师教了《做个受欢迎的人》,我觉得选材非常好,利用芳芳和丹丹两个小朋友在旅游的表现,教育小朋友出门旅游注意要:守时、安全、谦让,之后,迁移到生活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礼貌、礼仪的教育。

  我觉得,老师讲授这篇课文受到课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真真正正的受用。

  1、广东作为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属旅游大省。假期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全国各地旅游。尤其广州和西藏通了火车,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和四川也是跟广东相邻。很多学生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老师未必接触到。可是通讯发达,众多学生上网查阅的资料也很丰富,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来解决。

  2、估计学生会提出“衣衫不整”算不算没礼貌?——的确是的。“衣衫不整”并不是说衣服高档与否,而是有没有干净整齐。例如,扣子没扣好,裤腿卷着没放整齐,头发没梳好,穿拖鞋出门,胡子拉渣,穿背心……都算“衣衫不整”。一般说来,见客人或者去作客,都要打扮工整,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尊重人与否还包括行为: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如果行为不端,对方会觉得不被尊重的。

  3、也有孩子会疑问:平时跟大人去酒店饮茶、吃饭时候,我们这些孤独的独生子女有伴玩耍了,在酒店开心追逐算不算不讲礼貌?——是很没礼貌的表现,一是安全问题,服务员端的是热汤热菜,万一被撞翻,就很危险了。还有大人们在商量一些事情,被小孩子在旁边吵闹,也是很扫兴的。所以,在酒店适宜安静地坐着,除非酒店有可以活动的场所。

  4、上学经常迟到是不是没礼貌?——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上课,经常迟到,是会影响大家的注意力,不单纯是耽误你个人功课的问题。所以,影响别人也是不礼貌的表现。同样,人家午休、太晚打电话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上下楼梯太响等行为都是不礼貌的,种种不考虑别人的行为,都不受人欢迎。

  5 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书叔叔阿姨宠着爱着,时时被关心处处被照顾,家里有好吃的就让着孩子,有困难孩子不用分担。在家里是“中心人物”“宝贝”,凡事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把人本性的“自私自利”“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是,孩子最终是社会人,在社会中就不是家人宠爱的“宝贝”。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责任”人:有礼貌、守时、信守诺言、尊老爱幼、讲究文明、有修养等等,才可以成为受欢迎的人。《做个受欢迎的人》正好给孩子一支清醒剂。学生也很愿意学习的,谁都想做个受欢迎的人。教了这课后,很多学生都知道如何做个文明的学生了。

  如何教育孩子做个受欢迎的人?很大程度靠品德老师对他们理智的.教育。让孩子“识理”、“明理”,才“达礼”。《做个受欢迎的人》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识理”、“明理”而达到“达礼”的效果。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评价丹丹和晓东旅游途中的言行,判断他们的是否;再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填表的方式反馈“在公共场合应该讲究那些礼节、礼仪”。使学生懂得做个受人欢迎是由点点滴滴的有礼貌的言行换来的。其中的情景教学,让学生表演“给客人敬茶斟酒”的细节:茶半杯不可满,手端着杯子的下半部分敬茶;待客人喝酒则要斟满杯,表示热情。学生兴趣盎然地表演“茶半酒满”后表示,他们不知道招呼客人吃喝也有规矩的,知道后会大方热情地招呼客人了。让学生知道礼仪、礼节,学生就会做的,文明的程度就高。被人称为“野”小孩子的,其实是他们没有文明的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不文明。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好却不知道怎么做。用具体的教学细节指导学生。力求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体验、领悟生活的意义,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知识。培植强化道德情感,增进个体的社会学习能力。

  教学精彩是学生讨论酒店追逐算不算不礼貌时很激烈。遗憾的是学生没见识过外宾,不知道外宾的任何礼节。阳春的永宁镇少数民族——苗族,很多学生经过老师提醒。调查后才知道苗族的生活习惯和汉族的不同之处,例如结婚,新娘即使夏天也要穿三件衣服,冬天则穿五件,称枕头为“过命锤”,马桶为“盛血痛”等。

  学生的视野不是很宽阔,只能从身边的小事情讲起。让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学起做起。教学的遗憾是学生对一些生活的细节没留意,议论起来比较困难,他们自己不会判断是非,起来是从零开始学习,难度较大。应该提早很多时间预习学习,布置学生提早做一些有礼貌的行为,学起来或许会容易得多。备课要很一个学期系统备课,提早很多时间做准备,或许效果会更好。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3

  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对“读”书作用的最好解释。读的主要形式有朗读、默读、背诵等,读的训练方法有集体读、个别读、引读、导读、自由读、按角色读等。朗读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音韵、节奏、格调,体味语言文字的情趣,它是默读的基础,默读能力的培养往往先从朗读着手。默读即古人的“目治”,它不受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充分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更细地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篇进行揣摩品味。背诵是中国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记忆知识有效的方法。多种多样的读,使课堂多姿多彩,活跃了学习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语文教学只有借助读,才能训练语言,启迪思维,开拓联想,只有借助于读才能发展想像力,感知形象,陶冶情趣。

  教学中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指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要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好音的轻重缓急,调动抑扬顿挫的技巧外,还应指导学生深入文章中的人、事、景、物之间的复杂感情,深刻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文字语言艺术形式及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加强读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何谓语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文字语言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挖掘文字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语言的运用之妙,把作者用语言文字叙述、描写的静态意境,在读的联想中变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和课文中的特定环境引起情感共鸣,使课文中的人、事有形象感、主体感,才能读出“情”,读出“意”,读出课文的亮点,起到加深理解,领会课文内容的作用。

  第二要激发学生“读”的热情。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受到感染,融入其中,因文动情,因景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情,陶冶学生心灵的作用。如抒情性课文,在读的训练中要加强音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和吐字快慢的指导,使学生读出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朗读来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深切而真挚的爱,对敌人鄙视、愤怒的恨,读出作者胸中的豪迈和信心。童话课文读的训练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把握好角色思想状态、心理情节,通过不同角色的对白,惟妙惟肖地再现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出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在情趣中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深刻道理的理解。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4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

  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5

  鉴于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来设计本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牢记一个宗旨: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主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到了中年段,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白鹅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叫声, “三眼一板”指白鹅任何时候吃饭顺序都不变的规矩,这都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白鹅走路的姿态,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净角出场的录像,把这些抽象的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白鹅”走路的高傲,就达到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效果。还有,教学中我利用学文与表演相结合。表演是,是催化剂,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紧,学生读的还是不充分,还有对课文的写话练习和写作方法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遗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语文是一门艺术,我想大概是一门取舍的艺术吧,每节课多角度地突出主题的建构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时间还是舍内容,才是更应该权衡的.这一点也正是这节课我感觉最难把握的,既想把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展示出来,又想把教学课文的每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寸时寸金的可贵.倒底在40分钟内如何取舍,我想这将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最后想说,教学本课后,心中存有许多留恋和些许遗憾。留恋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过的四十分钟,遗憾的是这"白鹅"还羽翼未丰,请大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同时让我们每天多些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09-10

教育教学反思11-26

教育教学反思10-22

教育教学反思10-16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09-04

体育教育教学反思02-15

大班教育教学反思03-17

数学教学教育反思11-10

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