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3 08:04: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方千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

  这次姜校长来听课时我正好讲《平方千米》这一课。其实,这节课我是跟平时一样准备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好像心思进入不了我的课堂。在完成练习第六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说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时,孩子们的反应很慢,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前一天《认识公顷》,我已经将面积单位从平方厘米到平方米都复习过,怎么才过了一天就忘光了?其实我也是知道今天有领导来听课,所以前一天复习时更详细。

  课后,姜校长来给我评课。首先照例是一大堆好话,然后是重点,我听到颇有同感。

  平方千米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太大,尽管我说了南到大润发,北到文峰大世界,西到通掘路,这样大的范围差不多是一平方千米。但孩子们只有两点一线的生活对这些也不太了解。而且书上的例题虽然有配图,但孩子们根本就无法感知: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20xx年我国造林面积到底有多大。所以,这样说来,竟是我疏忽了。但这样大的面积,我可以怎么做呢?

  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我们可以在纸上借助直尺画出来,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可以比较。

  一平方米也可以看我们的黑板(约35平方米),也可以看地砖。

  一公顷我们可以有参照物,站在后窗可以看到后操场的全景,它的面积大约是0.5公顷,两个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就是一公顷。

  可是一平方千米呢?它大约是200个我们学校的操场那么大,大约有25个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那么大。可是它毕竟是用来表示大土地面积的'单位,那有多大呢?姜校长建议我找一找南通市的占地面积,通州区的占地面积,金沙镇的占地面积,这样,虽然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孩子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会有点兴趣,关注度高了,自然理解力会有所提高。

  另外,姜校长还建议说要让学生了解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虽然书上没有这个知识点,但是1千米就是1公里,这是在教学《认识千米》时书上介绍的,而且我们国家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公里作单位。所以很有必要。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2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在教学第八单元单元的时候,感觉这个东西是教不会的,所以1公顷的认识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主,根据一定的推测,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现在总结如下。

  一、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

  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教学反思《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二、在活动体验中建立地级单位的概念

  动脑去想,用眼去看,动手去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程序,这样的过程本身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对于生本之间需要一个媒介起到引导作用,这就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技能。

  动脑想1公顷是很困难的,学生的描述无非是“大”、“很大”,这样的描述是建立在浅表层面的,学生此时并未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只出现了变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但到底是什么并无确切概念。

  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并且给出实实在在地拓展,1平方千米的教学难点是体验,学生无法从1公顷的概念类比出100公顷,而在现实生活中,连大人对平方千米的概念也是比较生疏的。

  我想到了数学上的一种思想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的时候,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习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3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导,通过收集面积单位,自然引入本课,并使学生在复习以前所学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到本节课所学内容,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教学中,全课基本上以学生自己为主导,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畅所欲言。并抓住时机,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我国的地大物博,树立以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

  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景、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参与、乐于参与,老师只是作为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的引导者、归纳者,使学生在放飞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能够及时总结归纳出本课所需掌握的重、难点。

  三、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学中,通过课前收集,课中练习等内容,尤其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用数学”中“学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4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应用,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学中,落实好基础性练习。如以填空形式来完成单位间的换算,强调换算方法的说明及应用。同时,在练习中注意,通过追问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如“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公顷,可追问“合多少平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是1100平方千米,又可追问“合多少公顷?”追问中还可提供北京或者澳门等区域的面积,请学生作比较。

  二、适当调整或增加练习作业的素材,增强学习材料的丰富性。

  在一些具体场景面积的判断或单位选择上,可调整或增加一些当地的、学生更为熟悉的材料,以更好地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公顷”的表象。

  三、增加学习活动的开放性。

  教学中,适度挖掘相应习题的多元价值,扩大习题的开放性,以进一步丰富感性经验。如第7题练习中,当结合1公顷、1平方千米、1平方米的关系完成了人数的估算后,可将“1平方米站的人数”换成其他事物,再来测算。如“1平方米铺方砖几块”,“1平方米摆课桌几张”等等,作为素材,再次练习,不仅强化了土地面积单位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1公顷、1平方千米表象的建立。

