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1 14:55: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

  在上这节课前,我认真研究了课标和教材,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之前法律部分的学习,发现学生的相关法律常识欠缺,于是确定教法和学法。从总体上看,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下面我对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成功之处有:

  1、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运用近期社会热点案例和准确到位的列举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良好。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方法较好,在导入新课和课堂总结升华两个环节中落实到位。

  3、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我要懂法”和“我要守法”两个板块同时采用分析“房祖名吸毒案”以及“我要当法官”两个活动设置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用价值。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一些案例的选取应该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应该更加的准确。尤其是对一些有争议的案件,不应当做教学事例列举。

  在我看来,怎样的一节课算是好课呢?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而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学设计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主的收获了知识!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2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接触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二、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为例,展示教学的全过程。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知耻自爱自尊自强 尊重他人赢得尊严 个体尊严 国之兴衰责无旁贷 保护他尊欣赏他人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围绕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展开,首先,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孟子的话,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耻自爱,自尊自强,二要尊重他人,保护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从内心接纳他人;最后,个人尊严,我们还要为国家、民族争光添彩,国之荣辱,我辈有责。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四、师生互动,游刃有余

  教学片断范例: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尊重他人获得尊严》

  师:请问大家,那么你们想成为珍珠,还是想成为沙子?

  生:珍珠

  师:非常好,这充分说明了大家都珍爱自己,那么要想成为珍珠,首先必须从( )开始?

  生:知耻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知荣辱,讲自爱,自己看重自己。一颗真正的珍珠,不仅仅是看重自己、自爱自重,自尊自强就行了,还需要( )才能够实现

  生:尊重他人

  师: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尊重他人,赢得尊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将问题抄写到答案上面。 5分钟过后,学生回答答案。

  师:首先,我们先来讲述一下晏子使楚的故事,谁愿意展现一下自己的风采?

  生:回答略

  师:在这个故事中,楚王如何对待晏子?

  生:没有尊重晏子,羞辱了晏子。

  师:不尊重晏子的结果是什么?

  生:自取其辱。

  师:生活之中,存在哪些不尊重别人的言行?

  生:打架、骂人师:我们究竟应如何尊重他人,请填写课本空格

  生:回答略

  师:看看小林的故事,取笑小林的同学的言行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没有维护小林的自尊心

  生2:没有接纳小林的缺陷

  师:如果大家是小林的同学,应该如何帮助小林走出困境?

  生1:首先自己要尊重小林

  生2:小林要树立自信,悦纳自我,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生3:小林要发挥长处,扬长避短 ……

  上述师生互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了解到理解,最后掌握运用,成功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一要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科学展示目标;二要巧妙设置问题,从简单开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

  三要及时点评学生答案,总结得失,指出不足;四要适当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由此及彼,学会解决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

  五、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②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③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

  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

  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

  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

  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

  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

  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3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1、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珍惜新起点”中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直接点出“初中生活新体验”,让学生去体验,面对新学校遇到的新鲜事,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

  2、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中设计“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集体中”;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的“续写诗”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中的写出“我的生命箴言”;等等内容都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理解、领悟。

  3、教材能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第二单元“走进青春”成长中的烦恼等。这些设计符合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的标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4、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清晰、雅致、活泼,给人耳目一新。教材的设计以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

  分析上述变化,从中概括出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比较直接、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这是新课程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

  第二,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

  第三,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4

  知识是求真的,只有有效地知识传递,才能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的内驱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行为倾向的改变。也就是说,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认识,就不会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育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活动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出发,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创设情景,展开教学;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教学活动,向着不断深化主题、拓展知识、解决问题的逐步提升的层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澄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2、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是指教学中防止活动的形式过多,晃动的频率过快,使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获得新知、做出选择、寻找答案。

  3、找准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我们就要以课程目标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教学活动。脱离了这个目标,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这必须要从探究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中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5

  在原先的思品课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学生的发言。老是牵制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预设性太强,缺乏随即生成的精彩。虽然有“倾听”学生发言的表现,但却是装模作样,“虚假”地倾听,并没有用心体会学生发言的结果以及思考过程,动辄就说:“你说得不对,坐下吧!教师之所以容不下学生的错误,消极评价学生和控制学生的思维,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使得本应是“我”——“你”性质的和谐师生关系,被异化为“我”——“他”教师在教学中,以自身或者权威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学生要做的就是“听话”和服从。应当承认,“听话”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增大课堂信息的容量,破解教学难点上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当讲时必须讲,而且要讲透。但是,有些教师却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不分何种情形、何种课型、何种学生,一概要求学生“接受”学习。更有甚者,要求“听话”本来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一些教师那儿竟然被异化为一种教学内容,一种教学目的。并且将是否“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这样带来的后果则更为严重:师生间无法“对话”,教师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脉络一无所知,学生视教师如“老虎”,视学习如畏途。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效率低下。

