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3 11:11: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 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将书本上的情境图替换成文具的实际生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蕴念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将数学知识“一个十”、“几个一”等蕴念其中,将数的组成蕴含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在这样的生活情境游戏当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却更超越知识本身,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摆小棒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点:1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0个一的关系,然后寻找出问题的实质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便是十几,二个十便是20。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智慧爷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增添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习题的设计方面,需要更加的突出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以达精练和高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用学过的数介绍自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家庭等活动,既与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又复习了0~10的数。接着通过奖励的小红花让孩子猜猜它们的后面都会写哪些神秘数字,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4、注重将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全面理解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把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我让得到小红花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小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红花背后的神秘数字,让孩子无序地站立,使学生产生想把他们排一排的想法,在排队中他们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大小,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能使学生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

  背景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采用“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讨论—归纳点拔”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如“考眼力”游戏、排队游戏、猜数游戏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另外,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考眼力”游戏:分别出示四种动物,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数,并把数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课:

  师:这些数都是几以内的数?

  生:10

  师:比10大的数还有哪些?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1:11

  生2:15

  生3:100

  ……

  师:是啊,比10大的数多得数也数不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1—20各数。

  二、探索讨论,展开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李奶奶家帮忙做好事。(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哎,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马路上这一条条白色的是什么线?

  生:斑马线。

  师: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过马路,他们多遵守交通规则啊!赶快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几人?生:(异口同声)10人。

  师:周围这些人在干什么?生:骑车。

  师: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数的时候可以先数马路这边,再数马路那边)接着师生一起数。

  师: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抢着说)19

  师:再加上一个人是多少人?生:20

  师:多少人加上1是20?生:19

  师:小朋友再看看图上还有什么?

  生:树、汽车……

  师:赶快数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及组成

  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戏,看看这一次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小棒,马上消失。)

  师:猜一猜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1:15

  生2:20

  生3:11

  ……

  (数一数:验证哪些小朋友猜得最准确?)

  师: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生: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小棒)

  师:(让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次不容易猜准?

  生1:太快了。

  生2:太乱了。

  师:怎么摆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摆一摆: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可以自己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朋友自由摆)

  反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学生有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十根一捆的摆……)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摆法?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师(随手拿起一捆小棒):这一捆就是一个几?

  生:一个十。

  师:这个十里有几个一?生:10

  师:刚刚摆的是多少生:11

  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一个一。

  师:那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生: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师:(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要摆13根小棒怎么摆?

  生:再加两根小棒。

  师:那么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7个一能组成几?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加一根呢?(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生:19是由一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小结)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9再加一根是多少?(20)20应该怎么摆?

  生(想了想说):两个1捆。

  3、联系生活,理解数的顺序及大小

  (1)出示尺子

  师:老师家隔壁的小弟弟非常顽皮,弄坏了尺子,你能帮忙把数字补起来吗?

  师:(补好后)老师代表小弟弟感谢大家的帮忙,还要告诉小弟弟要爱护东西。现在从0开始按顺序数一数?

  生:0、1、2、3、4、5、6……(从小到大)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从大到小

  师:刚刚是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

  生:2个2个数一起数。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5个5个数

  ……

  师:在尺子上陈老师能提这样的问题:16比15大几?谁也会提?

  生:20比19大几?

  ……

  师:(小结)在尺子上我们还可以提好多好多的问题?小朋友回家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问题?

  (2)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11—20的数,用水彩笔写在放大的田字格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学生发言积极)我喜欢20,因为它最大。

  生2:我喜欢15,因为它正好是10—20的中间。

  ……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接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然后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学生自由活动,非常投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上讲台:16先上来(小朋友高举自己的数上讲台)

  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师:你写的数这里有吗?如果没有,你手中的数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小朋友都急着看自己的数,想上台排队)

  三、练习反思,巩固新知

  (1)读卡片,并说出数字的组成

  师:(出示漂亮的水果)小白兔准备了一堆水果要送给大家,但它有一个要求:你得读准水果后面的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才能拿走苹果,你行吗?(学生兴致高昂,教室里只听到“我来我来”的声音)

  (2)猜数游戏

  师:没奖到水果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看过李泳叔叔的幸运52吗?只要你猜出卡片上的数,就可以拿到奖品。(师读卡片上的条件,小朋友来猜。如:比11大1的数;比14大比16小的数;与19相邻的两个数;由2个十组成的数等。)(小朋友的兴致依旧很高)