  四、强调熟悉素材的应用,体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第8题,在完成了教材提供的6个省、自治区的面积排序后,可将所在省的土地面积与之比较。此外,还可提供一些更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本省内所辖的地级市的面积等。既让学生了解了所在地区土地面积的信息,又体会了数学的意义。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5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出示: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面大约80( );小黑板面大约( );你的指甲盖大约1()

  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5000();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2、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指名说一说,并举例)

  二、导入新课:

  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比如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我们祖国领土面积等等……。你们知道常用的地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认识公顷:感知公顷有多大。

  A、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分组测量,并指定专人记录,集中后汇报测量结果)

  B、师板书:学校操场长=100米宽=50米。

  C、计算出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100×50=5000(平方米)

  2)师引导探究:我们学校的操场除了用平方米作单位外,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师引出地积单位:公顷)

  2、师设疑:那么公顷与平方米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学课本)

  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3、感知1公顷有多大?

  1)请你把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用公顷作单位:5000平方米=0.5公顷(板书)

  2)请你看看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是0.5公顷.

  3)请你闭眼想一想1公顷的场地面积有多大?

  4、认识平方千米,感知1平方千米有多大。

  1)师设疑:计算更大的面积,如本地城市的面积,我们伟大祖国领土的面积,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那么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自学)

  3)指名回答后师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感知1平方千米有多大?

  A、请你闭眼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于200个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1平方千米该有多大啊!

  B、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是多么的辽阔呀!

  C、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反思]

  1、“土地面积单位”这一课对教学内容(局部)进行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出发,通过实践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认识地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顷、平方千米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总结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2、本节课把原本抽象、枯燥、学生生疏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认识和感知。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领土面积的广阔,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使他们既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相关学科和工作中的问题,又能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本教学片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创设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引导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6

  本单元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7

  一、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的教学

  材料一

  教材例1中的四幅图。

  对于这四幅图,学生几乎没有游历其中景点的经验,所以仅依靠这几张图来建立公顷的表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四幅图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知道统计较大的土地面积要用到“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二是了解一些数据,简接地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三是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

  材料二

  在操场上,学生手拉手围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每边7人,共28人。思考:几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如果要手拉手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大约需要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边?四条边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朋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需要几个班级的学生?通过共同计算得出: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每边大约要70名同学,一共要280名同学,如果每班按40人计算,要7个班级的同学手拉手才能围出一个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

  材料三

  观察学校操场上的百米直跑道,以这条跑道为边长,围成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

  材料四

  猜猜: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少公顷?

  想象:我校的校园,从北边的小河到南边的小河,从东边的校门口到西边的围栏,有多大?

  告知:我们校园的占地面积是2公顷多一点,也就是说我校校园的一半大约是1公顷。

  材料五

  我们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

  量一量知道我们教室的长约9米,宽约7米,面积约63平方米。10000÷63≈159个这样的教室。通过实际测量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让学生感知1公顷有多少个教室地面面积。

  材料六

  篮球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体育场所,让学生测量的长和宽,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在看看几个这样的篮球场大约是1公顷。

  通过对上述一系列材料的观察研究体验想象,学生对公顷有了一个初步的形象,能初步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表象。

  二、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教学

  我给出了四个地方,自己学校——莲香幼儿园——莲花二区门口——莲花六区南门口,这四点围成的四边形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整理

  少数学生总把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说成10或者1000,所以有必要整理面积单位,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利用教材上的题目:“把学过的面积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一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表示的面积有多大?并说出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整理如下:

  10010010000100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引导观察,交流:怎样记住进率?有何规律?为什么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不可能是10、1000?有何疑问?