  如果经常运用冷漠、轻蔑、讽刺、嘲笑、武断、粗暴、威胁、命令的“冷暴力”语言,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尤其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就有叛逆特点,更易引起师生的冲突,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的学生可能会以激烈的方式反抗。这样不仅导致教学的中断、恶化师生的情绪、消减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还会让教师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我想以后应该改掉这些习惯,抱着宽容的心态去上好每节课。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6

  课堂教学是依靠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通过多种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复杂过程,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往往对学生缺乏的是信任,总是认为没有教师的教学学生怎么能学会?总是不放心地一遍遍讲解,殊不知在我们的讲解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却逐步降低,学习的潜力一直被压抑。

  其实,学生的生命成长靠自身,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靠的是自身。我们的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每个学生的起点并不是零,每个孩子具有其自身发展的能力。生本教育为我们展现的是生命自我成长的精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积极性,让死的课堂活起来,在这方面,长城中学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学校领导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课堂交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进行课改,很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本课堂改革必定会有很好的未来,一定会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精彩绽放。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7

  对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课标是这么要求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在能力方面是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安排。在知识方面认识自立的重要作用,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的道理。基于这些要求,我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自立的重要作用。2、掌握培养自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带着问题去预习,防止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没有目标而不知道要干什么。还有一个就是,思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道理,如果没有导学案,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情境会非常不方便。学生预习完之后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在交流中解决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交流一些好的观点和方法。最后就是课上展示,这个时候一定要发挥教师的点播作用,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真正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课上,比较遗憾的是我没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深化如何做到自立这一知识点。比如:对于实现自立,我们要做到自主作出决定。对于这一点,学生可能会说很多具体的事情,但是我没有去引导,很是遗憾。我只关注学生根据教案的自主展示,没有注重课堂生成。最后我安排学生自主总结,学生基本能够按照思品的教学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总结出来。最后,学生完成当堂达标,效果不错。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8

  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奉行的是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样,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课前要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六个任务项。围绕任务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2、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新的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积极的情绪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消极的情绪会带来消极的效果。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风气、上课纪律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或愉悦、或平静、或烦躁、或激动。情绪好了,教学语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这样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每一位学生。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9

  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天天面对学生,如果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可能风雨交加,使自己动辄得咎。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就像一首小诗所说的: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教师不会因为宽容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平添尊严。宽容的教师深谙教育的艺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学生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宽容的教师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宽容的教师修养有素、魅力无穷,它对下一代的成长极为有益。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让我们拥有宽容,保持宽容吧!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让我们永远记住;宽容可以使我们年轻。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0

  一、基本情况

  班级七年级1——4考试人数127任课教师管晓华

  二、成绩分析

  分数段统计:

  99-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人7人20人26人30人44等级统计:

  三、试卷分析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一、判断题做得较好,个别同学4、7题做得不好,第4题学生对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认为最重要的事情,题意没有很好地理解,第7题学生对于绝对的说法一定能判断掌握不好,尤其是对于名言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选择题,前3个时政教育做得不好,对国内外重大的事件不关注有关,其余题14、21、25一部分同学做得不好,14题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应先D,21题,学生对一根筷子易折断的题意理解不好,应是集体团结的作用,25题学生对于题意没有很好地掌握,应是理解和宽容。

  三、非选择题,26题,第一问答得不好,学生就实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有的说的是一些安全问题,而不是安全隐患,第二问和第三问个别学生答反了。第27题答得还行,能答出良好班集体的特点、作用,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融入新的班集体。28题,第一问回答的很差,学生只对爸爸言行进行了分析,没有回答是对还是错。

  四、试卷的总体评价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生命,书写量不是很大。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题目缺少趣味性的题。其中试卷没有设置卷面分,以及各题的评价量,评价人度不明确。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1

  高效课堂是近些年来课堂改革的又一个新指标,它为我们一方面指明了当今课堂的症结是低效,一方面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但时至今日高效课堂依然难见成效,其实一线教师都明白的很,高效课堂只不过是又一件“皇帝的新装”,都在为其叫好,又不能说出实情。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生本课堂,这是对的,只有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课堂才会焕发活力,课堂才会高效。但问题是“生本”能否实现,如果实现不了,高效课堂只能是一句空话。

  按当今的教育体制,生本是实现不了的。

  关于“生本”的“本”,当下以成为对某一方面表示重示的'一个标志,凡是成了“本”,就足见其重要,要是成了“末”,那就惨了。要是“本”、“末”倒置,那就更惨了。

  比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足见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足见教师对于一个国家教育的重要。

  但口号归口号,现实中教育成了“本”了吗?教师成了“本”了吗?别的不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的那个“4%”提出十几年了,实现了吗?说是今年要实现,但不到实现那天,我们仍不敢确认它会否再次成为空头支票。还有教师的待遇让教师感觉自己成了本了,还是被各方面搞的团团转让教师们感觉成本了。

  再比如“以民为本”、“民本社会”,这当然并不是人民地位重要的首个提法,因为我们对于“人民当家作主”早就习以为常。这也不是我们的发明,“民本思想”不但在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中,就连中国唐朝的李世民都会说“民为水,君为舟”。