  (3)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你手中的这个数。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2.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3.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1、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纵观《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一般教师采取边进边演示的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诉学生表示1个十,然后逐一加上1是11、12,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思认识计数单位。这样以教师教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形成认真听、认真记,用老师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己思考、尝试发现、相互交往、合作研究的机会,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时,我以小组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他们一起研究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铅笔是多少?把10根捆成一捆,用1捆加几根表示十几的方法,作为学生的创造活动的闪光点。

  3、在学习应用这一教学环节时,让学生看生活情境图,用数把看到的事物表示出来。在这里我没有采取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他们可选择各自感兴趣的事物,用数表示个数,也可以根据各自的观察能力,发现不同的类型的物体,用不同的数表示他们的个数。自己学习,更能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以改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我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创设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去满足学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需要,减少压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借助评价的手段,促进师生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体验成功,促进自身价值的形成。

  5、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何等的重要。在小组实践活动中,有的孩子抓了一把铅笔争执不下,……因为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大大降低了小组活动的实效性,严重影响课堂的推进,目标的达成。吃一堑长一智,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前提下,慎用类似的操作活动。换一种思路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如仅提供给小组十多支铅笔,直接让学生思考可能更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并能正确、迅速第读出10—20各数。本节课我本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增加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在学生观察完主题图并引出课题后,我让学生摆出11根小棒,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们摆出了几种不同,我接着问:“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是11根?”,多数的学生立即把10根挪在一起,剩下一根摆在旁边,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树立高效优化的学习意识,(也就是在众多的组合方式中选取简单明了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这种摆法,同时把10根捆成一捆,提问:“这一捆可以看成多少?”大部分学生说是“10个一根”,只有一个学生说是“一个十”,通过引导少数学生能够说出“10个一就是一个十”,接着我用计数器让学生再次体验“10个一就是1个十”。有了这样的操作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接着让学生用最优化的方法摆出11—20的`其他各数,要求边摆边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在这节课,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重视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探索、交流、归纳等活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还体验了学习方法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举一反三。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xxxx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管城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使我真正意识到了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的重要性。现把我讲的这节公开课的一些所得所想总结如下:

  1、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本节课的开端,我以“古人计数”的故事导入,当我询问学生“你知道牧羊人一共数了几只羊吗?”学生竟然有些茫然。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其让学生成为旁观者,不如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我应该这样子询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你知道你一共有几只羊吗?”

  2、让预设成为生成的基石。吴正宪老师说过:“教师要使预设的问题,是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引出“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进而推出“一捆就代表一个十”课题后,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依次摆出从盒子中数出11根、13根等数量不同的小棒,看谁数得又快又好。令我没有预料到的是,部分学生竟然把捆好的一捆小棒重新拆开,试图一根一根地数。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前面环节的设计,没有突出计数单位“十”的在日常生活计数或数数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面对自己没有预设到的课堂生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积累一些教育机智。

  3、教师要善于发问,努力融爱于语言的锤炼中。有位我非常敬重的教育家对我说过:“你的语言素养决定你的课堂效率和效果,你千万别把教室变成你的演讲场所,哪怕你有超常的表达天赋。”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吸引人,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课堂上容易过于频繁地提问一些看似有效,实则没有真正启发孩子思考的问题,譬如:“是吗?”“对吗?”“同意吗?”“你们听懂了吗?”

  4、教师要学会放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授课时,我总是担心孩子们回答不出来、学不会怎么办,总是替学生去回答。学生课堂讨论和思考没有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长远考虑,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是不利的。比如,这节课中,我在处理数一数的练习题时,小天使问道:“你有什么发现吗?”刚开始学生回答不上来,但教师不要过于心急,应该循循善诱,逐步让学生发现“十加几,就是十几。”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11-20各数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我教学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我觉得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棒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第二、注重动手操作,

  在玩中学习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猜一猜”,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上完本节课后,让我有以下几点困惑:

  1、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的关注学生,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是一个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一年级学生动手各种学习能力尚未形成,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我要更加努力的方向。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准备这堂课,我首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目标设定要明确,有针对性。理清重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从形象到抽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培养数感,我觉得是我这节课想体现和突破的。

  一、追根溯源,品出“数学味”

  每节课的导入,我总是思索再三。数来源于数,数的形成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比起那些为了迎合儿童心理而刻意编撰出来的故事情景,我想,让孩子追溯历史足迹,感悟智慧的萌生,岂不妙哉!课的开始从古人摆小石子开始,告知摆一个小石子表示一只羊,两只羊呢?三只羊呢?古人计数用的是小石子,我们小朋友认数用什么呢?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圆片、小棒等,孩子们趣意盎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铺垫。

