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7 15:27: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和众鸟欢乐飞翔情景。文章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榕树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此节授课,体会良多。

  成功之处:

  能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问题的'设置,逐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了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想像的写作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采用多读和图文结合的方法,以直观的效果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学生能有感情的去诵读课文,并通过多读在较短的时间内背会相关段落。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用丰富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视频两面与背景音乐的结合能大大促进学生体会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

  1、缺少小组间交流、配合。也有受疫情的影响,不能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来交流,如此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就不太深入,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2、在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做的不够好。在讲授静态描写榕树的环节上时间较多,动态描写鸟的环节时间略短。

  改进方法:

  课前要充分的熟悉教材,把课堂中的环节设计好,授课时把节奏把握好。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还要继续学习完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 ——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 ,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 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 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写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 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应该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讲的是巴金先生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作者在写作上详细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同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本文讲解时,我选择了文章四步走:

  一、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识作者

  “李尧棠”,笔名巴金,让学生初步认识、欣赏这位作家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在教授本本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把自己的想象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再现图中原景,绘制出属于自己心中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小组交流讨论评优秀。

  二、重点放在阅读感悟上,结合稳重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分析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讨论。

  (一)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傍晚时的场景。

  太阳落下了山,我们带着灿烂的红霞路过“鸟的天堂”时,面对“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这样的情景时,作者的感慨是“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此句话中作者巧妙的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内心对榕树的喜爱之情,随之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以此继续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虽然喜欢,可作者却依然感到了失望,因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可又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去。

  (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映入眼帘的是应接不暇的'鸟飞鸟鸣景象,作者并详细介绍了鸟的形态、姿势,结尾处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生活的乐园”,再次强调了“鸟的天堂”之名得来之意。

  四、师讲解重点词、合作小组小结:

  在本文结构全部梳理之后,我采用了强调记忆法,把词语放在了最后来解决;文中的“数目不可计数”,两个生字让学生自己结合前后句理解“榕树树干之多”,“应接不暇”“应”这个多音字在此处的用意是突出“榕树上的鸟儿之多”,与第一次的“枝干之多”形成了鲜明的关系,正因为榕树的枝干之多才吸引来了更多的鸟儿,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其实就是因为有了大榕树才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茂盛的大榕树上吸引了无数的鸟儿来栖息,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在本篇课文授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分析、阅读、交流,结合自己绘制的图画意境,让他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鸟的天堂”不仅指“美丽的大榕树”“鸟生活的乐园”,还指那难得一见的“南国风光”,即使没有去过南方,也可以自己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静态、动态”的描写出属于自己心中的好文章。最后我留了一样特别的作业:请你做一名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自己心中的南国风景。让学生在边画画边想象中感受“南国风光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4

  我自己知道这节课远没有平时的课堂那么活跃激动,学生有点紧张,害怕说错。第一次面对很多人听课,不放松。由于学生的紧张,造成主持人的一些被动和需要启发带动和鼓励,鼓劲。可能平时的上得更理想。

  不足:

  1、教室布置环境未改善。(这是我无能为力的事情)

  2、最后的课堂检测方式应该多样法:如卡通法、小黑板法、手写答案法。(能办到,只是第一堂还没有多想)

  3、师说话内容和时间还应消减,让学生更自在。(能。可有的学生无法明确和模棱两可的概念,师必须给其明晰的`答案,要消减还真不容易,学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素质还没有那么高)

  4、比赛记分是否在黑板上公布记分(意见不统一,组员认为可以调动学生答题和学习积极性,而组长反对,认为上课是学知识的课,不能变成打分课,浪费精力和时间。我认为可以偶尔为之,不要常常这样)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

  昨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巴金写的《鸟的天堂》。上完课后,总觉得还是不甚满意。哎!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的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齐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以上是我对教学《鸟的天堂》结合前面两课教学的一个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不断进步。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特别注重了怎样做到用课文去教?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的字,词,句。段以及整篇文章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这篇课文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我在脑海中思索着:<<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主要是描写大榕树的静态和鸟的动态,学习此篇文章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领会了这一文章要旨,我设计了两个主题:

  1、“鸟的天堂”在哪?是怎样的?

  2、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

  在出示第一个主题后,学生直接就抓住了这棵大榕树的特点,于是,我就和学生展开来讨论这一主题,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榕树的大,绿,茂盛的特点。抓住“卧”这个字体会榕树的大等等。在研讨第二个主题时,我紧紧抓住两个“到处”和“有的。。。有的。。。还有的。。。”等词语,来让学生体会鸟多,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真的是“鸟的天堂”啊!