  学生很快就有疑问:为什么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00,而其他相邻的进率都是100?是不是中间还有一个单位?这时我很顺水的说确实还有一个单位,叫什么呢?你们的词典后面的附录里有——叫公亩,把公亩放在平方

  米和公顷之间,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就都是100了。学生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很开心,也知道了跳过一个单位进率是10000,跳过两个单位进率是1000000。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有动手操作、户外活动、有推想等等,学生显得很兴奋,学习的情绪也始终保持高涨和热烈的状态,所以学得很开心。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2

  数学课上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总觉得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1公顷到底有多大?不太明白。1平方千米是个什么概念?就更不理解了。正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一困惑,于是我决定利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去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

  我先领着学生在教室里先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复习了一下,让学生加深以下认识: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我带上卷尺让学生们在操场上排成体育队,开始布置要求:1、估量操场面积和1公顷进行比较,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2、明确步骤。问:我们的操场大致是什么形状,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引导得出:需要估出长、宽,然后用长乘宽算出操场面积。3、活动纪律要求,不能随便乱跑和大声喧哗。依据不久前我校达标运动会跑步比赛项目,我们较容易地估计出长约为100米,宽大约为20米,测量出操场的长和宽后,我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操场的面积。100×20=2000(平方米),在学生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我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五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我又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引导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顷,就是大约5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反思这节课,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1)像苏纯宝、白勰等爱动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而像陈月婷、李芙蓉等这样的学困生看热闹的成分多一些,没有参与其中,纪律不太令人满意。事后我想这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让一些同学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2)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领会理解知识,更何谈熟练的应用呢?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8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9

  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我让学生进行了大胆地猜测,1公顷到底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但是学生的回答与实际相差很大,可见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尽管我举了一些实例让学生去体验,但是他们还是很困惑。如果我让学生到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效果肯定不一样。

  先让学生沿着操场的长、宽跑一圈,然后测出操场的面积。70×30=2100(平方米),为方便我们估成20xx平方米,在学生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五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引导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顷,就是大约5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如果再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领会理解知识,更何谈熟练的应用呢?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0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忆几个常见的面积单位以及其含义,板书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 1公顷=100米×100米。随后,我再问学生:“有没有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

  当学生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推导。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课堂中学生有点困惑,我提示学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顷=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进行变形?这时学生受启发,变形计算如下:1公顷=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结论:1平方千米=100公顷,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经历推导的过程,体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再把他们的体验用语言描述出来。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这就是一种“体验”。但是,课堂中尽管体验过他们的推导过程,还相当一部分学生体会不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原因学生的年龄小,另外像1000000这样的数学生还没有学到,根本不会读,再者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太大了,学生想象不到它们的大小。比如:我们的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多少个教室是1公顷?大约多少个教室是1平方千米?

  在练习中,学生对于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换算非常混淆,需要花力气去讲和练。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要“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观察、操作、测量、推算、交流等多种方式,尽量把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整个“公顷”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如在概念教学初期,由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于边长分别为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引导学生猜测、推理,形成1公顷等于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平方米,4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可以站进16个同学,引导学生推算出200间教室的面积、80个我们学校升旗时站成的方阵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表象认识和感性经验。

  “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大,学生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教师通过创设中国陆地领土面积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平方千米是个很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接着,教师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进行精测想象、推理计算等,引导学生从数理层面理解1平方千米的大小以及它和平方米、公项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乌巢”占地面积等实例与1平方千米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更好地建立1公项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2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校长及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根本不知从何入手,特别是我的校长不顾下班后的疲惫一字一句的给我改设计,当我回到家我就在想:“她的一天该有多累啊?现在是不是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呢?”我想出的任何感谢的词语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课前我首先让学生搜集了比较大的土地面积,课上进行汇报,给学生提出疑问,你发现了什么?又让学生回忆了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然后在设计一些较大的土地面积问:“还用以前的面积单位合适吗”,然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虽然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但是1平方千米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还是很远,所以我制作了一个微视频,首先测量出一名同学伸直手臂的长度约为1.5米,再测量出7名同学伸直手臂拉在一起的长度约为10米,最后用我们班的28名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感受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而10000个这样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通过视频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紧接着进行1平方千米的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教学。