  都但谁都知道,今天民是否真成了本。

  既然整个社会本末倒置了,能指望独在教育领域出现“世外桃源”?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2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通过日积月累养成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在这个关键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课堂上能否专心听讲、能否遵守课堂纪律、积极举手发言、独立完成作业等是学生能否学有所成的基础。很多学生现在还做不到这些,需要教师的细心帮助。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坐不住”,或者有各种各样毛病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给予关注,让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各有不同的偏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说法,每个人的特质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没有优劣之分。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课主要针对有些学生学习无计划、无目标、学习粗心、做作业拖拉等现象,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同学们以交流、讨论、素材欣赏等形式,老师在旁进行引导,使学生知道爱学习、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助于自己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将产生影响,甚至终生受益,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体会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3

  通过迈好青春第一步的教学,我认为应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活动,特别是一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东西,同时多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

  青春是美好的,应感受到它的美;奋斗的青春更美丽,应有奋斗的热情与行动。若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增强教学的.探究性。本次设计的探究性特点突出,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探究情境,象“解读青春”、“品味青春幸福”、“阅读感悟”、“歌曲欣赏”、“青春寄语”等,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积极的感悟与探究中进行。这样,学生会在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美,不仅是青春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的理想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美。本次教学设计用美的图片、散文、诗歌、故事及教师美的语言与设计形式,创设出美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思考、体会,既能感悟青春之美好,激发对青春的热爱之情,又会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这样,教学的人文性就凸显了出来。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4

  (一)注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学,去研究。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走出小学生的那份活泼、积极、主动的情绪,上课时很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有个性,也想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们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欲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步入青春期,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1)注意启发性设问。一个较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的条件: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你们在学习或生活中有过挫折吗?

  ②当你受到挫折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③你认为挫折对你而言,是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为什么?

  ④你认为挫折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好事,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坏事?这说明了什么?

  ⑤那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做呢?这5个问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自身实际和教材本身,学生很赶兴趣,想想也都能答,也愿意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2)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课堂小辩论。在讲《享受学习》这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辩题:正方——学习是快乐的;反方——学习是苦的。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自己的看法,而且讲得有理有据,气氛非常热烈。如:分组竞赛。在讲民族自尊和自信时,设计了祖国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学生们争先恐后,组与组之间竞争的非常激烈,在这样一种比赛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心。如:小品表演。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从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每天注意看新闻和报纸,只要是能为教学所用的我都会进行收集。上半年中国最为关注的是“山西黑砖窑事件”,学生自然也感兴趣,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一事件与所学的内容加以联系。在讲“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保护”时,我问:“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有许多是未成年人,为什么?学生的第一反应便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容易受到外来侵害。”;“你认为这些窑主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学生:“是犯罪。”“为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了“犯罪的三个特征”;“自己遇到非法侵犯时该怎么做?”从黑砖窑成功出逃的“小黑”给同学们上了一课,也就是要斗智斗勇。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

  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学会聆听,倡导平等参与课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的讲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如:在讲学习的乐趣时,一个学生的比喻用得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只要你在学语文时把它当成吃巧克力;在学数学时把它当成吃草莓;在学英语时把它当成吃哈密瓜,你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了。”又如:在讲自信者能走向成功所具备的心理品质时,教材上给出了“原一平成功的事例”,学生一般联系教材的内容来分析他所具备的心理品质,但其中有一位同学他从材料中找到原一平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这匹“千里马”得到了“伯乐”即大老板的赏识。那么,对于他这个回答我首先加以肯定,说明他看材料非常仔细。然后,又接着问:这个大老板为什么会赏识他呢?是由于他的专注、他的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是内在因素;老板的赏识是外在因素。他得到了我的尊重,脸上的笑容证明了他是快乐的。

  总之,我认为新课改下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课堂上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意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将不断充实自已,在课堂教学中多下功夫,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从而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悦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5

  课堂上,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踊跃发言,在组织辩论活动时,没想到学生竟然普遍认为挫折是好事,从而自动地倾向反方的立场。

  课后我在思索:为什么学生在辩论中偏执一方呢?难道他们真的认为“挫折是好事吗?”当然,我首先想到了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原因,如:在探究一中,讨论:“挫折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问题时应多引导学生作更深一步的探讨和感悟,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挫折带给我们每个人的首先是压力,痛苦和打击。”更有必要做的就是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由于遭受挫折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一生碌碌无为;或是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偏执,从此走向歧途的典型事例,事实上,挫折在这方面的影响而似乎更大更广。这样一来,不但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间接增加了他们的阅历,还会有利地引导他们避开某些不该发生的挫折从而保护自己。如:避开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等。

  从本节课的教学本意上看,引导学生直面挫折,敢于战胜挫折的生活态度无疑是正确的,但让学生产生挫折是好事,而欢迎挫折的错觉,显然又是错误的。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26

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1-29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3-06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5-13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反思11-14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0-11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篇01-11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篇)03-1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