  二、培养数感,悟出“数学味”

  数感是比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低年级学生的数感需要以认数为依托,通过丰富的直观活动,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具体的说,在这一课中,要重视数出数感,读出数感,用出数感。

  1.“摆”出数感

  低年级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操作的'支撑。因此,在认识11-20各数的过程中,要借助摆小棒来帮助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首先通过摆、数、捆10根小棒,认识计数单位。在数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数了两遍,加深印象。就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这些简单的活动中,孩子经历了将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感受到”10个一”和“1个十”是相等的。其次通过尝试摆12根,体会计数单位。虽然有了游戏的铺垫,但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用不同的方法摆出12根小棒,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体会到摆出“十”更加简便。最后在互动中摆11-20根,抽象认识11-20。深刻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在此基础上结合2捆认识20,强化认识“2个十是20”。

  2.“读”出数感

  数感是读出来的,孩子在读数的过程中,协调眼、口、耳等多感官活动,看数的同时将抽象的数用嘴巴读出来,再通过有韵律的声音传入耳朵,在看、读、听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数的顺序、大小等。在孩子们每新接触一个十几的数时,我都要求他们说说这个数的组成,让孩子在别人说、自己说的过程中体悟出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

  3.“用”出数感

  孩子的数感只有在用数表达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得到培养。本节课通过设计了“帮助诺一、夏天、轩轩解决问题”中的数,用数表达生活中的事情,估一估物品的数量的环节,真正把知识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体会了估计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后再在生活中碰到类似情况,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

  4.“玩”出数感

  针对低年级孩子特点,结合当前流行的“抢红包”,设计了一个符合孩子兴趣的游戏,但是这红包里装的不是钱,是与本课学习有关的问题,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给自己小组增加能量。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在互助合作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使知识增加了趣味。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这一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我们老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想,在以后的数学课中,也一定要创设好符合孩子心理年龄的情景,将孩子带入数学的世界,让他们感悟到数学之美。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习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习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习。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捆小棒,在操作过程中建立“10个一是1个十”概念。

  二、指导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再数出是多少。草莓图这题的要求是: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如果图一直出现,孩子往往只数,而不估。为了帮助孩子培养估算的意识,草莓图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只闪现了2秒,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10多还是比10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再引导学生有次序地数。并看看数的结果与猜的是否接近。第二幅是洋伞图,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让孩子们说说感觉是比草莓多还是比草莓少;第二次闪现,请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颗;第三次出现,引导学生独立地数一数、圈一圈。再反馈。指导孩子们在估算时找一个参照,以提高估算的精准度、积累估算的经验。

  三、寓教于乐,活动、练习形式多样。

  淘 本节课容量比较大,活动与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独立操作、同桌合做、竞赛、抢答、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孩子在操作中学、合作中学、竞赛中学、游戏中学,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水平有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的不足之处。

  1、许多学生问题回答得并不完整,但我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纠正过来。这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问题时,处理问题不够机制。请女生从7数到17时。几乎所有女生都是从0开始数的。这时我以为是因为没有听清题目,把课件又调回去重复了一遍,结果还是错的。直到第三遍女生才答对了。这一练习花去了不少时间。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当时再让学生重听一次题,再讨论一下从几开始数,并追问一下为什么不是从0开始数呢?女生就不会出现再次数错的情况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

  成功之处:

  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 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的底子,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底子。在本节课讲授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筹划了一系列动手操纵和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使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得到告成的体验,了解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讲授筹划进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实动手操纵,资助学生纯熟数数,掌握数的构成。

  研究评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纵等形象的感知才气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创建起相应的数学观点。讲授中,我让学生本身摆小棒,在摆的历程中视察、掌握数的构成。如许的操纵景象,使学生的“头脑发轫于行动”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联合”、“情理互促”资助孩子们在操纵中体验,在操纵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11根小棒摆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四个一小组合作讨论“哪种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有11根小棒”。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自动探索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在存眷学习历程的同时,资助学生得到乐成的体验,树立自大心,加强上进心。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单一“你真棒”的评价语,使孩子的答复得不到实时而公道的反馈,讲堂缺乏积极性。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会合十几分钟,整堂课我注意知识的教学,缺乏游戏关键,没有充实变更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到达我要学的教学结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问你们喜欢水果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水果,数出你喜欢吃的水果,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让学生抓花生米先估数,再数数,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如同学数水果数量时,及时问你是怎么数的?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外,还可以怎样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主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要牢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数的概念。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5-1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5-18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8-13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02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5-16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篇08-14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03-02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2-18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8-04