  1平方千米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只能通过数字和空间想象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使学生的印象得以深刻。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但是有些内容只能通过学生的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这些知识才能逐渐被学生融会贯通而加以熟练的应用。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3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内容设计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

  《认识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且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此复习题:口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求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1米,为接下来的“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或“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新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阶梯,使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和过渡。

  2.过渡自然。

  如:欣赏美丽的风景图,找找新的面积单位的环节。学生在看着优美的大自然,感受着九寨沟、杭州西湖的美丽,三峡水库的辽阔,体会着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发现新的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进而探究平方千米这个大的土地面积。知识虽新、虽陌生,可伴随者优美的音乐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的感官享受中出现,一切却变得那么的自然与深刻。

  3.感受“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设计,教学素材就在学生的身边,具有情感化和生活化。

  “1平方千米”比较大、比较抽象,要感受它的`实际大小并不容易。通过地图、卫星导航图去举例、分析校园附近的路段及大家熟悉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想像由这些路线所围起来的图形的面积。这里教学手段鲜活、具有科学性,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他们探讨的兴趣。

  教学中不管从时间的长短去感受面积的大小,还是闭上眼睛去想像,还是到最后的以大家熟悉的中山体育场为参照,想像它的4倍的大小,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认识1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同时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营造出生动活泼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

  4.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去比较、感受一下世界国家领土排名前三位和领土最小的国家的面积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再现新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需改进的地方:

  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也没考虑到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比较大,要转换它们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导致在做单位的转换这一练习时用时较长,部分学生感到吃力。为此以后上此课时,复习中该增加:一个数扩大或缩小整十、整百、整千等等倍时,小数点该如何移动这类题。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4

  我们不能机械地认为,实践出真知就一定只能被解释为,只有经过了,才能有感悟的基础。换句话说,只能事事躬亲,你才能有知识的习得,你才能有真知的拥有。大多数时候,相当程度的历史意义,都是不需要当是主体去亲身体验,就可以获得传承性的文化,可以享受历史沿陈的经验成果。所以,任何学习必须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前提——完全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而后发展,承袭而后创新。

  就如我今天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一课,也得有许多的知识环节经由经验积累来完成。究竟标准的一个单位面积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也只是引用正方形格子大小来说明。当我们有了边长和正方形面积的已学经验积累时,才有了探讨单位平方厘米的面积大小的基础准备。因为,数学学科追求逻辑严密性,所以1平方厘米大小的空间延展度,就得精确到某种可以用数值来表征的程度。如此,我们还得回到一个数学推理层面上来:借助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平面大小,就是一平方厘米,也就是单位面积。

  其实,关于物体表面大小这样一个二维空间印象,学生应该是早有经验积累的。比如,眼睛观察到的物体表面有宽窄之分,有大小之别。因为眼睛最先能感受到的是平面性的空间与自己视力眼界之间的融合情况,或者超出眼界的宽,或者只在眼界之内的窄。而后,才能离开一定的眼界局限,同时对两个物体表面作以二维空间大小的比较。在不断地积累出大小空间比较的经验之后,才可能促进三位立体思维的培养,才能在抽象思维中,凭借规则、规律来比类,来参照。而这样的过程,大概就是一种心理成熟、思维发展、能力增长的过程。而学习的进步探索,就是应该遵循这样的心理发展过程,要注重对学习主体——学生已有心理经验的挖掘引导。

  本节课的学习发展之基础在于:学生有正常的二维空间想象力,至少有明显的感官能力,能对平面、边长、延展度,表面大小等基本的空间概念有认同感;学生已经学会求正方形面积、懂得面积单位的度量意义;学生应该对身边的一些平面模型,有基本的空间想象,有一定的空间延展的自觉意识。于是,这节课也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累上发展而来的。