  教完了这一课,我认为我和孩子们在一课中都有所得,我的`最大收获是我已经懂得如何去用课文去教以及教一些什么?紧紧抓住课文要领,高效率地训练学生的能力,不再是无所谓的泛泛生成,学生的收获也很大,除了有课堂上能学有所得,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7

  相同的文本,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变化。这是我在执教了《鸟的天堂》之后的感悟。

  因为接手新班,集体中的成员来自五年级各个班级,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不会读书,有的不善思考,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批注式阅读法。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情况,我必须放慢脚步,带着孩子欣赏沿途的风景,在进行略读课文《鸟的天堂》的学习时,关注学情,有的放矢展开教学。

  我首先检查了学生对《鸟的天堂》的预习情况,有了欣喜的发现。学生在引领下,已经有了文本写作的意识,他们开始关注表达,关注作者如何有序地书写。在预习时,他们找到了表现时间顺序的词句,对文本的段落进行划分。知道了读书要从整体入手,关注内容,有了对文本脉络梳理的小尝试。在品词析句时,学会关注修辞的精妙与叠词的运用,写下读书发现。但是对于文本细微处的发掘,问题意识仍有待培养。

  有了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发现语言美。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一同甄别。大家在讨论中发现了有些问题本身很浅显。如“为什么起初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为什么我们要继续拍掌?”这样的问题一读就懂,没有探究的价值。“为什么第一天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而第二天看到了很多鸟?为什么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相比之下,这些问题更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入学习。提问题要提像这样值得探讨、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怎样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呢?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要沉下心读书,找到自己的`疑惑处。不能流于表面,为提问题而提问题。其次要学会确立的重点句段,从中寻找问题点。最后,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文中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捕捉能力,发现文中的精妙处。在学习“大榕树”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会从看似平常的字眼中寻找精彩。围绕“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中“卧”字欣赏,抓住“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堆”字品味,对“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中“叫、飞、扑”展开想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我努力依据学情,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在问题意识的浸润中,伴随着思考前行,在读、悟、思中掌握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8

  今天我给同学们上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因为是首次执教四年级,课文的篇幅也在不断的加长,所以无形之中有着教学上的困难。

  课文分为四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讲述了观看“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第二部分讲了第一次经过时看到的景象及大榕树的茂盛;第三部分讲了第二次经过此处时百鸟齐飞的.景象;第四部分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当把课文分为几大部分之后,教学目标就更加清晰了。首先感受课文作者巴金先生的遣词造句之美,其次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自然之美,它那极具富有生命力的力量之美。

  在上课过程中,我遇到的难题就是孩子的拖音,在这个反反复复强调、示范,但他们却一再犯的问题之上,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希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奶声奶气的音调可以改变,能够更加的规范、整齐、有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9

  【教学案例】

  师:作者写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生:想。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仔细读读描写这番情景的段落。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板书:鸟的天堂鸟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讲!

  生:课文中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河水怎么会涨潮呢?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想到,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生1:河是跟海连在一起的,海上人起波浪,河水当然也会涨潮了。

  生2:河有闸门的,闸门一关,河水就涨起来了。

  生3:下雨后,河水就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到底谁讲得有科学道理呢?我们课外一起去找一找资料。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通过课件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纷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同时,片断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变序的手法,先学第三段,更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能在学文后大胆提出疑问,这是很可贵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才能提高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

  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巴金先生《鸟的天堂》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我所知,诉自我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透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一样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透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齐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就应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潜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那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必须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

  成功之处: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不足之处:

  1、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小组交流时,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老师对学生的作品指导、评价力度不够。

  2、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方法,如果能结合网络提供的画面多一些配乐朗读,就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改进措施: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飘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我所知,诉自我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透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一样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透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齐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完美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述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述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述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述。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述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述。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一样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能够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述,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务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述,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述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述,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就应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潜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那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必须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我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我课堂教学的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

  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依据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变实。在教学第三大段鸟多、鸟欢时,我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开始我播放了群鸟在榕树上活动的录音,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群鸟雀跃,嬉戏玩闹的场面就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想亲眼看到画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它能再现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纷繁世界,使语言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生动,使文字教学信息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

  遗憾的是,班级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鸟的嬉戏玩闹及众鸟翻飞的热闹场面。只能让学生在家看视频,让其感受,在课堂上让其叙述。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这篇文章《鸟的天堂》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特别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

  几点反思:

  1、备课必须要深挖教材,越细越好,上课时心里越有数。

  2、课堂上要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课打好基础。

  3、重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4、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感情朗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

  本文由于我上过几次,所以在课堂上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在让学生感情朗读后,问:“假如你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只小鸟,你有什么感受?”开始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以为学生不会答,刚准备启发一下,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他说:“我想说一个词。”我说:“可以。”他说:“舒畅。”我立刻鼓励说:“这个词非常好,表达出了小鸟的感受,你用上这个词,以一只小鸟的'身份来说一名话。”他说:“我在这里生活,心里真舒畅啊!”我乘胜追击:“说得好,就是这样的,每个人的感觉千差万别,每只鸟的感觉也各不相同,只要你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接着,我听到了各种精彩的发言。“我在这里可真开心啊,有这么多的朋友,一点也不寂寞。”“我在这里有吃有喝,简直太好了。”等等,这些发言活跃了课堂后气氛,让学生大胆地张了口,让我的感觉较好。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9-2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06-12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18

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02-07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热门】03-23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3篇)01-0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26篇)08-10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12-1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10-09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