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2 11:15: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小熊来表扬他们,这比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约几时教学中,截取了神州六号发射的实况转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时的都可以估计成大约九时,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祖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不足之处:

  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有幸听了我校张老师的一节课《小明的一天》,这节课是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钟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是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的经验,在交流中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联系生活实际(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中,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能用语言总结出几时.几时半的时针和分针指向,并适时的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

  全课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张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恰当的直观材料,创设生动的情景,为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体现在: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内心情感,建构学习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先不急于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钟表,钟表的作用大吗,然后诉说小明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与帮助别人的热情,建构起学习的平台,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本节课至始至终,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学习的机会,而且注意提供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人与人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张老师主要进行了三个步部分的教学。

  1.认钟面

  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自己在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从而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张老师把4幅整时的图片抽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认识,然后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

  3、认识几时半

  把2幅半时的图片抽出来让学生研究讨论,得出认识半时的方法。

  对于有些老师来说,这样把整时和半时分开教学的方法也许不能在最后按照课本的顺序教学的时候少了一个分类的环节,但是可以在认识了整时和半时之后让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再总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这样也是不错的方法。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回想起这快乐的、无拘无束的40分钟,我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感慨孩子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感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我真不敢相信,六七岁的孩子竟然知道得这么多,合作得这么好。数学已经成为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一个工具。

  成功的一节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学才有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两个优势:

  1.情境创设得好,是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

  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多次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探究。在学生交流时,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组中的一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便及时地来引导。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小脸,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

  〖案例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既关注又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舞台,通过“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合作、去交流,去认识整时和半点。我想,这一情境会使儿童终生难忘,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在本节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学习。在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注意生生、师生的多项交流,集中小组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点。尊重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实现心灵自由放飞的舞台。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合作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开展小组活动,是比较困扰低段教师的一个问题。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在小组活动的组织上不是很得力,需要课后继续钻研。

  我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要多训练,让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会分工合作。

  2、在课堂任务的设置上下功夫。在学习提示上要更加地具体,设置的问题必须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去合作解决。

  3、在课堂生成时要随机应变,不要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学设计走,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量地适应学情。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二、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三、综合应用。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如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但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因此,教学时我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制的小钟上拨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观察,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2、创设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特意安排了让学生拨上学、放学时刻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动画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在难点突破上没有做到位。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我遵循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情境中引导、探究新知,情境延续、巩固新知,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几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为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我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表扬,奖小帖纸、同学互相鼓励等,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会了认识整时、半时的方法,并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钟表各部分名称比较简单,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发现钟表上的各个部分(指针、数字、针有长短)的特点,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开始我想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名称告诉学生的,后来我想,能否让学生先试着起名子,因为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让这些学生说一说,可以使孩子们具有成就感。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练习的设计还应更加有层次,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学生的.不断练习,学生很快就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一些各种类型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以"与钟表交朋友"的方式来认识钟面,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学具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但是对于区分时针和分针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为的是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并把这两根针贴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顺势将之前贴在小黑板上钟表时刻拿出来,请小朋友说说看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但引导他们,看看钟的时针指着谁,分针指着谁。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已经认识了3时,于是我又让小朋友们认一认4时,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因为只有会说了才说明学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这里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说、男女生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是几时,是怎么认的,接着根据书中的情境图进一步加深认识。

  最后,教学两种时间的写法,由于要照顾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整时,到后面时间不够用了,只好放到下一节课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这一课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让学生来说一下时间,学生还是没有生活经验,本课时设计时,我设置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此帮助他们进入情境之中,帮助他们学习。在学习中,认识整点和大约几时,效果还是比较好,认识几时半,还是有点糊涂。

  课程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猜谜环节,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很顺利,接着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这个情境图的设置非常好,孩子们认真的观察图片,发现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个情境图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个困惑就是,我拿出钟面模型,让孩子们认识几时半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比如,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8和9之间,这个时候应该是8时半,但是开始有好几个孩子说是9时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时针还没有走到9,也就是还不到9时,怎么能说是9时半呢?应该先到9时,才能接着到9时半。一部分孩子会了,可是,还有几个孩子比较迷糊,怎么给孩子解释,才能更好的让孩子理解,这是我的一个困惑。

  而对于大约几时的认识,这个本应该是一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预设是,这是一个难点,在大约几时的认识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结果,孩子认识起来,效果却非常好,让我有点措手不及,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又回到认识几时半上,结果因为没有预设到,自己也觉得不是很顺,我感觉孩子们也是有点绕晕了。

  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对课程做充分的预设非常重要,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难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这是我踏入教师队伍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平时校长、行政、指导老师经常会来听课,被听课也从手足无措到“见怪不怪”了。但是公开课毕竟和被听课不一样,这真真正正的让我了解了一节公开课从头到尾是一个怎么样的流程。

  先说备课:从开始备课到最终确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在这两个礼拜中,我不断地专研教材,认真的研读网上有关的《认识钟表》的资料,不断地思索自己应该怎么去设计这节课的流程。终于在两星期后,初稿终于出来了。这真正的让我体会到备课的不易。

  教具准备:根据自己的初稿,开始准备这节课所需要的教具。纸张,练习,课件,实物钟,钟表的图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尤其是课件的制作,一遍一遍的反复修改着自己的课件。

  可以说基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是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找自己的指导老师点评自己的教案,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误,今后在这个方面自己也应该好好的反省与改正。