  如此之故,学习这节课,我们没必要从面积概念的原初角度来解释,为什么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也没必要非得让学生有个亲眼看航拍图的经历,然后认识浦东陆家嘴地区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更没不可能让学生亲眼目睹整个上海市人口全部站在一个面积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格子里,然后才确认1平方千米的空间大小。我们只是凭借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一些学习方面的过程类推,来进行演绎归纳。当然,这里的想象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合乎逻辑的数理推理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先体会出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之大小——1平方米正方形平面上,可以挤站着17个人。这个环节一定要让学生有个切身的体会——没有亲自挤站的,那也一定要亲眼见到这样的过程。然后,我们才可能根据数学推理原则,来对1平方千米的空间大小进行想象规定。

  当我们依赖于纯粹的数学推理规则而得出一些知识点时,我们都有必要立即经过符合相关推理规则的练习来确定验证,然后归纳、演绎成相对固定的知识点积累,也就达到了学习的一个阶段醒目的。之后,一次经验积累为基础,又循环着另一个学习过程。

  在循环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有种经验参用的意识。否则,学习将是不可想象。纵向看来,学习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问题假设、条件创造、运用一定的思维规则,经过符合事物原理发展的规律抽象的过程。学习平方千米,必须参照平方米而施展,更要借助对平方厘米的认识而逐步展开。而面积单位的认识,也得在一定的数学环境中得以不断返现——比如单位转换练习、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求解等等。这样,原本看似两个层面的学习,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积累,学生们知道了,标准的单位面积,不仅可以由正方形格子来导出,也可以参照身边的一些平面大小来进行验证。如,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指甲盖的大小约为1平方厘米,那么这样的早已得到过精确验证的面积大小,就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参照物——用指甲盖的大小估量出别的物体面积大小。同样,一个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教师多媒体电视机的正面面积大小约为1平方米等,也可以作为学生做知识迁移的思考参照。这样的知识迁移,不仅体现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我发现,在他们判断给定平面图形面积单位时,参照一定的标准,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所以,每次关于面积单位的填空题、判断题,我都会让学生自己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用什么来做判断参照?这样,养成习惯,也就可以培养出他们自学的一些基本技能。

  当然,当学习的解析过程完成使命时,我们不能在把学生的知识积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上。该让学生完成知识结构架定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将一些知识点进行固化,进行识记背诵的过程。这节课的面积单位换算,如果只有过程的解析,而不紧紧跟上相关的练习——包括背诵默写面积单位进率、一些面积单位换算的书面练习等,那么,停留在学生认知层面上的学习效果,就不会那么成熟,甚至会很轻浮。如此,学习就难以保证效益,更无从谈学习目标之达成了。而这,倒不是泼素质教育的冷水,更要取用应试教育的一些操作方式,也可以说学习方法。

  而当学生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完整的固化、转换成经验积累后,他们又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学习过程。这样的经验积累,又成为他们日后学习的一个前提基础。待日后学生心理、意志、思维较为成熟时,他们就可以凭借已有的习得经验,进行思考,进行抽象,进行学习的不断探索。

  有了过去,要习得过去,有所扬弃,有所鉴益。当将来经历时,历史绝不要重头再来,再来一个彻底的、原初的日月翻新。机械地说,实践出真知,一切都要躬身实践,切乎到个人细微,那是受害的!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5

  本课学习是在认识公顷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个土地面积单位。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课上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因此课上不乏精彩的回答,如在叙述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时,就有学生发表在自己的意见,“1000米大约就是7000个同学手拉手的距离!”“我们学校的操场是300多米,相当于把操场的3圈拉直的长度。”当谈到“1平方千米=100公顷”时,又有学生发出惊叹,“如果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5公顷,那么1平方千米大约有40个学校的大小了!”这样的描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但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多,只回拿学校、操场比较。

  练习中,学生对是选择公顷还是平方千米拿不定主意。同时对于换算中,因为进率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问题也比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多媒体等让学生感知,多操练来强化练习。

【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09-16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02-13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8篇09-19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8篇)03-01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设计01-31

《公顷平方千米》教案09-11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反思01-09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反思06-22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