  经过备课后,经历了两次试上这节课。试上的时候,备课组的大部分老师都来听我的'这节课。虽然自己上下来还是挺顺的,但是课后我去找各个老师评课,他们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意见。根据这些宝贵的意见,我又一次认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与课件,虽然大体上思路没变,但也修改了许多的小细节。

  终于到了这节公开课课,可能是自己太过重视这节课,也给了学生太高的压力,这天的这节课,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视乎一个个都显得相当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时机灵的孩子都失去了他们平时机灵可爱的天性,这一时间也让我慌乱失措。经过一节课的战斗自己也是相当的疲劳,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备的这节课到了最后尽然还是失败了。经过了这节课,我也找了指导老师和几位教师评了我这节课,进过他们的点评,自己的总结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几点:

  1、无论是上什么课,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毕竟他们还是孩子,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要让自己随时都不紧张,有最好的状态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紧张的心态,也不要显现出来,否者孩子们也会跟着你不自然。

  2、上课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师评课,他们都说我上课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抑扬顿挫,整堂课下来也比较平缓,没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励、激发,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常常环绕在我的耳边。我也慢慢领悟到,要上一节好课,也要像一部电影一样,有铺垫,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而且还需要有好的导演和剧本,这都是老师应该完成的分内工作。

  3、课堂问题的提出:这节课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有一个地方没能引好,反而被学生越带越歪,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在一个问题上一直的绕,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没能做到。今后的备课中,提问的问题应该直接明了,不应含糊不清。

  4、课堂的教学常规:这是年轻教师上课出错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没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加的努力加强。

  经过了这一节课,希望自己今后会有更大的进步。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认识钟表》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的内容。目标是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看整时。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有以下两方面的反思。

  一、教案设计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先让学生听一段有关钟表的歌曲,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听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生活的时间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写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二、课堂实践

  教案设计虽然较全面,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很多不足。

  1、学生动手实践还是不够。因为学校没有一人一份的`学具,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没办法让学生每一个时间都拨一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间。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老师说得较多,让学生思考的太少。整堂课气氛比较好,但是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的环节比较少,也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时针分针的走向,还有“一小时之后是几时”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固定化,创新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弱,还需强化。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意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下雨天教师给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时间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我让学生自己准备钟表模型,尽量和爸妈一起制作,既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起到预习的目的。

  2、我利用课件,给孩子提供钟表的图像,各种卡通外形,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观察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自己制作的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

  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4,借着孩子们的兴奋劲,问问他们会不会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让一些孩子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优势,也可以杀一下不在正题上的孩子们的锐气。做到松放自如,让孩子的课堂有松有驰。随着不断地练习,孩子们对整时的认识越来越熟练,趁机让他们总结规律,将知识又上升一个台阶,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述能力与总结归纳能力。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在钟表的操作上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生活中用的几点要和几时结合起来,加深孩子对理论实际的联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

  3、让孩子不仅仅会读时间,还能会写,能在钟面上画出各个指针的位置,学以致用。

  4、在自己的语言上,应该更注意,不能随口说说,新授课对孩子是一个认知的开始,错误的概念或是错误的语言,会误导孩子们,所以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也要严格要求孩子们,让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表述正确。

  5、在钟表的操作上,应该给孩子们演示正确的方向,顺指针旋转时针分针,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指针的运动。细节决定成败,对孩子们细节的要求,不仅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还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

  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又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爱学数学。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

  整时是教学的重点,安排了一道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里多数题是整时。在认识整时后教学大约几时,使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整时,也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作些准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经验,在交流中提升认识。

  大多数学生都有在钟表上看时间的经验。他们能分辨钟面上的长针和短针,但不知道这两根针叫分针和时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点钟,不习惯说成几时。这些既是教学资源,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告诉学生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并规范地说时间。教学方法是在交流中矫正,在练习中强化。即在学生发言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说,通过反复提醒,改变原来的习惯。第二个教学任务是体会整时时刻,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位置的规律,知道钟面上有1时、2时12时共十二个整时。教学方法是利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举一反三,在说钟面上整时时刻的练习中获得经验。

  教学大约几时从整时切入。在7时的钟面上,稍改变分钟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12。首先让学生感到钟面上不正好是7时;再联系经验分辨一个钟面上7时不到,另一个钟面上7时刚过;然后指出这两个钟面上都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从而体会大约7时与7时的差别。

  教材里还出现圆形、椭圆形、菱形的钟面,出现有指针的钟面和用数字表示时间的电子表面。让学生知道这些钟表虽然形状不同,表示时间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告诉人们时间。

  2.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

  想想做做里有说钟面上的时间(第2、3题)、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第4题)、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第5题)等练习。这三项活动对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看钟面说时间是最基本的,只要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就够了。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要把整时的分针、时针位置规律落实到某个具体时间上。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首先要识别钟面上已有的那根针是时针还是分针,才能确定另一根针以及它的位置。这些练习对提高思维能力、巩固数学知识是极有益的。

  还要注意的是,看钟面说时间,包括整时和接近整时两种情况。拨钟和画钟面只在整时范围内进行。

  3.结合认识钟表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

  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时间,还有尊敬国旗、按时用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教育内容。第1题交流早上起床时间和晚上睡觉时间,是培养生活习惯的教育机会。第6题左图中10时学生在上课,右图中10时学生在睡觉,让学生初步知道一天里有两个10时。有条件的学生还能联想到一天里有两个1时、2时12时。这些知识仅是渗透,不是基本的教学要求,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02-07

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2-13

一年级《认识钟表》数学教学反思11-14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9-03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09-25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09-20

《钟表的认识》教学反思09-22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9-17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7-27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